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Ages of Quartz from the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Western Yunn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1
作者 刘家军 李志明 +6 位作者 张乾 刘玉平 李朝阳 何明勤 桑海清 杨伟光 杨爱平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2年第3期227-233,共7页
Quartz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the Lanping Basin of western Yunnan were determined by \{\}\+\{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spectra are characterize... Quartz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the Lanping Basin of western Yunnan were determined by \{\}\+\{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spectra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addle\|shaped. The samples yielded a plateau age of \{58.05\}±\{0.54\} Ma, a minimum appearance age of \{56.76\}±\{0.8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54.30\}±\{0.15\} Ma, the three ages being close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at the ages of the quartz samples so far determined are true and reliable. The plateau age represents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Cu\|bearing quartz veins,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Early Himalayan. This age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at which a tectonically thermal event (60 Ma) took place within the Lanping Basin, Yunnan Provinc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 that copper ore and other ore types in the vast area of western Yunnan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Early Himalayan strata,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re must have existed some indispensabl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metallogenesis on a large scale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period in western Yunnan and also constraining in union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氩同位素 喜马拉雅期 云南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DATING
下载PDF
宁芜盆地大岭岗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
作者 高丽坤 徐成华 +4 位作者 汤国毅 谈金忠 王振祥 练翔 郭玉君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宁芜盆地发育一系列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热液脉型金铜矿床(点),大岭岗金铜矿床属区内该类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NNW向张扭性断裂带中,呈脉状、复脉状、透镜状产出。大岭岗金铜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石英阶段、中期... 宁芜盆地发育一系列与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热液脉型金铜矿床(点),大岭岗金铜矿床属区内该类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NNW向张扭性断裂带中,呈脉状、复脉状、透镜状产出。大岭岗金铜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石英阶段、中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碳酸盐重晶石阶段。大岭岗金铜矿床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浆发展的晚期阶段,从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中分离出来的富含S、Cu、Fe、Co、Au等元素热液沿着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生裂隙流向各方,与安山质火山岩中的水溶液或下渗的大气水混合,萃取地层成矿物质,使之活化转移,在有利的环境中富集成矿。大岭岗金铜矿床属次火山岩中低温热液脉型金铜矿床。大岭岗金铜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良好,成矿条件优越,通过攻深找盲,寻找新的工业矿体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床 热液脉型 大岭岗 宁芜盆地
下载PDF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家军 李志明 +6 位作者 刘玉平 李朝阳 张乾 何明勤 杨伟光 杨爱平 桑海清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9,共6页
