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 new combined model including radiological indicators to predict difficult airwa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被引量:11
1
作者 Xu Mao Li Xiaoxi +1 位作者 Wang Jun Guo Xiangy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4043-4048,共6页
Background Airway management is crucial in clinical anesthesia.Many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irway management result from unexpected difficult airway,but predicting a difficult airway is a major challenge.We inv... Background Airway management is crucial in clinical anesthesia.Many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irway management result from unexpected difficult airway,but predicting a difficult airway is a major challenge.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a new combined model including radiological indicators to predict difficult airwa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a population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difficult airway.Methods We randomly enrolled 303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a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12 and March 2013.Preoperatively,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difficult airway according to a clinical index and parameters on lateral cervical radiograph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Difficult airway was defined as Cormack-Lehane grades Ⅲ-Ⅳ.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a combined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model for difficult airway.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diction.Results We identified three clinical predictive factors using the ROC curve:mouth opening,stemomental distance,and neck mobility.We created a clinical model using three factors:gender,age,and mouth opening,with odds ratios (OR) of 0.370,1.034,and 0.358,respectively.Using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parameters,we formulated a combined model with five risk factors:gender,mouth opening,atlanto-occipital gap,the angle from the second to sixth cervical vertebraes in the neutral position,and the angle difference of δ (the angle between the laryngeal axis and the epiglottic axis) from the neutral position to extension (OR:0.107,0.355,0.846,1.057,and 0.952,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combined model were 80.0% and 65.7%,respectively,and the ROC curve confirmed that the combined model was better than any single clinical predictor and the clinical model.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the combined model including both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indicators was better than any single clinical predictor or the clinical mode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UBA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statistical model
原文传递
颈椎病动物模型及其内在分子机制
2
作者 钱嘉铭 王小乐 +2 位作者 方婷 周毛生 刘福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24-3631,共8页
背景:将临床疾病完全转化为动物模型存在许多问题,但理想的动物模型是进行颈椎病机制研究的前提,因此选择合适的颈椎病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的:详细分析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物种、性别、年龄、颈椎病模型类型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探讨如何选... 背景:将临床疾病完全转化为动物模型存在许多问题,但理想的动物模型是进行颈椎病机制研究的前提,因此选择合适的颈椎病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目的:详细分析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物种、性别、年龄、颈椎病模型类型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应用于颈椎病实验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CNKI等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cervical spondylosis,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unbalanced dynamic and static forces,joint injury,neck pain,animal model”,中文检索词为“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动静力失衡,关节损伤,颈痛,动物模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大鼠是最常用的动物,雄性大鼠似乎更受欢迎,推荐使用成年前后的动物。根据造模特点可以将颈椎病模型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颈型和其他型,不同造模方法各有优缺点。从已有动物模型的研究出发,总结了颈椎病的分子机制,治疗信号介导核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通路调节脊髓、神经根、椎间盘、肌肉等组织的炎症反应、凋亡、自噬等生物学过程,最终延缓颈椎病的进展。部分研究质量较差,与临床契合度不高,未来需要进一步将颈椎病动物模型标准化,制定相关指南,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为进一步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动物模型 分子机制 脊髓 神经根 颈肌 椎间盘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施丽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评分、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VAS、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护理前,FIM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视觉模拟评分法 满意度
下载PDF
大鼠颈椎病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被引量:43
4
作者 郝永强 施杞 +3 位作者 郑松国 谢可永 朱振东 沈培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颈椎病实验模型。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模型组借助手术方法直接切除大鼠颈背部伸肌群,对照组行伪手术。造模术后2月、4月、6月选择实验模型组、对照组大鼠各5只,取...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颈椎病实验模型。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模型组借助手术方法直接切除大鼠颈背部伸肌群,对照组行伪手术。造模术后2月、4月、6月选择实验模型组、对照组大鼠各5只,取其颈椎(C3~7)作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相互比较。结果:实验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退变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加重,出现与人类颈椎病相类似的病理改变。结论:颈部肌肉软组织即动力平衡因素在颈椎病发病机理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颈椎病 模型 动力性平衡
