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1
作者 程心怡 孙正祥 +1 位作者 苏应兵 周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抑菌广谱性,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ella milieri)、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等6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在9.6~29.5 mm。菌株J2-2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K处理的稳定性。电镜结果显示菌株J2-2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细胞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通过LC-MC分析该拮抗细菌可产生至少15种不同的脂肽类化合物如杆菌霉素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2-2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安全性评价 LC-MS
下载PDF
cphA基因特异性介导维氏气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李安一 李宏 +4 位作者 刘柱 李娟娟 唐燕琼 迟雪 马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目的探究cphA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β-内酰胺耐药性的影响,解析基因功能。方法以维氏气单胞菌C4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phA基因敲除株;利用比浊法测定生长曲线,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 目的探究cphA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β-内酰胺耐药性的影响,解析基因功能。方法以维氏气单胞菌C4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cphA基因敲除株;利用比浊法测定生长曲线,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phA基因对抗生素的响应表达;并通过分子对接解析CphA酶与抗生素互作的重要活性位点。结果成功构建cphA基因敲除株,发现cphA基因缺失不影响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虽然cphA基因在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处理下均响应性表达增加,但cphA基因缺失仅特异性导致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由耐受变为敏感,而对其他β-内酰胺类的药物敏感性表型并无影响。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phA酶的Thr135、His174、Asn201氨基酸残基是与亚胺培南分子形成氢键作用的位点。结论维氏气单胞菌中的cphA基因特异性介导碳青霉烯耐药。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维氏气单胞菌的耐药研究和β-内酰胺酶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cphA基因 基因敲除 耐药性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弱毒株FS12001及其疫苗对异育银鲫的免疫效果
3
作者 王艳娇 张德锋 +7 位作者 任燕 王庆 王英英 李莹莹 潘厚军 石存斌 莫绪兵 尹纪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14,共13页
为探究由维氏气单胞菌(Av)弱毒株FS12001制备的疫苗免疫效果,将Av弱毒株FS12001制备活疫苗、灭活疫苗、ISA763A-灭活疫苗和蜂胶-灭活疫苗,腹腔注射免疫异育银鲫,同时设ISA763A佐剂、蜂胶佐剂及0.65%NaCl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1、3、5、7... 为探究由维氏气单胞菌(Av)弱毒株FS12001制备的疫苗免疫效果,将Av弱毒株FS12001制备活疫苗、灭活疫苗、ISA763A-灭活疫苗和蜂胶-灭活疫苗,腹腔注射免疫异育银鲫,同时设ISA763A佐剂、蜂胶佐剂及0.65%NaCl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1、3、5、7和14 d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脾脏组织中IgM、IL-1β及LZM的基因表达量;于免疫后7、14、21、28、42和48 d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IgM抗体水平,测定SOD和LZM酶活性;于免疫28 d后用2株Av强毒株分别攻毒各组实验鱼,连续观察记录7 d,计算各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结果显示,各免疫组脾脏组织中IgM、IL-1β及LZM的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ISA763A-灭活疫苗组和蜂胶-灭活疫苗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各疫苗免疫组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0.65%NaCl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各疫苗免疫组的LZM活性均在28 d最高,灭活疫苗组、ISA763A-灭活疫苗组及蜂胶-灭活疫苗组SOD活性均在7 d最高。菌株AVCA07攻毒后,活疫苗组、灭活疫苗组、ISA763A-灭活疫苗组和蜂胶-灭活疫苗组的RPS分别为63%、56%、100%和56%;菌株YC170511攻毒后,以上4个免疫组RPS分别为59%、55%、93%和72%。研究表明,用弱毒株FS12001制备疫苗,注射免疫异育银鲫后均可增加脾脏中IgM、IL-1β及LZM的基因表达量,提高血清抗体水平,增强SOD和LZM酶活性,增强其抵抗Av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维氏气单胞菌 弱毒株 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三角帆蚌HcCnAα基因克隆及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的表达
4
作者 龙凯 孙瑜 +2 位作者 李艳红 腾树君 吴正理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3,共12页
