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针刺法治疗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吕嘉荣 王晨 +2 位作者 仝光照 陈励竞 桑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77-880,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法治疗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疗效。方法196例中枢性AV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予运动治疗,治疗组予运动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前庭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日...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法治疗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疗效。方法196例中枢性AV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予运动治疗,治疗组予运动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前庭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评定表(VADL)、Berg平衡评分(BBS)、前庭功能指标(冷热试验异常、自发性眼震角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5%,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两组患者眩晕程度分级均改善,治疗组眩晕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庭症状评分降低,治疗组前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DHI、VADL评分降低,BBS评分增加,治疗组DHI、VADL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冷热试验异常率、自发性眼震角度减少,治疗组冷热试验异常率、自发性眼震角度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针刺法治疗中枢性AVS,可降低眩晕程度,改善前庭症状和前庭功能,提高平衡力,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急性前庭综合征 运动针刺法 眩晕
下载PDF
Age predicts the absence of caloric-induced vertigo
2
作者 Gary P.Jacobson Erin G.Piker +1 位作者 Sarah L.Grantham Lauren N.English 《Journal of Otology》 CSCD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Introduction: The absence of vertigo during the caloric test, despite a robust response, has been suggested to represent a central vestibular system phenomenon.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p... Introduction: The absence of vertigo during the caloric test, despite a robust response, has been suggested to represent a central vestibular system phenomenon.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absent caloric-induced vertigo perception in an unselected group of patients and to assess possible predicting variables.Methods: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92 unselecte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loric testing.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that each patient generate a maximum slow phase velocity(maxSPV) > 15 deg/sec and a caloric asymmetry of≤10%. Following the caloric, patients were asked, "Did you have any sensation of motion?"Results: Results showed 75% of patients reported motion with a mean age of 56.51 years compared to a mean age of 66.55 in the 25% of patients reporting an absence of motion. A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overall model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counting for 29% of the variance in caloric perception. The significant predictor variables were patient age and maxSPV of the caloric response. The effect size for both variables was small with an odds ratio of.9 for maxSPV and 1.06 for age.Conclusions: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both age and maxSPV of the caloric response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vertigo perception during the caloric exam.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ge and caloric perception is not conclusive. Al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ese findings represent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central processing of vestibular system stimulation, there are additional unmeasure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erception of caloric-induced verti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tibular vertigo central PROCESSING Caloric test AGING
下载PDF
基于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宋红娜 史林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 探究基于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应用于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8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联合SRM-Ⅳ前... 目的 探究基于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应用于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80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联合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行前庭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中功能(8.80±1.77)分、情绪(10.35±2.01)分、躯体(7.83±1.77)分、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评定量表(VADL)评分(2.45±1.15)分、起立-行走测试时间(10.40±1.75)s均低于对照组(13.65±1.46)分、(16.45±1.77)分、(11.60±2.13)分、(4.60±1.15)分、(15.85±2.07)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35.48±3.06)分高于对照组(27.33±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RM-Ⅳ前庭诊疗系统的前庭康复对中枢性眩晕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眩晕残障程度,提高功能性步行能力以及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Ⅳ前庭诊疗系统 前庭康复 中枢性眩晕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鹏飞 吕敬雷 +1 位作者 田宇轩 宋玉强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总结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93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包括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9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11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 目的总结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93例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包括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9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11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02例,梅尼埃病7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OR=2.581,P=0.002),糖尿病(OR=3.308,P=0.001),高脂血症(OR=2.391,P=0.006)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表现为眩晕持续时间更长(H=32.683,P<0.001),发病多与姿势改变无关(χ^2=99.519,P<0.001)。在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代表的视眼动检测的阳性率方面,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较前庭周围性眩晕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周围性眩晕组在速度阶梯试验及冷热试验的阳性率高于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患者的临床基础信息、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等对于鉴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下载PDF
孤立性眩晕患者不同类型眩晕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孔双艳 邢岩 +1 位作者 卫景沛 邱志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4期320-321,343,共3页
