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CT评价胸椎骨密度及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1
作者 赵君禄 刘斋 +2 位作者 赵德园 聂关伟 任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别的峰值骨密度及骨丢失率。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30岁以后胸腰椎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80~89岁女性胸椎及腰椎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60.61%及61.34%,而男性分别为44.45%及49.35%。男性与女性胸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96、女性r=0.98,P<0.01)。结论胸椎及腰椎QCT均能准确地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骨密度及骨丢失情况,胸椎QCT可以作为评价和监测骨丢失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胸椎
下载PDF
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探究
2
作者 罗伊丽 曹涵 刘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9例T2DM患者(为T2DM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为常规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T2DM组、常规组一般资料、CT...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9例T2DM患者(为T2DM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为常规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行螺旋CT检查,比较T2DM组、常规组一般资料、CT值和骨代谢指标,分析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明确冠脉病变对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骨代谢指标影响,明确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与常规组比较,T2DM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明显高,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BGP明显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BGP呈正比,与BAP、PTH、β-CTX呈负相关(P<0.05)。与无冠脉病变患者比较,冠脉病变患者BAP、PTH、β-CTX明显高,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BGP明显低(P<0.05)。随冠脉病变累及分支数增加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随之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骨代谢指标及冠脉病变均密切相关,有必要为T2DM患者定期进行螺旋CT检查,通过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初步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症及冠脉病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胸椎椎体松质骨 ct 骨代谢 冠脉病变
下载PDF
腰椎骨折患者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硕 石运力 +1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螺旋CT测定腰椎椎弓根钉道参数,并对比2组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安全率、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及置钉出血量。结果观察组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逐渐增大(P<0.05);L 1~4节段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无明显变化,到L 5节段明显减小(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均大于女性(P<0.05,P<0.01)。双侧最小椎弓根宽度为(8.13±0.59)mm,为安全进钉区域,可安全容纳3.5 mm螺钉。术后3 d,复查螺旋CT了解腰椎椎弓根置钉情况,观察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5枚,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29枚。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1.49%(215/235)、安全率为99.15%(233/235)均高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72.05%(165/229)、安全率90.39%(207/229)(P<0.05);观察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置钉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螺旋CT影像中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各腰椎节段间及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可为腰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解剖依据,能缩短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减少置钉出血量,提高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参数 Weinstein法 椎弓根置钉 安全性 准确率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硕 石运力 +1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26例腰椎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指导手术...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26例腰椎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指导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解剖标志法结合C型臂X线透视定位指导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置钉优良率、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手术前后评估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钉优良率为94.67%(302/319)高于对照组的88.79%(285/321)(P<0.01);观察组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置钉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ODI、JOA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的建立来指导手术,可有效提高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置钉优良率,缩短置钉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腰椎 ct三维重建 仿真钉道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置钉优良率 腰椎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双能量CT诊断颈椎间盘退变及突出症的价值
5