对滇西兰坪盆地内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主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了40Ar 39Ar快中子活化测定,谱线特征为马鞍型,其坪年龄为(58 05±0 54)Ma,最小视年龄为(56 76±0 81)Ma,等时线年龄为(54 30±0 15)Ma,三者均十分接近,说明所测石... 对滇西兰坪盆地内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主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了40Ar 39Ar快中子活化测定,谱线特征为马鞍型,其坪年龄为(58 05±0 54)Ma,最小视年龄为(56 76±0 81)Ma,等时线年龄为(54 30±0 15)Ma,三者均十分接近,说明所测石英样品的年龄可靠。而石英的流体包裹体Rb Sr同位素分析数据因线性关系不太好,导致等时线年龄(68±76)Ma误差大,因而仅具参考意义。砂岩及矿化砂页岩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58 7~61 7Ma,反映了兰坪盆地内一期构造热演化事件的发生时间,其与40Ar 39Ar分析的年龄基本一致,说明金满脉状铜矿床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喜马拉雅早期。结合滇西大区域内铜及其他矿种的成矿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早期这一现象,认为滇西在此时期必定存在着诱发某种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在区域内统一制约着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成矿时代 喜马拉雅期 云南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砂岩
下载PDF
宁芜北部脉状铜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小栋 郭坤一 +3 位作者 陈国光 曾勇 宋世明 申金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2-1633,共12页
提要:宁芜北部地区分布众多热液成因的脉状铜矿床.本文对区内的谷里铜矿和南门头铜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石英-金属硫化物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2.9~299.4℃、166.7~355.4℃;盐度分别为4.5 wt% NaCl e... 提要:宁芜北部地区分布众多热液成因的脉状铜矿床.本文对区内的谷里铜矿和南门头铜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石英-金属硫化物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2.9~299.4℃、166.7~355.4℃;盐度分别为4.5 wt% NaCl eqv.~11.1 wt% NaCl eqv.、3.5 wt% NaCl eqv.~12.0 wt% NaCl eqv.;密度分别为0.75~1.01 g/cm3、0.80~0.89 g/cm3;估算二者的成矿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2~30.4 MPa、0.69~1.15 km和12.8~35.1 MPa、0.48~1.32 km.谷里和南门头铜矿(体)成矿流体均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和浅成条件等共同点,但前者为中温流体,后者为中高-中低温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二者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区别,南门头的包裹体气相成分组合为H2O+CO2±N2,而谷里铜矿包裹体气相组分仅见H2O.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如矿物组合、赋矿围岩、矿化蚀变、成矿岩体等方面的差异,推测宁芜北部可能存在两期铜成矿,早期与大王山旋回的辉石闪长玢岩有关(以谷里铜矿为代表);晚期与姑山—娘娘山旋回的花岗岩类有关(以南门头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铜矿 流体包裹体 谷里 南门头 宁芜北部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脉状铜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吴南平 蒋少涌 +2 位作者 廖启林 潘家永 戴宝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9-807,共9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均位于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说明成矿流体中铅具有稳定的上地壳来源。各矿床由于赋矿层位不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如由兰坪盆地侏罗纪地层中的金满矿床到思茅盆地二叠纪地层中的白龙厂矿床,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4)Pb)呈增高趋势,这表明这类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且地层越老,提供的铅就相对富含放射成因铅。 矿床中脉石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等的锶同位素组成也表明,金满矿床成矿流体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874~0.71232),而白龙厂矿床的^(87)Sr/^(86)Sr比值较低(0.70829~0.70938),接近于围岩灰岩的值(0.70755)。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满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大,为-20.5‰~+7.0‰。水泄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小,为-0.1‰~+4.2‰。而白龙厂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4.3‰~-3.6‰。水泄和白龙厂矿床中重晶石的δ^(34)S值分别为+12.3%0~+19.0‰和+13.1‰,它们与盆地中蒸发岩层中石膏的δ^(34)S值(+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铅、硫同位素 物质来源 兰坪-思茅盆地
下载PDF
兰坪—思茅盆地脉状铜矿床黝铜矿的矿物化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颜文 欧阳自远 +1 位作者 李朝阳 甫为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1-368,共8页
