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od Flow Simulation in the Femoral Artery
1
作者 Camilo A.Naranjo Andrés F.Villa +3 位作者 Juan C.Vélez Ricardo A.Prato Alberto J.Cadena Juan P.Tello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ood flow simulation in two dimensions over the real geometry of the femoral artery.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solv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obtain the di...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ood flow simulation in two dimensions over the real geometry of the femoral artery.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solv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blood pressure and flow velocity in multiple instants of time and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femoral artery and thus determine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blood vessels. The velocity field shows a laminar behavior,where, the velocity is higher in the center of the artery and decreases as the blood flow approaches artery walls. In spite of all artery and blood flow properties not being considered, the values of pressure and velocity obtained a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s. Finally the model is used to verify if there exist irregularities in the blood flow in both healthy subjects and sick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flow femoral artery finite elements NAVIER-STOKES PRESSURE velocity
下载PDF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measurements 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ipsilateral branches using two-dimensional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2
作者 Gang Guo Yonggui Yang Weiqun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0期2367-2371,共5页
The optimal velocity encoding of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C MRA) in measuring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BFV) ranges from 60 to 80 cm/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wo-dimensional (2D) PC ... The optimal velocity encoding of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C MRA) in measuring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BFV) ranges from 60 to 80 cm/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wo-dimensional (2D) PC MRA, the present study localized the region of interest at blood vessels of the neck using PC MRA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sequences, and the velocity encoding was set to 80 cm/s.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error rate was 7.0±6.0% in the estimation of BFV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ips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BFV betwee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ips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addition, the BFV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ips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main error was attributed to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Therefore, after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scanning parameters and protocols, 2D PC MRA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BFV in the carotid ar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blood flow 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ommon carotid artery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velocity encoding
下载PDF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Carotid Arterial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Body Mass Index,and Temperature in Normal Individuals
3
作者 Xiang Zhu Wei Gao +2 位作者 Yong Chi Zhi‑Yong Wang Jun‑Jie Shao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69-474,共6页
Objective:Assessing carotid and radial pulses is an essential sphygmology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t is believed in TCM and by doctors that pulse force is markedly link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sta... Objective:Assessing carotid and radial pulses is an essential sphygmology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t is believed in TCM and by doctors that pulse force is markedly link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a human,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BMI)and temperature.However,comprehensive analysis elucidating these potential correlations remains undetermined.Therefore,this investigation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pulse strength with human metabolism.Materials and Methods: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BFV)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pulse force of 122 healthy adults includ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ultrasound and manual palpation.Their thermal texture map was also acquired.Results:No substantial vari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arotid arterial MBFV among normal individuals(P>0.05)regardless of body side and gender.However,young individuals had higher blood velocity than middle-aged individuals(P<0.05).Furthermore,it was identified that MBFV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BMI and torso temperature;however,it was positively linked with hand temperature.Conclusions: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carotid arterial MBFV could indicate the physical state of humans,including BMI and temperature,and therefore,is valuable for elucidating the effect of TCM on yin–yang.The data validated some TCM beliefs and suppor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hygmology in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index carotid artery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sphygmology tempera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对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岳琳 陈树春 +2 位作者 王玥 位学迎 董细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与颅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6至8月健康体检者共1169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经颅多普勒数据。依据BMI分为3组:正常组(<24 kg/m^(2)...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与颅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6至8月健康体检者共1169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经颅多普勒数据。依据BMI分为3组:正常组(<24 kg/m^(2))546例、超重组(24~<28 kg/m^(2))484例和肥胖组(≥28 kg/m^(2))139例。比较3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情况。分析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条分析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并确定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风险增加的临界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和超重组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P<0.01),与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无相关性(P>0.05)。限制性立方条结果显示,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与BMI之间呈线性相关(P>0.05),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BMI之间呈非线性相关(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当BMI超过特定值(24.18~24.26 kg/m^(2))时,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超重 肥胖 体质量指数 基底动脉 椎动脉 颈内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颈总动脉流速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价
5
