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s of Vertical Structures in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egions to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the Landfall of Severe Tropical Storm Bilis (2006)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东海 Xiaofan LI Wei-Kuo T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3-46,共14页
The responses of vertical structures, in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egions, 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the landfall of tropical storm Bilis (2006)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ata from a two-dimensional cloud-... The responses of vertical structures, in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egions, 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the landfall of tropical storm Bilis (2006)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ata from a two-dimensional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 An imposed large-scale forcing with upward motion in the mid and upper troposphere and downward motio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n 15 July suppresses convective clouds, which leads to -100% coverage of raining stratiform clouds over the entire model domain. The imposed forcing extends upward motion to the lower troposphere during 16-17 July, which leads to an enhancement of convective clouds and suppression of raining stratiform clouds. The switch of large-scale lower-tropospheric vertical velocity from weak downward motion on 15 July to moderate upward motion during 16-17 July produces a much broader distribution of the vertical velocity, water vapor and hydrometeor fluxes, perturbation specific humidity, and total hydrometeor mixing ratio during 16-17 July than those on 15 July in the analysis of contoured frequency-altitude diagram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water vapor budget reveals that local atmospheric moistening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enhancement of evaporation of rain associated with downward motion on 15 July, whereas local atmospheric drying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advective drying associated with downward motion over raining stratiform regions and by the net condensation associated with upward motion over convective regions during 16-17 Ju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resolving simulation large-scale vertical velocity water vapor and hydrometeor mass fluxes heat budgets
下载PDF
陕西三次强致灾性初夏区域性暴雨动力诊断对比分析
2
作者 高菊霞 李文耀 +1 位作者 武麦凤 马晓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资料,对综合评价强度指数300以上的三次陕西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从水汽、动力垂直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强致灾性初夏区域性暴雨发生前,中高层水汽输送来自...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0.25°×0.25°逐小时ERA5再分析资料,对综合评价强度指数300以上的三次陕西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从水汽、动力垂直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强致灾性初夏区域性暴雨发生前,中高层水汽输送来自西南气流,低层来自偏东气流,低层水汽辐合发展加强,动力强迫主要表现为700 hPa以下正涡度区发展加强并向高层延伸,对应200 hPa附近出现强负涡度中心;②暴雨开始后,低层偏东水汽输送在暴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水汽辐合持续加强并向高层持续输送,散度场出现低层强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而关中有双重辐合-辐散特殊结构,且正涡度区继续向高层延伸、动力抬升促使上升运动延伸至400 hPa及以上;③初夏暴雨陕南动力强迫相比关中较弱,但水汽输送、水汽含量比关中好,降水效率更高、降水总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夏 区域性暴雨 水汽辐合 涡度 散度 垂直运动
下载PDF
夏季晴天鱼塘水温垂直变化规律及原因分析
3
作者 王保 洪涛 +3 位作者 刘可群 汤阳 叶佩 姜润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50-158,共9页
