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变异性与献血前心理评估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魏禄川 王永 +6 位作者 陈星年 杨冬 向云 关炜峥 石波 田甜 王胜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献血前紧张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紧张程度评估253名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态并分析其HRV时域和频域参数,分析SAS评分、紧张程度、HRV参数3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类型献...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献血前紧张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紧张程度评估253名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态并分析其HRV时域和频域参数,分析SAS评分、紧张程度、HRV参数3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类型献血者的差异性,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47名献血者纳入分析,18~24岁献血者的HRV参数中有5项高于25岁以上献血者(P均<0.05),女性献血者焦虑程度(SAS评分41~46)高于男性(SAS评分35~43)(P<0.001);献血前SAS评分与紧张程度评估结果高度一致(r=0.970,P<0.001);献血前紧张程度、SAS评分均与HRV参数中的极低频(VLF)呈显著负相关(r=0.179,P=0.005),且关联独立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性别等混杂因素(P<0.05)。结论HRV作为1种献血前心理评估工具,相对SAS和紧张程度评估,展现出更高的客观性,将HRV列入献血者常规筛查,可以评估献血前献血者焦虑程度,识别潜在的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风险人群,进而提升献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焦虑 心率变异性 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 血液安全预警/监测
下载PDF
肌肉收缩舒张训练改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欣 贺旭妍 +1 位作者 陈霄 卢惠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以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肌肉收缩舒张练习(applied muscle tension,AMT)对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VVRs)的效果。方法以“applied muscle tension”、“vasovagal reactions”等为关键词搜索MEDLINE、... 目的通过Meta分析,以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肌肉收缩舒张练习(applied muscle tension,AMT)对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VVRs)的效果。方法以“applied muscle tension”、“vasovagal reactions”等为关键词搜索MEDLINE、Web of Science、CINAHL等9个相关数据库,收集在献血期间应用AMT练习对VVR反应效果的临床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5.4统计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英文5篇,中文2篇,共6808名无偿献血者。试验组为献血过程中进行AMT练习,对照组为不进行AMT练习。与对照组相比,AMT练习组在降低VVRs发生率[RR=0.60,95%CI(0.42,0.87),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T练习能够有效降低献血过程中的VVRs发生率,但由于目前所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有限,未来还需要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舒张练习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鹏 袁玉荣 +4 位作者 张敏 卢伟 张莉 扬丽 李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 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观察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自主神经的调节情况,探讨献血相关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可能性发生机制。方法 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对90例献血者采用FontaineⅠ导联监测献血全过程的心电图,分别对献血前、中、后各阶... 目的 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观察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自主神经的调节情况,探讨献血相关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可能性发生机制。方法 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对90例献血者采用FontaineⅠ导联监测献血全过程的心电图,分别对献血前、中、后各阶段进行5 min短时心率变异分析。结果 在献血全过程中,反映交感神经的HRV指标(LF nu)上升,反映迷走神经指标(pNN50、RMSSD、HFnu)下降,交感和迷走神经平衡能力指标(LF/HF)呈上升变化,心率总体变异性指标(SDNN、Total power)下降;不同献血者(初次和重复、男性和女性、18~24岁和≥25岁、献血量<400 mL和献血量400 mL组)在献血前的心率变异性基线水平比较,低年龄(18~24岁)献血者的pNN50、RMSSD、Total power较高,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献血者献血中较献血前的HRV指标变化:重复献血者较初次献血者pNN50、HF nu下降幅度更大、LF/HF上升更多;男性献血者比女性献血者RMSSD下降幅度更大;≥25岁献血者较低年龄(18~24岁)献血者LF/HF变化幅度大;400 mL和<400 mL献血者HRV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引起了献血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在献血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而迷走神经被抑制,初次献血、女性、低年龄(18~24岁)献血者对献血应激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不够充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献血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反应 心率变异性 献血者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者血浆ET-1、NO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 袁玉荣 +4 位作者 张敏 曾怡 卢伟 张莉 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时的水平,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三峡大学固定献血屋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时的水平,探讨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三峡大学固定献血屋发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献血者83例作为DRVR组,匹配77例正常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献血者血浆ET-1、NO水平,并将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DRVR组和对照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24.3(17.9~34.0)pg/mL、20.0(17.9~24.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00,P<0.05);DRVR组和对照组血浆NO含量分别为:23.8(21.4~28.7)pg/mL、25.9(23.3~31.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395,P<0.05);ET-1/NO值:DRVR组0.85(0.68~1.1)、对照组0.79(0.57~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54,P<0.05)。结论献血应激导致血浆ET-1的水平上升,NO水平降低,ET-1/NO上调,这种状态在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献血者中更加明显,说明其对献血应激的心理压力更大,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的发生可能主要与献血者对压力调节的心理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血浆内皮素 血浆一氧化氮
下载PDF
