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nate Immunity of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Parasitic Wasp Venom Protein
1
作者 Jimin LIU Qichun HUANG +2 位作者 Tiejun DENG Zhuoen JIANG Hongyu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4期1-7,11,共8页
[Objectives]The use of natural enemies of living insects and their derivatives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s of pesticide residues,pest resistance,biodiversity decline,control effect weakening and so on.[Methods]... [Objectives]The use of natural enemies of living insects and their derivatives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s of pesticide residues,pest resistance,biodiversity decline,control effect weakening and so on.[Methods]Parasites inject various parasitic factors into hosts to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hosts,adjust the immunity of hosts,interfere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osts,and reduce the nutrition metabolism of hosts,so as to ensur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ffspring.Host pests can escape or conquer the parasitism of parasitic wasps through immune defense system in order to reproduce their own offspring.[Results]Under intense and strong selection pressur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uccess rate of parasitism,the adaptive diversity of parasitism strategies of parasitic wasps is finally caused.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under the pressure of directional selection,the innate immunity and acquired immunity gradually evolve.[Conclusions]In-depth research on parasitic factors of parasitic wasp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rop pests immunity and developmen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insect immunity and development biology,pest biological control and other disciplines,but also be expected to enable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components of parasitic factors to agriculture,medicine and pharmacy.Bactrocera dorsalis is a destructive fruit and vegetable pes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venom protein of B.dorsalis parasitoids and the immune interaction with hosts,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ests by using parasitic natural ene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WASP Immune response venom protein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scorpion venom heat-resistant protein on neurotoxicity of exogenous amyloid beta peptide 1-40
2
作者 Shengbo Yu Jin Gong +5 位作者 Haibin Gao Yanyan Chi Yan Peng Hongjin Sui Jie Zhao Wanqin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030-1036,共7页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corpion venom heat-resistant protein (SVHRP) exhibits protective effects on primary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VHRP on astrocyte acti...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corpion venom heat-resistant protein (SVHRP) exhibits protective effects on primary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VHRP on astrocyte activity and synaptic density in the hippocampus induced by amyloid β peptide 1-40 (Aβ1-40) neurotoxicity.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im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Central Laboratory, the Laboratory of Human Anatomy, and the Laboratory of Physiology, in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March 2006 and June 2008. MATERIALS: Aβ1-40 was provided by Biosource, USA; SVHRP was a patented biological produc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No. ZL01 1 06166.9). METHODS: A total of 27 healthy, 2-month-old,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3 groups: control, Aβ, and SVHRP, with 9 rats