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腔镜采集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1
作者 齐雯 谢晓莉 +2 位作者 苏云艳 伍梦雅 徐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1,共3页
总结21例经腔镜采集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预防桥血管痉挛,控制心率和血压,做好容量管理、血气指标监测、抗栓治疗护理、手术切口护理及患肢康复护理。21例患者采集桡动脉的伤口均Ⅰ期愈合。... 总结21例经腔镜采集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预防桥血管痉挛,控制心率和血压,做好容量管理、血气指标监测、抗栓治疗护理、手术切口护理及患肢康复护理。21例患者采集桡动脉的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1~26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桥血管堵塞现象,均未发生心绞痛复发及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腔镜 桡动脉 桥血管 外科护理
下载PDF
Off-pump versus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left main with trip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3
2
作者 Zhibing Qiu Xin Chen Ming Xu Kaihu Shi Yinshuo Jiang Liqiong Xiao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3期159-163,共5页
Objective:To obtain early results of off-pump coronarE~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 and triple vessels stenosis by comparing with those of a similar ... Objective:To obtain early results of off-pump coronarE~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 and triple vessels stenosis by comparing with those of a similar group undergoing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CCAB). Methods:Data for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LMCA and triple vessels stenosis who underwent CCAB or OPCAB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between January 1999 and May 2006. Non-randomized, 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is included demo- graphic and preoperative risk factors, operative details, clinical outcome and early follow-up. Results: The number of distal anastomo- sis and grafts varied from 3 to 6. The average number per patient was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OPCAB group:3.76 ± 0.98, CCAB group:3.81 ± 1.02). Thirty-day mortality occurred to one patient in the OPCAB group whereas two early deaths were observed in the CCAB group but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frequenc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ABP usage, mediastinitis, re-operation for bleeding (or tamponade)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Postoperative inotropic requirements, peak CKMB, ventilation time, blood loss, FFP, RBC transfusion need and the length of ICU-sta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PCAB group compared with CCAB group(P 〈 0.05).Conclusion: Significant LMCA and triple-vessel stenosis can safely and effectively undergo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using OPCAB surgery. LMCA should no longer be seen as a contraindication to perform OPCAB graf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triple-vessel stenosi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下载PDF
应用多支动脉桥经左胸小切口与正中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3
作者 傅元豪 宫一宸 +2 位作者 张鲁锋 吴松 凌云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动脉桥进行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应用多支动脉桥行单纯非体外...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动脉桥进行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应用多支动脉桥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123例,根据患者需求及术者倾向选择正中切口(正中切口组,n=51)或左胸小切口(左胸小切口组,n=72)入路,在患者出院前利用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桥血管评估,术后随访终点指标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左胸小切口组远端吻合口(2.7±0.7)个,正中切口组(3.0±0.8)个,差异无显著性(t=-1.885,P=0.062)。左胸小切口组全动脉化比例较高[91.7%(66/72)vs.41.2%(21/51),χ2=36.762,P=0.000],围术期输血率较低[31.9%(23/72)vs.64.7%(33/51),χ2=12.920,P=0.000]。正中切口组围术期死亡1例。出院前对100例进行桥血管评估,其中左胸小切口组70例,正中切口组30例,复查吻合口共280个,2组桥血管总体通畅率(FitzGibbon A级)差异无显著性[94.2%(179/190)vs.94.4%(85/90),χ2=0.006,P=0.937]。118例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6~36个月),2组MACCE发生率[2.9%(2/70)vs.6.3%(3/48),χ2=0.808,P=0.369]和再次血运重建率[2.9%(2/70)vs.2.1%(1/48),χ2=0.000,P=1.00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S CABG应用多支动脉桥可行,手术策略更倾向于应用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桥血管通畅率、术后早期随访结果不亚于正中切口手术,且可减少围术期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桥血管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的疗效
4
