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悬液中血小板的去除效率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浩强 彭琳 +4 位作者 林宇霆 冯宝莹 巴桑 嘎玛格列 陆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5-83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去除效率。【方法】将58份红细胞悬液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分为4组:1周组(16份),2周组(16份),3周组(14份),4周组(12份),将四组红细胞悬液通...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去除效率。【方法】将58份红细胞悬液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分为4组:1周组(16份),2周组(16份),3周组(14份),4周组(12份),将四组红细胞悬液通过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获取过滤前后的样本,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的去除率。过滤前红细胞悬液标本制成血细胞涂片,用吉姆萨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结果】四组红细胞悬液中过滤前血小板的计数分别为(286.5±62.34)×10^(9)/L、(238.0±57.37)×10^(9)/L、(193.6±56.21)×10^(9)/L和(167.8±24.76)×10^(9)/L,储存3周(P<0.01)和4周(P<0.0001)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储存1周组。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血细胞涂片中,均可以观察到成群分布和散在分布的形态正常的血小板。4组红细胞悬液的血小板去除率分别为(80.13±9.06)%,(76.41±10.13)%,(77.78±9.30)%和(70.63±9.39)%,各组之间血小板去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计数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储存后期(3周和4周)仍保存有大部分的血小板,白细胞过滤器能够去除其中的绝大多数血小板,而且各组间去除效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过滤器 储存时间 血小板去除 效率
下载PDF
不同保存时间的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婷 潘纪春 +8 位作者 庄远 周武 王淑英 吕颖 魏超 陈麟凤 冯倩 桂萍 汪德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438,共5页
目的建立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关评价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为红细胞定量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名合格献血者,采集红细胞1 U/人(全血200 mL=1 U)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置于专用储血冰箱,分别在库存0、7、14、21、28和35 d留取血样... 目的建立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关评价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为红细胞定量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名合格献血者,采集红细胞1 U/人(全血200 mL=1 U)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置于专用储血冰箱,分别在库存0、7、14、21、28和35 d留取血样,测定有效携氧量(Q值)、氧亲和力(P50)、2,3-DPG、Na+-K+-ATP酶,综合评价红细胞携氧能力;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获得计算各携氧能力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结果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Q值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32%,之后下降变缓,到保存末期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9%;P50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14 d前下降较快,至14 d下降了19%,之后下降不明显,到保存末期为库存0 d红细胞的71%;2,3-DPG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21 d前缓慢下降,之后出现急速下降,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41%;Na+-K+-ATP酶随库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库存前7 d下降最为剧烈,下降54%,之后下降速度变缓,到储存期末仅为库存0 d红细胞的15%;对数据曲线的拟合分析显示:以Q值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4.367-0.066X;以P50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28.346-0.234X;以2,3-DPG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Y=1.875-0.030X;以Na+-K+-ATP酶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为Y=4.534-0.127X。Q值和P50完全线性相关(r=0.999 43),与库存时间、2,3-DPG、Na+-K+-ATP酶存在回归关系,其多元线性模型为Q=5.457-0.925×2,3-DPG+0.142×Na+-K+-ATP酶-0.076×T(库存天数)。结论 Q值测定水平可以作为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可根据其变化计算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随库存时间的延长其携氧能力不断下降,库存前2周其携氧能力下降的尤为明显,贮存35 d的红细胞携氧能力仅为0 d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液保存 携氧能力 保存时间 有效携氧量 曲线拟合分析
下载PDF
血液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苏庆军 赵燕 +4 位作者 陈建国 王丽霞 唐茂林 王红雷 葛德元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所有全血标本室温或4℃条件下存放,连续5 d应用Sysm ex 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标本短时间存放,仅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4 h时的检测结...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所有全血标本室温或4℃条件下存放,连续5 d应用Sysm ex 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标本短时间存放,仅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4 h时的检测结果较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1)。室温条件下标本长时间存放,白细胞(WBC)于48 h、红细胞(RBC)于96 h、血小板(PLT)于24 h、血红蛋白(HGB)于120 h、红细胞压积(HCT)于48 h、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于72 h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于4 h开始与即刻检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条件下标本长时间存放,WBC于96 h、RBC于120 h、PLT于72 h、HCT于96 h、RDW于96 h、MPV于24 h开始与即刻检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HGB至120 h较即刻检测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应在24 h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血液保存 存放时间 温度 血细胞分析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对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申亚丽 王永志 +1 位作者 李骊 孙逸群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3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研究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对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患者,按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每组48例。