钙调神经磷酸酶(CN)属苏/丝氨酸蛋白磷酸酶,在软体动物的抗菌应答、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角帆蚌CN基因α型催化亚基(HcCnAα)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30a-HcCnA... 钙调神经磷酸酶(CN)属苏/丝氨酸蛋白磷酸酶,在软体动物的抗菌应答、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角帆蚌CN基因α型催化亚基(HcCnAα)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30a-HcCnAα原核表达载体,将诱导表达、纯化、复性后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健康状态和感染维氏气单胞菌GL2后HcCnAα在三角帆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cCnAαcDNA全长2737 bp,其中3′UTR长131 bp,5′UTR长1154 bp,CDS区为1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序列包含蛋白磷酸酶保守的PP2Ac结构域。WB和qPCR结果显示,HcCnAα在三角帆蚌各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在闭壳肌、斧足、性腺、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低。维氏气单胞菌GL2感染三角帆蚌后3~24 h,鳃中HcCnA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6 h时闭壳肌中表达量也显著升高,感染后24 h,肝胰腺、斧足、血液、外套膜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感染后48 h,闭壳肌、鳃、外套膜、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三角帆蚌HcCnAα基因与其他物种CnAα基因高度相似,具有保守的PP2Ac结构域,在各组织中普遍表达,并参与了三角帆蚌在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本研究首次克隆了三角帆蚌HcCnAα基因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揭示了HcCnAα基因参与三角帆蚌的抗感染免疫应答,为深入研究三角帆蚌的免疫调控机制和疾病防控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维氏气单胞菌 钙调神经磷酸酶 多克隆抗体 细菌感染
下载PDF
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盐酸多西环素控制技术
5
作者 宣杰 翟玉菲 +1 位作者 沈飞 吕利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 为探明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防耐药给药方案,体外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小杀菌质量浓度、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耐药选择窗以及抗菌后效应等药效学参数,并根据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的使用方案,在水温(20±2)℃下,体质量(200±50)g的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给药后0.5、1、2、4、8、12、24、48、78 h取血、肌肉、脑组织、肝胰脏、肾脏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盐酸多西环素在黄颡鱼体内5个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μ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1.0μ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4.0μg/mL,耐药选择窗为0.5~4.0μg/mL,抗菌后效应分别为(0.95±0.24)、(0.79±0.58)、(1.92±0.71)h。黄颡鱼口灌20 mg/kg的盐酸多西环素后,血清、肝胰脏、肾脏、肌肉、脑中的曲线下面积(0~78 h)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78h/MIC)分别为75.5580、686.5486、557.2362、736.9682、234.9658,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为2.4908、18.6652、15.3044、24.1590、10.9018。根据浓度依赖型药物曲线下面积(0~t)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AUC0~t/MIC)>125、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比值(ρmax/MIC)>8的有效标准,确定盐酸多西环素用药方案为20 mg/kg,每日1次。依据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动力学数据,确定休药期至少11.2 d。综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国标渔药盐酸多西环素有效治疗黄颡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黄颡鱼 维氏气单胞菌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闫学成 孙学亮 +5 位作者 方珍珍 毕相东 张震 尤宏争 郭慧玲 陈成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基础饲料+5‰柴胡生粉和基础饲料+5‰柴胡提取物。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锦鲤幼鱼血清中,14 d时,C组的溶菌酶(LZM)和C组、T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0 d,并显著高于K组(P<0.05)。锦鲤幼鱼肝脏中,14 d时C组的LZM、酸性磷酸酶(ACP)和T组的AKP活性显著高于0 d(P<0.05)。14 d时,C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0 d(P<0.05),丙二醛(MDA)含量低于0、7 d。攻毒试验中,24 h内K组锦鲤幼鱼的死亡率为41.7%;C组死亡率为18.3%,保护率为56%;T组死亡率为21.7%,保护率为48%。C组锦鲤幼鱼血清中48 h的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显著高于24、96 h(P<0.05);C组、T组48 h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24 h(P<0.05)。肝脏中,C组锦鲤幼鱼48 h的白细胞介素-4(IL-4)、IL-13和IgM含量显著高于24 h,IL-13含量显著高于K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投喂14 d可以有效提高锦鲤幼鱼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抗维氏气单胞菌能力,但两者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柴胡的作用效果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柴胡提取物 锦鲤幼鱼 抗氧化 免疫 肝功能 维氏气单胞菌
下载PDF
加州鲈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筛选
7
作者 安相茹 苏应兵 周燚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42-48,共7页
为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拮抗效果的最优菌株,本试验从湖北荆州太湖加州鲈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C2-1,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研究其生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C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为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拮抗效果的最优菌株,本试验从湖北荆州太湖加州鲈池塘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C2-1,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研究其生防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C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具有广谱抑菌性,对希瓦氏菌(Shiva's bacteria)、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sis)等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达18.57~25.28 mm。菌株C2-1具有较高的酸碱稳定性且对温度适应范围较为广泛。扫描电子显微镜镜观察发现细菌C2-1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破坏效果。液质联用(LC-MS)分析该细菌包含多种不同的脂肽类活性物质,如伊枯草菌素等。研究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C2-1是防治维氏气单胞菌的潜力菌株,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加州鲈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阻滞
