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复杂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1
作者 鄢林 姜诚 +3 位作者 欧阳倩 廖新斌 张治平 肖格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复杂性脑积水的诊断标准以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24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66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存在感染、是否具有多房结构、手术次... 目的研究儿童复杂性脑积水的诊断标准以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24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66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存在感染、是否具有多房结构、手术次数以及最终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策略。结果266例复杂性脑积水患者中,男性169例,女性97例。其中,165例患者存在感染,130例患者存在多房结构;手术次数为1至6次不等;治愈例数240例,治愈率为240/266=90.2%。结论复杂性脑积水如果早期明确诊断,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诊疗效果。感染是形成复杂性脑积水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处理复杂性脑积水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复杂性脑积水需要多次手术,但是手术方式无优劣之分,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手术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复杂性脑积水 治疗策略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改良VPS治疗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铁离子和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2
作者 郭延兵 李晓辉 王新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在脑室出血(IVH)后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IVH后脑积水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VPS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在脑室出血(IVH)后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IVH后脑积水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VPS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VP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相关因子[白蛋白商(QAl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铁离子(Fe)、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步态障碍评分(Tinetti评分)、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情况良好率。结果 研究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NIHSS评分、脑脊液NSE和QAlb、血清Fe和AQP-4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第6个月MoCA评分、ADL评分、Tinett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改良VPS治疗IVH后脑积水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认知功能和步态,增强日常生存能力,改善患者预后,且能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后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神经功能 铁离子 水通道蛋白-4 生活能力 预后
下载PDF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单中心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三帅 刘新民 +6 位作者 姜正明 科雨彤 张骞 吕强 杜昕 董建增 宋光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425-433,共9页
目的初步评估基于射频切割的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入选5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采用深圳佰特威心房分流... 目的初步评估基于射频切割的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入选5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采用深圳佰特威心房分流导管行心房分流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压(PAP)、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90 d随访,完善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研究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次要终点包括术后90 d临床成功、超声心动图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调查(KCCQ)评分变化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安全性终点为术后9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现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即刻PCWP均明显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和术后即刻RAP、PAP、TPR和PVR无明显变化。随访90 d后,4例患者存在持续的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且PCWP较基线明显减低,临床成功率80%。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无明显受损;KCCQ评分、6MWD均有所提高,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无死亡,无心衰再住院,无脑卒中相关不良事件,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论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长期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分流术 无植入 肺毛细血管楔压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猫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的病例报告
4
作者 张秀丽 李玉杰 +1 位作者 王衡 张志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本文介绍1只14月龄雌性未绝育的苏格兰折耳猫因鼻炎来院就诊,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患猫存在孤立型室间隔缺损(VSD),缺口处呈双向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未发现狭窄,肺动脉扩张且伴有右心肥大,存在肺动脉高压。患猫自确诊后16个月内未... 本文介绍1只14月龄雌性未绝育的苏格兰折耳猫因鼻炎来院就诊,X线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患猫存在孤立型室间隔缺损(VSD),缺口处呈双向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未发现狭窄,肺动脉扩张且伴有右心肥大,存在肺动脉高压。患猫自确诊后16个月内未进行持续性医学治疗,生活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该报告表明,猫孤立型VSD对临床症状的影响不明显,与犬存在差异,可为小动物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双向分流
下载PDF
心房分流术应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探索性研究
5
作者 常三帅 吴文辉 +6 位作者 刘新民 姜正明 科雨彤 吕强 杜昕 董建增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9-996,共8页
目的:探索心房分流术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采用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的15例HFrEF患者。... 目的:探索心房分流术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采用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的15例HFrEF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平均压(RAP)、跨房间隔梯度压差、肺动脉平均压、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及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D)、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评估患者心功能,收集患者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以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等信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心房分流术。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患者的PCWP、跨房间隔梯度压差、TPR均显著下降,Qp/Qs显著升高(P均<0.01),肺动脉平均压、RAP、PVR和C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的心房分流器分流孔径、分流速度及分流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KCCQ评分增高,6MWD>450 m的患者例数增加,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右心房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个月随访期内无患者死亡,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2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结论:小样本探索性研究表明心房分流术可有效改善HFrEF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随访12个月时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分流术 右心导管 肺毛细血管楔压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in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Does It Matter?