in each group. Alzheimer's disease was simulated with 10 μg Aβ1-40 bilaterally injected into the hippocampus of the Aβ and SVHRP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2 μL 0.05% trifluoroacetic acid. One day following model establishment, the SVHRP group received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2 μg/100 g SVHRP,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nd Aβ group received 0.5 mL/100 g tri-distilled water, once per day, for 10 consecutive day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t 16 days following model establishment, synaptophysin (p38) expression in CA1-CA4 regions of the rat hippocampus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expression surrounding the hippocampal Aβ1-40 injected area was also detected. At 11 days following model establishment, escape latency, swimming time, and distance to target quadrant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Morris water maz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β group exhibited notably reduced p38 expression (P 〈 0.05) and notably increased GFAP expression in the rat hippocampus (P 〈 0.05). Water maz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scape latency was prolonged (P 〈 0.05), and swimming time and distance to the target quadrant were shortened in the Aβ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Aβ group, the SVHRP group exhibited notably increased p38 expression (P 〈 0.05) and notably decreased GFAP expression in the rat hippocampus (P 〈 0.05). Water maz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scape latenc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and swimming time and distance to the target quadrant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CONCLUSION: SVHRP inhibited exogenous Aβ1-40-induced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synaptic density decline in the rat hippocampus. Place navigation and spatial searching results showed that SVHRP blocked Aβ1-40-induced impaired learning and mem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yloid β peptide 1-40 Alzheimer's disease scorpion venom heat-resistant protein Morris water maze SYNAPTOPHYSIN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下载PDF
金环胡蜂蜂毒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杨金燕 杨琦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优化了金环胡蜂的蜂毒蛋白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以乙醇和水为溶剂,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蜂毒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使用不同溶剂的金环胡蜂蜂毒蛋白提取工... 优化了金环胡蜂的蜂毒蛋白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以乙醇和水为溶剂,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蜂毒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使用不同溶剂的金环胡蜂蜂毒蛋白提取工艺,并通过纸片扩散法和二倍微量稀释法评估蜂毒蛋白抗菌能力,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乙醇(或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40)℃,料液比1∶150(1∶90)(g·mL^(-1))、时间4(8)h,乙醇浓度60%,蜂毒蛋白提取率达92.88%(94.37%)。金环胡蜂蜂毒蛋白水提液与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良好,抗氧化活性较强,综合考虑提取率、生物活性及绿色发展理念,水为金环胡蜂蜂毒蛋白提取工艺的最优溶剂,该研究为金环胡蜂蜂毒蛋白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 蜂毒蛋白质 正交优化 抗菌 抗氧化
下载PDF
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重新 金嘉凤 +4 位作者 沈成 朱庆 张霄 刘媛 刘贤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0-1003,共14页