8
作者 熊广泽 张怡晴 +2 位作者 刘子琦 张铭琪 张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能感染人-兽-水生动物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2.2×10^(8)、1.1×10^(8)cfu/mL和5.5×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3 h到56 h胚胎形态学发育的影响及原因。通过... 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能感染人-兽-水生动物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2.2×10^(8)、1.1×10^(8)cfu/mL和5.5×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3 h到56 h胚胎形态学发育的影响及原因。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数据统计、转录组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浸染斑马鱼胚胎后,不仅导致其死亡率增高,而且存活胚胎的发育显著延迟。维氏气单胞菌的密度越高,胚胎发育延迟的程度就越高,在密度为2.2×10^(8)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感染下,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阻滞在受精后8~14 h。转录组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影响了斑马鱼胚胎与发育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受影响的大部分基因的功能集中在中胚层的发育,尤其是胚胎的背腹侧分化中。本试验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对斑马鱼发育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原因可能是维氏气单胞菌改变了中胚层发育背腹侧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或其上游调控因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斑马鱼 发育阻滞 胚胎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维氏气单胞菌抑制效果研究
9
作者 马兴右 朱志 +3 位作者 罗雪莲 张孟琴 印双红 张俊波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探究黄精多糖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amomas veronii)抑菌效果,选取不同浓度的黄精多糖对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体外、体内抑菌试验,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 为探究黄精多糖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amomas veronii)抑菌效果,选取不同浓度的黄精多糖对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体外、体内抑菌试验,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鲫,利用黄精多糖浸浴,24 h后采集鲫鱼鳃,测得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0.64 g/mL黄精多糖抑菌圈的直径为(18.33±0.19)mm,0.32 g/mL黄精多糖的抑菌圈直径为(13.57±0.33)mm,0.16 g/mL黄精多糖为(10.84±0.17)mm。黄精多糖对水产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MIC和MBC均为0.32 g/mL。浸浴黄精多糖24 h后,与感染组相比,0.01和0.02 g/mL组降低了鲫鱼鳃中AKP活性;0.04 g/mL黄精多糖治疗组的鲫鳃中SOD、CAT和AKP活性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72 h后各治疗组存活率均大于感染组。指出,黄精多糖有助于鲫抵抗维氏气单胞菌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维氏气单胞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水环境温度对戊二醛杀菌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刘宏宇 杨广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为了解水环境温度对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杀菌效果的影响,在20℃、25℃和30℃三个温度条件下,定期检测了2株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在不同浓度戊二醛水溶液中的致死情况。检测结... 为了解水环境温度对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杀菌效果的影响,在20℃、25℃和30℃三个温度条件下,定期检测了2株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在不同浓度戊二醛水溶液中的致死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戊二醛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杀菌率与温度正相关,低药物浓度时(0.45 mg/L),30℃水体中的杀菌率在24 h达到90%以上,而较低温度(20℃)实现90%杀菌率需要27 h;当浓度升至1.8 mg/L时,30℃、5 h杀菌率可以达到90%,20℃时则需要延长至7 h;当更高药物浓度(18 mg/L)时,30℃、20 min可实现90%以上杀菌率,20℃时所需时间相应延长至30 min。戊二醛对副溶血弧菌灭菌效果的影响也呈现相似规律性,当药物浓度0.18 mg/L时,杀菌率分别在15 h(30℃)和18 h(20℃)达到90%以上;当药物浓度1.8 mg/L和18 mg/L时,30℃水体中分别于100 min和3 min达到90%以上的杀菌率;20℃时时间延长至180 min和5 min。该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使用戊二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戊二醛(glutaraldehyde GA)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杀菌率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芳 刘小红 +2 位作者 黄静 张耀光 王志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5,共10页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特征,通过人工感染获得胭脂鱼肾(中肾、头肾)、脾脏、肝脏和肠道病理组织,结合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组织显微...