6
作者 Ehtesham Ghani Ayman AlBanyan +1 位作者 Abdulrahman Sabbagh Maqsood Ahmad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7年第2期86-97,共12页
Objectiv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as a predictor for permanent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diversion in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 Methods: Th... Objectiv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as a predictor for permanent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diversion in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Neurosurgery, 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King Fahad Medical City, Riyadh, Saudi Arabia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3.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ho had emergency insertion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EVD) due to hydrocephalus before the definitive posterior fossa tumor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emergency insertion of EVD was done in 38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posterior fossa tumor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consists of those patients who had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VD equal or less than 7 days. Group B includes those patients who had duration of preoperative EVD more than 7 days. Group A has 16 patients while Group B has 22 patients. The predominant clinical feature was symptoms and signs of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only. Infection related to EVD was seen in seven patients. Ventriculoperitoneal (VP) shunt was required in 31.25% of Group A patients and 18.18% of Group B patients (p value = 0.35). Overall shunt rate was 23.68%. Conclusion: There are well known number of factors that can determine the need of permanent CSF di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fossa tumors. However, there is no effect of preoperative duration of EVD in determining the requirement of postoperative VP sh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Fossa Tumors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HYDROCEPHALUS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CSF DIVERSION
下载PDF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与右心室流出道支架植入术姑息性治疗法洛四联症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棣文 赵天力 +3 位作者 胡世军 张伟志 吴忠仕 刘继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5-1332,共8页
目的:对于不适合一期根治或手术风险高的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经导管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干预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RVOT支架植入术和改良Blalock-Ta... 目的:对于不适合一期根治或手术风险高的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经导管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干预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RVOT支架植入术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mBTS)在TOF新生儿和婴儿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比较2种姑息干预方式对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肺动脉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2011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2例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行RVOT支架植入术的支架植入组(n=15)和行mBTS术的mBTS组(n=17),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干预率等,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使用z-评分评估患者的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及左肺动脉的发育情况。结果:与mBTS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患儿的年龄较小,体重较低(均P<0.05)。与术前相比,支架植入组术后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75±17)%vs(96±3)%,P=0.026],肺动脉干[(−2.82±1.27)分vs(0.86±0.77)分,P=0.014]、右肺动脉[(−1.88±0.59)分vs(−0.28±0.71)分,P=0.011]及左肺动脉[(−2.34±0.36)分vs(−1.67±0.36)分,P=0.036]的z-评分明显增加。而mBT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肺动脉z-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VOT支架植入术对低出生体重、伴有严重合并症的TOF患儿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与mBTS相比,RVOT支架植入术术后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更高且肺动脉发育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 右心室流出道支架置入术 肺动脉发育
下载PDF
IGCTs所致梗阻性脑积水远期分流装置移除的可行性探讨
8
作者 王立 李禄生 +5 位作者 梁平 翟瑄 周渝冬 纪文元 周建军 朱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16-218,223,共4页
目的探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所致脑积水治疗中的意义及远期移除分流装置的可行性。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42例拟诊为IGCTs伴梗阻性脑积水患儿,均采用可调压抗虹吸分... 目的探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所致脑积水治疗中的意义及远期移除分流装置的可行性。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42例拟诊为IGCTs伴梗阻性脑积水患儿,均采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予以行诊断性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在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后行分流装置移除术的诊疗过程。结果行VPS术后,20例患儿的高颅压症状均获得显著缓解,无症状加重者。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脑室系统正常;眼底检查未见明显损害情况,术前视力模糊者术后视力逐渐恢复正常,现视力与同龄人相仿。治疗过程中未见分流装置堵塞、感染病例,予以诊断性化疗,肿瘤获得完全缓解,6~12个月后行分流装置夹闭或移除术,随访36~92个月,20例患者均未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至随访结束时均已入学,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影响。结论IGCTs所致梗阻性脑积水行VPS早期可以快速降低颅压,缓解颅内高压症状,降低颅内压持续升高而发生脑疝的风险。术后经诊断性化疗,在肿瘤获得完全缓解后,可行分流装置移除术,降低分流装置堵塞、感染、断裂等风险,避免患儿终生留置体内分流装置,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 颅内生殖细胞瘤 梗阻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儿童
下载PDF
超声漏诊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并发溶血1例报告
9