为揭示气象要素对水温垂直梯度的影响,利用洪湖国家气象站2022年夏季逐日、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和洪湖水产基地不同深度逐分钟水温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夏季晴天池塘养殖水温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 为揭示气象要素对水温垂直梯度的影响,利用洪湖国家气象站2022年夏季逐日、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和洪湖水产基地不同深度逐分钟水温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夏季晴天池塘养殖水温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晴天时各层水温单峰型日变化特征明显,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表层水温最高值出现在16:00左右,水层越深,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上下层的水温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光照对水温有显著影响,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0 cm深度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不同层次平均光照度与水温垂直梯度呈负相关,而不同层次光照梯度与水温垂直梯度呈显著正相关。(3)水温垂直梯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风速越大水温垂直梯度越小,风速3~4级,水温垂直梯度小,可适时暂缓或少开增氧机。(4)水温垂直梯度与水汽压呈显著正相关,水汽压越大,水温垂直梯度越大,闷热天气要加强巡塘,及时开启增氧机。揭示了气象要素对水温垂直梯度的影响机理,为水产健康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晴天 水温垂直梯度 光照 水汽压
下载PDF
顾及衰减系数时空变化的全球PWV垂直改正模型
4
作者 蒋春华 高祥 +3 位作者 王帅民 祝会忠 陈少妮 刘广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99,共11页
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在多尺度气候变化及大气物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提高PWV垂直改正精度进一步扩展各类PWV产品的空间应用性,本文基于2010—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构建了一种顾及PWV垂直衰减系数时空变... 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在多尺度气候变化及大气物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提高PWV垂直改正精度进一步扩展各类PWV产品的空间应用性,本文基于2010—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构建了一种顾及PWV垂直衰减系数时空变化的全球适用范围的分层格网模型(GPWVCS)。同时联合2020年ERA5及无线电探空PWV,评估了本文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经验模型及未分层的GPWVC模型,GPWVCS模型有效提升了PWV的垂直改正精度。以ERA5 PWV为参考,全球范围内GPWVCS模型修正PWV的RMS不超过1.9 mm。以探空数据为参考,GPWVCS模型在热带、温带、寒带及全球范围的年均RMS分别为2.24、1.29、0.44、1.44 mm,较经验模型分别提升34.6%、14.1%、10.9%及21.4%,较GPWVC模型分别提升6.4%、5.8%、9.4%及6.0%。GPWVCS的分层算法最大限度地削弱了PWV指数外推的误差累积影响,本文开发的水平分辨率为1°×1°、2°×2°及5°×5°的模型均能够显著提升全球范围内多种高差下PWV的垂直改正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计算效率及精度需求自行选择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WVCS模型 大气可降水量 衰减系数 垂直分层
下载PDF
基于水汽垂直指数分布特征的PWV快速层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闫香蓉 杨维芳 +2 位作者 李得宴 丁楠 高枫林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GNSS水汽层析技术可以反演对流层水汽三维时空变化情况,但该技术比较复杂、运算量大,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故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基GNS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结合水汽在垂直方向上的指数分布特性来计算大... GNSS水汽层析技术可以反演对流层水汽三维时空变化情况,但该技术比较复杂、运算量大,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故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基GNS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结合水汽在垂直方向上的指数分布特性来计算大气水汽三维分布的快速层析方法.该方法利用香港地区2022年8月的GNSS数据开展试验,与传统GNSS水汽层析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层析解算结果与探空数据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虽然快速层析方法的解算结果在底层区域缺少一些水汽变化的细节信息,精度略逊于传统层析方法,但是在中、高层时精度会有所提升,层析解算结果良好.而且本文提出的快速层析方法无需构建和解算复杂的层析方程组,可以在大量GNSS测站参与水汽层析时减少计算复杂度,提升运算能力,同时可以更快地得到任意高度层的水汽密度,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层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大气可降水量(PWV) 水汽层析 水汽密度 垂直分层
下载PDF
地基MAX-DOAS系统获取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方法研究
6
作者 周闯 张琦锦 +2 位作者 李素文 雒静 牟福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5-2400,共6页
水汽在大气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全球的云分布,其浓度的变化影响降水发生频率。降水是影响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因子,开展准确获取大气水汽浓度是环境气候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是一种快速、准... 水汽在大气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全球的云分布,其浓度的变化影响降水发生频率。降水是影响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因子,开展准确获取大气水汽浓度是环境气候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是一种快速、准确获取大气痕量气体浓度的遥测方法。由于其稳定、实时在线、多组分同时监测和非接触测量等优势,该技术逐步成为反演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的新方法。针对水汽的吸收峰波段范围窄,浓度较高时会出现饱和吸收效应,构建了地基MAX-DOAS水汽垂直分布探测系统,开展了精确获取水汽垂直柱浓度的反演算法研究,并以淮北为研究地点获取了水汽垂直柱浓度。反演过程中,选取天顶方向采集的当圈太阳光谱作为参考谱,根据DOAS算法反演得到其他仰角水汽差分斜柱浓度(dSCD),最终解析出水汽的垂直柱浓度(VCD),其中大气质量因子(AMF)通过几何近似法获得。为了降低其他气体的干扰影响,实验前对比分析了不同波段反演水汽差分斜柱浓度的反演误差,确定最优反演波段433~452 nm。于2023年2月24日至2023年4月2日在淮北地区开展连续观测。实验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淮北地区水汽浓度具有早晚高中午低的V型日分布特征。将观测的水汽垂直柱浓度结果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日值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95)。分析监测期间风速、风向与H_(2)O VCD分布关系,发现当风向在60°附近且风速小于5 m·s^(-1)时,H_(2)O VCD呈现升高的趋势。在污染阶段,小风速和较高水汽浓度是普遍存在的特征。研究表明,搭建的地基MAX-DOAS系统在蓝光波段可对水汽垂直柱浓度进行有效监测,为反演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水汽 垂直柱浓度 最优反演波段 淮北地区