害虫是威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品质的主要风险因素,对其有效防治是保障农作物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依赖化学农药对害虫防治效果显著,但化学农药本身对非靶标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持久性危害风险也同样突出。害虫绿色防治是农... 害虫是威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品质的主要风险因素,对其有效防治是保障农作物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依赖化学农药对害虫防治效果显著,但化学农药本身对非靶标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持久性危害风险也同样突出。害虫绿色防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因兼具安全性高、可量产药剂及可在转基因抗虫作物应用的多重优势,是害虫绿色防治创新研发和应用的热点。如具备杀虫功能的Bt毒素、凝集素、动物毒素、防御素、蛋白酶抑制剂等蛋白类生物材料在害虫防治上已有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此外,近年来包括杀虫抗体在内的一些新型杀虫蛋白和相应创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发展极为迅猛。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当前成熟的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研发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团队在杀虫抗体靶向设计上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经验,对蛋白类生物杀虫材料潜在的创新研发与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农业害虫绿色防治研究提供最新文献资料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蛋白 BT毒素 凝集素 动物毒素 防御素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蛇毒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农继飞 黄周 +1 位作者 黄正壮 王威 《蛇志》 202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毒蛇咬伤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蛇毒的性质仅简单分为神经毒、血循毒、细胞毒,而蛇咬伤的鉴定单纯依赖于咬伤经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然而不少伤者病史不详且症状复杂,病理变化滞后,临床表... 毒蛇咬伤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蛇毒的性质仅简单分为神经毒、血循毒、细胞毒,而蛇咬伤的鉴定单纯依赖于咬伤经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然而不少伤者病史不详且症状复杂,病理变化滞后,临床表现复杂或者类同,使得咬伤蛇种的准确鉴定非常困难。上世纪后半叶起,许多新兴技术和检测方法引进研究蛇毒和蛇伤鉴定领域,如免疫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免疫法、生物传感器、放射免疫分析、质谱法等,蛇毒的性质、组分及作用被进一步认识,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国内外蛇毒检测方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蛇毒检测 蛋白质丰度 ELISA 抗体
下载PDF
红火蚁毒素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安鹏 陈帅 +4 位作者 宋佳 梁伦海 邹季花 邹燕 赵庆杰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9期524-527,共4页
红火蚁是一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性害虫。红火蚁主要利用螯针中的毒液攻击人类,对红火蚁毒液过敏的患者会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对红火蚁毒液中的物质成... 红火蚁是一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性害虫。红火蚁主要利用螯针中的毒液攻击人类,对红火蚁毒液过敏的患者会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对红火蚁毒液中的物质成分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红火蚁毒液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水、生物碱和少量的蛋白,生物碱是造成灼烧感和水泡的主要原因,过敏反应则是由毒液中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造成的。本文综述了目前对红火蚁毒液中毒素物质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组分的作用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毒液 生物碱 蛋白质 过敏原
下载PDF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秉宇 彭德良 +2 位作者 黄文坤 彭焕 王高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质量为31.8 ku,等电点pI为6.76。序列比对分析表明,De-vap-2基因含有保守性结构域,属于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CRISP)家族成员,N端具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分泌的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属于同一支,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 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家族
下载PDF
中国蛋白、肽类毒素海洋动物名录及其分布 被引量:14
8
作者 廖永岩 徐安龙 +3 位作者 卫剑文 杨文利 钟肖芬 吴文言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7-57,共11页
就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进行调查、资料整理。初步发现 ,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 ,腔肠动物主要包括水母 13种、海蜇 15种、珊瑚 1种和水螅 2种共 32种 ;软体动物主要包括芋螺 34种、海兔 2种和头足类 3种共 39种 ;纽形动... 就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进行调查、资料整理。初步发现 ,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 ,腔肠动物主要包括水母 13种、海蜇 15种、珊瑚 1种和水螅 2种共 32种 ;软体动物主要包括芋螺 34种、海兔 2种和头足类 3种共 39种 ;纽形动物 1种 ;棘皮动物主要包括海星 2种和海胆 8种共 10种 ;鱼类主要包括毒腺鱼类 1种、鱼皮毒素鱼类 2种和刺毒鱼类种 74种共 77种 ;海蛇 15种。这些蛋白、肽类毒素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 毒素 蛋白质 肽类 名录