本文对云南兰坪—思茅盆地脉状铜矿床中黝铜矿系列矿物的组成、时空变化特征及组分间的关系作了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本区脉状铜矿床中的黝铜矿系列矿物以砷黝铜矿[Cu12(As,Sb)4S13]占优势;系列组分本身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带性;黝... 本文对云南兰坪—思茅盆地脉状铜矿床中黝铜矿系列矿物的组成、时空变化特征及组分间的关系作了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本区脉状铜矿床中的黝铜矿系列矿物以砷黝铜矿[Cu12(As,Sb)4S13]占优势;系列组分本身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带性;黝铜矿系列组分中Ag与Sb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而Ag与Cu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以上结果为本区铜矿床成因的确立及实际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黝铜矿 矿物化学 铜矿床
下载PDF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永 梁广林 +5 位作者 吴倩怡 吴琪 张征峰 吴慧平 屈迅 徐兴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997-3006,共10页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体 构造破裂充填脉 斑岩铜矿 体积分数 形成机制 东准噶尔
下载PDF
兰坪盆地连城脉状铜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光辉 宋玉财 +10 位作者 侯增谦 王晓虎 杨竹森 杨天南 刘燕学 江迎飞 潘小菲 张洪瑞 刘英超 李政 薛传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脉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组成之一。以往研究采用多种测年手段限定脉状铜矿成矿年龄,但结果分歧较大。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连城矿床辉钼矿的Re-Os...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脉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组成之一。以往研究采用多种测年手段限定脉状铜矿成矿年龄,但结果分歧较大。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连城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8.14±0.87)Ma,等时线年龄为(49.0±1.3)Ma,初步厘定兰坪盆地热液脉型铜矿床形成于48~49Ma。结合区域地质与控矿构造分析,该矿床应为盆地西部逆冲带逆冲变形过程中的产物,由此限定兰坪盆地西部逆冲推覆的起始时间至少早于49Ma,同时佐证了兰坪盆地西部逆冲带内以Cu(-Ag)为主的成矿系统的形成发育可能早于东部逆冲推覆带内以Pb-Zn为主的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脉状铜矿 辉钼矿 RE-OS定年 逆冲推覆 兰坪盆地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井边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乐骏 周涛发 +3 位作者 范裕 袁峰 马良 钱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29-2738,共10页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盆地内发育有多个不同规模的脉状铜矿床。目前对这些脉状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还较少。本文以盆地中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井边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矿...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盆地内发育有多个不同规模的脉状铜矿床。目前对这些脉状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还较少。本文以盆地中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井边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矿床中的安山斑岩次火山岩体和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采用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Ar-Ar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安山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3.2±1.7Ma,石英流体包裹体Ar-Ar等时线年龄为133.3±8.3Ma,反等时线年龄为133.3±8.2Ma。这一结果与实际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内岩浆岩已有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完全吻合,因而井边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与盆地中砖桥旋回侵入岩浆活动有关。这一矿化事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期(135~127Ma)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相对应,并对应于区域拉张的构造背景。通过本次研究工作,不仅为深入理解庐枞盆地内铜矿化的规律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该区的下一步铜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AR-AR定年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庐枞盆地 找矿潜力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毅 张志 +7 位作者 唐菊兴 陈毓川 李玉彬 王立强 李建力 高轲 王勤 杨欢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9-776,共18页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侧)具有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叠加黄铁绢英岩化带→角岩化带(或外侧的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特征。共识别出M、A、B、D 4种脉体类型,以A、B脉最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及A、B脉。与国内外典型斑岩矿床蚀变特征相比,波龙矿床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似,特征矿物组合与阿根廷Bajo de la Alumbrera矿床,国内驱龙铜矿、多不杂铜矿等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波龙矿床从钾化带至黄铁绢英岩化带都大量发育的稀疏-稠密浸染状及脉状磁铁矿是该矿床的独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 脉体 斑岩铜矿 波龙 多龙矿集区
