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PAR-y in the Myocardi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ntricular Sept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Lun ZHOU Zhao-zhao WANG +1 位作者 Zhi-chao XIAO Ling T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0年第2期313-319,共7页
Ventricular septum defects(VSDs)are common type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caused by developmental defect;they contribute to 25%-30%of all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 Ventricular septum defects(VSDs)are common type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caused by developmental defect;they contribute to 25%-30%of all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y)is widely expressed in mammalian tissues and in the immune system,regulating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The PPAR-y gene has recently been found crucial for heart development,bu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not clear.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PPAR-y gene in the myocardi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ntricular septation.In this study,we applied Cre-loxP recombination enzyme(CRE)technology to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PPAR-y gene in different cardiac tissues,RT-PCR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the c-fos and TGF-B!genes,and histology staining to check the defect of embryonic heart at embryonic day 14.5(E14.5).We found that the downregulation of the PPAR-p gene resulted in a ventricular membranous septation defect of the embryonic heart at E14.5.Furthermore,only conversion of a Tnt:Cre,but not Mef2c:Cre,Tie2:Cre,or Wnt:Cre PPAR-T floxed allele to a null allele resulted in VSD.PPAR-/mi-Orv+embryos showed increascs in atrioventricular(AV)-cushion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fos gene but no change in the expression of TGF-B1 at E10.5.Our study demonstrates PPAR-N in the myocardium is required for ventricular septation through regulation of AV-cushion cell proliferation by a Tntc-fos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UM C-FOS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y2 ventricular septum defect
下载PDF
Septic Pulmonary Emboli and Right Ventricular Obstruction in a Membranous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Aneurysm
2
作者 Mehdi Bamous Abdessamad Abdou +5 位作者 Noureddine Atmani Anis Sergouchni Younes Moutakiallah Hatim Ghadbane Mohamed Drissi Abdelatif Boulahya 《Open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2014年第3期59-61,共3页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septal aneurysm remained asymptomatic, some of them presented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adulthood and thus required high risk...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septal aneurysm remained asymptomatic, some of them presented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adulthood and thus required high risky surgery. In accordance with other rare condition, the incid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case describes the occurrence of a septic pulmonary emboli associat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 in a young ch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ve Endocarditi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EMBRANOUS septum ANEURYSM RIGHT ventricular OBSTRUCTION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缺陷乏养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双林 马芳芳 +1 位作者 王莹莹 谢华斌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报告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缺陷乏养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诊疗过程。方法回顾并分析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I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案,采用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患者外周... 目的报告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缺陷乏养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诊疗过程。方法回顾并分析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I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案,采用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本及术中切除的瓣膜赘生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患者为54岁女性,因“反复胸痛3年,再发1个月余”于2021年10月12日入院。入院心脏彩超显示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上可见长约12.7 mm的赘生物,其外周血及瓣膜赘生物标本均培养出缺陷乏养菌。经抗感染、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好转出院。结论缺陷乏养菌作为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经由血行途径成为致病菌,尤其当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险因素时,会引起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缺陷乏养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 赘生物
下载PDF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心脏CT影像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马彩彩 郑敏文 +2 位作者 薛瑞佳 彭锐 赵宏亮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26-728,733,共4页