下载PDF
夹脊电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及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mR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曦 娄宏君 +3 位作者 李倩 张海兵 李登宇 孙忠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及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mRNA含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手针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手术方法将浸有甲醛的定量滤纸片放在颈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及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mRNA含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手针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手术方法将浸有甲醛的定量滤纸片放在颈6-7神经根肩上,导致颈神经根的炎症,从而造成大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电针治疗组予以夹脊电针治疗,治疗3周后处死,检测模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的电镜观察及脊髓背角COX-2mRNA含量的表达,观察夹脊电针治疗对模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的电镜下表现及脊髓背角COX-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颈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的电镜观察及脊髓背角COX-2mRNA含量表达较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夹脊电针治疗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脊髓背角COX-2mRNA的表达,对神经根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针 RNA 信使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通过重复+Gz暴露建立实验性家兔颈椎病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立君 王永春 +2 位作者 孙喜庆 孙会品 曹新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911-1914,共4页
目的:为椎间盘相关研究建立一种经济、科学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1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加速度作用1d组、2wk组、4wk组、6wk组,每组3只.加速度作用组分别暴露于+6Gz、持续45s的正加速度(每天连续暴露5次)1d、2wk、4wk及6wk.各... 目的:为椎间盘相关研究建立一种经济、科学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1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加速度作用1d组、2wk组、4wk组、6wk组,每组3只.加速度作用组分别暴露于+6Gz、持续45s的正加速度(每天连续暴露5次)1d、2wk、4wk及6wk.各组动物均于实验前后颈椎侧位拍片作自身对比,实验结束后气栓法处死并取颈椎C3~C7段显微镜下观察.结果:①X光片显示对照组、加速度作用1d组及2wk组颈椎无明显变化,而加速度作用4wk组和6wk组颈椎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退行性改变(P<0.01);②显微镜下显示加速度作用2wk组、4wk组及6wk组均出现椎间盘纤维排列轻度不规则,其中6wk组还出现髓核缩小及软骨细胞增生.结论:正加速度重复作用可引起兔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该模型可以作为颈椎病模型应用于临床及基础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康然 谢林 +4 位作者 刘彬彬 王昆 贾晋辉 刘光旺 洪友松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2组行颈后肌切除术,另2组为对照假手术组。于术后3月、术后6月分别处死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各1组,对颈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椎间盘在增龄的过程中逐渐发... 目的研究大鼠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2组行颈后肌切除术,另2组为对照假手术组。于术后3月、术后6月分别处死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各1组,对颈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椎间盘在增龄的过程中逐渐发生退变,椎间盘由外周规则排列的纤维环、中央大的髓核及较完整软骨终板逐渐转变成纤维环出现玻璃样变、断裂,髓核出现皱缩、变小或消失,软骨板变薄、缺损。而模型组退变发生更为严重。结论模型的产生符合颈椎病慢性进展性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颈椎病 动力平衡
下载PDF
夹脊电针治疗对大鼠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曦 李倩 +2 位作者 张海兵 李登宇 孙忠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手针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手术方法将浸有甲醛的定量滤纸片放在颈6-7神经...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手针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手术方法将浸有甲醛的定量滤纸片放在颈6-7神经根肩上,导致颈神经根的炎症,从而造成大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电针治疗组予以夹脊电针治疗,治疗3周后处死,检测大鼠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观察夹脊电针对FOS蛋白及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含量表达较模型对照组相比(0.1581±0.0261vs0.2239±0.0419,0.1859±0.0254vs0.2501±0.0379),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夹脊电针治疗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丘脑痛感区FOS蛋白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对神经根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针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针刺镇痛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3种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宋敏 李清林 +4 位作者 孙定平 巩彦龙 刘涛 柴居堂 董万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459,共5页
目的通过对3种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焦虑抑郁度及神经精神紧张度的测定,对CSA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混合造模组、植骨压迫造模组、力学平衡失调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通过Mo... 目的通过对3种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焦虑抑郁度及神经精神紧张度的测定,对CSA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混合造模组、植骨压迫造模组、力学平衡失调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通过Morris水迷宫、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及旷场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焦虑抑郁度及神经精神紧张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对3种CSA大鼠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混合造模组、植骨压迫造模组及力学平衡失调造模组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焦虑抑郁度及神经精神紧张度明显增高(P<0.05);与植骨压迫造模组及力学平衡失调造模组比较,混合造模组能更好的还原CSA发病特征。结论 3种造模方法均可以成功复制CSA动物模型,其中混合造模法更为优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造模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造模评价
下载PDF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哲峰 徐凡平 +3 位作者 朱立国 于杰 王平 毕方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558-562,共5页