下载PDF
一种新类型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热水沉积成因 被引量:27
11
作者 颜文 李朝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4-63,共10页
对兰坪-思茅沉积盆地几个代表性脉状铜矿床的研究发现,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金属矿物组合中出现较多的黝铜矿系列矿物(Cu12Sb4S13-Cu12As4S13),约占金属矿物总量的50%以上,部分矿石达80%以上,其中... 对兰坪-思茅沉积盆地几个代表性脉状铜矿床的研究发现,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金属矿物组合中出现较多的黝铜矿系列矿物(Cu12Sb4S13-Cu12As4S13),约占金属矿物总量的50%以上,部分矿石达80%以上,其中尤以砷黝铜矿占优势;矿床的元素组合以Cu-As-Sb-Ag-Zn-(Au)-(Hg)-(Co)-(Ga)为特征;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表现出特异的富中组稀土(Sm-Ho)、弱或无铕异常的曲线分布模式。以上特征反映出本区脉状铜矿床成因上的特殊性,结合成矿环境的分析,本区脉状铜矿系由陆相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从成因的角度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地球化学 热水沉积 成因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洞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斌 王登红 +1 位作者 陈振宇 陈毓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2-472,共11页
赋存在方解石脉中的铜矿不是铜矿的主要类型,但世界上与碳酸岩和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铜矿不仅存在,而且可以达到大型以上的规模。中条山地区曾经是中国铜矿主要产地之一,除了产出沉积变质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之外,含铜方解石脉也广泛出现... 赋存在方解石脉中的铜矿不是铜矿的主要类型,但世界上与碳酸岩和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铜矿不仅存在,而且可以达到大型以上的规模。中条山地区曾经是中国铜矿主要产地之一,除了产出沉积变质型铜矿和斑岩型铜矿之外,含铜方解石脉也广泛出现,但以往的地质工作对其找矿前景均给予了"潜力不大"的评价。根据近年来在洞沟方解石脉型铜矿的深部发现独立金矿和独立银矿的事实,结合初步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和综合分析,文章认为,中条山铜矿带洞沟方解石脉型铜矿,其成因与胡家峪-篦子沟明显不同,但具有幔源岩浆流体直接成矿的可能性,其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该研究为区域上重新评价老矿点、开拓找矿思路、拓展找矿空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方解石脉型铜矿 找矿前景 洞沟铜矿 中条山
下载PDF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满脉状铜矿床绢云母^(40)Ar-^(39)Ar年龄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彦斌 陈文 曾普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处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北东侧的兰坪盆地西缘的金满铜矿床,产于中生代陆相沉积砂岩、泥岩中,以其属新类型陆相喷流铜矿床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其成矿时代至今仍然存在争论。采用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对金满铜矿床主... 处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北东侧的兰坪盆地西缘的金满铜矿床,产于中生代陆相沉积砂岩、泥岩中,以其属新类型陆相喷流铜矿床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其成矿时代至今仍然存在争论。采用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对金满铜矿床主矿体旁侧的含铜热液蚀变矿物绢云母进行了测试,获得3组视平均年龄分别为88Ma、67Ma、37Ma。结合兰坪盆地区域地质成矿背景,认为金满铜矿成矿经历了早期67Ma的成矿作用和晚期37Ma的成矿叠加作用,后者代表了金满铜矿的主要形成年龄。金满铜矿床的2期成矿年龄可能是印-藏碰撞(古新世)和走滑-拉分(始新世)等重大地质构造事件在矿床中留下的同位素年龄信息,暗示着古新世时期的构造作用和始新世时期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对兰坪盆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脉状铜矿床 成矿时代 兰坪盆地 滇西北
下载PDF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邹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6-718,共13页
滇西北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金满是其中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矿前(不含矿化石英-铁白云石脉)、主成矿阶段(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阶段(... 滇西北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金满是其中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矿前(不含矿化石英-铁白云石脉)、主成矿阶段(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阶段(少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变化不大,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均存在3种类型的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次之,富CO_2包裹体较少出现。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也差别不大,均一温度都集中在240320℃,盐度(w(NaCl))集中在1%4%。