献血前饮盐水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区凯芝 何锦添 +4 位作者 林肖霞 陆贻松 谭结珠 张巧珍 徐诗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究献血前饮盐水对于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影响,以期为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提供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500例初次献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探究献血前饮盐水对于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影响,以期为降低初次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提供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500例初次献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观察组献血者在献血前20 min内饮用盐水(在10 min内饮用完),对照组献血者不饮用盐水。比较两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献血满意度评分、再次献血意愿评分,并记录分析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原因。结果 观察组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献血满意度评分(4.5±0.3)分、再次献血意愿评分(4.0±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2±0.2)、(3.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献血者中,有10例由于精神紧张或恐惧心理导致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4例由于体质因素如空腹、饥饿状态及疲倦劳累导致,3例由于献血环境嘈杂或者前一天睡眠不足导致,2例由于穿刺疼痛引致血压升高导致。结论 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适当饮用一定量的盐水能够有效降低献血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几率,进而有效提升初次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及再次献血意愿。饮用盐水可作为降低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方法,更好地将初次献血者转变为固定献血者,进一步壮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供应安全充足,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同时可针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采取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盐水
下载PDF
应用视频刺激试验预防焦虑引起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一帆 黄丽萍 刘义全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应用视频刺激试验预防焦虑引起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有效性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10月我站1号、2号流动采血车上献血前健康检查符合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14分,... 目的应用视频刺激试验预防焦虑引起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有效性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10月我站1号、2号流动采血车上献血前健康检查符合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14分,交流无障碍、可配合研究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1、2号采血车符合标准人员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血液采集前进行视频刺激试验,即应用VR眼镜观看血液采集视频,视频时长1分钟22秒,重点展示静脉穿刺、血液流出过程等环节。观看结束后,献血者如出现躯体性焦虑症状、血压和(或)心率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HAMA评分结果≥14分任一情况,即刻停止献血;无以上情况者进入血液采集环节。对照组不进行视频刺激直接进入采血环节。比较实验组献血者区间和停止献血者区间视频刺激试验前后HAMA评分及血压心率变化值有无差异;统计实验组停止献血者原因;比较两组献血者DRVR发生率有无差异;比较两组献血者发生DRVR原因差异。结果实验组视频刺激试验前献血者区间HAMA评分(7.54±2.41)与停止献血者区间(7.58±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视频刺激试验后停止献血者区间HAMA评分(12.88±3.51)高于献血者区间评分(7.61±2.55),P<0.05;实验组视频刺激试验前后献血者区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值(2.25±2.37、1.32±1.64、1.74±0.26)均低于停止献血者区间(5.41±3.87、3.64±2.56、3.87±1.38),均P<0.05;对实验组停止献血者原因分析,出现任一躯体性焦虑症状25例,占比100.00%,血压和(或)心率任意一项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9例,占比36.00%,HAMA评分结果≥14分有5人,占比20.00%;DRVR发生率实验组(1.11%)低于对照组(2.50%),P<0.05;实验组因焦虑引起DRVR献血者比例(0.22%)低于对照组(1.19%),P<0.05。结论应用视频刺激试验可诱导对血液采集过程焦虑敏感人群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对焦虑症状的识别并采取停止献血措施,可预防焦虑引起的DRVR发生,降低DRVR发生率,有效保护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刺激试验 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 无偿献血
下载PDF
单中心333例直立倾斜试验数据分析
7
作者 武梦依 李菲菲 +2 位作者 韩鹏宇 李杰 姚耿圳 《广东医学》 2023年第12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中年龄、性别与阳性结果以及阳性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以晕厥查因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的所有患者共计3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2例(45.6%),女181例(54.4%)。阳性患者分为基础试验阳性组以及药物试验阳性...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中年龄、性别与阳性结果以及阳性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以晕厥查因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的所有患者共计3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2例(45.6%),女181例(54.4%)。阳性患者分为基础试验阳性组以及药物试验阳性组。阳性分型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混合型;按照年龄分为13~35岁、36~50岁、51~65岁、>65岁。结果 不同年龄组别间(从小到大)女性阳性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小,女性阳性人数越多;阳性中混合型患者在不同年龄组间,表现为年龄越大,混合型患者越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患者在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基础试验以及药物试验阳性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础试验开始时的血压与出现阳性结果时的血压差值呈现极度相关性(P<0.001),即年龄越大,阳性时血压下降越明显。结论 结合性别、年龄的不同,直立倾斜试验的阳性率、阳性分型、结束时的血压下降水平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迷走反射 神经介导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波 郭成城 +2 位作者 毕岐勇 孙莉 邱艳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了解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essel vasovagal reactions,VVR)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特点和识别高风险人群。方法选取2014—2019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生VVR的献血者55例作为反应组,无献血不良反应(adverse donor reaction,ADR... 目的了解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essel vasovagal reactions,VVR)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特点和识别高风险人群。方法选取2014—2019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生VVR的献血者55例作为反应组,无献血不良反应(adverse donor reaction,ADR)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信息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发生VVR的献血者出现24种不同临床症状,以头晕、乏力、全身不适多见;首次献血者、女性献血者、捐献400 ml献血者是发生VVR的主要人群,捐献全血和机采过程VV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VVR发生在拔针后,24%的VVR发生距拔针后时间为0.5 h,且85%都发生在离开采血现场。结论VVR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多发生于献血后。首次献血、性别和献血量是诱发献血VVR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 血液安全监测系统 献血者服务
