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tolith Records in Vermicular Red Earth:Implications for Bioclimatic Variationsduring Pleistocene
1
作者 Gu Yansheng Zhuo Ying Zhang Zeju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Phytolith analysis is employed in bioclimatic research into vermicular red earth, especially into its form, assemblage and zonation. The phytolith assemblage is divided into 10 zones. The statistics and main factor an... Phytolith analysis is employed in bioclimatic research into vermicular red earth, especially into its form, assemblage and zonation. The phytolith assemblage is divided into 10 zones. The statistics and main factor analysis of phytolith show that the obtained main factor load curves could suggest a climate change. Combined with phytolith assemblage feature, the bioclimatic variation of vermicular red earth during its formation stage, consisting of 5 arid-cold stages, 4 warm-humid stages and 2 mild stages, is reconstruct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ytolith records are ideal paleoclimatic signals in vermicular red earth, and that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can be lo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lith records vermicular red earth bioclimatic variation.
下载PDF
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植硅体与分子化石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顾延生 秦养民 +3 位作者 朱宗敏 谢树成 王志远 张克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获得了中—晚更新世以来的3个古植被、古气候演化组合带;运用植硅体和分子化石的相关指标(C21-/C22+、C23/C30)揭示了洪积扇红土沉积时期的植被与气候信息,即间冰期气候暖湿,风化作用强,降水较多,高等草本植物繁盛;而冰期时气候干凉,风化作用弱,降水减少和地下水位降低等则有利于洪积扇体上木本类植被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植硅体 分子化石 古气候 中-晚更新世 浙江长兴
下载PDF
植硅石分析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顾延生 李长安 章泽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8,共4页
简介了植硅石分析方法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植硅石的研究现状、理化性质、实验室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将植硅石与孢粉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植硅石特有的性质,并将它运用到南方网纹红土的研究中来恢复当时的古气候。
关键词 植硅石 第四纪 环境 网纹红土 生物-气候 地层
下载PDF
江西九江红土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彭红霞 詹成 +2 位作者 马瑞元 顾延生 胡圣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7-455,共9页
为了探求江西九江红土地层中所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论文在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的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正构烷烃和一元... 为了探求江西九江红土地层中所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论文在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的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正构烷烃和一元正脂肪酸的来源及其碳数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西九江红土剖面上部均质红土中正构烷烃的CPI、∑C_(21)~–/∑C_(22)^+及一元正脂肪酸的CPI_L值均大于其下部的网纹红土,且波动较为明显,表明网纹红土的形成气候比其上的均质红土形成时期气候暖湿,反映了中更新世中期(600~300kaBP)的极端暖湿期;正构烷烃的∑C_(21)~–/∑C_(22)^+、(C_(15)+C_(17)+C_(19))/(C_(27)+C_(29)+C_(31))、(C_(16)+C_(17)+C_(18))/(C_(29)+C_(31)+C_(33))、C_(17)/C_(31)在剖面上表现出一致的旋回性变化,反应了江西九江中更新世以来气候的冷暖旋回变化。结果表明红土地层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古气候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生物标志物 古气候 古环境 江西九江
下载PDF
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长安 顾延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的古气候记录,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江西修水网纹红土的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重点讨论了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及其古气候信息.根据植硅石形态的环境意义,结合因子分析(R型和Q... 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的古气候记录,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述了江西修水网纹红土的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重点讨论了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及其古气候信息.根据植硅石形态的环境意义,结合因子分析(R型和Q型),将修水剖面网纹红土所含的植硅石划分为12个组合带.通过与磁化率和地球化学气候标志的对比,在形成于距今大约0.9~0.1Ma的网纹红土中,识别出6个气候旋回,并将其与黄土—古土壤气候旋回和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植硅石 古气候 红土 环境意义 第四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