下载PDF
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分层格网模型
7
作者 高祥 蒋春华 +2 位作者 陈少妮 刘广盛 王帅民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综合考虑T_(m)的季节性变化及长期线性趋势,构建T_(m)的分层格网模型(CT_(m)S);然后以74个无线电探空站提供的2020年气象数据为参考,评估CT_(m)S的精度及可用性,并利用第三代全球T_(m)模型(GT_(m)-III)及全球气压温度(GPT3)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CT_(m)S模型的均方根偏差(RMSE)均值为4.0 K,较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提升21.6%及8.0%,且在高海拔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精度优势;CT_(m)S模型的PWV不确定度均值为0.32mm,相比于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减少16.6%及6.5%,且在中国西北地区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及稳定性;提出的模型可为中国地区GNSS实时水汽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平均温度(T_(m)) 可降水量(PWV) 垂直分层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无线电探空
下载PDF
商用飞机热塑性聚氨酯防潮胶带的研制
8
作者 董秀莲 李亚兵 陈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78,共5页
探究了国外某产品与军用防腐膜HP8714在关键技术指标水蒸气透过量及12 s垂直燃烧的性能,并以乙酸乙酯EAC为胶黏剂溶剂研究了胶黏剂种类及含量对防潮胶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8714的热塑性聚氨酯原料A198FR可作为高性能阻燃热塑性聚... 探究了国外某产品与军用防腐膜HP8714在关键技术指标水蒸气透过量及12 s垂直燃烧的性能,并以乙酸乙酯EAC为胶黏剂溶剂研究了胶黏剂种类及含量对防潮胶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8714的热塑性聚氨酯原料A198FR可作为高性能阻燃热塑性聚氨酯防潮胶带的树脂原料,并以A198FR为树脂原料,确定压敏胶YY16为最适宜胶黏剂,优选YY16/EAC配比为75/25,并通过第三方测试验证所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12 s垂直燃烧 水蒸气透过量 防潮胶带
下载PDF
顾及非线性垂直变化的中国南部区域Tm模型
9
作者 兰胜伟 张露露 +3 位作者 徐佼 黄玲 黄良珂 刘立龙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9-1628,共10页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Atmospheric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的中国南部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未同时顾及Tm的高程非线性垂直变化和日周...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Atmospheric 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T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演水汽的关键因素,针对已有的中国南部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未同时顾及Tm的高程非线性垂直变化和日周期变化特征,提出利用2015—2017年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建立了水平分辨率为1°×1°的中国南部Tm模型(CNXNTm模型)。用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积分计算的Tm和探空站Tm数据为参考值,对CNXNTm模型进行精度检验,与目前精度较好的IGPT2W模型和最新的GPT3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的22个气压层内CNXNTm模型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4、2.26 K,相对于IGPT2W模型的0.73、5.38 K提升了81%和58%,相对于GPT3模型的17.66、17.81 K提升了99%和87%。在所有气压层范围,CNXNTm模型结果变化小,稳定性强。在内陆与沿海比较中CNXNTm模型适应性更好。因此顾及了非线性垂直变化的CNXNTm模型估计值更接近Tm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趋势,并且顾及了日变化的CNXNTm模型能够获得更精细的Tm值日周期变化特征,可为中国南部区域实时、高精度GNSS水汽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XNTm模型 中国南部区域 GNSS水汽监测 非线性垂直变化
下载PDF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0
10
作者 周长艳 何金海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进入北太平洋;东亚夏季偏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北界为东北北部50°N附近;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西界为甘肃东南部100°E附近。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强辐合区大多位于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中,与降水大值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推进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下载PDF