短期组患者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 目的研究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对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患者,按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每组48例。短期组患者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长期组患者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常规水平[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电解质水平[pH值、血清总钙离子(TCa^(+))、钾离子(K^(+))]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前后,两组患者PT、APTT、Hb、HCT、PLT、pH值及TC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的APTT、Hb、HCT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pH值、TCa^(+)水平均低于本组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短期组患者TBIL水平高于本组输血前,长期组患者TBIL、DBIL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及短期组(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的K^(+)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且短期组患者K^(+)水平低于长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时容易增加溶血风险及不良反应,血液中TBIL、DBIL和K^(+)水平升高,对患者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降低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消化系统肿瘤 围手术期 输血
下载PDF
离心式静脉穿刺法采血对血细胞分析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翀旎 黄闻 +2 位作者 张世锟 熊欢 胡慧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75-477,515,共4页
目的探讨离心式静脉穿刺法采血对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4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两组均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和离心式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扎与不扎止血带采集血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凝血... 目的探讨离心式静脉穿刺法采血对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4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两组均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和离心式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扎与不扎止血带采集血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1)"常规法"扎与不扎止血带采血,对白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法"扎与不扎止血带采血,对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进针方法不扎止血带采血,对白细胞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 "扎止血带采血,对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法"扎与不扎止血带采血,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离心法"扎与不扎止血带采血,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不扎止血带采血,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离心法"采血对止血带依赖小,可缩短采血时间,避免止血带使用对血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静脉穿刺 静脉采血 血细胞分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红 王献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994-995,998,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的影响,以减少白细胞分类检测中假性结果。方法:选取84例健康成人,采静脉血1mL置于EDTA-K2的抗凝管,标本采集后于即刻、2、5、10、20、30、60min,在CELL-DYN1700SYSTEM血液分析仪上测... 目的:探讨抗凝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的影响,以减少白细胞分类检测中假性结果。方法:选取84例健康成人,采静脉血1mL置于EDTA-K2的抗凝管,标本采集后于即刻、2、5、10、20、30、60min,在CELL-DYN1700SYSTEM血液分析仪上测定其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结果:本实验中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在5min内测定结果与其他时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10、20、30、60min测定结果白细胞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假性升高或降低;10、20、30、60min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凝血标本应室温放置10min后即可测定,且可最大程度避免白细胞分类假性结果增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标本 放置时间 白细胞分类
下载PDF
脐动静脉血气分析在围产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红 胡燕 刘璇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6年第2期49-53,共5页
国内多年来以Apgar评分作为评估新生儿分娩后结局的唯一依据,其局限性日渐明显。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可用于诊断新生儿窒息,评估窒息严重程度,有助于新生儿的后续治疗;可作为法律纠纷的必要备案文件,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能持续改善... 国内多年来以Apgar评分作为评估新生儿分娩后结局的唯一依据,其局限性日渐明显。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可用于诊断新生儿窒息,评估窒息严重程度,有助于新生儿的后续治疗;可作为法律纠纷的必要备案文件,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能持续改善和提高产科分娩质量。脐动静脉血气分析被公认为目前评价胎儿氧合及酸碱平衡状况最客观、可靠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动脉 脐静脉 血气分析 新生儿窒息 围产期
下载PDF
放置时间、温度对新生儿末梢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左路广 马科 +2 位作者 冯博 张娅娟 詹明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0期83-85,92,共4页
目的 :研究放置时间、温度对新生儿末梢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入院新生儿的末梢血标本100例,选用Sysmex XS-5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即时检测后分装置于4℃及室温保存,并于24... 目的 :研究放置时间、温度对新生儿末梢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入院新生儿的末梢血标本100例,选用Sysmex XS-5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即时检测后分装置于4℃及室温保存,并于24、48 h后重复测定,比较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及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各组数据差异。结果:室温条件下放置24、48 h的新生儿末梢血标本WBC、RBC、PLT、HGB、IG%及IG#与即时检测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条件下放置24 h的标本与即时检测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48 h的标本与即时检测结果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末梢血可置于4℃条件下保存,在24 h内检测不影响WBC、RBC、PLT、HGB、IG%及IG#计数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末梢血 细胞计数 放置时间 保存温度 感染
