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2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民俗类艺术论的研究史——基于vernacular艺术视野下的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邬梦茜(译) 陈杭勋(校)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3,159,共14页
目前,日本民俗学的艺术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日本民俗类艺术研究的这种停滞状态仅为现状。在20世纪10至30年代,包括山本鼎的“农民美术运动”、柳宗悦的“民艺运动”、柳田国男与竹内胜太郎等人的“民俗艺术论”、今和次郎的“... 目前,日本民俗学的艺术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日本民俗类艺术研究的这种停滞状态仅为现状。在20世纪10至30年代,包括山本鼎的“农民美术运动”、柳宗悦的“民艺运动”、柳田国男与竹内胜太郎等人的“民俗艺术论”、今和次郎的“考现学”、柳田国男的艺术论、鹤见俊辅的“限界艺术论”在内,民俗类艺术论以如今已难以想象的百花齐放之态得到了积极的讨论。这些艺术论本是各自独立诞生的,但在关注偏离中心的艺术即“vernacular艺术”这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因此,探讨在当下民俗学中不断开辟新局面的vernacular概念,从将其应用于艺术的vernacular艺术的视角出发回顾日本的民俗类艺术论,并探究新的民俗类艺术论是有必要的。vernacular艺术这一视角,对于深入探讨游离于官方、正式、正统抑或主流、高蹈的,带有权威性和中心性的艺术之外的、属于普通人的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这一视角不仅关注传统,还将生活在“此刻·此处”的普通人不受“传统”桎梏的创作活动纳入研究视野,也为拓展当代民俗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nacular艺术 普通人 微小之存在 考现学 柳田国男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美学塑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鹏举 范晶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数字艺术也在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推动其向前发展,两者互鉴与共构。这种技术扩域带来的艺术生态的变革,使数字艺术的生产端日益便捷和高效。随之带来的艺术平权化,一方面消解了经典艺术的审美“光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审美端的体验性与交互性的新变化。人们对数字艺术应该有全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数字生成技术 艺术生产与审美
下载PDF
风格迁移、指令设计与“世界模拟器”——兼论Sora模型产出艺术杰作的可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俊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监督学习和对抗神经网络的推动下不断升级,程序化算法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回溯人工智能技术在作品生成方面的路径与方法,有助于理解人工智能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特征。通过细审艺术风格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监督学习和对抗神经网络的推动下不断升级,程序化算法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回溯人工智能技术在作品生成方面的路径与方法,有助于理解人工智能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特征。通过细审艺术风格迁移的技术迭代现象,可以发现人机交互界面上隐形存在的深层指令设计问题。围绕指令文本做出的无休止调整,在增强艺术创作的游戏化体验时,迎来了动态的涌现现象。作为世界模拟器之一的Sora模型,能够部分地呈现运动中的物理世界,却无法模拟情感动态,艺术杰作难以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艺术 风格迁移 指令设计 世界模拟器 生成式AI SORA 艺术涌现
下载PDF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汤筠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仅具有“材料”“媒材”“质料”等传统属性,艺术传播的媒介环境从“再现”走向“再生产”;艺术媒介从“聚块”(Agglomerations)的传播模式发展为多元形态,在分散且广泛的“灰色媒介”中,艺术媒介的“物质性”被关注;人机艺术传播中的“媒介在场”和“社会在场”共同建构社会景观,塑造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艺术媒介 艺术传播 本体论
下载PDF
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视觉化展现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波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绘画艺术题材广泛,其造型手法纷繁多样,表现方式千变万化。借助绘画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汲取优秀绘画艺术作品中的设计元素,服装设计师可将创新的服装设计理念和思想转化为可视化形态,从而更为精妙地呈现服装的视觉效果,让服装设计作品... 绘画艺术题材广泛,其造型手法纷繁多样,表现方式千变万化。借助绘画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汲取优秀绘画艺术作品中的设计元素,服装设计师可将创新的服装设计理念和思想转化为可视化形态,从而更为精妙地呈现服装的视觉效果,让服装设计作品更深层次地贴近消费者需求。从视觉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绘画艺术在服装色彩、造型,以及诸多细节层面的可视化表达方式,总结了绘画艺术运用于服装设计过程中,在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等方面所采用的策略,以期对服装设计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服装设计 视觉表现
下载PDF
纸艺术在环保包装设计中的角色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鸿明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得到公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伴随环保观念的不断推广,包装设计行业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绿色环保的包装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青睐。而基于纸艺术的环保包装设计凭借其环保性,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包装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得到公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伴随环保观念的不断推广,包装设计行业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绿色环保的包装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青睐。而基于纸艺术的环保包装设计凭借其环保性,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纸艺术环保包装设计得以在诸多行业领域的产品包装中得到推广。基于此,文章从纸艺术及环保包装相关内涵入手,阐述了纸艺术在环保包装设计中扮演的角色,探讨了纸艺术在环保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环保包装设计 创新 艺术设计
下载PDF
区域民俗与地方艺术:造型类民俗艺术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兆林 董琦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民俗艺术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物象,是民众现实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研究民俗艺术必须要关注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民俗艺术及其参与且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生态,必须关注艺术形式本体及其所发生关系的... 民俗艺术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物象,是民众现实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研究民俗艺术必须要关注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民俗艺术及其参与且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生态,必须关注艺术形式本体及其所发生关系的民众的生产日常生活,必须关注创造并传承民俗艺术的民间艺人。要通过个案研究进而关注该类艺术形式自身嬗变的文化逻辑及现实影响力的实现,特别是在当下社会文化意义重塑过程中的生存智慧与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文化逻辑 艺术民俗学