作者 秦龙 万健 +3 位作者 张黔 陈嵩 樊聪慧 郝怿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VR)且扩容前后心输出量(CO)变化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VR+组)及无反应(VR-组),各30例。VR+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86岁,平均46.9岁。VR-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90岁,平均46.1岁;采用迈瑞M9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取右颈总动脉长轴方向上测量两组患者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ex-Vmax)、吸气末最大血流速度(in-Vmax)与呼气末平均血流流速(ex-TAmax)、吸气末平均血流流速(in-TAmax),并计算出各自的变异度值:颈总动脉吸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变异度(△Vmax)、吸呼气末平均血流速度变异度(△TAmax),分析不同组别上述数值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各项指标在容量反应性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VR+组与VR-组in-Vmax[(71.72±18.67)cm/s vs.(79.47±24.04)cm/s]、in-TAmax[(40.67±11.44)cm/svs.(46.44±15.84)cm/s]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x-Vmax[(61.00±17.84)cm/s vs.(76.86±25.28)cm/s]、ex-TAmax[(34.83±11.01)cm/s vs.(44.66±1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与VR-组△Vmax(19.42%±14.18%vs.5.09%±13.59%)、△TAmax(18.19%±11.63%vs.4.29%±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x-Vmax与ex-TAmax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78,而△Vmax与△TA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分别是0.803和0.863,提示△Vmax、△TAmax对于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的评估更敏感。结论呼气末颈总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及平均血流流速、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差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均可用来评估机械通气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变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颈总动脉血流流速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石先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HA后CV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HA后CV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VS发生情况、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CVS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均慢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SHA后CVS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CVS发生情况,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局部亚低温 尼莫地平 前列地尔 大脑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干预对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崔明霞 树玲博 +4 位作者 李楠 段颖 张阳 刘晓哲 任国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干预对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2例BRVO合并OSAH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BRVO规范治疗,观...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干预对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2例BRVO合并OSAH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BRVO规范治疗,观察组给予BRVO规范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指导及体位疗法),统计比较2组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6个月、1年、1.5年夜间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_(2))、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氧减指数(ODI)及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以及入组后1.5年内2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和累计实施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13.54%)、累计实施手术率(8.33%)较对照组(26.97%、19.10%)低(P<0.05)。入组后1个月、6个月、1年、1.5年观察组夜间MSaO_(2)、LSaO_(2)及CRA的PSV、EDV均高于对照组,夜间ODI、最佳矫正视力、CRT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BRVO治疗的同时给予OSAHS干预有利于促进BRVO合并OSAHS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脉血氧饱和度 氧减指数 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观察
8
作者 鲍亮 李飞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 [目的]探讨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HI评分、NPQ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颈源性耳鸣能有效缓解患者颈项部不适,改善耳鸣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耳鸣 微针刀 温针灸 颈痛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9
作者 潘华 兰昊 郝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CV)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8例C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丹葛汤加减治疗),每组69例... 目的观察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CV)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8例C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丹葛汤加减治疗),每组69例。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次症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主症、次症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66/69)高于对照组85.51%(59/69)(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血浆ET-1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CGRP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CV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平衡血浆ET-1、CGRP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葛汤 温针灸 颈性眩晕症 临床疗效 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冠脉介入对糖尿病患者桡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支架管径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彭仁聪 伍崇信 +2 位作者 林日琦 潘华生 黄流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628-26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对糖尿病患者桡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支架管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行冠脉介入的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桡动脉及远端桡动脉超声结果,采取数字...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对糖尿病患者桡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支架管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行冠脉介入的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桡动脉及远端桡动脉超声结果,采取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远端桡动脉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方法。观察两组手术前后48 h的穿刺动脉内径、血液流速、支架直径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前及术后48 h桡动脉的内径变化比较(2.86±0.25 mm,2.82±0.2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术前桡动脉血液流速与术后比较(42.43±1.57,42.13±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中使用的支架管径[(3.25±0.48)mm,(3.17±0.4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远端桡动脉路径在糖尿病患者的冠脉介入诊疗中对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支架管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冠脉介入 糖尿病 桡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不同超声评估方法在左前降支狭窄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李星 冯华平 +1 位作者 蓝胜峰 李志勇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8期693-69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评估方法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3年04月至2024年0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且行室壁运动分析、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评估方法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3年04月至2024年0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且行室壁运动分析、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冠状动脉血流成像(coronary flow imaging,CFI)3种不同超声评估方法的240例患者的超声资料。按照LAD狭窄程度分为试验组(狭窄≥50%)120例、对照组(狭窄<50%)120例,总结两组室壁运动分析、VVI、CFI超声特征,并以CAG为金标准,分析3种不同超声评估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室壁运动分析显示试验组室壁运动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VVI显示试验组前间隔和前壁收缩期纵向应变低于对照组;CFI显示试验组LAD的舒张期峰值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室壁运动分析诊断LAD狭窄≥50%敏感度为0.467、特异度为0.717、准确度为0.591、阳性预测值为0.622、阴性预测值为0.573;VVI诊断LAD狭窄≥50%敏感度为0.800、特异度为0.817、准确度为0.808、阳性预测值为0.813、阴性预测值为0.803;CFI诊断LAD狭窄≥50%敏感度为0.850、特异度为0.783、准确度为0.817、阳性预测值为0.796、阴性预测值为0.839。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室壁运动分析与CAG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183,VVI、CFI与CAG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617、0.6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室壁运动分析、VVI、CF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2、0.808、0.817。结论前间隔及前壁运动异常、前间隔及前壁收缩期纵向应变减低、LAD的舒张期峰值速度加速是LAD狭窄时室壁运动分析、VVI、CFI的超声特征,均可作为诊断依据,但前者的诊断效能明显低于后两者,VVI和CFI诊断LAD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与CAG一致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室壁运动分析 速度向量成像 冠状动脉血流成像
