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Veress注气针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金志军 杨云纺 +6 位作者 许凤娣 蔡庆如 辜荣飞 方爱华 隋龙 郭晓杰 王霞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6年第4期373-374,共2页
改良Veress注气针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应用金志军,杨云纺,许凤娣,蔡庆如,辜荣飞,方爱华,隋龙,郭晓杰,王霞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003)卵巢癌腹腔化疗必须依赖腹腔给药装置,目前国内外学者设计的腹腔... 改良Veress注气针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应用金志军,杨云纺,许凤娣,蔡庆如,辜荣飞,方爱华,隋龙,郭晓杰,王霞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003)卵巢癌腹腔化疗必须依赖腹腔给药装置,目前国内外学者设计的腹腔给药装置尚不尽完善。为顺利完成卵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腹腔化疗 veress注气针 改良
下载PDF
气腹针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康延杰 刘海潮 +1 位作者 刘少朋 孙建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讨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51例资料。用气腹针代替疝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增加辅助孔或中转开放手术。46... 目的 探讨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51例资料。用气腹针代替疝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增加辅助孔或中转开放手术。46例单侧手术时间6~15 min,(8.9±1.9)min;5例双侧手术时间13~19 min,(15.4±2.3)min。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无线结反应、阴囊水肿、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具有单孔手术、单次穿刺、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性鞘膜积液 腹股沟斜疝 单孔腹腔镜手术 气腹针 鞘状突
下载PDF
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腹腔镜手术220例应用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任玉环 马生秀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2月~2006年8月的2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同期200例腹腔镜手术,使用气腹针穿刺造气腹作为对照组。结果该组22... 目的探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2月~2006年8月的2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造气腹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同期200例腹腔镜手术,使用气腹针穿刺造气腹作为对照组。结果该组220例均成功穿刺并制造气腹,无1例发生脏器穿孔、腹膜后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免气腹针Trocar直入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气腹针 TROCAR 气腹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经脐缘穿刺与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平 黄宗海 +4 位作者 彭翔 邓建中 李志澄 朱佳成 俞金龙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手术中用Veress针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是否比经脐缘穿刺气腹更为容易操作成功和安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间选取360例确定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排在奇数位的分入A组,排在偶数位的分入B组,...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手术中用Veress针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是否比经脐缘穿刺气腹更为容易操作成功和安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间选取360例确定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排在奇数位的分入A组,排在偶数位的分入B组,每组各180例;A组患者行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B组患者行经脐缘穿刺气腹;由36位腹腔镜手术初学者进行穿刺气腹操作,其中每位初学者按手术先后顺序交替穿刺A组与B组患者各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穿刺次数、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843、0.526、0.149、0.414)。两组患者的总穿刺成功率、1次穿刺次数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12.085、4.595,P=0.011、0.001、0.032)。A组的总穿刺成功率及1次穿刺次数成功率高于B组,A组的穿刺相关并发症少于B组,在体重指数高于25kg/m2的患者中尤为显著。结论用Veress针经脐孔基底垂直穿刺气腹比经脐缘穿刺气腹更为容易操作成功和安全,特别是对肥胖患者,是刚开展腹腔镜手术医生的理想穿刺气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气腹针 穿刺 对比研究 脐孔
下载PDF
气腹针用于单纯胸腔穿刺抽液的临床对比研究
5
作者 周海峰 冯军飞 裘平峰 《健康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气腹针用于单纯胸腔穿刺抽液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腔积液需行单纯胸腔穿刺抽液的131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以普通针头(A组)、静脉套管针(B组)和气腹针(C组)行穿刺抽液。结果 131例患者共穿刺378次,平均每例患者穿刺2.88次。C组... 目的探讨气腹针用于单纯胸腔穿刺抽液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腔积液需行单纯胸腔穿刺抽液的131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以普通针头(A组)、静脉套管针(B组)和气腹针(C组)行穿刺抽液。结果 131例患者共穿刺378次,平均每例患者穿刺2.88次。C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穿刺中止主要原因:A组为医源性气胸(50.0%,6/12)和胸膜反应(25.0%,3/12),B组为堵管(55.6%,5/9)和医源性气胸(33.3%,3/9),C组为胸膜反应(66.7%,2/3);末次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残留积液深度:C组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应用气腹针行单纯性胸腔穿刺抽液,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穿刺 气腹针 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与开放式腹膜后腔技术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冰 徐嘉云 +2 位作者 刘聪 胡庆新 胡振兴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Veress)与开放(Hasson)式腹膜后腔技术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肾囊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Veress技术组44例,Hasson技术组41例,对两种技术在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闭合(Veress)与开放(Hasson)式腹膜后腔技术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肾囊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Veress技术组44例,Hasson技术组41例,对两种技术在手术时间、建立腹膜后腔时间、建立腹膜后腔失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ress组与Hasson组在建立腹膜后腔时间及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建立腹膜后腔失血量、住院天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腹腔镜手术中,Veress技术具有创伤小、费时少、操作快捷简便等优点,但对术者的操作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后腹腔镜 腹膜后腔 开放技术 闭合技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带线气腹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向欣 管小青 +4 位作者 吴骥 顾书成 袁牧 张旭旭 邱兴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带线气腹针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腹腔镜下采用带线气腹针行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6例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带线气腹针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腹腔镜下采用带线气腹针行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6例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实施单侧手术41例,时间6~18 min,平均9.6 min,;双侧手术15例,手术时间10~32 min,平均14.3 min。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9例,一并予以结扎处理。术后l^2 d出院,均无阴囊水肿、阴囊积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儿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8个月,未见疝复发及术侧睾丸发育异常。结论采用带线气腹针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切口隐蔽、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还能发现对侧隐匿性疝,避免二次手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气腹针 腹腔镜 小儿