下载PDF
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的研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辉 徐健 +6 位作者 郭瑾 曾嘉 孔福仙 孙莉 郑茵红 刘志永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33-746,共14页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是最为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可能给献血者带来负面的献血体验甚至伤害,而且也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供应保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是最为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可能给献血者带来负面的献血体验甚至伤害,而且也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供应保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WS/T 595-2018),提出了DRVR预防和处置的推荐意见。本文就《指南》的研制背景、起草原则和过程以及推荐意见的证据和理由,做一报告和说明,藉以帮助血站同仁贯彻实施该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 预防 指南 卫生行业标准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春艳 王成 +5 位作者 刘晓燕 Praveen Kumar 吴礼嘉 李茗香 曹闽京 林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T反应类型。结果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反应类型 机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中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松 朱林忠 朱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迷走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迷走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者32例,占3.9%,患者出现胸闷,心率、血压下降,心电图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昏迷及死亡;迷走反射的出现与患者的基础状况、肿瘤部位、动脉的解剖及术者的操作关系密切。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期间,迷走反射可危及患者生命,须充分认识其表现及处置措施,降低迷走反射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ACE 迷走反射
下载PDF
造影液温度对输卵管超声造影副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查晓霞 邓晓杨 +2 位作者 游岚岚 周江英 王志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时造影液温度对疼痛等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5例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根据造影液的温度不同随机分为室温造影液组50例和预热造影液组(预热至38℃)55例,记录两组造影液用量、检查时间、疼痛副反应... 目的探讨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时造影液温度对疼痛等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5例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根据造影液的温度不同随机分为室温造影液组50例和预热造影液组(预热至38℃)55例,记录两组造影液用量、检查时间、疼痛副反应和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造影液室温组和预热组疼痛副反应数字疼痛评级分别为4.70±2.73和3.38±2.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造影液用量、检查时间及迷走神经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时,将造影液预热至38℃,可降低盆腔疼痛的强度,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减少疼痛副反应的方法;但此方法对减轻迷走神经反应无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输卵管 盆腔疼痛 迷走神经反应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被引量:7
13
作者 储玉山 朱小庆 +3 位作者 黄健 赵辉 陆小华 张玉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间,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胸闷、气急、心率下降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立即给予心电监护、阿托品提高心率、扩容、吸...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1年6月间,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出现胸闷、气急、心率下降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立即给予心电监护、阿托品提高心率、扩容、吸氧等治疗。结果:1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心率、血压在10~30 min内控制到正常,无死亡。结论:详尽了解既往史,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护,及时给予提高心率、扩容、吸氧等处理,可以避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迷走神经反射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患者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查晓霞 邓晓杨 +2 位作者 游岚岚 周江英 温彪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患者的副反应情况。方法通过询问和观察了解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356例患者发生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并电话随访检查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评价疼痛副反应的程度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分析发生副反应与输... 目的评价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患者的副反应情况。方法通过询问和观察了解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356例患者发生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并电话随访检查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评价疼痛副反应的程度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分析发生副反应与输卵管梗阻的相关性。结果 356例患者中,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4%(151/356)和9.0%(32/356)。疼痛副反应和迷走神经副反应与输卵管通畅状态均呈正相关(r=0.624、0.574,均P=0.000);并发症主要为检查后持续阴道少量出血(13例)和盆腔感染(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的主要副反应为疼痛和迷走神经反应,输卵管梗阻患者尤其易发生,盆腔感染并发症极少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子宫输卵管 疼痛副反应 迷走神经反应 输卵管梗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燕 张英延 谢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术(PCI)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43例冠脉介入术后由股动脉拔鞘管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37例患者发病情况和相关处理,分析术后股动脉拔鞘管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术(PCI)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43例冠脉介入术后由股动脉拔鞘管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37例患者发病情况和相关处理,分析术后股动脉拔鞘管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相关干预对策。结果经及时抢救及护理,37例均痊愈。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抜鞘管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介入方式、年龄、性别、过度压迫止血、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疼痛等。结论通过对37例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干预对策,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 股动脉 拔鞘管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干预对策
下载PDF