作者 周密 田轩 +7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李金勇 刘笑 田晨阳 刘建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95-398,408,共5页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例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例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的踝肱指数(ABI)和卢瑟福分级,观察术后12个月的动脉通畅率、靶血管再干预率。结果 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时间为(68±19)min,术中出血量为(185.3±59.1)ml,住院时间为(8.0±2.4)d 1例患者术中出现远端动脉栓塞,经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术后ABI为(0.77±0.10),高于术前的(0.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卢瑟福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8例患者均门诊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率为100%,术后12个月的动脉通畅率、靶血管再干预率分别为87.5%(7/8)、0。1例高龄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间歇性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支架内狭窄率﹥50%,经强化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病变中使用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联合覆膜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切除术 覆膜支架 人工血管搭桥术后再闭塞
下载PDF
脑血运重建术治疗成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张果 秦小宏 +4 位作者 程荆 吴明洪 张文斐 吴立权 陈治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时单支血管分流术与双支血管分流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前瞻性收治符合标准的MMD共59例,37例应用STAMCA单支血管分流术联合颞肌...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时单支血管分流术与双支血管分流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前瞻性收治符合标准的MMD共59例,37例应用STAMCA单支血管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单支分流组),22例应用STA-MCA双支血管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双支分流组)。结果术后3个月DSA或CTA显示分流血管通畅,其中分流血管显影良好38例;49例(83.1%)神经功能改善(手术前后mRS评分差值>0),47例(79.7%)脑组织血供改善(手术前后脑灌注评分差值<0);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及脑灌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双支血管分流组明显优于单支血管分流组(P<0.05)。双支血管分流组术后mRS评分改善率、脑灌注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单支血管分流组(P<0.05)。结论STA-MCA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MMD疗效良好,而且双支血管分流术的短期预后优于单支血管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烟雾病 血运重建术 颞肌贴敷术 颞浅动脉 大脑中动脉 疗效
下载PDF
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茹妹 冯菲菲 +1 位作者 柯雅娟 韩得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总结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的要点。结果本组23例手术配合顺利,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血流通畅率高,足背动脉搏动良... 目的总结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的要点。结果本组23例手术配合顺利,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血流通畅率高,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结论术前物品准备齐全,熟悉手术步骤,术中配合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人工血管旁路术 手术配合
下载PDF
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国锋 陈良万 +3 位作者 陈道中 曹华 张贵灿 董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加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 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加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结果 30例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16.69)min、心肌缺血时间(84.1±6.9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0.85±3.13)min,平均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31.17±5.34)min,平均全身停循环时间(2.6±1.09)min。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6小时内全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17.93±2.35)h,平均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时间(62.10±9.24)h。目前定期门诊随访中,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重建 人工血管 支架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鑫 徐明 +11 位作者 史宏伟 陈振强 邱志兵 杨海基 穆心伟 蒋英硕 秦星 缪劲 赵扬 肖立琼 高岩 郭子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单纯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患者分别进入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CCABG组,n=150例)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OPCAB组,n=150例)。两组患者...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单纯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患者分别进入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CCABG组,n=150例)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OPCAB组,n=150例)。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程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肌梗死史和糖尿病、急诊手术和左主干(LM)病变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OPCAB组手术前有脑梗死史和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CCABG组(P均<0.05)。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CCABG组在常规CPB心脏停跳下进行,OPCAB组用单根心包深吊线,引入一纱条,帮助暴露各冠状动脉分支,采用心脏局部固定器,辅以腔内分流栓,完成远端吻合。所有患者术终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OPCAB组无1例需转成CCABG。所有患者均在心脏侧壁和后壁区域搭桥。