原文传递
改造气腹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建 吴建强 +2 位作者 马小明 赵明佐 黄海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研究改造气腹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1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传统组50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行... 目的研究改造气腹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1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传统组50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行改造气腹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患者行传统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3例术前诊断为单侧疝者,经术中证实为双侧疝。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均较优(P<0.05)。此外,2组患者术后的阴囊水肿发生率、阴囊积液发生率、睾丸发育异常率及疝复发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均较低(P<0.05)。结论改造气腹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其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还可以发现对侧隐匿疝,避免二次手术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气腹针 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
原文传递
A multi-center study of a modified open trocar first-puncture approach in 17 350 patients for laparoscopic entry 被引量:5
9
作者 LIU Hai-fang CHEN Xu LIU Y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2期2733-2736,共4页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entry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visceral and vascular injuries. There are several approaches now a...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entry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visceral and vascular injuries. There are several approaches now available for laparoscopic entry.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ed a modified open trocar first-puncture approach (Yan's open technique) and validated its safe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a multi-center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seven gynecological endoscopy centers for 8 successive years from September 1998 to March 2006 involving 17 35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modified open trocar first-puncture approach developed by Dr. LIU Yah as the study group (MOT group). The "Yan's open technique" is the umbilical incision with a scalpel and then a 10-mm trocar entry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through direct trocar puncture or insertion of the cannula sheath via the opened umbilicus under no resistance. Another 4570 patients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Veress needle puncture as the control (VN group). The first puncture procedures of both groups were performed by 28 experienced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 and 170 learners. Results In MOT group, the successful achievement rate (AR) of first puncture was 99.99% (17 348/17 350), including smooth manipulation in 17326 cases and unsmooth manipulation in 22 cases. The remaining two cases failed. First-puncture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wo cases (0.01%). In VN group, the successful AR of first puncture was 99.89% (4565/4570), including smooth manipulation in 4542 cases and unsmooth manipulation in 23 cases. The remaining five cases failed. First-puncture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four cases (0.0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ccessful AR between the experienced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 of the two groups (100% vs 100%, P 〉0.05), bu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learners of the two groups (99.98% vs 99.81%, P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V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OT group (0.09% vs 0.01%, P 〈0.05).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eress needle puncture, the modified open trocar first-puncture is easier to follow, especially for learners. In addition, it can avoid possible Veress needle-associated injuries. Opening the umbilical hole for the sake of minimizing or zeroing puncture resistance is a safer and more practicable maneuver for laparoscopic e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entry first-puncture TROCAR veress needle COMPLICATIONS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下改良输尿管支架管放置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景治安 刘彦军 +3 位作者 冯战启 李纪华 毛长青 胡和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0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在气腹针经皮穿刺引导下输尿管支架管新的置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在气腹针引导下直接沿导丝将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到输尿管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手术均一次成功,置管时间4~15rain,平均7min...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在气腹针经皮穿刺引导下输尿管支架管新的置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在气腹针引导下直接沿导丝将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到输尿管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手术均一次成功,置管时间4~15rain,平均7min。术后未出现尿漏、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气腹针引导下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方法简单,取材方便,省时省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输尿管支架管 气腹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