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特征,通过人工感染获得胭脂鱼肾(中肾、头肾)、脾脏、肝脏和肠道病理组织,结合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组织显微结构层面出现了出血、溶血、肝细胞空泡化、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等现象;超微结构层面显示:中肾肾小球过滤装置变形,头肾中巨噬细胞功能活跃,脾脏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肝脏糖原消失,线粒体肿胀以及狄氏间隙结构遭到破坏;肠道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虽然肠道组织损伤严重,但其黏液细胞类型和数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胭脂鱼 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黏液细胞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及血清免疫因子变化
12
作者 蒋国民 李金龙 +6 位作者 刘丽 何志刚 邹利 王余德 吴启藩 王冬武 邓时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克氏原螯虾是当今中国人工养殖最广的淡水螯虾品种。近几年来,稻田养虾面积呈暴发式增长,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的恶化,各种病害频发。为探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死亡的原因,实验取濒死病虾胃和肠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用生理生化... 克氏原螯虾是当今中国人工养殖最广的淡水螯虾品种。近几年来,稻田养虾面积呈暴发式增长,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的恶化,各种病害频发。为探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死亡的原因,实验取濒死病虾胃和肠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用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优势菌;用回归感染和药敏实验评价优势菌毒力和药物敏感性,通过血清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探究优势菌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PCW-01,回归感染健康克氏原螯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病理症状,活力下降,胃部有积液,半致死量达0.60×10^(5)CFU/g,经理化分析和分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对呋喃妥因、妥布霉素、头孢他啶等7种药物敏感。人工感染后的克氏原螯虾,体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溶菌酶(LZM)活性极显著上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略有上升。研究表明,优势菌PCW-01为致病菌,可失活抗氧化因子,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疾病发生。本研究结果揭示出了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的免疫应答规律,为其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免疫因子
下载PDF
一株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10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平香 魏朝辉 +10 位作者 郑程鹏 张浔 张棋 蒋佳辉 罗杨志 喻运珍 艾桃山 张立强 朱文欢 黄天乐 邓平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76-180,共5页
从湖北省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1株细菌性病原,经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确定10种中草药(诃子、五倍子、穿心莲、乌梅、连翘、五味子、秦皮、鱼腥草、... 从湖北省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1株细菌性病原,经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确定10种中草药(诃子、五倍子、穿心莲、乌梅、连翘、五味子、秦皮、鱼腥草、牡丹皮、青蒿)对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分别制备这10种中草药的水提物,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提物进行了抑菌试验,并以盐酸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作阳性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诃子、五倍子、穿心莲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诃子抑菌效果最好;乌梅、连翘、五味子、秦皮、鱼腥草、牡丹皮、青蒿的抑菌效果较差,其中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维氏气单胞菌 16S rRNA 中草药 抑菌试验
下载PDF
泗洪地区克氏原螯虾病原维氏气单胞菌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14
作者 汤环宇 钱且奇 +6 位作者 陈圳 徐静雯 朱玉洁 许文静 姬进宝 高策 张晓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1,共11页
为了探究江苏省泗洪县多家养殖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濒死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从濒死虾肝胰腺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菌株编号CPA2020),经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 为了探究江苏省泗洪县多家养殖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濒死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从濒死虾肝胰腺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菌株编号CPA2020),经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克氏原螯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CPA2020对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 50为6.31×10^(5)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与肠道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肝细胞裂解,空泡化严重,部分肝细胞坏死,肠壁结缔组织萎缩,皱嵴减少,肠上皮细胞坏死,与自然患病虾的病理变化相同。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分离菌CPA2020携带lip、hly、flgN、ompA、flgM、flaH、aha和flgA 8种毒力基因。此外分离菌CPA2020可分泌卵磷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对链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唑林、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中介,对头孢呋辛、左氟沙星、氨曲南等13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致病性 耐药性