作者 李能 张烨华 +2 位作者 孔玲玲 赵广顺 邓小毅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诊断颈椎间盘退变(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CDD)及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痛不适患者颈椎MRI及DECT成像资料,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对颈...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诊断颈椎间盘退变(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CDD)及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痛不适患者颈椎MRI及DECT成像资料,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对颈椎间盘变性进行分级,并在彩色编码重建图像上测量椎间盘髓核的Rho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级椎间盘以及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的Rho值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ho值与颈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以MRI作为参考标准,分析常规灰度CT图像及双能量彩色编码重建图像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而升高,随节段位置的下降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584,P<0.05)。双能量彩色编码重建图像较常规灰度CT图像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86.7%vs 74.3%)、特异性(90.2%vs 79.3%)、阳性预测值(96.7%vs 92.3%)、阴性预测值(66.9%vs 48.0%)和准确性(87.5%vs 75.5%)。结论:DECT诊断颈椎间盘退变及突出症是可行的,彩色编码重建图像可显著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可反映椎间盘退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突出 双能量ct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文 卢祖坤 +3 位作者 王冬青 朱海涛 宋廉 曹雄锋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2-155,161,共5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单次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同时获取的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数据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行256排Revolution螺旋CT扫描的T2DM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单次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同时获取的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数据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行256排Revolution螺旋CT扫描的T2DM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冠脉钙化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相关指标(累及分支数、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螺旋CT扫描可一次性同步获取T2DM患者冠脉钙化数据及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并完成一站式靶向分析。T2DM患者冠脉钙化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及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T2DM患者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与冠状动脉钙化累及分支数(r_(s)=-0.748,P<0.001)、严重程度(r_(s)=-0.846,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评估T2DM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与骨密度的关系时,可利用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同步获取胸椎椎体松质骨CT值反映患者骨密度,从而使患者避免多次接受辐射检查的风险,并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钙化 胸椎 松质骨 ct
下载PDF
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浩锌 柳根哲 +5 位作者 祝永刚 肖辉灯 郑皓云 张硕 李春根 彭亚 《中国医药》 2023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观察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运用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运用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后3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1年VAS评分均低于术前[(2.24±0.94)、(2.00±0.86)、(1.80±0.40)、(1.34±1.30)、(2.14±1.95)分比(6.16±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优良率为84.0%(42/50),1年时患者优良率为72.0%(36/50)。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均未见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针 脉冲射频消融 脊神经后支 腰椎骨关节病 ct引导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下重建矩阵对定量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
8
作者 王旭 刘磊 +3 位作者 刘义军 李贝贝 童小雨 陈安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3-159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下重建矩阵对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量值的影响。方法:使用联影uCT760 CT机,采用两种剂量水平(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50或30 mAs)对欧洲标准脊柱体模(ESP)和QCT校准体模进行扫描。基于原始扫描数据,分别采用5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下重建矩阵对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BMD)测量值的影响。方法:使用联影uCT760 CT机,采用两种剂量水平(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50或30 mAs)对欧洲标准脊柱体模(ESP)和QCT校准体模进行扫描。基于原始扫描数据,分别采用512×512、768×768、1024×1024三种矩阵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图像传输至QCT-pro工作站进行体模内各椎体(V1、V2、V3)BMD的测量,基于椎体标定值,计算测量值的相对误差(R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重建矩阵下椎体骨密度相对误差差异。回顾性将在本院行胸部HRCT和胸部低剂量CT(LDCT)的各4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所有患者的原始图像分别采用512×512和1024×1024矩阵进行图像重建,然后由两位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椎体(Th_(12)和L_(1))BMD的测量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重建矩阵图像上测得的Th 12和L 1椎体的BMD值及两者均值的差异。结果:150和30 mAs两种剂量水平下不同重建矩阵之间ESP体模中V1、V2、V3及V平均的BMD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重建矩阵两种剂量(150和30 mAs)之间V1、V2、V3及V_(平均)的BMD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师测量的患者椎体BMD值的一致性较好(ICC=0.978~0.990>0.75)。不论是HRCT图像还是LDCT图像,512×512和1024×1024两种重建矩阵之间测得的T_(12)和L_(1)的BMD值及两者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重建矩阵对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无显著影响,胸部HRCT和LDCT扫描均可用于筛查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矩阵 骨密度 椎体
