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Vertical Profiles of Precipitable Liquid Water Content in a Tropical Climate Using Micro Rain Radar
1
作者 Joseph S. Ojo Omololu O. Daodu Olalekan L. Ojo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9年第2期140-155,共16页
In this paper, som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precipitable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with considerable respect to rain rates (R) and radar reflectivity (Z) obtained in a tropical location are pr... In this paper, som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precipitable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with considerable respect to rain rates (R) and radar reflectivity (Z) obtained in a tropical location are presented. Assessment of LWC allows applications in the specific area of flight icing severity, aviation safety as well as signals traversing through the atmosphere. The parameters were typically measured using vertically-pointing Micro Rain Radar (MRR) over a period of 2 years (2011-2012) at Akure, a tropical location of Nigeria. The radar scanned at every 10 seconds and integrated over one minute samples to reduce event logging error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rument.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LWC typically reveals a prominent seasonal variation. However, majority of the LWC profiles has low LWC, less than 0.1 gm?3 while the maximum observed LWC is about 3.18 gm?3. A strong like hood 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melting layer height and the LWC, with the LWC reaches peak at the considerable height of about 4160 m which coincides precisely with the freezing height level (rain height of ~4520 m) of the study location. Good correlation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the LWC and R in most of the heights considered. The results obtained will assist system engineers to assess the level of absorption, reflection and atten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s a result of precipitable LWC along the transmitting paths. The novelty of the present work is in the area of linking LWC and Z as against usual relation between Z and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Water Content MICRO RAIN RADAR vertical profile TROPICAL CLIMATE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下载PDF
山地雷达估算降水的反射率因子订正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祎潮 王红艳 +2 位作者 许东蓓 张雅馨 高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36,共14页
我国很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低仰角地形遮挡问题突出,遮挡区雷达估算降水时需要采用更高仰角的观测数据,而由于降水粒子下落过程中的微物理变化和水平运动,同一地点高处的反射率因子常与近地表处有很大的差异,直... 我国很多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低仰角地形遮挡问题突出,遮挡区雷达估算降水时需要采用更高仰角的观测数据,而由于降水粒子下落过程中的微物理变化和水平运动,同一地点高处的反射率因子常与近地表处有很大的差异,直接用于估算地表降水会增大估算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反射率因子垂直订正方法,首先建立无遮挡观测区不同降水类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然后依据廓线的垂直变化特征,确定待订正的高度阈值和近地表目标高度,并将待订正高度以上的观测值订正到目标高度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经过订正后的目标反射率因子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值差异减少,一致性提高;而且,考虑遮挡因素使VPR低处的数据更准确;由于不同降水类型VPR差别明显,区分降水类型能避免误订正。本订正方法不仅适用于波束遮挡区,也普遍适用于远距离处波束较高时观测数据的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分类 地形遮挡 反射率因子订正 垂直廓线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wind profiler data to rainfall analyses in Tazhong Oilfield region,Xinjiang,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MinZhong WANG WenShou WEI +2 位作者 Qing HE XinChun LIU ZhongJie ZH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4期369-377,共9页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the Oilfield region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the Urumqi Institute of Desert Meteorology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conducted