下载PDF
大口黑鲈IRF3的分子特征及其免疫表达
15
作者 荆鹏华 赵飞 +6 位作者 谭爱萍 邓玉婷 邵蓬 朱雪晴 赖迎迢 巩华 黄志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RF3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sIRF3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用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大口黑鲈,并用病原类似物脂多糖(LPS)、脂磷壁酸(LTA)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sIRF3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MsIRF3的ORF全长为1404 bp,编码467个氨基酸。MsIRF3包含DNA结合结构域(DBD)、IRF关联结构域(IAD)及丝氨酸结构域(SRD)等3个典型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MsIRF3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RF3的亲缘性最近。qRT-PCR分析表明,MsIRF3在健康大口黑鲈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肠和鳃中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鰤诺卡氏菌或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MsIRF3在肝脏、头肾和脾中表达量均上调(P<0.01)。LPS、LTA和Poly(I:C)刺激后,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中MsIRF3均被诱导表达。【结论】MsIRF3基因在大口黑鲈防御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干扰素调节基因3 鰤诺卡氏菌 维氏气单胞菌 免疫防御
下载PDF
一株黄喉拟水龟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16
作者 周晗 黄瑜 +2 位作者 简纪常 蔡佳 黄浦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109-113,121,共6页
[目的]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某养殖场黄喉拟水龟的突发性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患病龟的肝脏、脾脏等病灶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GZW01,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利用通用引物27F、1492R对16S rDNA序... [目的]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某养殖场黄喉拟水龟的突发性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患病龟的肝脏、脾脏等病灶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GZW01,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利用通用引物27F、1492R对16S rDNA序列扩增,采用DNAMAN及MEGA 6.0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病原菌分类地位。动物回归感染试验验证其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有效的治疗防控方法。[结果]菌株GZW01为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其氧化酶活性、葡萄糖酸盐试验、甘露醇、甘露糖、蔗糖、阿拉伯糖、肌醇、覃糖、MR、VP、精氨酸脱羧酶等生理生化鉴定为阳性,可使葡萄糖产气;与NCBI上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具有99%同源性;回归感染试验表明菌株GZW01对黄喉拟水龟具有强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6种药物耐受,对克拉霉素药物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氨曲南等2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引发深圳市某养殖场黄喉拟水龟的突发性死亡的致病菌为维氏气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养殖鳜鱼出血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17
作者 吕圆圆 周凯 +8 位作者 房文红 匡俊宇 赵姝 马丽艳 王元 陈寿旭 高桂明 谢志强 周俊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2期23-29,共7页
2021年上海市一家鳜鱼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初始典型症状为下颌出血。本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分子鉴定、生化反应以及健康鳜鱼感染试验等,确认鳜鱼发病死亡由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共同感染... 2021年上海市一家鳜鱼养殖场暴发出血病,初始典型症状为下颌出血。本研究通过细菌分离、分子鉴定、生化反应以及健康鳜鱼感染试验等,确认鳜鱼发病死亡由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共同感染所致。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鸟氨酸脱羧酶(ODC)和赖氨酸脱羧酶(LDC)反应均为阴性,表明其既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维氏生物群(A.veronii biogroup veronii),也不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群(A.veronii biogroup sobria),但在遗传上与温和生物群更近;迟缓爱德华氏菌生化反应不产生H2S。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鳜鱼幼鱼后,被感染幼鱼均出现了死亡现象,且相同数量级病原回感鳜鱼,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鳜鱼发病更快,死亡率更高,感染量为1×10^(7) cfu/尾时即可导致鳜鱼幼鱼在24 h内100%死亡。两种病菌都对硫酸新霉素和红霉素耐药,而对氟苯尼考都高度敏感。本研究为养殖鳜鱼出血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出血病 维氏气单胞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18
作者 王润萍 许航荣 +3 位作者 潘杰 钟智威 万根 阮记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4-1351,共8页