下载PDF
Vertebrae CT Images 3D Reconstruction with Improve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9
作者 Xia Liu Huan Liu +1 位作者 Miaomiao Wang Bo Wang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9年第6期69-79,共11页
Medical images 3D re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medical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Although lots of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continuously, speed and accuracy cannot conform to actual needs, which has... Medical images 3D re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medical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Although lots of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continuously, speed and accuracy cannot conform to actual needs, which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topic.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mproved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 I-MC) based on the surface rendering theory, which implements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vertebrae. Firstly, we preprocessed the original 2D vertebrae CT images with the bilateral-filter denoising algorithm.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the seed voxel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Region Growing algorithm was used to determine all voxels that contain isosurfaces. Then, the Golden Section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linear interpolat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point, and this method reduced the calculations of public edges. VTK and OpenGL implemented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vertebrae on GPU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and Mesh Simplification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the improved algorithm achieve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reconstruction speed while preserving the accurate results. The efficiency of algorithm is improved dramatically. This method is real-time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efficient 3D reconstruction of vertebrae CT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e ct Marching Cubes 3D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基于多视图信息的CT序列图像颈椎间盘分割算法
10
作者 代鹏程 任超 +1 位作者 滕奇志 杨毅 《软件工程》 2023年第3期52-57,51,共7页
从颈椎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序列图像中准确地分割出颈椎间盘是颈椎终板三维分型的基础,但在原始水平面数据中,颈椎间盘没有明显的边界,难以实现高精度的颈椎间盘分割。为此,在深入研究颈椎间盘本身的三维空间结构以后,提出了一种结... 从颈椎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序列图像中准确地分割出颈椎间盘是颈椎终板三维分型的基础,但在原始水平面数据中,颈椎间盘没有明显的边界,难以实现高精度的颈椎间盘分割。为此,在深入研究颈椎间盘本身的三维空间结构以后,提出了一种结合多视图信息的颈椎间盘分割算法,其能充分利用颈椎间盘上下表面的三维空间信息,解决了颈椎间盘边界在水平面难以界定的问题,使分割得到的颈椎间盘更加精确。从多组颈椎CT序列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算法与双阈值法和大津法相比,实现了精度更高的颈椎间盘分割,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ct图像 图像分割 颈椎间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
11
作者 何艾岭 王清 李广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VF)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腰椎OVCF患者107例,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BVF数目和形态,测量BVF宽(basivert...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VF)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腰椎OVCF患者107例,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BVF数目和形态,测量BVF宽(basivertebral foramen width,BFW),深(basivertebral foramen depth,BFD),高(basivertebral foramen height,BFH),宽、深、高相对值(BFWr、BFDr、BFHr),距椎体左、右缘距离(left vertebral body width,VWL;right vertebral body width,VWR),距椎体上、下终板的距离(vertebral body up,VHU;vertebral body below,VHB)。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腰椎BVF多为单孔型,CT冠状面多呈矩形,横断面多呈三角形或梯形。平均BFW(7.8±1.6)mm,BFD(12.4±2.1)mm,BFH(5.4±1.1)mm。BVF平均宽、深、高分别占椎体同一平面宽、深、高的1/5、2/5、1/4。L_(1)、L_(3)VWL与VWR无统计学差异(P>0.05),L_(2)、L_(4)和L_(5)VWL与VWR有统计学差异(P<0.05)。VHU与VHB有统计学差异(P<0.05),BVF更靠近上终板。结论OVCF患者行骨水泥注射时,根据BVF解剖学特点确定穿刺靶点位置和骨水泥注入量,有利于预防骨水泥椎管内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腰椎 椎基静脉孔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技术和MRI在鉴别腰椎新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艳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MSCT)扫描及重组技术、MRI鉴别诊断腰椎新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4个椎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发生时间不同分为腰椎新压缩性骨折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MSCT)扫描及重组技术、MRI鉴别诊断腰椎新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4个椎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发生时间不同分为腰椎新压缩性骨折组(骨折时间30 min~7 d,n=49)与腰椎旧压缩性骨折组(骨折时间>7 d,n=27),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扫描及重建、MRI检查,分析胸腰椎新旧压缩性骨折MSCT及重建成像、MRI影像学特点,比较MSCT、MRI鉴别准确率。