下载PDF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纯化与抗血小板活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根葆 陈冬云 +3 位作者 周志泳 李爱华 桂常青 陆晓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 (PCA)组分对兔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借助DEAE Cellulose、SP SephadexC 5 0及SP SephadexG 75柱层析 ,以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法从江浙蝮蛇 (AHV)粗毒中分离纯化PCA抗凝组分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目的 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 (PCA)组分对兔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借助DEAE Cellulose、SP SephadexC 5 0及SP SephadexG 75柱层析 ,以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法从江浙蝮蛇 (AHV)粗毒中分离纯化PCA抗凝组分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其纯度和分子量。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从AHV分离纯化的PCA抗凝组分经SDS PAGE电泳测定为单一区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 14 0 0 0左右 ,等电点 pH 4 .7;该PCA在体外对由诱聚剂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其IC50 为 12 5 μg/ml。PCA(1.0mg/kg) 体内给药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结论 从蝮蛇毒中纯化的这种PCA抗凝组分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影响血凝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PCA 血小板聚集 抗凝 抗血小板 激活 纯化 组分 相对分子质量 毒蛋白
下载PDF
水母毒素蛋白凝聚现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华华 刘希光 +2 位作者 邢荣娥 刘松 李鹏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3-417,共5页
通过测定水母毒素的凝聚速度,来初步研究水母毒素蛋白的凝聚现象,这为水母毒素蛋白的提取利用及研究毒素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生物活性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0.01mol/L,pH6的磷酸缓冲溶液中,0.003mol/L的Vc、EDTA、苯甲... 通过测定水母毒素的凝聚速度,来初步研究水母毒素蛋白的凝聚现象,这为水母毒素蛋白的提取利用及研究毒素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生物活性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0.01mol/L,pH6的磷酸缓冲溶液中,0.003mol/L的Vc、EDTA、苯甲酸均能降低水母毒素蛋白的凝聚速度;蔗糖对水母毒素的抗凝聚现象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 毒素蛋白 凝聚现象
下载PDF
天然药物中的毒蛋白,多肽及氨基酸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敬炳 陈洪莲 +2 位作者 王光忠 黎祥胜 周从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51-754,共4页
简要介绍几种天然药物中存在的毒蛋白 ,多肽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对收集到的有关文献资料分析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寄生毒素、蛇毒、蜂毒、蝎毒等毒素的分布 ,化学结构、性质及药理毒性。这类化合物对动物、完整细胞或细胞溶解物具有... 简要介绍几种天然药物中存在的毒蛋白 ,多肽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对收集到的有关文献资料分析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寄生毒素、蛇毒、蜂毒、蝎毒等毒素的分布 ,化学结构、性质及药理毒性。这类化合物对动物、完整细胞或细胞溶解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活性 ,值得进行深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蛋白 多肽 氨基酸 蓖麻毒蛋白 相思豆毒蛋白 Xie寄生毒素 天然药物
下载PDF
蝎毒多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孔天翰 林山 +2 位作者 韩雪飞 琚济杭 董伟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8-972,共5页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 (PBMV)对肿瘤细胞生长、细胞周期、P5 3表达和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MTT法、集落形成、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和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结果 :PBMV对数种肿瘤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细胞生长抑制、集落形成能力和分... 目的 :观察蝎毒多肽 (PBMV)对肿瘤细胞生长、细胞周期、P5 3表达和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MTT法、集落形成、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和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法。结果 :PBMV对数种肿瘤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细胞生长抑制、集落形成能力和分裂指数降低、多核细胞数减少 ;PBMV使进入S期的CNE - 2Z细胞明显减少 ,G1、S和G2 期细胞的百分比增多 (P <0 0 1) ;PBMV处理后 ,CNE - 2Z细胞P5 3蛋白表达量降低 (P <0 0 1) ,细胞膜负电位明显减小 ,胞膜呈去极化状态。结论 :PBMV可能具有膜毒素的作用 ,通过使CNE - 2Z细胞膜电位降低 ,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液类 ECA109细胞 细胞周期 蛋白质P53 膜电位
下载PDF
蝎毒注射液治疗癌痛 被引量:19
13