下载PDF
相由心生:AIGC时代的艺术生产与审美新景观——由文生视频AI模型Sora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夏德元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4-31,112,共9页
ChatGPT、Bert、Midjourney等大语言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时代。AIGC技术促进了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使艺术创作的门槛不断降低。文生图、文生视频AI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级,不仅正在改写... ChatGPT、Bert、Midjourney等大语言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时代。AIGC技术促进了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使艺术创作的门槛不断降低。文生图、文生视频AI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级,不仅正在改写艺术生产的格局,重塑视觉文化景观,也必将对人们的日常审美生活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影响。OpenAI新近推出的文生视频AI模型Sora的惊人表现,再次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从科学哲学和艺术哲学层面对Sora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审思,或可有利于缓解人们的技术焦虑,并有望建立一种审慎乐观的人机共生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文生视频 AIGC 人机共生 艺术生产 审美革命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方法的革命性运用——艺术生成与传播的时代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川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数字人文方法曾长期隐而不显地被运用于艺术人文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方法以其革命性开始呈现为一种“显学”,其表征包括人工智能在艺术价值评估、艺术教育创新、文化传承与交流甚至艺术生产等方面大范围显现其充沛能量,以及“... 数字人文方法曾长期隐而不显地被运用于艺术人文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方法以其革命性开始呈现为一种“显学”,其表征包括人工智能在艺术价值评估、艺术教育创新、文化传承与交流甚至艺术生产等方面大范围显现其充沛能量,以及“数字艺术史”在研究视域中的革新。基于深度学习,机器智能模型以高效、精确的艺术大数据挖掘,对艺术生成、艺术传播的当代场景予以持续创新。然而,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同时,数字人文也应在对人文关怀传统的坚守中重构其“人文”和“数字”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字人文 艺术大数据 深度学习 生成式艺术
下载PDF
现代舞蹈服装设计中的民族艺术元素的融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茜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1,共2页
现代舞蹈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为观众呈现了多样化的视听盛宴。舞蹈服装在现代舞蹈表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演员身份的象征,还能够传达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然而,现代舞... 现代舞蹈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为观众呈现了多样化的视听盛宴。舞蹈服装在现代舞蹈表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演员身份的象征,还能够传达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然而,现代舞蹈服装设计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可以通过融入民族艺术元素来丰富舞蹈演出的内涵和表现力。因此,深入研究现代舞蹈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艺术元素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提高舞蹈演出的艺术品质,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艺术元素 舞蹈演出 舞蹈表演 视听盛宴 视觉艺术 角色情感 现代舞蹈 舞蹈服装
下载PDF
再论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谷鹏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1,F0003,239,共11页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中超越算法程序的隆规尚法而体现出拟人创造的创新生产特征表明,其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体现出艺术创造的“主体”(数字“作者”)特征。与之相应,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则是人类进入“人—机...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中超越算法程序的隆规尚法而体现出拟人创造的创新生产特征表明,其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体现出艺术创造的“主体”(数字“作者”)特征。与之相应,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则是人类进入“人—机”共创时代后“艺术”本身变革的产物,是对“何为艺术”问题本身的观念重构。它作为一种褶皱“艺术”,其不同扇面所呈现的“古典—现代—后现代—智人代”艺术形式,所表现的“物—器具—艺术作品—艺术—符号”艺术内容,是“人—机”混合时代“更新代主体性”创造与理解的结晶。而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意义则来源于AI算法逻辑所创造的新的数字形式,这一形式引导或重构身体自身的格式塔形式,带来身体感知形式(身体图式)的“陌生化”,作品的意义就既来自陌生化形式所激发的情感盈余感,也来自身体图式付诸实践时所激发的情感动觉感。人工智能艺术阐释学如上基本问题的追问,对于建构一种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中国阐释学”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数字“作者” AI“艺术作品” ChatGPT 中国阐释学
下载PDF
谢林与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的“象征”之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先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艺术哲学,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哲学家对于“象征”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展示出了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乃至哲学体系本身的差异性,即黑格尔哲学总体说来是单向度的、西方中心式的,仅仅把片面的理性思想发展当作一切的准绳,反之谢林哲学是多维度的,对远古的和非西方的文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给予更多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象征 古典 建构 体系
下载PDF