a detection exp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or the Oilfield region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the Urumqi Institute of Desert Meteorology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conducted a detection experiment by means of wind profiling radar (WPR) in Tazhong Oilfield region of Xinjiang, China in July 2010. By using the wind profiler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rainfall process on 27 Ju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wind field fea- tures and some related scientific issues of this weather ev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wind profiler data had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vertical spatial resolution, and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detailed vertical structures of rainfall proces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so-scale systems. Before and after the rain event on 27 July, the wind field showed multi-layer vertical structures, having an obvious meso-scale wind shear line and three airflow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speeding up the motion of updraft convergence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Besides, the wind dire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rainfall changed inversely with increasing height. Before the rain, the winds blew clockwise, but after the onset of the rain, the wind directions became counterclockwise mainly; (2)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derived from wind profiler data can rep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level thermodynamic ev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rainfall, which is capable to reflect the variation trend of hydrostatic stability in the atmosphe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ecipitation on 27 July, the lower atmosphere was mainly affected by warm advection which had accumulated unstable energy for the rainfall event and was beneficial for the occurrence of updraft motion and precipitation; (3) the "large-value zone" of the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Z was virtu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onset and end of the rainfall, the height for the formation of rain cloud particles, and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Z during this event varied approximately in the range of 18-38 dBZ and the rain droplets formed mainly at the layer of 3,800-4,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profiling radar vertical atmospheric structure temperature advection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Z Tazhong Oiifield Taklimakan Desert
下载PDF
四川雷达波束遮挡区反射因子垂直廓线填补方法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杨泷 董元昌 +3 位作者 王鸽 樊梦 吴波 陈佩雯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2期52-58,共7页
以四川成都、宜宾雷达为例,利用近两年观测数据建立不同降水类型、不同回波强度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库,基于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高度-回波强度变化特性,以高仰角回波强度填补波束遮挡区回波强度,通过对比波束遮挡区实际观测值与填补... 以四川成都、宜宾雷达为例,利用近两年观测数据建立不同降水类型、不同回波强度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库,基于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高度-回波强度变化特性,以高仰角回波强度填补波束遮挡区回波强度,通过对比波束遮挡区实际观测值与填补值之间的差异,检验填补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对VPR进行分层分类处理,能够为后续不同类型降水填补提供较好的支撑;(2)在针对不同降水类型填补时,填补值与观测值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离散程度较小,相关系数介于0.9~0.95,均方根误差介于4.13~8.4 dBZ。(3)雷达波束遮挡所在仰角与上层无雷达波束遮挡仰角越接近,填补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复杂地形 雷达波束遮挡 vpr填补
下载PDF
雷达回波垂直廓线及其生成方法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翠红 万玉发 +1 位作者 吴涛 金鸿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9,共8页