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预防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嘉 陈辉 +1 位作者 叶丽琴 陈建彬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评估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采取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6年5月—2019月6月初次献血的1784名低龄(18—23周岁)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3):由血站工作人员... 目的评估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采取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对降低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福州地区2016年5月—2019月6月初次献血的1784名低龄(18—23周岁)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3):由血站工作人员在献血过程中指导献血者做肌肉收缩与舒张练习(AMT)并完成采血;对照组(n=701):献血者按常规方式完成献血,其间不做AMT干预。监测2组献血前、后血压与脉率,DRVR发生情况,并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估2组献血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本组初次低龄献血者DRVR总发生率1.57%(28/1784),其中实验组为0.83%(9/1083)、对照组为2.71%(19/701)(P<0.01);AMT实验组中的获益人群按性别划分女性献血者为50.04%(542/1083)(P<0.01),按全身血容量划分,以≥3300 mL的献血者占比最高[81.81%(886/1083)](P<0.01),按献血量/全身血容量划分,以<10%的献血者比例为最[70.64%(765/1083)](P<0.05)。AMT实验组献血者收缩压波动更小(2.47—8.85 mmHg)(P<0.01);女性献血者中献血后状态焦虑量表得分为6—12分者DRVR发生率更低[1.04%(4/383)](P<0.05)。结论对低龄初次献血者在捐献全血过程中实施AMT能有效降低其DRVR发生率,尤其对低龄初次女性献血者是预防DRVR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收缩与舒张 全血献血者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反应预防 低龄初次献血者 女性献血者
下载PDF
全血献血者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强国 张国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献血者发生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9年度全血采集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情况,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体重、季节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结果全血400 mL捐献42 87... 目的探讨全血献血者发生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9年度全血采集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情况,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体重、季节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结果全血400 mL捐献42 874人次中发生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非重度67例,重度0例,占比0.16%,单因素、多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献血者年龄(18~25岁)、体重(<55 kg)是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献血次数、季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应高度关注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减少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提升献血服务质量,保障献血人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采集 离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年轻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沈元红 马荣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的观察,了解年轻献血者VVR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干预手段减少VVR的发生。方法观察并记录了7 359例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献血者献全血时发生VVR的情况,收集了发生... 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的观察,了解年轻献血者VVR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干预手段减少VVR的发生。方法观察并记录了7 359例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献血者献全血时发生VVR的情况,收集了发生VVR者的性别、年龄、BMI、献血史、VVR的程度、VVR的发生时间等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在7 359例18—22岁的学生中,有482例发生VVR,发生率为6. 55%,VV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BMI无关,但其程度与其发生时间呈显著相关(χ~2=19. 57,P〈0. 001),且VVR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采中及采后5 min内(占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 3%,49. 8%),较严重VVR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采后0—10 min。同时,观察提示初次献血者较重复献血者的VVR程度显著增强(χ~2=5. 11,P〈0. 05)。所有VVR在采取平卧位、饮用糖盐水后均可迅速完全缓解。结论年轻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如果能在采血后保持5—20 min平卧位观察,献血前适量饮用糖盐水,将大幅度减少VV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献血者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晓斌 戚艳萍 +3 位作者 苏玮 何博 陈端强 林慧希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4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分析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1—9月的全血无偿献血者52709人,因献血地点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为32560人和20149人。分析常规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 目的分析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1—9月的全血无偿献血者52709人,因献血地点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为32560人和20149人。分析常规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因素,对干预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率为0.32%(65/2014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0.63%(206/32560)(P<0.05)。结论针对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因素,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献血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流程卡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血管迷走反射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郝婧 杨红梅 +3 位作者 郭俊艳 杨波 孙志军 王峙峰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4期38-39,共2页
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经验,制定预防措施及抢救流程卡,并应用流程卡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抢救能力的培训。结果表明,应用流程卡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护士病情... 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经验,制定预防措施及抢救流程卡,并应用流程卡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抢救能力的培训。结果表明,应用流程卡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护士病情观察、应急反应能力及病情判断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卡 介入术后拔鞘 迷走反射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