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从夏季型到冬季型水汽输送的转换特征表现为: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输送的显著减弱、消失直至转向,东亚南支偏西风水汽输送的逐渐建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加强西进。秋季亚洲季风区范围最大的强水汽源地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115~120°E,15~2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季节转换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下载PDF
大气中水汽混合比的Raman激光雷达探测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陶 戚福第 +3 位作者 岳古明 金传佳 胡欢陵 周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43-854,共12页
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 L625 Raman激光雷达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叙述了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使用这台激光雷达在合肥地区进行了水汽混合比垂直分布的探测,对获得的水汽混合比垂... 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 L625 Raman激光雷达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叙述了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使用这台激光雷达在合肥地区进行了水汽混合比垂直分布的探测,对获得的水汽混合比垂直廓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就 L625 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激光雷达 水汽混合比 垂直分布 大气
下载PDF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分布原理和中国东部地区加权“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15
13
作者 李建国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成才 夏青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文中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垂直积分水汽 加权平均温度 水汽分布原理
下载PDF
基于雷达反射率反演降水率的一维+三维变分同化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诚忠 薛纪善 +1 位作者 张林 万齐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8-1136,共9页
基于雷达反射率反演的降水率,以线性化的大尺度凝结方案和简化的CUDU对流参数化方案为降水的观测算子,建立大气湿度一维变分同化系统。通过一维变分系统获得合理的大气水汽廓线,以三维变分同化方法引进水汽廓线,为精细模式提供高质量的... 基于雷达反射率反演的降水率,以线性化的大尺度凝结方案和简化的CUDU对流参数化方案为降水的观测算子,建立大气湿度一维变分同化系统。通过一维变分系统获得合理的大气水汽廓线,以三维变分同化方法引进水汽廓线,为精细模式提供高质量的水汽初估值场。以一个强降水过程和2011年5月一个月为例,通过一维+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订正大气水汽初估值,初步评估采用一维+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雷达资料后对短期降水预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反射率 水汽廓线 一维+三维变分同化
下载PDF
2010年9—10月云南连阴雨发生的事实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建琴 晏红明 +2 位作者 郑建萌 黄玮 秦香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2010年云南发生了一次近10年来比较严重的秋季连阴雨天气。利用云南12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发生的成因和物理机制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的秋季连阴雨天气与500hPa上乌拉尔山地区脊前... 2010年云南发生了一次近10年来比较严重的秋季连阴雨天气。利用云南122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次连阴雨天气发生的成因和物理机制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的秋季连阴雨天气与500hPa上乌拉尔山地区脊前的低槽或东亚大槽的加深南压、孟加拉湾低压槽偏强以及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有密切联系,在云南地区的大气异常状态表现出明显的湿度增加、上升运动加强的特征。另外,还进一步表明850hPa经向风15~25天低频振荡在云南秋季连阴雨明显年和不明显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连阴雨明显年,850hPa经向风主要由南半球低纬地区向北半球20°N-30°N传播,这表明当南半球低频扰动能量较强、季风南退较晚时,有低频振动能量传输到北半球低纬度,有利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水汽向北半球低纬度地区输送;连阴雨不明显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500 hPa环流场 水汽 垂直运动 低频振荡
下载PDF
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降水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彭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干湿季明显,7月份降水最多。44年来本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水汽输送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差异和季风环流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冬、春季本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夏、秋季节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南来水汽向北输送的减弱,是造成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寨沟、黄龙地区多雨年和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多(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显著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黄龙地区 降水 变化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下载PDF
基于MODIS气溶胶产品的安徽省颗粒物浓度反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彦峰 杨关盈 +6 位作者 白庆梅 吴必文 邓学良 于彩霞 翟菁 黄骏凯 张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4,共6页