研究雷达回波Z(R)垂直廓线VPR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VPR的生成方法,二是用VPR订正雷达估算降水的技术。在简要比较现有生成方法———参数法、平均法和识别法的主要特点后,认为平均垂直廓线MVPR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文章着重对MVPR的生... 研究雷达回波Z(R)垂直廓线VPR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VPR的生成方法,二是用VPR订正雷达估算降水的技术。在简要比较现有生成方法———参数法、平均法和识别法的主要特点后,认为平均垂直廓线MVPR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文章着重对MVPR的生成方法作了细致的探讨,形成了4种生成算法,并作了比较;展示了各种生成参数对MVPR的不同作用,并简要介绍了一个应用程序框图。对两个降水实例实施订正后初步评估表明,用MVPR订正雷达估算降水可使评估因子R/G从0.84(0.86)提高到0.93(0.97),而绝对误差率则下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垂直廓线 vpr生成方法 降水订正
下载PDF
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中的亮带自动识别和抑制 被引量:29
6
作者 肖艳姣 刘黎平 +1 位作者 李中华 王红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7-205,共9页
为了减轻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中的亮带污染对雷达降水估计的影响,一种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资料自动识别零度层亮带平均高度、厚度和区域以及对亮带进行抑制的算法被提出。该算法首先利用近距离分层平均方法建立视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为了减轻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中的亮带污染对雷达降水估计的影响,一种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资料自动识别零度层亮带平均高度、厚度和区域以及对亮带进行抑制的算法被提出。该算法首先利用近距离分层平均方法建立视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然后基于亮带VPR曲线在融化层高度的显著弯曲特征来识别和抑制亮带。比较该方法识别的零度层亮带的平均高度和实测0℃等温层高度表明,前者比后者平均低0.5km。亮带的厚度大多在1~1.25km。亮带区域识别算法能合理地识别亮带反射率因子高值区,用经过亮带抑制后的体扫资料得到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和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上的高值区被抑制掉,用经过抑制后的亮带区的所有反射率因子库建立的平均VPR在融化层高度的显著弯曲消失。通过亮带抑制后的雷达体扫资料将用于雷达降水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度层亮带 自动识别 雷达 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零度层亮带的识别订正方法及在雷达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庄薇 刘黎平 胡志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4-1013,共10页
零度层亮带是指雪花或冰晶降落到零度层附近,表面发生融化而使雷达反射率突然增大的现象。它是影响雷达资料质量的重要因素,常会导致雷达估测降水的高估。青藏高原海拔高、零度层低,零度层以下的降水范围非常有限,亮带对青藏高原地区的... 零度层亮带是指雪花或冰晶降落到零度层附近,表面发生融化而使雷达反射率突然增大的现象。它是影响雷达资料质量的重要因素,常会导致雷达估测降水的高估。青藏高原海拔高、零度层低,零度层以下的降水范围非常有限,亮带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对亮带进行自动识别订正,对提高青藏高原雷达降水估测的精度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考虑青藏高原遮挡严重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反射率垂直廓线来识别零度层亮带,对亮带区域进行订正,并将亮带订正前后的混合扫描反射率分别估测降水,分析亮带订正对降水估测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雷达识别的亮带高度在探空资料零度层以下几百米内;亮带订正前,反射率垂直廓线在零度层附近有显著弯曲,雷达对降水的估测明显偏高;亮带订正后,反射率垂直廓线在零度层附近的显著弯曲消失,雷达估测的降水量与雨量计的观测值较一致,降水估测误差比订正前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度层亮带 反射率垂直廓线 青藏高原 降水 复杂地形
下载PDF
基于雷达反射率反演降水率的一维+三维变分同化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诚忠 薛纪善 +1 位作者 张林 万齐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8-1136,共9页
基于雷达反射率反演的降水率,以线性化的大尺度凝结方案和简化的CUDU对流参数化方案为降水的观测算子,建立大气湿度一维变分同化系统。通过一维变分系统获得合理的大气水汽廓线,以三维变分同化方法引进水汽廓线,为精细模式提供高质量的... 基于雷达反射率反演的降水率,以线性化的大尺度凝结方案和简化的CUDU对流参数化方案为降水的观测算子,建立大气湿度一维变分同化系统。通过一维变分系统获得合理的大气水汽廓线,以三维变分同化方法引进水汽廓线,为精细模式提供高质量的水汽初估值场。以一个强降水过程和2011年5月一个月为例,通过一维+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订正大气水汽初估值,初步评估采用一维+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雷达资料后对短期降水预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反射率 水汽廓线 一维+三维变分同化
下载PDF
基于星载云雷达资料的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尹金方 王东海 +1 位作者 翟国庆 王志恩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利用近5年(2006年6月—201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文中可降水是根据观测到的可降水粒子信息计算到达地面的降水,并不是指地面观测到的实际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雷达反射率(回波)垂直... 