目的分析假性室间隔膜部瘤(FAMS)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心脏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临床确诊的73例FAMS合并VSD患者心脏CTA影像资料,记录膜部瘤心脏CTA影像特征、... 目的分析假性室间隔膜部瘤(FAMS)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心脏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临床确诊的73例FAMS合并VSD患者心脏CTA影像资料,记录膜部瘤心脏CTA影像特征、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并发症。结果73例FAMS患者中,以菜花型最多(58.9%,43/73),且常常合并2处以上VSD;其次漏斗型(26.0%,19/73);囊袋型(12.3%,9/73)、弯管型(2.7%,2/73)最少。17例(23.3%,17/73)FAMS患者合并心血管畸形,常见的心血管畸形为主动脉缩窄(6.8%,5/73)和房间隔缺损(5.5%,4/73)。继发性心脏改变主要是右心房增大和三尖瓣反流,其中囊袋型FAMS患者发生率高于菜花型和漏斗型(P<0.05)。结论FAMS合并VSD患者,以菜花型多见,菜花型FAMS易合并多个VSD。FAMS患者主要合并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等心血管畸形。继发性心脏改变主要为右心房增大及三尖瓣中大量反流,尤其以囊袋型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膜部瘤 室间隔缺损 心脏CT造影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ALK3下游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德业 宋后燕 +2 位作者 张怀勤 黄晓燕 官孝群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了解ALK3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应用α MHC Cre loxP系统 ,建立了心脏ALK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利用PCR选择性cDNA差异显示法和基因芯片扫描 (RNAmicroar ray)的方法 ,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m... 了解ALK3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应用α MHC Cre loxP系统 ,建立了心脏ALK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利用PCR选择性cDNA差异显示法和基因芯片扫描 (RNAmicroar ray)的方法 ,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mRNA表达水平 ,筛选ALK3下游基因。对照组的mRNA来自α MHC Cre+ -ALK3F + 的 11.5d小鼠胚胎心脏 ,试验组的mRNA来自α MHCCre+ - ALK3F - 的 11.5d小鼠胚胎心脏。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后 ,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及转录因子Pax 8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β亚类 14 3 3蛋白及蛋白酪氨酸激酶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及转录因子Pax 8等基因可能是ALK3重要的下游基因 ,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 ;β亚类 1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基因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 心脏发育
下载PDF
经静脉穿刺制备犬室间隔缺损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建强 秦永文 +3 位作者 王胜强 周炳炎 王永春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经静脉穿刺制备室间隔缺损 (VSD)模型。方法 健康杂种犬 10只 ,体重 15~2 0kg。氯胺酮 (5mg/kg)肌注、戊巴比妥钠 (2 5mg/kg)静脉麻醉。切开右股动脉和右颈内静脉 ,在X线透视下应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室间隔 ,经穿刺针送入鞘管 ,... 目的 经静脉穿刺制备室间隔缺损 (VSD)模型。方法 健康杂种犬 10只 ,体重 15~2 0kg。氯胺酮 (5mg/kg)肌注、戊巴比妥钠 (2 5mg/kg)静脉麻醉。切开右股动脉和右颈内静脉 ,在X线透视下应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室间隔 ,经穿刺针送入鞘管 ,交换头端弯曲 1.5圈的左房钢丝至左心室 ,沿钢丝送入直径 6~ 8mm长 4 0mm聚乙烯球囊扩张室间隔穿刺孔。送入猪尾造影导管至左心室 ,行左心室造影。结果  10只犬中 ,8只犬均穿刺成功 ,并建立VSD模型。 8只犬中 ,除 1例穿刺点在室间隔膜部 ,其余穿刺部位均接近于膜周部 ,穿刺点距主动脉瓣和房室瓣环 4~ 16mm不等。左心室造影显示经室间隔的左向右分流。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间隔膜部及房室瓣环处撕裂 1例。结论 经导管穿刺室间隔制备VSD模型的方法可行 ,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穿刺 犬模型 室间隔缺损 左心室造影 VSD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BMPR下游基因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德业 张怀勤 +1 位作者 黄晓燕 林捷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索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BMPRIA ,又名ALK3)的下游心脏特异基因。方法 :使用PCR选择性cDNA减数法和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比较两组mRNA。试验组的mRNA来自α MHCCre + / -、ALK3F... 目的 :探索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BMPRIA ,又名ALK3)的下游心脏特异基因。方法 :使用PCR选择性cDNA减数法和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比较两组mRNA。试验组的mRNA来自α MHCCre + / -、ALK3F/ -的 11.5d小鼠胚胎心脏。对照组的mRNA来自α MHCCre + / -、ALK3F/ +的 11.5d小鼠胚胎心脏。结果与结论 :在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下 ,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及转录因子Pax 8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其均是ALK3的重要下游基因 ,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 ;14 3 3蛋白 β亚型及蛋白酪氨酸激酶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隔缺损 基因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
下载PDF
Pax-8基因敲除小鼠心脏中NR4A1基因表达上调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晓燕 高瞻 +4 位作者 周希 梁万前 陈锡文 陈通克 杨德业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寻找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转录因子Pax-8保护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提取Pax-8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Pax-8 KO-/-)和杂合子(Pax-8 KO+/-)的心脏总RNA,利用小鼠基因的基因芯片检测两组小鼠基因表达水平,找出差异表达的基... 目的:寻找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转录因子Pax-8保护细胞凋亡的途径。方法:提取Pax-8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Pax-8 KO-/-)和杂合子(Pax-8 KO+/-)的心脏总RNA,利用小鼠基因的基因芯片检测两组小鼠基因表达水平,找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经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初步筛选出转录因子Pax-8的下游基因。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与Pax-8 KO+/-组相比,在Pax-8 KO-/-小鼠中有25个基因表达下调,17个基因表达上调。用半定量RT-PCR验证发现,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4,group A,member 1(NR4A1)基因在Pax-8 KO-/-组上调。定量RT-PCR亦证实在Pax-8 KO-/-组NR4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Pax-8 KO+/-组及Pax-8+/+(野生型)组分别上调1.53倍和4.79倍(P<0.01)。