编年体、双线合一与戏剧性——《河山传》艺术形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春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作为一种疏朗型写作的长篇小说文本,《河山传》在充分彰显贾平凹非同寻常概括和提炼能力的同时,也在艺术形式上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编年体方式的自觉运用,二是一种双线合一艺术结构的营造与设定,三是戏剧性手段的适度运用。除... 作为一种疏朗型写作的长篇小说文本,《河山传》在充分彰显贾平凹非同寻常概括和提炼能力的同时,也在艺术形式上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编年体方式的自觉运用,二是一种双线合一艺术结构的营造与设定,三是戏剧性手段的适度运用。除此之外,《河山传》在艺术形式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一种以不写为写的暗示性描写方式的精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式 编年体 双线合一 戏剧性
下载PDF
“创益援”公益社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宏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9-415,共7页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针对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结果依托村落改造规划设计课程及“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了多个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乡村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设计项目,以助力乡村发展。公益社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铜奖。结论艺术赋能是乡村建设中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积极参与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以打造村落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赋能乡村的品质产业,从而挖掘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赋能 乡村振兴 策略 实践
下载PDF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敏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科技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景下,民间剪纸艺术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文章对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科技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景下,民间剪纸艺术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文章对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民间剪纸艺术最主要的困境在于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相脱离,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实践的新路径进行思考,为民间剪纸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艺术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与情感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宏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59-162,共4页
现代绘画艺术注重形式美与情感表达的融合,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传递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形式美和情感表达显示了现代绘画艺术的特点,艺术家运用形式元素和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绘画艺术。
关键词 现代绘画艺术 形式美 情感表达 艺术语言
下载PDF
祛魅与存真——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迎刚 李成蹊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艺术的存在方式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其最核心的内容依然是亘古常新的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19世纪以来摄影与录像、扫描与复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促...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艺术的存在方式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其最核心的内容依然是亘古常新的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19世纪以来摄影与录像、扫描与复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促使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怀疑;那么20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艺术存在方式的认知。伴随着技术性因素的不断发展,艺术的本质属性也在“祛魅”与“存真”的变迁与坚持中愈发清晰。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具备艺术创意的能力,已经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艺术之为艺术,归根结底并不取决于技术性因素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艺术 存在方式 祛魅 存真
下载PDF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继琴 张琳 刘欣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混合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创新的混合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旨在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专业 混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隋及唐初敦煌艺术对外来影响的吸收与创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敦煌隋代彩塑受到印度笈多艺术风格的影响,及至唐代,彩塑已形成了中国式的表现手法与风格,既保持了雕塑的写实性,又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精神。壁画也同样,隋至唐初的人物造型中,常常出现典型的印度风格晕染法,比起北朝壁画更接近印度绘画... 敦煌隋代彩塑受到印度笈多艺术风格的影响,及至唐代,彩塑已形成了中国式的表现手法与风格,既保持了雕塑的写实性,又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精神。壁画也同样,隋至唐初的人物造型中,常常出现典型的印度风格晕染法,比起北朝壁画更接近印度绘画的特点,表明当时确有一部分画家擅长画外来风格。但随着唐前期艺术的发展,画家们对外来晕染法不断改造,使之与传统的线描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壁画的装饰图案中,我们也可看到对外来艺术的改造,如隋至唐初流行的联珠纹、石榴纹、葡萄纹等纹样在不断地被吸收改造,最后都融入了形态更为丰富的卷草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艺术 隋唐 印度 中原 晕染法
下载PDF
现实之镜、共情之桥与行动之锤:传媒艺术介入气候传播的公共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河 程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8,共13页
将传媒艺术融入气候传播是社会思潮与主流话语合力驱动的公共实践。艺术创作者通过具象化再现、沉浸式互动、参与式解决的艺术表达策略,推动传媒艺术成为气候变化的证据、化身气候关联的中介、提供气候行动的指南,让公众相信气候危机真... 将传媒艺术融入气候传播是社会思潮与主流话语合力驱动的公共实践。艺术创作者通过具象化再现、沉浸式互动、参与式解决的艺术表达策略,推动传媒艺术成为气候变化的证据、化身气候关联的中介、提供气候行动的指南,让公众相信气候危机真实存在、与之有关并付诸行动。相关主体可结合新技术融入具象的美学语言、具身的情动叙事、积极的共治景观这三类分别作用于物理空间、观念空间与社会空间的传媒艺术,以系统地增益气候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传播 传媒艺术 表现策略 公共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