基于MODIS level2的气溶胶产品,分别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ECMWF再分析资料进行垂直订正和地面水汽订正,建立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地面颗粒物浓度间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MODIS光学厚度与地面PM_(2.5... 基于MODIS level2的气溶胶产品,分别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ECMWF再分析资料进行垂直订正和地面水汽订正,建立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地面颗粒物浓度间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MODIS光学厚度与地面PM_(2.5)和PM_(10)浓度相关性较差,经过垂直订正得到的地面消光系数与PM_(2.5)和PM_(10)浓度的相关性增强,水汽订正后的干消光系数与PM_(2.5)和PM_(10)浓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2)ECMWF再分析格点数据中边界层厚度和相对湿度产品适用于MODIS光学厚度的垂直订正和水汽订正。(3)利用MODIS光学厚度历史数据反演的合肥市月平均PM_(2.5)浓度自2000年以来呈震荡增长趋势,PM_(2.5)浓度冬季较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光学厚度 颗粒物浓度 垂直订正 水汽订正
下载PDF
合肥上空水汽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敏 胡顺星 +6 位作者 方欣 赵培涛 汪少林 曹开法 范广强 胡欢陵 王英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156-161,共6页
详细阐述了L625多波长激光雷达的系统结构和主要性能参数。介绍了L625激光雷达测量水汽混合比廓线的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对2002年该雷达测量得到的水汽混合比廓线进行分析,得出了合肥地区董铺岛(31.9°N,117.17°E)上空水... 详细阐述了L625多波长激光雷达的系统结构和主要性能参数。介绍了L625激光雷达测量水汽混合比廓线的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对2002年该雷达测量得到的水汽混合比廓线进行分析,得出了合肥地区董铺岛(31.9°N,117.17°E)上空水汽的时空月季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8月份合肥地区上空0.63km处水汽混合比为11.2g/kg,在所有月份中为最高值;2月和12月相对比较干燥,同高度处水汽混合比值仅为2.3g/kg。同时,水汽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表现为夏季比较湿润,0.63km高度处水汽混合比均值为7.8g/kg;冬季较为干燥,相同高度处水汽混合为2.6g/kg,水汽混合比减少了5.2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水汽混合比 拉曼散射 垂直廓线
下载PDF
一次西南涡持续暴雨的GPS大气水汽总量特征 被引量:24
19
作者 郝丽萍 邓佳 +1 位作者 李国平 杨锦青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西南...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西南涡)发生、发展前后GPS-PWV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GPS-PWV通常在短时间内有急剧的上升,并在西南涡形成前达到最大值;西南涡完全形成时,GPS-PWV急升结束;西南涡东移,GPS-PWV继续下降到最低,降水趋于结束。与水汽通量散度相比较,水汽散度垂直通量能更好地描述暴雨过程中的强上升、辐合辐散运动以及水汽输送情况,它与GPS-PWV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GPS-PWV的急升与陡降对大暴雨的形成与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西南涡 大气水汽总量 水汽散度垂直通量 持续性暴雨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西秋雨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佳玉 马振峰 范广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7-1497,共11页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对中国的降水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对于提高华西秋雨的季节内预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79 2012年9 10月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实时多变量MJO指数、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对中国的降水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研究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对于提高华西秋雨的季节内预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79 2012年9 10月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实时多变量MJO指数、中国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异常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MJO对华西秋雨的影响以及相应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研究表明,在MJO对流主体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华西地区的秋季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MJO对流主体位于印度洋中西部(1~2位相)时,华西秋雨偏多,当MJO对流主体位于印度洋东部至太平洋中西部(3~8位相)时,华西秋雨偏少。其中MJO对流主体位于中东印度洋(第2位相)和西太平洋(第7位相)时,华西地区秋季有降水最大正异常和最大负异常。与此同时,对应分析MJO不同位相上的高空形势场和中低空流场、水汽输送、垂直运动的异常变化发现:第1、2位相时,我国上空出现两槽一脊、西低东高的环流形势,此时华西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对华西地区的水汽输送较强,有利于干冷与暖湿气流在华西地区交汇,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亦显著,从而造成降水偏多;第7位相时,我国上空受较强的西风带长波脊控制,并且三个海区对华西地区的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辐散、下沉运动亦较强,造成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 华西秋雨 环流形势 水汽输送 垂直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