利用近5年(2006年6月—201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文中可降水是根据观测到的可降水粒子信息计算到达地面的降水,并不是指地面观测到的实际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雷达反射率(回波)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除降水云反射率通常接地外,降水云主要集中在8 km以下,反射率通常为-20—15dBz,非降水云主要集中在4—12 km,反射率为-28—0 dBz;降水云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在2 4 km,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0—10 dBz,而非降水云出现在8—10 km,且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26—-24 dBz;(2)从雷达反射率廓线来看,降水云中雷达反射率随高度的变化先增强后减弱,而非降水云几乎不变;(3)液态降水云、固态降水云和毛毛雨降水云反射率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4)液态降水云自11至7 km雷达反射率迅速增强,表明此高度是粒子快速增长的优势空间;(5)固态降水云中-15℃温度频数分布与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在-15℃附近的条件下冰相粒子凝华-碰冻是粒子增长的优势过程;(6)云的垂直结构随着季节变更而变化,降水云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而冬季主要在低层;固态降水云的垂直分布频数大值中心从春季至冬季呈"双-单"中心交替变化,且与云中-15℃频数分布变化一致;非降水云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深对流云和雨层云是形成降水粒子的主要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资料 云垂直结构 降水云和非降水云 雷达反射率 频数分布
下载PDF
深圳新一代天气雷达山体阻挡的订正方案及效果检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胜 张羽 +1 位作者 邓文剑 陈训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分析了广东深圳新一代天气雷达山体阻挡情况以及对雷达产品的影响。多个山体使得深圳雷达北部、东北部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阻挡,对于1km和3km的垂直高度,有效探测距离仅分别为15km和50km。阻挡致使低仰角PPI和3km CAPPI产品出现明显的缺... 分析了广东深圳新一代天气雷达山体阻挡情况以及对雷达产品的影响。多个山体使得深圳雷达北部、东北部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阻挡,对于1km和3km的垂直高度,有效探测距离仅分别为15km和50km。阻挡致使低仰角PPI和3km CAPPI产品出现明显的缺测区。为了解决阻挡问题,采取反射率因子平均垂直廓线(WVPR)订正技术。对于2008年6月25日台风“风神”个例,垂直廓线订正弥补了低层探测信息,使得阻挡区域内的定量降水估测得到改善,对于较强降水相对误差约为10%;同时廓线订正对于阻挡区域外的降水估测也有一定的改进。对于以层状云性质为主的大范围降水系统,由于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易获取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订正效果较好;但对于孤立的对流风暴,廓线技术难以发挥作用。为此,开发了1km高度上组合反射率因子产品。选择2010年5月7日广州强对流个例,该产品既减轻了阻挡影响、能较好探测到阻挡区域内的风暴,又避免了测站周围其他地物杂波污染。利用COTREC运动矢量对1km组合反射率因子进行外推预报,并给出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预报时效的检验结果。对于出现频次较高的较强回波(如30~45dBZ),在30min预报时效,POD、FAR和CSl分别为0.82、0.21和0.67,当预报时效拓展到60min时,CSI仍达到0.54,预报效果较好。对于更强的回波(如55~65dBZ),预报效果随时效增加而明显下降,CSI在6、30和60min时分别为0.80、0.31和0.13。而对于较弱回波(5~15dBZ)预报效果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阻挡 垂直廓线 组合反射率 检验
下载PDF
CINRAD-SA/SB零度层亮带识别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乐坚 程明虎 陶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9,共9页
该文提出一种使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三维特征和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VPR)来自动识别零度层亮带的方法(简称3DVPR-BBID),并利用2003年6月22日—7月11日和2007年7月合肥雷达资料、2008年6月广州雷... 该文提出一种使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三维特征和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VPR)来自动识别零度层亮带的方法(简称3DVPR-BBID),并利用2003年6月22日—7月11日和2007年7月合肥雷达资料、2008年6月广州雷达资料以及相应的探空资料,同仅使用VPR识别零度层亮带的方法(简称VPR-BBI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PR-BBID和3DVPR-BBID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有效识别零度层亮带的存在,而且3DVPR-BBID能够减少VPR-BBID产生的误识别。在同探空资料观测的零度层高度的比较中,两种方法确定的零度层高度同实况比较接近,进一步分析表明:3DVPR-BBID确定的零度层高度比VPR-BBID确定的更接近观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零度层亮带 雷达回波三维特征 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下载PDF
广东大冰雹风暴单体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 被引量:50
12
作者 胡胜 罗聪 +2 位作者 张羽 李怀宇 何如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5,共9页
选取2004—2012年广东省12个大冰雹风暴单体为样本,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计算了最大反射率因子及其高度等多个雷达参数,分析了三体散射、旁瓣回波和环境温度层上回波特征以及大冰雹与非冰雹风暴单体间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差异。结... 选取2004—2012年广东省12个大冰雹风暴单体为样本,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计算了最大反射率因子及其高度等多个雷达参数,分析了三体散射、旁瓣回波和环境温度层上回波特征以及大冰雹与非冰雹风暴单体间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差异。结果表明:大冰雹风暴单体发展均非常旺盛,最大反射因子多超过65 dBZ,对应高度几乎都达到5 km。除受周围大范围雷达回波影响外,大冰雹风暴单体均观测到了三体散射或旁瓣回波特征,并具有一定的预报提前量;在0℃和-20℃层高度上的最大反射率因子均超过54 dBZ。大冰雹风暴单体与非冰雹风暴单体相比,低层回波迅速增加,强核心区垂直伸展更深厚,回波垂直递减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雹暴 雷达特征 三体散射特征 环境温度 垂直廓线
下载PDF
裂谷盆地下的壳-幔结构及其成因机制讨论——以由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加鹏 邱殿明 +2 位作者 张兴洲 杨宝俊 闫静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40-45,共6页