结果腰椎新压缩性骨折组骨折线清晰锐利、脊髓挫伤、脊椎旁软组织影、附件骨折占比均高于腰椎旧压缩性骨折组,椎间盘变性真空征、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椎体滑脱占比均低于腰椎旧压缩性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准确识别腰椎新压缩性骨折组49例、63个骨折椎体,呈现不均匀长T_(1)WI信号,T_(2)WI抑脂序列中有不规则高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后骨折有均匀强化;MRI检查准确识别腰椎旧压缩性骨折组27例、31个骨折椎体,压缩椎体在T_(1)WI、T_(2)WI中呈等信号,在T_(2)WI抑脂序列中表现为低信号,周围软组织均正常。两种检查方式鉴别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及重组技术、MRI在腰椎新旧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均有各自优势。MSCT具有应用范围广泛、价格低廉、鉴别诊断速度快等优势,可作为首选鉴别诊断方法。对于无法明确诊断或临床症状严重而CT检查结果不符时,应优先进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MRI 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定祥 王清 +2 位作者 兰永树 何仁建 程方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CT平扫和三维重建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23处,术中另发现5例...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CT平扫和三维重建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23处,术中另发现5例患者各有1处术前影像资料漏诊的周围骨折,合并存在的周围骨折共28处。其中单凭X线片确诊齿状突骨折5例,检出率25.0%(5/20),合并周围骨折2处,检出率7.1%(2/28);CT平扫及三维重建确诊齿状突骨折20例,检出率100%(20/20),发现23处周围骨折,检出率82.1%(23/28)。结论: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能作出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X线片相比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建议对怀疑有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寰枢椎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引导下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胸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珑 倪才方 +4 位作者 肖湘生 刘一之 金泳海 朱晓黎 邹建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经皮穿刺活检对胸椎病变诊断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经椎弓根后外侧途径对12例胸椎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12例病变接受13次活检,其中1例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经皮穿刺活检对胸椎病变诊断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经椎弓根后外侧途径对12例胸椎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12例病变接受13次活检,其中1例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13次穿刺活检,活检针均在病灶内,其中12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诊断准确率92.3%。所有病例无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穿刺活检诊断胸椎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ct引导 穿刺活检 椎弓根后外侧途径
下载PDF
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不同椎弓根螺钉界面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达 谢庆云 +6 位作者 郑伟 康夏 张波 权毅 周江军 雷伟 潘显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可膨胀椎弓根螺钉(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MMA-PS)的界面情况。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绵羊8只,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将每只绵羊的腰椎(L1-L6)随机分为3个不同置钉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钉道),普... 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可膨胀椎弓根螺钉(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MMA-PS)的界面情况。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绵羊8只,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将每只绵羊的腰椎(L1-L6)随机分为3个不同置钉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钉道),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经钉道向椎体内拧入CPS,PMMA-PS组在拧入CPS之前向钉道内注入骨水泥(PMMA)1.0ml,EPS组经钉道向椎体内拧入EPS。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处死绵羊,对螺钉及周围骨组织进行显微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和骨组织计量学方法评价钉道界面情况。结果术后6周和12周时CPS组和EPS组中骨小梁与螺钉直接接触,形成了"钉-骨"界面,PMMA-PS组中螺钉被PMMA严密包裹,形成了"钉-PMMA-骨"界面。EPS组螺钉的前段胀开形成"爪状"结构,挤压并显著改善了周围骨质的质量。从术后6周到12周,CPS组和PMMA-PS组中螺钉周围的骨质质量无明显变化,未见PMMA降解吸收,PMMA-PS组中形成了二次界面。术后12周时EPS膨胀部分周围的骨质条件较术后6周有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钉-骨"界面。结论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EPS通过膨胀挤压刺激周围骨质生长,在术后早期显著提高了局部骨质的质量,随着挤压应力的持续存在,局部骨质质量在后期进一步改善,形成了良好的生物性界面,为螺钉的远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骨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聚甲基丙烯酸 腰椎 显微ct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折块CT分型及对后路减压方式的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利 史亚民 +3 位作者 王华东 韦兴 罗殿中 侯树勋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总结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折块形态分型,并对不同分型的骨折块处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1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观察,将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根据占椎管容积、完整性、部位分为A、B1、B2和C型,并总结不同分型的减压方式... 