两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OPCAB组:3.84±1.06,CCABG组:3.75±0.94)和再血管化指数相似;手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OPCAB组明显少于CCABG组(P<0.05,P<0.01);OPCAB组呼吸功能不全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CCABG(P均<0.05);两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房颤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比研究结果显示,OPCAB可用于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多支病变 完全性再血管化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患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魏钟海 张婷 +3 位作者 谢峻 王涟 徐标 宋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无保护左主干(UPLM)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UPLM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76例,按年龄分为<70岁组34例,≥70岁组42例,对比2组患者基本临床特点、介入治疗特点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与≥70岁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无保护左主干(UPLM)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UPLM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76例,按年龄分为<70岁组34例,≥70岁组42例,对比2组患者基本临床特点、介入治疗特点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岁组患者LVEF[(52.4±1.4)%vs(45.4±1.2)%,P=0.00]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60.5±2.5)ml/(min·1.73m2)vs(53.2±1.4)ml/(min·1.73m2),P=0.01]明显升高,而改良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和置入支架总长度明显降低(P<0.05,P<0.01)。≥70岁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累计风险明显高于<70岁组。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UPLM病变介入治疗的术后生存率相似,但年龄≥70岁患者术后MACE的累计发生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冠状血管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101例心脏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梅 肖颖彬 +3 位作者 彭莉 胡卫 杨宗英 陈祥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经验,为心脏大血管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方法我中心从2002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各类心脏大血管手术101例,根据不同病变位置、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插管和转流方法。结果体外循环...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经验,为心脏大血管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方法我中心从2002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各类心脏大血管手术101例,根据不同病变位置、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插管和转流方法。结果体外循环转流平均时间(196.7±51.2)min,阻断主动脉平均时间(136.5±58.8)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45.3±16.9)min。术中或术毕使用人工肾进行超滤92例,滤出液体370~2 900 mL。死亡11例(10.9%),包括低心排出量7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凝血障碍1例,心跳骤停1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无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正确的体外循环转流方法和插管位置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体外循环 大血管手术
下载PDF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学锋 余恒锡 +4 位作者 谷涌泉 张建 汪忠镐 董宗俊 齐力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17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进行诊断,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移植血管通畅。结果1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目的探讨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17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进行诊断,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移植血管通畅。结果1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患侧与健侧上肢血压差<10mmHg(1mmHg=0.133kPa),患/健侧血压指数由术前0.64±0.12提高至0.98±0.10(P<0.01)。术后经平均7.1年随访,1年和5年移植血管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4.1%,无中风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其远期通畅率高,尤适用于有良好的手术耐受性并要求高通畅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锁骨下动脉 人工血管 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的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丽 赵强 +2 位作者 盖鲁粤 杨庭树 曾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桥(SVG)和左乳内动脉桥(LIMAG)的转归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0年至2015年92例行CABG后症状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冠脉)自体血管造影和移植血管造影的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桥(SVG)和左乳内动脉桥(LIMAG)的转归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0年至2015年92例行CABG后症状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冠脉)自体血管造影和移植血管造影的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男性8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2.6±10.8)岁。52支LIMAG中,19支发生病变为LIMAG病变组,33支未发生病变为LIMAG无病变组;60支大隐静脉单独桥中,38支有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22支无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无病变组。统计分析SVG、LIMAG病变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其他临床特点如心绞痛复发时间、冠脉造影距离CABG时间等、大隐静脉桥血管移植方式(序贯桥和单独桥)、自身靶血管搭桥前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结果:平均症状复发时间(35.10±24.7)个月。共有移植血管146支,其中LIMAG 52支,SVG 94支(单独桥60支,序贯桥34支),LIMAG通畅率显著高于SVG(63.5%vs 44.7%,P=0.030)。SVG病变发生与CABG后症状复发时间呈正相关(OR=1.119,95%CI:1.002~1.249,P=0.046),与女性患者有相关倾向(P=0.065),与其他临床因素均不相关,而LIMA病变发生与各项临床因素均不相关。大隐静脉序贯桥通畅率明显高于单独桥(58.9%vs 36.7%,P=0.038)。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24支/14支)与无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者=17支/5支)的自体靶血管病变之间比较无差异(P=0.388);而LIMAG病变组中自体血管狭窄病变者明显多于LIMAG无病变组(LIMAG病变组:狭窄/闭塞=7支/12支;LIMAG无病变组:狭窄/闭塞=23支/10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CABG后桥血管发生病变与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术后SVG发生病变与CABG后心绞痛复发时间呈正相关。