详细研究了七段、约130km长的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松辽盆地之下壳幔之间为相对厚的Moho过渡带。可分为薄Moho和透镜状Moho以及过渡型Moho,与之对应的壳幔结构也有差异。松辽盆地的发育阶段明显地可分为断... 详细研究了七段、约130km长的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松辽盆地之下壳幔之间为相对厚的Moho过渡带。可分为薄Moho和透镜状Moho以及过渡型Moho,与之对应的壳幔结构也有差异。松辽盆地的发育阶段明显地可分为断陷期、拗陷期以及夭折期,不同的壳幔结构可能与松辽盆地不同的发育期存在密切联系。此外,通过对比,认为裂谷盆地区具有类似的特殊壳幔结构。在裂谷区,壳幔之间强烈相互作用,不同的地壳组成和裂谷形成的不同阶段是形成不同壳幔结构的主要原因,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并与裂谷的形成阶段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 松辽盆地 裂谷 壳一幔结构 过渡带
下载PDF
回波强度垂直廓线与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丽荣 刘黎平 王立荣 《干旱气象》 2014年第3期399-406,共8页
为了分析不同高度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的关系,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能力,本文对石家庄2006~2008年5~9月共77次降水过程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降水实况和VPR发现,各个高度层的反射率因子波峰(谷)同降水波... 为了分析不同高度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的关系,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能力,本文对石家庄2006~2008年5~9月共77次降水过程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降水实况和VPR发现,各个高度层的反射率因子波峰(谷)同降水波峰(谷)相一致,而且降水强度越大,反射率因子核心高度越低。同时,还比较了距离雷达站不同的水平距离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反射率因子特征,发现海拔高度对5 mm/h以下降水率和垂直高度在4 km以下各层的反射率因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强降水和高层反射率因子影响较小。另外,零度层亮带在VPR上表现出反射率因子增大的特征,影响降水估测效果。为了消除零度层亮带的影响,选取1.5~3.5 km为估测降水的最佳高度范围,各站具体选取高度则取决于其距雷达站的水平距离和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估测降水 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最佳高度
下载PDF
利用VSP资料反演地层层速度的一种新途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文杰 魏修成 刘洋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利用VSP资料受干扰程度小,信噪比高,高频成分丰富以及能精确地分离出上、下行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VSP资料上、下行波的波场值反演深部地层层速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VSP资料提取地下地层的反射系数,然后利用地层反射系数反演出... 利用VSP资料受干扰程度小,信噪比高,高频成分丰富以及能精确地分离出上、下行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VSP资料上、下行波的波场值反演深部地层层速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VSP资料提取地下地层的反射系数,然后利用地层反射系数反演出各个地层的层速度。与VSP资料解释的层速度相对比,该方法反演出的地层层速度的分辨率较高,且只与资料的采样率有关,与VSP测井的接收点距无关。利用该方法还可以反演出VSP测井接收范围之外的上、下地层的层速度(这些层速度不能通过VSP资料解释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资料 层速度 干扰程度 信噪比 下行波 分辨率 反射系数
下载PDF
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上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支树林 陈娟 包慧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3-1214,共12页
文章利用常规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闪电定位、雷达资料及NCEP分析资料,对2014年5月24—25日赣西地区致灾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和对流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东移、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加强,以及冷... 文章利用常规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闪电定位、雷达资料及NCEP分析资料,对2014年5月24—25日赣西地区致灾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和对流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东移、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加强,以及冷空气影响,构成了此次大暴雨的天气背景条件。(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导致MβCS发展及加强的重要因子;多个结构密实、边界光滑的MβCS在赣西地区长时间维持,导致相应地区出现持续强降水天气;此次大暴雨过程中TBB≤-62℃的冷云云团位置和强度对地面降水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尤以TBB≤-72℃的中心区与强降水中心区吻合最好。(3)此次暴雨过程5 min雨量分布与地闪数的分布较重合,地闪跃增时刻在地面降水增大前出现,提前时间约10 min左右。(4)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中尺度涡旋是导致此次暴雨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赣西地区存在显著的径向风辐合特征,且低空强西南风急流上叠加深厚径向风辐合区,有利于降水的加强和维持;另外在动力辐合和山地地形共同作用下,强劲的偏南风急流携带充沛水汽在赣西地区汇合,导致该地区出现连续性强降水。(5)最大雷达回波强度的变化对地面5 min雨强的变化有辅助参考,但预示性不明显;雷达风廓线产品对地面强降水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报辅助作用,在此次大暴雨过程中该产品对赣西地区强降水预报辅助作用的"提前量"达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垂直风切变 基本反射率 雷达风廓线产品
下载PDF