目的 总结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折块形态分型,并对不同分型的骨折块处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1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观察,将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根据占椎管容积、完整性、部位分为A、B1、B2和C型,并总结不同分型的减压方式。结果 A型利用后纵韧带的弹性张力进行骨折块间接复位,B1型用骨刀切碎分离并去除骨折块,B2型用异形骨冲将骨折块直接冲入椎体后方,C型采用骨折块分离、切碎后取出。本组病例手术前后伤椎椎管狭窄明显改善,椎管减压充分,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随访时14例ASIA分级A级患者仅有部分神经根功能恢复,其余病例分别提高1-3级。结论 根据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ct 分型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定量CT骨密度测量预测椎体压缩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肖越勇 张金山 +2 位作者 华伯勋 李传福 刘亚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 探讨QCT骨密度测量与椎体骨力学强度的相关性 ,以明确QCT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①对 3 2个椎体 (T7~L4〕进行了三种方法的QCT骨密度测量 (椎体中部 5mm测量 ;椎体中部 10mm测量 ;椎体 5mm层厚容积测量〕。②对 3 2... 目的 探讨QCT骨密度测量与椎体骨力学强度的相关性 ,以明确QCT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①对 3 2个椎体 (T7~L4〕进行了三种方法的QCT骨密度测量 (椎体中部 5mm测量 ;椎体中部 10mm测量 ;椎体 5mm层厚容积测量〕。②对 3 2个椎体做了单轴压缩负荷试验并计算椎体压缩强度。③对三种QCT测量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种QCT测量法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均成正比 ,相关性显著 (P <0 .0 1)。椎体中部 10mm层厚测量与椎体压强相关性最显著 (r =0 .777) ,椎体压强随BMD的增加有递增趋势 ,椎体压强与BMD之间存在平方回归关系 ,其最佳方程为y =2 2 2 .15 1-2 .3 5 4x + 0 .0 17x2 。结论 QCT测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估计椎体的压强从而预测骨折的危险性 ,其中以椎体中部 10mm测量最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骨密度测量 椎体压缩骨折 实验研究 椎体骨力学强度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邓忠良 谢维波 +3 位作者 任广军 陈富 黄朝梁 周言忠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159-1160,共2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8例 (13个椎体 )腰背痛患者 ,其中 7例 (12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例 (1椎 )椎体恶性肿瘤。在CT定位及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间断扫描调整穿刺针位置...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8例 (13个椎体 )腰背痛患者 ,其中 7例 (12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例 (1椎 )椎体恶性肿瘤。在CT定位及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间断扫描调整穿刺针位置及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录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 ,术毕CT扫描了解骨水泥分布。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估 ,随访 2~ 5个月 (平均 4个月 )。结果  8例 (13个椎体均穿刺成功 ,骨水泥注射量 0 .5~ 2 .8ml,平均 (1.9±0 .6 )ml,手术时间每椎体 85~ 15 0min[平均 (118± 30 )min]。出现骨水泥少量椎管内硬膜外静脉内漏 1椎 ,无临床症状。止痛效果 8例有效 ,VAS术前 7.8± 1.1,术后 2 4h3.8± 1.3,与术前比较明显减轻 (P <0 .0 5 ) ,平均术后 4月随访VAS 2 .9± 1.8,显示疗效维持。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有明显止痛效果。CT引导下进行该手术具有穿刺准确的优点 ,但不能实时监测骨水泥注射情况和手术耗时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ct 骨水泥 PVP 疗效
下载PDF
CT重建椎弓根轴线投影点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兵 姜保国 +3 位作者 傅忠国 张殿英 杜湘珂 王天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51-554,共4页
目的:建立椎弓根螺钉最佳入钉点,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高速螺旋CT共扫描检查40例国人的200个L1~L5脊椎.重建后测量400个椎弓根的入点坐标(x,y),即椎弓根轴线在椎骨后表面的投影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x)及与横突... 目的:建立椎弓根螺钉最佳入钉点,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高速螺旋CT共扫描检查40例国人的200个L1~L5脊椎.重建后测量400个椎弓根的入点坐标(x,y),即椎弓根轴线在椎骨后表面的投影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x)及与横突中线的垂直距离(y).结果:x坐标从L1~L5逐渐增大,男性大于女性(P<0.05);y坐标从L1到L4逐渐下移,在L4与横突中线接近重叠,但L5突然上升,与L2节段水平相当,L1~L5 y坐标基本上都在横突中线以上,但每组数据变异较大.就y坐标而言,椎弓根轴线投影点与传统入点比较均有差异.结论:横突中线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重要参照标志,但椎弓根轴线投影点并不在横突中线上,不同个体、节段之间y坐标存在的较大差异是高误置率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个体而言,术前常规通过CT测量椎弓根轴线在椎骨后表面的投影点数据对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轴线 投影点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最佳入钉点
下载PDF
随机森林和水平集的椎骨CT分割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永鹏 景雨 顼聪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6-1339,共4页
由于椎骨间的形态差距较小、椎体的结构较为复杂,椎骨的CT图像分割处理近来成为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针对脊柱CT图像水平集分割方法对初始轮廓敏感问题,提出了基于加权随机森林和水平集模型的有效椎骨CT分割方法WRF-CV(Wighted R... 由于椎骨间的形态差距较小、椎体的结构较为复杂,椎骨的CT图像分割处理近来成为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针对脊柱CT图像水平集分割方法对初始轮廓敏感问题,提出了基于加权随机森林和水平集模型的有效椎骨CT分割方法WRF-CV(Wighted Random forest-Chan Vese).本文方法提取图像的SIFT特征,利用加权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获得脊柱中心点位置,并将平稳控制演化速度和噪声敏感度的水平集分割模型初始轮廓置于预测中心点处,通过求解能量函数演化方程最小值来实现椎骨分割.本文对5190张CT图像进行了评估,方法在椎骨分割测试中得到较好的分割效果,可以更加有效准确地分割椎骨CT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ct 图像分割 加权随机森林 CV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