作者 沈小珩 许建中 +2 位作者 朱伟嵘 杨永华 夏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 :观察施康宁注射液 (内含蝎毒蛋白 )对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本次临床试验分对照试验 (共 41例 ,以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两组 :施康宁组 2 1例、安慰剂组 2 0例 )和开放试验 (共 88例 ,均用施康宁注射液 ,用药 7天 6 7例 ,用药 14天... 目的 :观察施康宁注射液 (内含蝎毒蛋白 )对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本次临床试验分对照试验 (共 41例 ,以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两组 :施康宁组 2 1例、安慰剂组 2 0例 )和开放试验 (共 88例 ,均用施康宁注射液 ,用药 7天 6 7例 ,用药 14天 2 1例 )两部分。结果 :在对照试验中 ,施康宁组疼痛强度差和总疼痛强度差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0 .0 1) ;施康宁组 2— 4小时中度以上缓解率均为 5 2 .4% ,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施康宁组总有效率为 80 .95 % ,安慰剂组为 45 %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开放试验中 ,7天用药组和 14天用药组的中度以上缓解率分别为 71.6 %和 95 .2 %。两组用药后各时段疼痛强度均降低 ,与用药前相比 ,P均 <0 .0 0 1。用蝎毒注射液后 1— 4小时镇痛效果最佳。用药后总疼痛强度差 (SPID)逐天提高。无明显的过敏反应 ,副反应小。结论 :说明施康宁注射液 (蝎毒蛋白 )对癌痛有镇痛作用 ,镇痛效果以用药后 1— 4小时为最佳 ,且随着用药天数的延长而镇痛效果增加 ,不良反应较少 ,无成瘾性。可作为轻、中度癌痛患者的理想镇痛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康宁注射液 蝎毒蛋白 癌痛 镇痛药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毒液蛋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卓志航 杨伟 +3 位作者 覃欢 杨春平 杨桦 徐丹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机制,通过自然寄生和Sephadex G75层析等方法研究寄生过程中毒液的作用,并对毒液中一种麻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具有麻痹作用,且毒液中存在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 为揭示川硬皮肿腿蜂寄生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机制,通过自然寄生和Sephadex G75层析等方法研究寄生过程中毒液的作用,并对毒液中一种麻痹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毒液具有麻痹作用,且毒液中存在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17 ku的麻痹蛋白。寄主被麻痹的程度与毒液注入量呈正相关,恢复活动情况与毒液注入量呈负相关;当人工注射毒液浓度为0.01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可逆的轻微麻痹,但羽化蜕皮被抑制;当人工注射浓度提高到0.2 VRE时,黄粉虫蛹表现出不可逆的完全僵化。另外,川硬皮肿腿蜂毒液中存在6种大分子毒液蛋白,其中相对分子量约为51.17 ku的毒液蛋白vpr 4具有麻痹活性,且对寄主黄粉虫蛹的麻痹活性程度表现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硬皮肿腿蜂 麻痹 毒液蛋白 纯化
下载PDF
蛇毒类凝血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奕心 余晓东 +2 位作者 和七一 宋锡迅 李恒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7-32,F0003,共7页
对有关蛇毒类凝血酶(SVTLEs)的分布分类、理化性质、酶学性质、结构特征、基因克隆表达、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概括和综述。结果发现:SVTLEs主要分布在蝮亚科和蝰科毒蛇的毒液中;根据SVTLEs水解纤维蛋白原释放FPA和FPB的速度... 对有关蛇毒类凝血酶(SVTLEs)的分布分类、理化性质、酶学性质、结构特征、基因克隆表达、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概括和综述。结果发现:SVTLEs主要分布在蝮亚科和蝰科毒蛇的毒液中;根据SVTLEs水解纤维蛋白原释放FPA和FPB的速度不同,可将其分为SVTLE-AB、SVTLE-A和SVTLE-B等3类;多数SVTLEs的分子量在30~50kD,含6个二硫键,pI较低,部分SVTLEs的pI较高;SVTLEs可水解TAME和BAEE,其活性可被DFP和PMSF所抑制,但不被胰蛋白酶trypsin及凝血活性中心His的专一抑制剂TLCK和EDTA抑制;对SVTLEs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研究较多,对高级结构研究有待深入;很多SVTLE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了表达,但表达物不能被糖基化和正确折叠,故没有活性或活性不高,而其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活性较高;部分碳水化合物具有稳定SVTLEs结构及提高SVTLEs的酶活力的作用;SVTLEs的临床应用涉及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血栓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SV-TLEs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其在真核表达系统的表达和对其高级结构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类凝血酶 SVTLEs 凝血活性 蛋白结构
下载PDF
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在毒蛇咬伤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9
16
作者 梁剑宁 唐荣德 +4 位作者 张跃 郭伟文 华关民 陈森雄 曾燕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98-1700,1702,共4页
目的探讨各种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近2年住院治疗、属于何种蛇伤诊断明确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和血清hs-CRP检测,按蛇种、时段及病情对检... 目的探讨各种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近2年住院治疗、属于何种蛇伤诊断明确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和血清hs-CRP检测,按蛇种、时段及病情对检测结果作出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仅蝰蛇咬伤患者WBC明显升高,治疗后第1、2天5种毒蛇咬伤患者WBC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第4天该指标均有下降趋势,但检测值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治疗前后5种毒蛇咬伤患者RBC和HGB均在正常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在治疗前、蝰蛇咬伤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血小板(PLT)减少(P<0.05)。hs-CRP水平治疗前以蝰蛇咬伤患者较高、治疗后以眼镜蛇咬伤患者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基本上无贫血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出现炎症反应,竹叶青蛇、特别是蝰蛇咬伤患者PLT减少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超敏C反应蛋白 毒蛇咬伤 治疗前后