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也不大,集中在160 230℃,明显低于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盐度却存在较大的变化,主成矿期盐度变化范围明显较大,且峰值高于成矿前。晚成矿阶段则仅出现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都明显降低,均一温度集中在120185℃,盐度集中在1.4%9.3%。结合其他证据,笔者认为金满铜矿床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深源流体,以中高温、中低盐度、富含CO_2为特征;盆地卤水,以中低温、中高盐度、贫CO_2为特征。成矿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沸腾和相分离作用,深源流体和盆地卤水的混合可能是导致Cu等成矿元素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沉积岩容矿脉状铜矿床 金满脉状铜矿床 兰坪盆地
下载PDF
滇西茅草坪脉状铜矿床脉体构造与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杨 宋玉财 +1 位作者 薛传东 黄世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3-598,共16页
西南三江造山带兰坪盆地西缘发育一条重要的脉状铜矿带,通常认为其成矿与盆地演化有关,而忽略了同处于盆地西缘的崇山剪切带和成矿的关系。茅草坪是近来在该带南段新发现的一例脉状铜矿床,本文通过详细野外工作厘定矿床地质特征,重点开... 西南三江造山带兰坪盆地西缘发育一条重要的脉状铜矿带,通常认为其成矿与盆地演化有关,而忽略了同处于盆地西缘的崇山剪切带和成矿的关系。茅草坪是近来在该带南段新发现的一例脉状铜矿床,本文通过详细野外工作厘定矿床地质特征,重点开展露头及镜下尺度的含矿脉体构造观察,在此基础上,分选成矿期热液白云母开展40 Ar/39 Ar定年,进而探讨成矿与剪切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矿床热液矿物以3种形式出现:热液蚀变晕、平行剪切面理的热液脉(A1脉)、横切剪切面理的热液脉(A2脉)。以上不同脉体中的矿物不仅有连续生长的特点,而且存在一定的交切关系,反映它们大致同期形成,但矿物沉淀顺序由早到晚变化。蚀变晕形成于早期,主要由电气石和石英组成,矿物呈强定向排列,长轴平行于剪切面理,为将挤压剪切应变下形成;A1脉形成略晚于蚀变晕,主要由电气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白云母、黄铜矿等组成,矿物弱定向排列,长轴近平行于剪切面理,为弱挤压剪切应变下形成;A2脉形成最晚,脉内矿物与A1脉相似,矿物无定向性、张性充填,反映形成时剪切变形已停止,可能为变形后应力松弛阶段形成的张性脉。因此,茅草坪矿床矿化形成在剪切作用由强变弱、直至停止的过程中,为剪切作用末期的产物。A1脉体中的白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20.34±0.19 Ma,可以代表矿床形成年龄,表明茅草坪地区的剪切作用结束于20Ma。综上表明,茅草坪矿床形成在崇山剪切带区域剪切走滑期间(末期),矿化受与剪切变形末期相关构造控制,是一个与崇山剪切带演化有关的脉状Cu矿床。因此,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矿带矿床成因应充分考虑与崇山剪切带演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40Ar/39Ar定年 脉状铜矿床 茅草坪 兰坪盆地 崇山剪切带
下载PDF
斑岩铜矿床中脉体形成的动力学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合明 於崇文 鲍征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8-512,共5页
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脉体,其形成与矿床的蚀变、尤其是成矿作用具有成因联系。本文应用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脉体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脉体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扩展速率以及长度、宽度、长宽比、流体压力... 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脉体,其形成与矿床的蚀变、尤其是成矿作用具有成因联系。本文应用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脉体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脉体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扩展速率以及长度、宽度、长宽比、流体压力与脉体扩展时间的关系式,并具体分析了斑岩铜矿床中脉体的形态特征和脉体间复杂的穿切关系,研究了脉体的形成与蚀变矿化作用的内在联系,最后简要地说明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矿床 脉体 蚀变 矿化 动力学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高温高盐高氧化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55
17
作者 李光明 李金祥 +2 位作者 秦克章 张天平 肖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5-952,共18页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化带、中级泥化带、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褐铁矿化带-角岩带或青磐岩化带(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时)。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成矿为铜-金组合,为典型的富金斑岩铜矿。初步识别出(1)钾化带中主要发育M型、EB型、A型及部分B型脉;(2)绿泥石化带(中级泥化带)中发育B型、C型、石英-绿泥石脉及S型、G型脉;(3)在粘土化带(泥化带)中主要发育C型脉、G型脉及S型细网脉;(4)在围岩中主要发育B型、C型、D型及G型细网脉以及碳酸盐脉、M型脉等。矿区范围内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辉铜矿,而黄铁矿很少,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英斑晶及各种脉系中识别出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最高(达935℃、压力200MPa)的均一温度出现在石英斑晶中,这种由含不透明子矿物、简单多相、含硅酸盐子矿物、赤铁矿多相包裹体类型构成的具45%NaCleq盐度的多相包裹体可能代表本矿床最原始的成矿流体组成;这种成矿流体上升到3km左右、冷却到580℃左右发生沸腾,分离出超高盐度(60%~80%NaCl eq)流体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并导致大量磁铁矿的结晶和还原硫的释放,且伴随部分金属硫化物及部分金沉淀,形成早期的M、A型脉;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分离出的流体包裹体的聚集,在500℃~480℃之间、22~40MPa之间、深度约1.5km发生沸腾,大量释放出的硫与金属离子结合,导致了大量铜、金的沉淀,形成如B型脉等一系列脉系及浸染状的铜矿化。