SVG序贯桥中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独桥。单独桥中CABG前自体靶血管血流状况将影响术后LIMAG的转归,而对SVG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物闭塞 血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凌瑾 罗万俊 +7 位作者 胡庆华 张成梁 陈旭良 林国强 段练 叶治 王锷 李龙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是目前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在修复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预防和避免重要脏器缺血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总结并分析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是目前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在修复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预防和避免重要脏器缺血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总结并分析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的15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资料。Crawford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Ⅴ型2例。择期手术14例,急诊手术1例。手术均在左心转流下完成,术前常规进行脑脊液引流。通过左下肺静脉插管及腹主动脉远端或左侧股动脉插管,建立左心转流通路。分段阻断主动脉后逐段置换胸腹主动脉。切开腹主动脉后,采用冷晶体肾保护液灌注双肾,持续温血灌注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结果:死亡1例,为主动脉A型夹层术后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采用直血管修补胸腹主动脉瘤,将腹腔动脉分支修剪成岛状后与人工血管吻合;术后吻合口发生大出血,在大量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导致死亡。1例患者因脊髓缺血性损伤导致截瘫。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6.5±13.8)h,术后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红细胞输注量为(13±9)U。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左心转流 人工血管置换术 预后
下载PDF
15具人尸枕动脉解剖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永刚 高亦深 +1 位作者 孙明阳 佟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15具人尸的枕动脉解剖特点,探讨以枕动脉作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的桥血管时,如何安全准确获取该血管。方法采用远外侧入路,开颅显微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枕动脉,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分支、邻近结构,并测量枕动脉各段的... 目的观察15具人尸的枕动脉解剖特点,探讨以枕动脉作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的桥血管时,如何安全准确获取该血管。方法采用远外侧入路,开颅显微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枕动脉,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分支、邻近结构,并测量枕动脉各段的直径、椎动脉V3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以及与周围临近结构的距离。结果枕动脉一般在二腹肌后腹下缘起源于颈外动脉后壁或外壁,与颈外动脉平行、沿二腹肌后腹向上,然后转向二腹肌后腹深面,内侧紧邻颈内静脉,行于寰椎横突前上方,接近乳突尖或二腹肌沟转向内侧走行,途中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深面(4侧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深面及头最长肌浅面),在上项线下方的头半棘肌后面继续向内侧行走,经过斜方肌、头半棘肌的上方附着点,在此穿过斜方肌的附着点至上项线,与枕大神经相伴,继续在头皮浅筋膜内上行,并分出一个或两个终末支,远端分布于头皮。枕动脉起点直径为(2.3±0.3)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至越过上项线处的长度为(93.2±2.6)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处的外径为(1.9±0.4)mm,越过上项线处的外径为(1.8±0.3)mm。椎动脉V3段中点的直径为(3.2±1.4)mm,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1.4±0.9)mm,枕下段距离上项线最远距离为(23.7±1.2)mm。结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术中以枕外隆突外侧25 mm、上项线下方30 mm以内、乳突、寰椎横突为标志,能安全准确获取枕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搭桥术 桥血管 显微解剖 枕动脉 血管重建
下载PDF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培生 陈鑫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介绍国内外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Re CABG)的现状 ,手术原因、适应证和禁忌证 ,常用手术方法等。近年来 ,北美及欧洲地区接受 Re CABG的患者人数在逐年递增 ,对 Re CABG的方法 ,原移植血管的处理等问题正在不断地探讨和完善。目前... 介绍国内外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Re CABG)的现状 ,手术原因、适应证和禁忌证 ,常用手术方法等。近年来 ,北美及欧洲地区接受 Re CABG的患者人数在逐年递增 ,对 Re CABG的方法 ,原移植血管的处理等问题正在不断地探讨和完善。目前国内对 Re CABG仅有个案报道 ,但随着手术方法的成熟 ,麻醉和体外循环 (CPB)相关技术的改进 ,Re CABG围手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大为下降 ,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同样 ,Re CABG在我国也将会迅速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手术原因 手术适应证 手术禁忌证 冠心病
下载PDF
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昌盛 毛志福 +3 位作者 程邦昌 黄杰 王志维 胡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均行纵隔肿瘤切除 ,其中 2例于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并行体外循环 ,2例辅以颈静脉、股静脉 -股... 目的 探讨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均行纵隔肿瘤切除 ,其中 2例于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并行体外循环 ,2例辅以颈静脉、股静脉 -股动脉转流并行体外循环。同期行上腔静脉重建 2例 ,成形 2例 ,左无名静脉成形 3例 ,右无名静脉成形 1例 ,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置换各 1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 2~ 7年 ,3例于 2~ 4年后死于癌瘤复发 ,6例无瘤健康生存 ,均未出现血管栓塞。结论 侵及胸廓上口的大血管纵隔肿瘤宜积极手术治疗 ,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或颈、股 -股转流。同期作血管成形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股一股转流 血管重建
下载PDF