[目的]通过模拟慢性颈椎间盘退变及关节突关节双重退变,建立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方法]将48只SD大鼠分层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9 d拍颈椎X线片侧位片,观察椎间盘退变的... [目的]通过模拟慢性颈椎间盘退变及关节突关节双重退变,建立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方法]将48只SD大鼠分层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9 d拍颈椎X线片侧位片,观察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术前1 h、术后29 d后分别测定右侧臂丛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记录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该模型可以出现明显椎间盘变化及神经功能传导损伤的变化。[结论]模拟慢性颈椎间盘退变及关节突关节双重退变的动物模型可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期)加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慢性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拥军 施杞 +9 位作者 江建春 梁倩倩 卞琴 李晨光 周泉 崔学军 黄敏 刘清高 卢盛 周重建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52-1158,共7页
目的:采用病、证模型复合的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颈椎病模型组和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组,每组10只。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气虚血... 目的:采用病、证模型复合的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颈椎病模型组和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组,每组10只。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复合疲劳加饥饱失常法制造的气虚模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法制造的血瘀模型及去卵巢肾虚模型而制成。通过对大鼠行为体征观察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含量等检测,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与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验证气虚、血瘀、肾虚证;通过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Ⅱ型、Ⅹ型胶原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颈椎间盘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Agc1)、Ⅱ型前胶原基因(typeⅡprocollagen gene,Col2a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 MP-1)的基因表达等评判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出现精神萎靡、倦怠、舌质瘀紫、尾色瘀青,体质量下降等气虚、血瘀证的表现,cAMP/cGMP降低,低切还原黏度增高,CD62p表达增高,血清E2含量降低。病理提示颈椎间盘组织结构发生退变,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Ⅹ型胶原表达增高,Agc1、Col2a1和TI MP-1的基因表达降低,MMP-13表达增高。结论:建立了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气虚血瘀肾虚加重了颈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血瘀 肾虚 颈椎病 病证结合 动物疾病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军 孙树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2-26,共15页
目的:通过模拟颈神经根炎方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于造模后3天、7天、14天、28天,进行病理学观察;3天、7天、14天,进... 目的:通过模拟颈神经根炎方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于造模后3天、7天、14天、28天,进行病理学观察;3天、7天、14天,进行P物质、前列腺素E2观察;14天,进行6-酮-前列腺F1α、血栓素B2含量及体感诱发电位的观察;结果:本模型可以出现明显的炎症、瘀血、水肿及神经功能传导损伤的变化。结论:模拟颈神经根炎的动物模型,可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加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 颈椎病 急性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椎动脉与正常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被引量:14
13
作者 石向明 王辉 +2 位作者 刘创建 张强 郭文梅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血管与正常血管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选取1名经临床证实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螺旋CT扫描得到DICOM格式的CT断层图像,利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9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1.0对... 目的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血管与正常血管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选取1名经临床证实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螺旋CT扫描得到DICOM格式的CT断层图像,利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9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得到正常及狭窄椎动脉有限元模型,经血流动力学分析后得出:正常血管血流形式为层流,流量、剪切力随心脏博动规律分布,狭窄椎动脉缩窄区两端出现涡流及血液淤滞区,狭窄前区剪切力最大,而在狭窄后区剪切力最小,狭窄后流量减小。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血管与正常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维重建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宋沛松 孔抗美 +4 位作者 齐伟力 王新家 韩伟 黄铿 陈泽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0-71,77,共3页
目的 :对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肌力失衡组 (2 0只 )和后柱失稳组 (2 0只 ) ,每组又分 2个月和 4个月组 ,各组 10只。建立两组不同的颈椎病模型后 ,通过X线影像评... 目的 :对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肌力失衡组 (2 0只 )和后柱失稳组 (2 0只 ) ,每组又分 2个月和 4个月组 ,各组 10只。建立两组不同的颈椎病模型后 ,通过X线影像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价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X线影像分析 :对照组生理弯曲存在 ,椎间隙无异常 ,未见骨赘形成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消失 ,椎间隙变窄 ,骨赘形成 ,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增生硬化。斜板实验运动功能评价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 2、 4个月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 2、 4个月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肌力失衡组与后柱失稳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均可致大鼠颈椎病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失衡 后柱失稳 大鼠 颈椎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应对方式、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春蓉 黄英苗 +1 位作者 覃海兵 林诗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7期2605-2609,共5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颈椎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应对方式、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资料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颈椎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应对方式、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资料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匹兹堡指数量表(PSQI)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PSQI评分和SC-SQ量表中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方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颈椎病 睡眠指数 应对方式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清林 宋敏 +3 位作者 孙定平 柴居堂 巩彦龙 刘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1-8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体质量及饮水量的测定,对CSA大鼠混合造模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混合造模组、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30只,通过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体质量及饮水量的测定,验证模型是否成功。