下载PDF
紧张性头痛患者接受按摩结合辨证刮痧护理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林淑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予以按摩结合辨证刮痧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6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组,纳入研究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53例),观察组予以按摩结合辨证刮痧护理(53例),对比... 目的 探讨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予以按摩结合辨证刮痧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6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组,纳入研究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53例),观察组予以按摩结合辨证刮痧护理(53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头痛程度评分更低,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BA、VAL以及VAR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予以按摩结合辨证刮痧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减轻头痛程度,使头痛持续时间缩短,改善头痛症状,还能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病情加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 按摩 辨证刮痧 头痛程度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芪葛通络舒颈方联合调神醒脑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史智敏 耿亚晓 +3 位作者 耿兵将 何光荣 高丽 路志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芪葛通络舒颈方联合调神醒脑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35例,按电脑随机抽签法分为针刺组、汤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5例。汤药组以芪葛通络舒颈... 目的探讨芪葛通络舒颈方联合调神醒脑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35例,按电脑随机抽签法分为针刺组、汤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5例。汤药组以芪葛通络舒颈方内服+常规西医治疗,针刺组以调神醒脑针刺法+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以芪葛通络舒颈方内服+调神醒脑针刺法+常规西医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p)、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炎症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41/45)明显高于汤药组73.33%(33/45)、针刺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颈痛僵硬、耳鸣眩晕、神疲懒言、心悸少寐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颈痛僵硬、耳鸣眩晕、神疲懒言、心悸少寐积分均明显低于汤药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Vs、Vp较治疗前升高,RI、P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s、Vp明显高于汤药组、针刺组,RI、PI明显低于汤药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炎症因子PEDF、MyD88、TLR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炎症因子PEDF、MyD88、TLR4水平均明显低于汤药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7/45)与汤药组11.11%(5/45)、针灸组8.89%(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葛通络舒颈方联合调神醒脑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调神醒脑针刺 芪葛通络舒颈方 血流速度 中医证候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戚江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5.60%(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面色㿠白、肢麻体颤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VBIV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优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血液流变学 动脉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叶酸片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刘先利 郑桂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应用叶酸片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叶酸片治疗...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应用叶酸片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叶酸片治疗。对比两组视野检测指标[丢失方差(LV)、平均缺陷(MD)、刺激丢失方差(sLV)],患眼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空腹血糖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治疗效果,视网膜黄斑厚度、脉络膜厚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MD(3.21±1.02)dB、LV(14.05±1.62)dB、sLV(3.09±0.99)dB低于对照组的(4.35±1.22)、(20.14±2.95)、(5.15±1.33)dB(P<0.05)。治疗后,试验组PSV(39.15±7.66)cm/s、EDV(10.24±2.51)cm/s高于对照组的(34.51±8.71)、(7.26±1.21)cm/s(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4.21±1.08)mg/L、IGF-1(90.24±23.51)ng/L、VEGF(82.15±13.51)pg/L低于对照组的(7.62±3.04)mg/L、(136.57±36.54)ng/L、(113.51±27.92)pg/L(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6.22±0.85)mmol/L及血清MDA(3.62±0.51)nmol/ml低于对照组的(7.88±4.25)mmol/L、(5.85±0.27)nmol/ml,而血清SOD(118.61±4.30)U/ml高于对照组的(88.24±4.34)U/ml(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试验组视网膜黄斑厚度(331.22±13.51)μm、脉络膜厚度(244.75±25.66)μm均小于对照组的(348.51±15.01)、(370.88±36.50)μm(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叶酸片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改善患眼动脉血流速度的同时改变血清指标,降低空腹血糖、视网膜黄斑厚度、脉络膜厚度,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叶酸片 胰岛素强化治疗 动脉血流速度 血清指标 视网膜黄斑厚度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黄剑波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4(CCL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Vd、Vm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XCL1、CC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降低CXCL1和CCL4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依达拉奉 老年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17
作者 张涛 孙景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0期174-178,共5页
目的:观察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CIPN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 目的:观察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CIPN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3.47%(P<0.05)。治疗后,2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CV、SCV及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CIPN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加快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气虚血瘀证 培元固本通痹方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18
作者 郭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脑血流速度[脑前动脉(ACA)、椎基底动脉(BA)]、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RP、CK-MB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A、B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加快脑血流速度,促进眩晕症状消失,效果优于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基底动脉 血清学 脑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离子导入联合康复护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9
作者 秦慧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离子导入联合康复护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手术的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把67例患者... 目的:探讨离子导入联合康复护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手术的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把67例患者分为离子组(n=34)与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离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离子导入护理,离子组与对照组护理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测定与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后,离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JO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离子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护理前,血流量均多于护理前,且离子组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血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离子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导入联合康复护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总体疗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还可增快患者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抑制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 离子导入 康复护理 颈椎功能 左椎动脉血流速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花振翔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银杏叶提取物 倍他司汀 炎性因子 脑动脉 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