下载PDF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后蓉 田大斌 张金花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全血标本,每1例标本分为两份,分别于室温和4℃条件下存放,每份标本在0 h(即时检测)、2 h、4 h、8 h、12 h、24 h应用迈瑞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全血标本,每1例标本分为两份,分别于室温和4℃条件下存放,每份标本在0 h(即时检测)、2 h、4 h、8 h、12 h、24 h应用迈瑞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即时检测比较,在室温条件下存放标本,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4 h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12 h后检测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存放标本,MPV在24 h后检测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室温存放与4℃冰箱存放标本检测结果相比,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8 h后结果降低,MCV在12 h后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4 h内,存放时间和条件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均有一定影响,全血细胞分析应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存放温度 全血细胞分析
下载PDF
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8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静脉血置抗凝管中,分别在6个时间点测试分析结果。结果:8h内测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1小时内测定MPV值最佳。结论:取得血样后应及时测定血液分析结果。
关键词 静脉血样 血细胞分析 放置时间
下载PDF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在保存期溶血性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 许岚 +1 位作者 谢如锋 夏卫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3期223-224,228,共3页
目的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溶血性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制定该制品溶血性指标在保存期末的内控标准,以保证提供临床合格的血液制品。方法用3家不同厂家的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对90例全血进行去白,制备成悬浮少白细胞红细... 目的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溶血性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制定该制品溶血性指标在保存期末的内控标准,以保证提供临床合格的血液制品。方法用3家不同厂家的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对90例全血进行去白,制备成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分别在第0天、第7天、第21天、第28天和第35天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3家不同厂家的去白滤器制备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其游离血红蛋白数值(g/L)在第0天、第7天和第35天分别为0.13±0.08、0.06±0.05、0.09±0.06;0.69±0.28、0.72±0.30、0.65±0.24和1.03±0.36、1.18±0.38、1.05±0.38。结论通过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在保存期不同时间段溶血性指标的检测,分析影响该制品溶血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 溶血 保存时间
下载PDF
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炳妍 周玉明 +7 位作者 燕丕宏 谭宏伟 高军 王国艳 王美蓉 封建凯 宿振国 张玉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4期3645-364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在不同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条件下,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标本血细胞各项参数结果的差别。方法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120份血液标本,将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存并测定不同保存时间下血细胞各项...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在不同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条件下,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标本血细胞各项参数结果的差别。方法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120份血液标本,将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存并测定不同保存时间下血细胞各项参数。120份标本分为3组,每组各40份,第1组:置于-20℃冰柜冷冻,第2组:置于4℃冰箱保存,第3组:置于20℃室温保存,分别检测即刻、1、3、7d的血细胞参数。结果 -20℃冷冻条件下,保存1、3、7d时红细胞、白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在保存1~3d无明显变化,在3~7d逐渐升高,中性粒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降低,淋巴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升高,单核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4℃低温保存条件下,保存1、3、7d时红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1d内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3~7d白细胞数量稍微降低,保存1~3d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保存3~7d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20℃室温保存条件下,保存1~3d红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3~7d红细胞数量开始有所升高,保存1、3、7d时白细胞数量持续升高,保存1、3、7d时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1~3d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保存3~7d血红蛋白水平开始逐渐升高。结论血常规标本最适合在4℃低温条件下保存,标本保存1d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白细胞分类结果有明显变化;保存3~7d白细胞数量稍微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因此,临床上采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保存条件 不同温度 不同时间 血常规参数
下载PDF
标本静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冬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8B期2199-2200,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 血常规 血细胞分析仪
下载PDF
667例应征男青年静脉血血细胞参数调查
14
作者 李溆华 杨名松 徐增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05年第A05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应征男青年 静脉血 血细胞参数 血液分析仪
下载PDF
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中红细胞微粒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5