结果:混合造... 目的:通过对大鼠行为学、体质量及饮水量的测定,对CSA大鼠混合造模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混合造模组、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30只,通过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体质量及饮水量的测定,验证模型是否成功。结果:混合造模组在Morris水迷宫测评中,潜伏期较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增加(P<0.05);在旷场实验中,混合造模组在站立次数、跨格数、修饰次数、运动总距离、沿边运动距离及中央运动距离等方面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对比,均显著减少(P<0.05);混合造模组较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饮水量减少,体质量增长延迟(P<0.05,P<0.05)。结论:该研究运用混合造模的方法,成功复制出CSA大鼠模型,但仍需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造模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WISTAR大鼠 评价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微血管神经元微环境改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009-1010,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受压后脊髓微血管、神经元微环境改变情况。方法 :通过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 ,运用微血管显影、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观察神经元计数、脊髓微血管显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神经丝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 目的 :探讨脊髓受压后脊髓微血管、神经元微环境改变情况。方法 :通过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 ,运用微血管显影、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观察神经元计数、脊髓微血管显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神经丝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果 :脊髓受压后神经元数量减少 ,白质脱髓鞘改变 ,存在细胞凋亡 ,微血管显影血管稀疏 ,面积减少 ;神经丝排列紊乱、溶解 ,胶原纤维蛋白增生 ,神经元微环境破坏 ,压迫越重损害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微血管 神经元 颈椎病模型
下载PDF
基于ICF模式下康复治疗的临床思维推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惠 徐扬 +4 位作者 赵艳敏 邓时万 王傲 黄维 贾程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8期84-87,共4页
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如何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对患者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并去解决患者的问题能力是一直困扰我们临床实操带习教师的棘手问题。有效的治疗取决于是否有完整、精确的评估,来确定患者的功能和功能障碍。为... 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如何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对患者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并去解决患者的问题能力是一直困扰我们临床实操带习教师的棘手问题。有效的治疗取决于是否有完整、精确的评估,来确定患者的功能和功能障碍。为了做出准确的评估,将ICF模式与SOAP评估记录法很好的结合,根据这个评估结果,我们拟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随着治疗的进展我们还会拟定患者的调整目标。治疗师设计一个治疗计划并阐明如何达到目标,然后与患者分享这个计划,随着患者情况的改善,拟定的调整目标将指导调整治疗计划;计划个体化的治疗是一个系统过程,以便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康复治疗最终目的希望能帮助每一位患者获得尽可能高的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模式 SOAP评估记录法 康复治疗 临床思维推理 颈椎病 3E模式 教育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的骨减压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鹿洪辉 沈惠良 林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用于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减压范围术中判定的可行性和防止椎动脉损伤的操作方法。方法:制备颈椎病的尸体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导航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在计算机导航下和常规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用于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手术减压范围术中判定的可行性和防止椎动脉损伤的操作方法。方法:制备颈椎病的尸体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导航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在计算机导航下和常规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术前术后进行标本的三维CT扫描及重建。CT图像上测量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模型骨赘测量数据,两组无明显的差异。(2)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比较,两组椎管矢状径恢复率和椎管面积恢复率有明显差异,椎体后缘手术范围偏差有显著差异;钩椎增生骨赘切除比较,两组神经根管面积恢复率和钩椎骨赘水平面切除率有显著差异;钩突切除效果比较,两组钩突切除边界的外缘至横突孔内缘的距离有显著差异。导航组骨减压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能够有效指导颈椎病模型前路骨减压范围,并防止椎动脉损伤,与常规手术相比导航手术操作范围更加准确、手术切除更加彻底,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钩突 骨赘 减压 模型 计算机辅助导航
下载PDF
颈椎病尸体骨赘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鹿洪辉 林欣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为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颈椎病前路骨赘切除范围的影响,特制作本模型。方法参考临床颈椎病骨赘类型,将人工骨赘粘合于颈椎尸体标本上,建立颈椎病的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三维重建CT扫描。在CT影像上观察骨赘的... 目的为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颈椎病前路骨赘切除范围的影响,特制作本模型。方法参考临床颈椎病骨赘类型,将人工骨赘粘合于颈椎尸体标本上,建立颈椎病的骨赘模型12具,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三维重建CT扫描。在CT影像上观察骨赘的影像学表现,并测量两组的椎体后缘骨赘和钩椎关节增生骨赘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椎体后缘骨赘和钩椎关节增生骨赘的测量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并且模型CT表现与临床上颈椎病骨赘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一致。结论此模型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的颈椎病增生骨赘的表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评价不同颈椎病前路手术方法的手术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造模 骨赘 尸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