结论:NR4A1基因受Pax-8基因调控,在Pax-8保护细胞凋亡途径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4A1 室间隔缺损 细胞凋亡 pairedboxgene8 小鼠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右心功能变化和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卫华 黄先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对右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矫治后右 心功能的恢复状态。方法 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循环阻力增加)的40例患儿,用心导管 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5-7年右心功能、...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对右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矫治后右 心功能的恢复状态。方法 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循环阻力增加)的40例患儿,用心导管 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5-7年右心功能、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随访测定。结果 术前右心心搏指数、作功指数、心排 指数显著高于术后;术前右房压、右室收缩压及舒张压、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均增高,缺损修补后右室舒张压恢复正 常,收缩压的降低与肺动脉压力下降有关;大型室缺左向右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系继发性右室高排出 量心力衰竭,且伴有舒张功能障碍。结论 治疗心力衰竭不宜首选正性心肌收缩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左向右 分流、根治心内畸形是合理的选择;术后右室收缩压持续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继发性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存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手术 右心功能 治疗 高血压
下载PDF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患者室间隔曲率半径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小杰 任卫东 +2 位作者 姜镔 肖杨杰 乔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14-2217,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RC)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ASD患者(A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以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动态图像,利用斑点追踪...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比较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与正常成人室间隔曲率半径(RC)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ASD患者(A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以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动态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整个心动周期室间隔和侧后壁的RC及曲率半径比值(RCR)。结果 ASD组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室间隔各段RC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组与对照组各段RCR比较,舒张期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室间隔与侧后壁各段R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SD患者室间隔RC在舒张期大于收缩期,通过观察全心动周期室间隔RC的变化可以评价ASD患者左、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显像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心动周期 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比值
下载PDF
真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失败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要飞 李涛 +2 位作者 杨敏 肖玉 席世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提高对真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的认识,总结经导管封堵治疗失败的教训。方法回顾1例真性膜部瘤型VSD患儿经导管封堵失败病例的术中和术后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检查无经导管封堵治疗手术禁忌证,术中共更换3枚不... 目的提高对真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的认识,总结经导管封堵治疗失败的教训。方法回顾1例真性膜部瘤型VSD患儿经导管封堵失败病例的术中和术后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检查无经导管封堵治疗手术禁忌证,术中共更换3枚不同直径国产膜部VSD封堵器进行4次封堵均未成功,术后结合外科手术所见,回顾造影图像诊断为真性膜部瘤Ⅱ型VSD。结论真性膜部瘤型VSD瘤壁比较薄弱,进行封堵治疗时破口可以增大。充分认识真性膜部瘤型VSD,提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水平,有助于预估手术风险,减少手术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膜部瘤 治疗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途径与术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旭宇 张善通 林其珊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358-361,共4页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4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途径与术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右室切口修补组术后早期右室收缩功能,和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加重,且恢复延迟。因此采用经右心房或肺动脉切口修补,有助于减少术...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4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途径与术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右室切口修补组术后早期右室收缩功能,和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加重,且恢复延迟。因此采用经右心房或肺动脉切口修补,有助于减少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室功能 术后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如玉 白蓉 +4 位作者 林荣 戴若竹 吴文海 吴兵 陈天宝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21例ASD、9例VSD和12例PDA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21例ASD、9例VSD和12例PDA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术治疗。