作者 武丽芳 陆华 许桂平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SRBC)中红细胞微粒(RMP)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22年未辐照SRBC和辐照SRBC血辫各105例,检测RMP和电解质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创伤患者297例... 目的探讨血液辐照对悬浮红细胞(SRBC)中红细胞微粒(RMP)释放及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22年未辐照SRBC和辐照SRBC血辫各105例,检测RMP和电解质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创伤患者297例,其中未输血患者148例(未输血组),有红细胞(RBC)输血的患者149例(RBC输血组),其中行未辐照SRBC输血的患者76例(未辐照组)、含有辐照SRBC输血的患者73例(辐照组),分析各组之间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未辐照SRBC血辫相比,辐照SRBC血辫中RMP、K+分别从第3天[(5280±402)个/μL vs.(1839±384)个/μL、(14.1±1.4)mmol/L vs.(5.8±0.3)mmol/L]增加到第42天[(57393±3966)个/μL vs.(32310±2077)个/μL、(31.3±1.1)mmol/L vs.(19.8±1.9)mmol/L]。RBC输血组比未输血组的DVT发生率更高(30.2%vs.11.5%,P<0.001)。辐照组比未辐照组DVT发生率更高(38.4%vs.22.4%,P<0.05),辐照SRBC输血与DVT发生率增加相关(OR=2.16,95%CI:1.06~4.42,P=0.03),DVT发生率随输注辐照SRBC含量增加而升高。结论SRBC辐照后RMP升高更快,辐照SRBC输血增加创伤患者DVT风险,其发生率与辐照SRBC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辐照 悬浮红细胞 红细胞微粒 深静脉血栓 储存损伤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测定与分析
16
作者 代静 何红 +2 位作者 赵薇 蔡兰 唐作红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851-854,共4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储存有效期的第29~35天)的溶血率,为临床科学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质控抽检的悬浮红细胞共计96袋,在2-6℃条件下保存,对质量指标进行连续监测,收集检测结果并分析。结果:... 目的:检测并分析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储存有效期的第29~35天)的溶血率,为临床科学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质控抽检的悬浮红细胞共计96袋,在2-6℃条件下保存,对质量指标进行连续监测,收集检测结果并分析。结果:所有样本外观、标签、容量均正常,无菌试验结果均为无菌生长,血细胞比容(HCT)为0.52±0.04,血红蛋白(HB)浓度为(167±14) g/L,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期末溶血率分别为(0.08±0.04)%、(0.11±0.05)%、(0.11±0.05)%、(0.14±0.06)%、(0.14±0.07)%、(0.17±0.08)%、(0.19±0.08)%,平均(0.13±0.07)%。第1天与第2、3天比较结果一致(P均>0.05),第1天与后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2、3、4、5天两两比较结果一致(P均>0.05),第2、3天与第6、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4、5天与第6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4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6天和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所有样本储存期末各项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相邻两天溶血率比较没有突然改变的趋势,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溶血率有增高趋势。对储存期末前3 d和后4 d的悬浮红细胞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洗涤液及离心参数去除血浆中游离HB,理论上对提高储存期末悬浮红细胞输注安全性及有效性有所帮助。同时血站、用血医院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采取适当措施充分利用血液资源的同时也保证临床用血的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储存期末 溶血率 临床用血
原文传递
红细胞保存液悬浮洗涤红细胞的动态质量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亚琴 吴敏 +1 位作者 马天虹 杨春花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841-843,共3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保存液(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将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不洗涤,B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生理盐水混悬,C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MAP混悬。B组在制备当天取样,A组、C组在制备当天、保存7、14、21... 目的:分析红细胞保存液(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将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不洗涤,B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生理盐水混悬,C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MAP混悬。B组在制备当天取样,A组、C组在制备当天、保存7、14、21、28、35d取样,检测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及无菌试验。结果:与制备当天相比,悬浮红细胞保存21d后上清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保存14d后溶血率显著升高(P<0.05);MAP洗涤红细胞保存14d后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显著升高(P<0.05)。保存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保存期末(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符合质量控制要求,但溶血率和上清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建议在保存期14d内使用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保存液 洗涤红细胞 生理盐水 保存期
原文传递
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金星 马海平 +1 位作者 王江 郑宏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Ovid、EMbase、CBM、WanFangData和CNKI,查找有关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影...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Ovid、EMbase、CBM、WanFangData和CNKI,查找有关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2002至2013年。同时手T检索相关杂志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包括4个病例一对照研究和6个队列研究,共151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注新鲜红细胞组(≤10~18天)的短期死亡率[OR=0.70,95%CI(0.58,0.84),P=0.0001]和院内感染率[OR=0.67,95%CI(0.55,0.81),P〈0.0001]均低于输注陈旧红细胞组(〉14~28天);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输注新鲜红细胞组的术后肾功能衰竭[OR=0.52,95%CI(0.37,0.73),P=0.0002]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72h)[OR=0.54,95%CI(0.45,0.66),P〈0.00001]发生率均低于输注陈旧红细胞组。,结论输注新鲜红细胞较输注陈旧红细胞能显著降低短期死亡率和感染率,且对心脏手术患者,输注新鲜红细胞可显著减少其术后肾衰竭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72h)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研究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储存损伤 输血 预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病例一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