为确定导致江西南昌地区黄颡鱼腹水病暴发的病原,进行了病鱼的临床解剖观察、病原菌分离鉴定和回归感染、病原菌株药敏及毒力基因检测等系统性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患病鱼体鳃、肝脏、肾脏以及肠道等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由病鱼... 为确定导致江西南昌地区黄颡鱼腹水病暴发的病原,进行了病鱼的临床解剖观察、病原菌分离鉴定和回归感染、病原菌株药敏及毒力基因检测等系统性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患病鱼体鳃、肝脏、肾脏以及肠道等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由病鱼体内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PL1,经过16S 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结果表明,菌株PL1能够引起黄颡鱼与自然患病相同的典型腹水病病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PL1对30种抗菌药物中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唑酮等12种药物敏感,对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哌拉西林3种药物中度敏感,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等15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呈现出多重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PL1携带有aerA、act、gcaT、ser、fla、ascV等6种毒力基因,表明菌株PL1具有较强的毒力。本研究为黄颡鱼腹水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为深入研究患病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腹水病 维氏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棘胸蛙腐皮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五倍子水提液的治疗效果探究
19
作者 徐莉 黄其锻 +1 位作者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 近年来随着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也连年增高,其中腐皮病是棘胸蛙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患腐皮病的棘胸蛙症状起初是表皮脱落出现白斑,而后白斑逐渐扩大甚至深达肌底,后期因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而死亡。目前棘胸蛙腐皮病只有报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探究中草药能否替代抗生素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及16S rRNA序列扩增确定患腐皮病棘胸蛙的主要病原菌,使用五倍子水提液和其他抗生素开展药敏对比试验,并根据前期养殖场的调研,选用五倍子水提液对棘胸蛙腐皮病进行治疗效果探究。结果表明:患腐皮病棘胸蛙病患处的主要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对比试验表明,2种病原菌均对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维生素C磷酸酯镁盐酸环丙沙星、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对五倍子水提液中度敏感。通过治疗试验发现,五倍子水提液治疗组患腐皮病棘胸蛙存活率达100%,且在治疗20 d内患处得到明显缓解。研究发现五倍子水提液虽然对于腐皮病的致病菌只有中度抑菌效果,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棘胸蛙腐皮病,可能五倍子水提液除了抑菌作用之外,还发挥了其他的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五倍子水提液 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 维氏气单胞菌
下载PDF
基于细菌全基因组的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AV040株致病性与耐药性解析
20
作者 邹文腾 刘振红 +2 位作者 杨靖璇 陆阳阳 彭开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68-2078,共11页
2021年7月安徽某养殖场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苗在下塘期发生了爆发性死亡。在排除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后,从患鱼脾脏和肾脏分离到多株细菌,经鉴定,血平板单菌落β-溶血试验和回归感染筛选出一株致病力较强的维氏气单胞菌(Aero... 2021年7月安徽某养殖场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苗在下塘期发生了爆发性死亡。在排除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后,从患鱼脾脏和肾脏分离到多株细菌,经鉴定,血平板单菌落β-溶血试验和回归感染筛选出一株致病力较强的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040株。AV040全基因组测序(GenBank ID:CP095841)显示,253个编码序列为毒力基因,其中编码的黏附(adherence)分子156个、分泌系统(secretion system)85个、毒素(toxin)12个。腹腔注射AV040株对大口黑鲈(约10 g)和昆明白小鼠(约20 g)的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dose,LD_(50))分别为6.53×10^(6)CFU·g^(-1)和2.97×10^(7)CFU·g^(-1);受染大口黑鲈表现为胸鳍、腹鳍、肛门、肝胰腺、脾脏和幽门垂出血;受染小鼠表现为蜷缩、眯眼和颤抖,肝脏和肠道出血。AV040全基因组中有5个耐药基因,并采用K-B药敏试验进行表型验证。其中OXA-912和cphA 3与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的耐药性有关,对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的亚胺培南耐药;rsmA和adeF与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喹诺酮类(quinolones)和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的耐药性有关,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丁胺卡那,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四环素类的多西环素和四环素敏感和中介;EF-Tu突变体与利福霉素类(rifamycin)的耐药性有关,对利福霉素类的利福平耐药。AV040株基因组中未检测出耐药基因,但表型为耐药的抗生素,包括林可酰胺类的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硝基咪唑类的甲硝唑、甲氧苄啶类的甲氧苄啶、青霉素类的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本研究以全基因组测序为基础,解析了AV040株致病性和耐药性的表型与基因型间的复杂关系,加深了对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病原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 毒力 耐药 全基因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