下载PDF
乌苏里蝮蛇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德军 刘珊珊 +3 位作者 杨春伟 赵轶卓 常淑芳 颜炜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构建乌苏里蝮蛇(Gloydius ussuriensis)毒腺c DNA文库,克隆、分析丝氨酸蛋白酶基因,为进一步基因研究和操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链转化法和长距离PCR技术,构建乌苏里蝮蛇毒腺c DNA文库。用TRIzol试剂盒从乌苏里蝮蛇毒腺提取总RNA,... 目的:构建乌苏里蝮蛇(Gloydius ussuriensis)毒腺c DNA文库,克隆、分析丝氨酸蛋白酶基因,为进一步基因研究和操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链转化法和长距离PCR技术,构建乌苏里蝮蛇毒腺c DNA文库。用TRIzol试剂盒从乌苏里蝮蛇毒腺提取总RNA,再用Oligo(d T) -生物素-链菌素-磁珠法从总RNA中分离m RNA ,反转录合成c DNA第一链,长距离PCR合成第二链c DNA。回收c 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粘性末端,层析去除小于5 0 0 bp片段,纯化的c DNA插入载体p Bluescript- sk,电转化E.coli DH 5α,得到乌苏里蝮蛇毒腺c DNA文库,测定丝氨酸蛋白酶上游氨基酸序列,并推导其基因序列,合成引物。从该c DNA文库克隆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该文库库容为2 .3×10 6 ,该c DNA文库为筛选新的目的基因和进一步基因操作提供了有效平台。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开框读码序列全长70 2个核苷酸,编码2 34个氨基酸,活性中心His4 1 、Asp86 、Ser1 80 和6对二硫键进化上高度保守。结论:该文库库容大于通用的10 5标准,符合规定可作为进一步基因操作平台,克隆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与Gene Bank中其他蛇毒丝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5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属 毒腺 CDNA文库 安克洛酶 序列分析 蛋白质
下载PDF
蝎毒耐热蛋白对大鼠海马内前脑啡肽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封艳辉 赵杰 +5 位作者 于德钦 张玉梅 殷盛明 吴雪飞 张万琴 孙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6-557,共2页
关键词 蝎毒耐热蛋白 前脑啡肽原 癫痫
下载PDF
蛇毒PCA改善冠脉微血栓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曙 张根葆 +1 位作者 洪云 陆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CA)改善冠脉微血栓(CAM)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AM组、低、中、高剂量PCA[CAM+PCA(0.5mg/kg)、CAM+PCA(2 mg/kg)、CAM+PCA(8 mg/kg)]干预... 目的:探讨皖南产蝮蛇毒(AHV)蛋白C激活物(PCA)改善冠脉微血栓(CAM)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AM组、低、中、高剂量PCA[CAM+PCA(0.5mg/kg)、CAM+PCA(2 mg/kg)、CAM+PCA(8 mg/kg)]干预组,每组10只。通过从主动脉根部直接向左心室注入月桂酸钠1.0 mg/kg(浓度10 g/L)以建立大鼠冠脉微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系统(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测定各组血浆中内皮素-1(ET-1)、P-选择素(P-selecti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P-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CA大剂量干预组凝血时间和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Alpha角度、最大幅度和血凝指数值减小(P<0.05),血浆CK-MB、LDH、AST、ET-1和P-selectin的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P-selectin和TNF-α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病理观察显示中、高剂量PCA干预组大鼠冠脉未形成微血栓。结论:蝮蛇毒PCA组分可以限制冠脉微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浆ET-1和P-selectin的含量,抑制心肌组织P-selectin和TNF-α表达,改善微血栓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效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蛋白C激活物 微血栓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SVHRP对Aβ_(1-40)处理后大鼠海马突触形态学改变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胜波 宫瑾 +5 位作者 迟彦艳 彭岩 高船舟 赵杰 张万琴 隋鸿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索蝎毒耐热蛋白(SVHRP)对淀粉样β蛋白(Aβ)神经毒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大鼠海马内每侧注射Aβ1-40(10μg/2μl)后1d,给予腹腔SVHRP(0.5~2μg/100g),1次/d,连续10次。建模16d后分别进行海马部位的突触体素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 目的:探索蝎毒耐热蛋白(SVHRP)对淀粉样β蛋白(Aβ)神经毒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大鼠海马内每侧注射Aβ1-40(10μg/2μl)后1d,给予腹腔SVHRP(0.5~2μg/100g),1次/d,连续10次。建模16d后分别进行海马部位的突触体素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突触超微结构计量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β组大鼠突触体素免疫反应强度和电镜下突触密度明显下降(P<0.01),小突触丢失为主,突触终末可见突触小泡大量集聚,突触活性区平均长度增加。SVHRP干预组大鼠实触体素免疫反应强度和电镜下突触密度明显高于Aβ组大鼠(P<0.01),突触终末内未见突触小泡过量集聚,但小突触比例显著增加(P<0.01)。结论:以上结果强有力的提示,Aβ是突触退变的始动因素,SVHRP可抑制Aβ引起的突触退变,有可能成为治疗Alzheimer病(AD)的一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液类 蝎毒耐热蛋白 淀粉样Β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突触 突触体素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