作者 陈乾 张莎 +3 位作者 白元 许旭东 赵仙先 秦永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0-53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发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年,劳累后头晕胸闷1年”于2020年8月9日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年前健康体检时心脏超声发现VSD,无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出现头... 1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发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年,劳累后头晕胸闷1年”于2020年8月9日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年前健康体检时心脏超声发现VSD,无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出现头晕、胸闷,休息后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残余分流 溶血 心脏超声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慢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学斌 曾胜田 +2 位作者 彭远强 卢来明 陈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慢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慢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慢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4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联合分流组和传统分流组,每组21例。内镜联合分流组采用ETV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VPS治疗,传统分流组单纯应用V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成功穿刺至预设位置、术后并发症(发热、颅腔积气、硬脑膜下积液、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低颅压、癫痫)、术后分流管堵管、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疗效及远期(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内镜联合分流组成功穿刺至预设位置患者比例[95.2%(20/21)比71.4%(15/21);χ^(2)=4.286,P=0.038]、术后远期总临床有效率[85.7%(18/21)比57.1%(12/21);χ^(2)=4.200,P=0.040]均高于传统分流组,术后分流管堵管发生率低于传统分流组[4.8%(1/21)比28.6%(6/21);χ^(2)=4.286,P=0.038],术后发热[66.7%(14/21)比33.3%(7/21);χ^(2)=4.667,P=0.031]、颅腔积气[42.9%(9/21)比14.3%(3/21);χ^(2)=4.200,P=0.040]发生率均高于传统分流组,两组术后硬脑膜下积液、颅内出血、低颅压、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总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TV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VPS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总有效率高于单纯VPS,具有远期疗效好、穿刺至预设位置成功率高、术后堵管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正常压力 脑室腹膜分流术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神经内镜
下载PDF
颅内感染后孤立性第四脑室4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潘栋超 孟祥龙 +1 位作者 刘东升 傅继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51-353,35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后孤立性第四脑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七科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4例孤立性第四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孤立四脑室病例均继发于颅内感染后,均已行侧脑室外引...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后孤立性第四脑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七科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4例孤立性第四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孤立四脑室病例均继发于颅内感染后,均已行侧脑室外引流术,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浅快,心率血压波动,吞咽障碍,流涎,肌张力增高并有去脑强直,2例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其中2例使用内镜探查可见第四脑室内脓苔、假膜分隔形成,4例患者均行四脑室-腹壁外引流术,其中1例患者同时行环池囊肿-腹壁外引流术,1例合并脊髓蛛网膜下腔积脓、开颅术区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患者同时行脓腔、硬膜外引流及腰大池引流。体外引流期间通过引流冲洗治疗颅内感染,术后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呼吸、血压、流涎、胃瘫、肌张力及去脑强直均明显好转,均停用升压药、停用呼吸机治疗,1例患者术后清醒,3例仍处于昏迷状态(其中2例双侧大脑半球、中脑损伤严重)。颅内感染治愈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使用分流泵(30 mmH_(2)O),2例未使用分流泵,以直通管分流。结论对于颅内感染并孤立性第四脑室积水的患者,通过影像学确诊且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应早期手术解除四脑室对脑干的压迫,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第四脑室 颅内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姑息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娜 石奇琪 叶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比较体-肺分流术和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RV-PA)连接术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分期手术治疗的49例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体-肺分流术和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RV-PA)连接术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分期手术治疗的49例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姑息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结果和术后肺血管发育程度。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1.2,3.3)年。体-肺分流术组(n=31)和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n=18)术后早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心脏监护室(CCU)滞留时间和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PA/VSD患儿术后经皮氧饱和度、McGoon比值及Nakata指数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术后经皮氧饱和度高于体-肺分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RV-PA连接术与体-肺分流术均可促进PA/VSD患儿肺动脉发育。其中,姑息性RV-PA连接术组患儿术后氧合情况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体-肺分流术 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
下载PDF
心房分流器治疗心力衰竭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芝 汤学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2-616,共5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心衰恶化是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心衰恶化与死亡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目前单纯药物治疗往往不足以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越来越多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器械治疗可改善患...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心衰恶化是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心衰恶化与死亡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目前单纯药物治疗往往不足以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越来越多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器械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具有独特机制的心房分流器主要有IASD、V-Wave、AFR及D-Shant等,临床应用研究证明,可通过直接降低左心房压力改善心衰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未来可能成为治疗心衰新方法。本文就心房分流器治疗心衰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分流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器械治疗