结果41例患者Amplatzer封堵术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1例巨大PDA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Amplatzer封堵ASD、VSD、PDA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选择封堵器型号与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缺损 房间隔 室间隔 动脉导管 封堵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间型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美 赵博文 +5 位作者 何启才 李建华 吕江红 徐海珊 寿金朵 汤富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间型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15例中间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观察其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1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中间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间型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15例中间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观察其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1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中间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包括:①所有15例患者均存在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流入道室间隔缺损;②所有患者房室瓣分为单独的二尖瓣和三尖瓣,二尖瓣前叶与三尖瓣隔叶位于同一平面,接近半数患者存在二尖瓣或/和三尖瓣裂;③CDFI及频谱多普勒均清晰显示房室水平分流及房室瓣反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间型房室间隔缺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缺损 房间隔 室间隔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佳 易岂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堵闭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评价VSD介入堵闭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行VSD介入堵闭术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及/或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堵闭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评价VSD介入堵闭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行VSD介入堵闭术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及/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等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及心电监测,以及术后复查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381例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堵闭术患者中,有367例堵闭成功,成功率为96.3%。术后有84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2.89%。包括传导阻滞58例、起源异常类26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有3例。术前有无心律失常、是否合并膜部瘤、手术时间长短、室间隔缺损直径大小、堵闭器直径大小与介入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心律失常是行VSD堵闭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我们应该在术前了解VSD的解剖形态、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依据VSD直径来选择适宜的封堵器、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VSD介入堵闭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室间隔膜部瘤的外科治疗(附7例病例分析)
16
作者 张伟 王凤林 +2 位作者 支启华 唐岳峰 李广仁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30-231,共2页
本文报告1984年10月~1989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现的7例室间隔膜部瘤伴左向右分流病例的诊断、治疗及结果,并对其发病机理、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室间隔膜部瘤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组织内细胞增殖和生存能力分析
17
作者 孙伟 李名鹏 +2 位作者 缪利平 吴延虎 孔祥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的膜部瘤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组织学分析,了解膜部瘤这一特殊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方法:采用HE染色对假性和真性膜部瘤组织进行组织结构分析,采用Ki67和磷酸化Akt(p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膜部瘤组... 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的膜部瘤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组织学分析,了解膜部瘤这一特殊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方法:采用HE染色对假性和真性膜部瘤组织进行组织结构分析,采用Ki67和磷酸化Akt(p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膜部瘤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真性膜部瘤,但细胞外基质较少,结构比较疏松。Ki67染色结果提示假性膜部瘤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真性膜部瘤,而磷酸化的Akt表达仅见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部分细胞,真性膜部瘤组织无表达。结论:假性膜部瘤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是一种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膜部瘤 增殖 磷酸化AKT '
下载PDF
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
18
作者 郗二平 殷桂林 +2 位作者 朱水波 高旭辉 刘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2005-12/2008-12月,采用国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治疗,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 目的评价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2005-12/2008-12月,采用国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治疗,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全部成功行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1例采用封堵瘤体法,26例采用封堵左室面破口法。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随访时消失。结论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术中要根据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封堵方法进行封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假性膜部瘤 心导管 封堵器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并存畸形的外科治疗(附3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广仁 支启华 +3 位作者 唐岳峰 王凤林 张伟 刘鹏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并存畸形的室间隔缺损38例,术前明确诊断者2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38例手术治疗死亡2例,总结了术前诊断、手术并存畸形的治疗经验。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体会
20
作者 张明宇 臧旺福 +1 位作者 吴乃石 张科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76-377,共2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 ,总结分析手术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 4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 ,术后切口感染 1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传导阻滞 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 ,总结分析手术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 4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 ,术后切口感染 1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传导阻滞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风险小且远期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房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