人工血管和自体血管搭桥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冉 高涌 +3 位作者 余朝文 聂中林 官泽宇 唐文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574-577,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搭桥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9月至2015年12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121条患肢),... 目的比较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搭桥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9月至2015年12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121条患肢),接受自体血管搭桥术治疗者56例(69条患肢),接受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者41例(52条患肢),并对两组患者6~83个月的随访。①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②人工血管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均低于自体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年,两组的踝肱指数、卢瑟福分级及间歇性跛行的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④术后1年,自体血管组的移植物通畅率高于人工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两组的移植物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后1年,自体血管组截肢率低于人工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两组的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中,人工血管搭桥术相较与自体血管搭桥术可有效的降低手术创伤,近期疗效自体血管搭桥术优于人工血管搭桥术,但从中期疗效来看,两组患者的移植物通畅率与截肢率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自体血管搭桥术 人工血管搭桥术
下载PDF
自体桡动脉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开柱 杜心灵 +7 位作者 王东进 史敏科 武忠 陈保俊 曹彬 镇海文 李庆国 周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总结自体桡动脉材料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采集、应用和早中期疗效评价。方法分析196例冠状动脉搭桥者临床资料,术前用Allen试验判定能否获取桡动脉,取材时严格遵守“不接触”原则,与伴行静脉一起取下,离断后向腔内注射肝素... 目的总结自体桡动脉材料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采集、应用和早中期疗效评价。方法分析196例冠状动脉搭桥者临床资料,术前用Allen试验判定能否获取桡动脉,取材时严格遵守“不接触”原则,与伴行静脉一起取下,离断后向腔内注射肝素化罂粟碱液并置入血管保护液中备用。共取材172根,完成远端吻合口184个,远端分别吻合到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左旋支、左室后支、右冠、右室后支,近端均吻合在升主动脉上。术后常规应用Ca^2+拮抗剂3-6个月。结果围手术期死亡8例,自动出院3例。康复者心绞痛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全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桡动脉痉挛现象发生。无围手术期出血、栓塞等合并症,无手臂缺血、坏死等。结论桡动脉是良好的桥血管材料,可常规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Allen试验是判定能否采集桡动脉的重要标准;取材时严格遵循“不接触”原则、术后用Ca^2+拮抗剂预防桡动脉痉挛是保证其发挥良好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桥血管移植物 冠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3 位作者 张希涛 刘岩 颜钧 顾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 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连续1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术中对各病变血管进行旁路移植血管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全组完成左...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 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连续1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术中对各病变血管进行旁路移植血管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全组完成左乳内动脉(L IM 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97例,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右冠状动脉(RCA)主干、后降支(PDA)、左心室后支(PLB)吻合84例,左回旋支(LCX)吻合50例,钝缘支(OM)吻合27例,对角支(DG)吻合25例。每例患者移植血管支数为3.1±0.7支。结果吻合LAD、DG时除心率(HR)较基础值增快,平均动脉压(M AP)和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 SW I)较基础值降低外(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吻合LCX、PDA、PLB和OM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变化,HR、中心静脉压(CV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M AP、心脏指数(C I)、每搏指数(S 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LV SW I、右心室每搏做功指数(RV SW I)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术毕各指标均趋于正常,C I有明显的改善。结论OPCAB中吻合LAD和DG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吻合LCX、PDA、PLB和OM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移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左主干及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文钢 薛松 +2 位作者 徐根兴 连锋 黄日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总结比较冠心病(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者OPCAB)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间行PCI或者CABG的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患者,比较分析在住... 目的总结比较冠心病(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者OPCAB)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间行PCI或者CABG的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患者,比较分析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2个月出现的终末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介入等。结果共有1292例患者被纳入,分成PCI组626例,CABG组666例。随访12个月,90%的PCI和97%的CABG患者纳入。随访期间,PCI组死亡40例,CABG组死亡36例;心肌梗死PCI组36例,CABG组4例;再发心绞痛PCI组168例,CABG组18例;再干预PCI组134例,CABG组6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CABG患者较PCI患者低(P〈0.05)。结论对三支和(或)左主干病变,CABG在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上优于PCI;但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三支病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