利用雷达回波垂直廓线估测地物阻挡区域层状云降水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凡 顾松山 +3 位作者 黄兴友 孙琪 吴林林 夏文梅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将雷达50 km探测半径的可视范围分为4个区域,分别获取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确定与对应区域的雨量计匹配最佳的平均反射率因子廓线上的Z值;同时获取雷达波束被阻挡地区各雨量计高空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并寻找该廓线与可视区域内... 将雷达50 km探测半径的可视范围分为4个区域,分别获取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确定与对应区域的雨量计匹配最佳的平均反射率因子廓线上的Z值;同时获取雷达波束被阻挡地区各雨量计高空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并寻找该廓线与可视区域内的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相关性最好的廓线,以及被阻挡区域的Z值对应的最佳匹配高度上的Z值,对其进行降水估计。采用安徽合肥雷达站和雨量计站点资料进行试验,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最佳匹配方法得出的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上的Z值对雷达波束被阻挡区域的降水估计效果有一定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 最佳匹配 降水估计
下载PDF
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研究和多种遥感资料综合估计降水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秉玉 高志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29-736,共8页
利用同一Z-I关系下地面降水与雷达回波强度的空间最佳匹配思想,提出一种定量测量降水的新方法:考察I-H曲线,确定与地面的雨量计资料最相近的I值的所在高度,然后用此高度上的I值反演降水。借助于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数学方... 利用同一Z-I关系下地面降水与雷达回波强度的空间最佳匹配思想,提出一种定量测量降水的新方法:考察I-H曲线,确定与地面的雨量计资料最相近的I值的所在高度,然后用此高度上的I值反演降水。借助于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数学方法,将红外云图云顶温度及其梯度作为因子,地面降水作为函数,回归出一系列的卫星资料估计降水方程。结合可见光资料又给出若干估计降水的方程,并给出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发现降水与很多因子有关,而云顶温度、反照率及云顶温度的时间梯度最为明显。研究表明用多因子方程估计降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反射率因子 垂直廓线 降水估计 遥感数据
下载PDF
利用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改进复杂地形下的台风降水估测精度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旋旋 朱科锋 赵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8-1212,共15页
文章发展了一种利用雷达垂直反射率因子廓线改进复杂地形下台风降雨的雷达定量估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全局与区域最优拟合的垂直反射率因子廓线(VPR)获取近地面的最优反射率,并获取最优的动态Z-R关系。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复杂地形下的垂直... 文章发展了一种利用雷达垂直反射率因子廓线改进复杂地形下台风降雨的雷达定量估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全局与区域最优拟合的垂直反射率因子廓线(VPR)获取近地面的最优反射率,并获取最优的动态Z-R关系。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复杂地形下的垂直降雨结构特征以及地形增雨增幅影响,因此有效弥补了雷达在复杂地形下VPR监测不完整问题。利用浙江地区三个典型登陆台风对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反演的VPR能够较好地反映洋面、平原与山区的低层反射率因子结构差异,符合实际降水系统低层结构特征。相比传统的定量降水估计方法.改进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形区域的强降水低估问题,其估测的小时降水与地面检验的雨量站观测相关系数达到0.85~0.94,降水累积估测误差减少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台风降水 雷达垂直反射率因子廓线 雷达定量降雨估测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南黄海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资料采集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5 位作者 祁江豪 丘学林 张雪飞 谭云龙 黄聿晓 李文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7,共9页
CSDP-2井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西部,是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的第一口以探查印支构造面以下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属性为目标的科学钻探井,对了解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基岩地层赋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井孔的高精度地层... CSDP-2井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西部,是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的第一口以探查印支构造面以下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属性为目标的科学钻探井,对了解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基岩地层赋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井孔的高精度地层速度及高信噪比地震波场特征,建立准确的地震层位与钻井地层的对应关系,对该井实施了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观测井的地震地质条件和观测目标,采用了由4条1500in3的Bolt气枪组成的大容量气枪阵列作为地震激发震源,克服了海相地层顶界面强反射对地震波强烈阻滞的难题;通过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等间距观测方法,记录传播到井中的地震波场信号。现场的初步处理结果表明,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地震波场信号,纵波和转换波信号清晰、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观测 大容量气枪震源 强反射界面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