在450℃~400℃之间、压力20~32MPa之间、深度1.1km左右又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事件,形成了如C型脉、S型等含铜脉系。在370℃~200℃之间、压力5~30MPa之间,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为主,其盐度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岩浆流体的稀释作用或少量大气降水参与循环所致,形成了D型脉及面状硅化。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是主要由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50℃)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含成矿元素的岩浆流体形成的,是斑岩矿床系列中正岩浆端元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金斑岩铜矿 蚀变脉系 流体包裹体 原始岩浆流体 流体沸腾 多不杂 西藏班公湖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志 陈毓川 +5 位作者 唐菊兴 李玉彬 高轲 王勤 李壮 李建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8-1286,共19页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岩体内部向外具有钾硅酸盐化带(外缘叠加泥化蚀变与绢云母化蚀变)→绢英岩化带(大部分叠加有泥化蚀变)→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分带特征。根据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及蚀变晕等特征可划分出21种脉体,早期形成的脉体包括在钾硅酸盐化带发育的磁铁矿细脉(M型脉共1种)、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脉(A型脉共8种)以及具有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的石英±磁铁矿±黑云母+钾长石+黄铜矿+黄铁矿脉(EB型脉共2种),中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发育的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膏脉(B型脉共5种),晚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青磐岩化带发育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膏±方解石脉(D型脉共5种),以A、B、D型脉最为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带主要是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脉体主要为A型脉及B型脉。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相比,多不杂矿床蚀变模式及矿物组合与"二长岩"模式相似。多不杂矿床从内部的钾硅酸盐化带至外部的青磐岩化带均发育大量磁铁矿,且在青磐岩化带发育大量无矿石膏网脉,此是多不杂矿床的独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蚀变系统 脉体系统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兰坪盆地科登涧脉状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邹志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2-702,共11页
兰坪盆地西缘发育一系列脉状铜矿床,科登涧铜矿床是其组成之一。该矿床矿体主要产出于上三叠统崔依比组(T3c)中基性火山岩内部的断层破碎带中。热液期成矿作用可大致划分为2个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主要发育大量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 兰坪盆地西缘发育一系列脉状铜矿床,科登涧铜矿床是其组成之一。该矿床矿体主要产出于上三叠统崔依比组(T3c)中基性火山岩内部的断层破碎带中。热液期成矿作用可大致划分为2个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主要发育大量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阶段主要发育贫硫化物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石英和成矿后期石英/方解石中均主要发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包裹体极少出现。主成矿期石英脉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集中在180~240℃,盐度(Na Cleq,质量分数)集中在8%~14%。成矿流体主要表现出盆地热卤水的特征,这与兰坪盆地内其它Pb、Zn、Cu等贱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较为一致。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3.5‰~5.5‰,δD值为-62‰^-38‰,介于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之间。热液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的δ34S值显示较低的负值(-20.8‰^-9.4‰),明显有别于赋矿围岩(安山岩)的δ34S值(11.1‰~11.6‰),推测该矿床成矿所需还原硫主要来自于地层硫酸盐。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源于大气降水或建造水的盆地热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科登涧脉状铜矿床 兰坪盆地
下载PDF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凯 杨帆 +4 位作者 李峰 坚润堂 孙玉海 杨涛 李芙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7-428,共12页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床 围岩蚀变 脉体系统 普朗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