下载PDF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坤 刘宏毅 +4 位作者 邹元杰 张锐 章文斌 阎华 朱海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压力脑积水(NPH)诊断和手术病例的选择方法,分析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TAP试验前后步距、步速、转身步数,手术前后临床症状、KPS评分,腰穿测压和术中测压的结... 目的探讨正常压力脑积水(NPH)诊断和手术病例的选择方法,分析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TAP试验前后步距、步速、转身步数,手术前后临床症状、KPS评分,腰穿测压和术中测压的结果。结果本组16例病人无手术死亡,无感染、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1例。随访12个月,有效16例(100%),显效7例(43.75%)。结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和手术病例的选择需要综合分析临床资料;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压力脑积水 诊断 分流术
下载PDF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发斌 徐荣华 +3 位作者 陈淳 周宇 王发明 邓发凯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4735-4736,共2页
[目的]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V-P分流术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并发症13例,占13.5%,分别为感染4例,过度分流4例,分流管梗塞3例,癫痫发作1例,肠梗阻... [目的]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V-P分流术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并发症13例,占13.5%,分别为感染4例,过度分流4例,分流管梗塞3例,癫痫发作1例,肠梗阻1例。[结论]V-P分流术的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改进手术方法,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技术改进 并发症
下载PDF
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梅举 张宝仁 +4 位作者 汪曾炜 郝家骅 王尔松 陆方林 徐激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研究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6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施行了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d,测定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和收缩期室壁应力、心... 目的:研究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6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施行了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d,测定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和收缩期室壁应力、心室后壁厚度以及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早期,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上升,收缩压降低,但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无明显改变;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及收缩期室壁应力显著降低,心室壁厚度显著增加,但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在术后早期能增加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心室前、后负荷,而心室负荷的降低对心室功能具有长期的、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室 双向GLENN术 心室容积 心室功能
下载PDF
松果体区肿瘤的放射治疗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学明 梅步锋 彭开桂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6-147,共2页
自1978年2月~1992年2月共收治松果体肿瘤患者27例。年龄分布9~36岁,其中25岁以下23例(85.2%),男女之比为2:1。有3例经组织学证实,18例采用脑室分流术加术后放疗,9例行单纯放疗。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8/27)和55.... 自1978年2月~1992年2月共收治松果体肿瘤患者27例。年龄分布9~36岁,其中25岁以下23例(85.2%),男女之比为2:1。有3例经组织学证实,18例采用脑室分流术加术后放疗,9例行单纯放疗。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8/27)和55.6%(15/27),主要死因是局部复发。因为手术治疗本病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虽然大多数肿瘤不能全切,但对放射线敏感。因此,在无法取得组织寻诊断时,可采用脑室分流术和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肿瘤 脑室分流术 颅内肿瘤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明营 汤楚中 +3 位作者 余翼飞 朱朗标 梅运清 王冬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残余漏的手术疗效及预防VSD残余漏的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年内收治的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次手术18例,均为先天性膜部VSD,首次手术中缺损直接缝合修补者4例(直径<1.0cm),1例术中停体... 目的 探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残余漏的手术疗效及预防VSD残余漏的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年内收治的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次手术18例,均为先天性膜部VSD,首次手术中缺损直接缝合修补者4例(直径<1.0cm),1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后发现右室表面震颤,立即再次修补,3例术后早期分别因血红蛋白尿、严重心脏杂音及心功能不良再次手术。首次手术中缺损采用补片修补(直径>1.0cm)14例术后晚期(>6个月)再次手术,除一例仅因心脏杂音外,其余均因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示心影大、肺血多,ECG示左室肥厚等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示VSD残余分流明显。结果2例死亡,2例仍存在残余漏,14例痊愈。结论 良好的术野显露、准确的手术操作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是防止VSD修补后残余漏的主要因素。再次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手术的关键在于避免损伤性大出血及准确地修补残余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VSD 手术 临床资料 并发症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明 郭兰敏 +1 位作者 邹承伟 訾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共2页
回顾 145 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6 5例 (4 .5 % )残余漏的发生及转归。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115 2例 ,术后残余漏 38例 (3.3% ) ;合并 VSD的 30 2例中 ,法乐氏四联症 (TOF) 2 0 1例 ,残余漏 13例 (6 .5 % )。本组 6 5例残余漏患者... 回顾 145 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6 5例 (4 .5 % )残余漏的发生及转归。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115 2例 ,术后残余漏 38例 (3.3% ) ;合并 VSD的 30 2例中 ,法乐氏四联症 (TOF) 2 0 1例 ,残余漏 13例 (6 .5 % )。本组 6 5例残余漏患者中 ,二次手术修补 2 7例 (3例死亡 ) ,自行闭合 9例 ,缩小 2 4例 ,无变化 5例。认为室间隔缺损>8m m者应补片修补 ,残余缺损 >5 mm者宜早期手术治疗 ,<5 m m者可随访 ;提高手术技术是预防残余漏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漏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被引量:7
20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3 位作者 吴弘 丁继军 曹江 郑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16-519,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9mm,平均(5.82±2.09)mm。经股静脉通过6~9F鞘管送入封堵器,在X线透视和超声引导下完成操作...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9mm,平均(5.82±2.09)mm。经股静脉通过6~9F鞘管送入封堵器,在X线透视和超声引导下完成操作。结果左心室造影8例为膜部瘤型,3例为漏斗型。造影显示单出口6例,多出口5例,缺损口直径3~9mm,平均(6.09±1.58)mm。应用封堵器直径(8~12)mm。10例患者应用1个封堵器完全封堵。1例残余漏有4个漏口,应用2个封堵器后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均无主动脉瓣返流。1例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2周后完全恢复。术中X线透视时间8~30min,平均(16.91±4.23)min。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全部患者无血栓栓塞、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封堵器移位,无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疗效可靠,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分流 封堵器 镍钛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