目的:孤立性眩晕患者不同类型的眩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9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2例,偏头痛性眩晕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99例,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眩晕与前... 目的:孤立性眩晕患者不同类型的眩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9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2例,偏头痛性眩晕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99例,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比较,年龄、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高尿酸血症、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3分等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偏头痛性眩晕比较,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ESRS>3分等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孤立性眩晕大部分为非中枢性眩晕,后循环缺血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内科17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毛晓薇 毕晓莹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 目的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isk Score,SRS)确定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171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9例(11%),前庭周围性眩晕142例(83%),焦虑或抑郁10例(6%)。各组临床表现(体位诱发或加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听力减退)比较无显著差异。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吸烟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史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周围性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1,0.004,0.023,0.015,0.021,0.002,0.006和<0.001)。中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值分别为0.001,0.011,0.019,0.027和0.003)。周围性眩晕组合并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0.001)。结论孤立性眩晕常见为非中枢性眩晕,而急性脑血管病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患者在年龄、既往血管危险因素病史等方面与非中枢性眩晕有显著差异,临床诊治中应重点识别中枢性损害,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源性中枢急性前庭综合征及其眼震形式 被引量:17
7
作者 鞠奕 杨旭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5期435-441,共7页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是以急性持续性眩晕起病,伴有恶心、呕吐,自发眼震,步态不稳,头动不能耐受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持续时间超过24 h,大多为数天或数周。中枢性AVS以血管源性常见,其中大多数为后循环缺血性卒...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是以急性持续性眩晕起病,伴有恶心、呕吐,自发眼震,步态不稳,头动不能耐受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持续时间超过24 h,大多为数天或数周。中枢性AVS以血管源性常见,其中大多数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尤其部分脑干、小脑梗死常表现为急性孤立性眩晕,这类患者的诊断极具挑战性。随着前庭及眼动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基于前庭、眼动及姿势平衡系统等方面的床旁检查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眩晕患者的床旁检查,除了常规的神经科及耳科查体外,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各类眼震的评价极有助于快速诊断、识别中枢性AVS。本文对血管源性中枢性AVS的神经血管解剖基础、脑干和小脑卒中所致AVS的眼震特点等进行了综述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 眩晕 急性前庭综合征 后循环梗死 眼震
下载PDF
前庭康复治疗在中枢性眩晕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瑞香 戢小军 高修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治疗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门诊及住院处就诊并明确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前庭康复训练。采用Ber...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治疗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门诊及住院处就诊并明确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前庭康复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评价步行运动功能,于入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起立-行走"测试时间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前庭康复训练能够加快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恢复。2、药物治疗配合前庭训练可显著改善中枢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平衡和步行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中枢性眩晕药物治疗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前庭自旋试验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静 陈军 周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80-2484,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患者前庭自旋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PPPD的患者47例以及同期确诊... 目的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患者前庭自旋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PPPD的患者47例以及同期确诊为外周性眩晕患者51例、中枢性眩晕患者43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构成和VAT检测指标。结果 PPPD组患者平均年龄最小(P<0.01),病程最长(P<0.01);中枢性眩晕组水平增益增高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外周性眩晕组水平增益降低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PPPD组非对称性异常例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外周性眩晕组与中枢性眩晕组水平增益异常合并水平相移异常例数显著高于PPPD组(P<0.01);PPPD组单纯水平相移异常例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PPPD组病程与水平相移异常呈正相关关系(r=0.439)。结论 PPPD患者VAT检查以单纯水平相移异常为主要特征,而外周性或中枢性眩晕以水平增益异常合并水平相移异常为主,VAT检测可为PPPD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前庭自旋试验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性中枢性眩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涂滨 梁彤 +2 位作者 石星 庞熙楹 林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1-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经颅超声造影(CE-TCCS)联合应用评价椎-基底动脉(VBA)狭窄性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CCS、CE-TCCS检查,并于一周内...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经颅超声造影(CE-TCCS)联合应用评价椎-基底动脉(VBA)狭窄性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CCS、CE-TCCS检查,并于一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比较血管狭窄程度<50%与>50%的流速差异。结果 35例患者共105支血管,DSA显示>50%狭窄的血管共40支,闭塞血管12支;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50%狭窄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1.7%(P<0.01),诊断闭塞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3.6%(P<0.01);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50%狭窄的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90.6%(P<0.01),诊断闭塞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4.3%(P<0.01);>50%狭窄组血管的PSV、EDV及MFV均明显高于<50%狭窄组(P<0.01),而两组间PI值无明显差异(P=0.368)。结论 TCCS联合CE-TCCS检查可提高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可应用于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常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超声造影 椎-基底动脉 中枢性眩晕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与前庭功能自旋试验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新设 张扬 张景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与前庭功能自旋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前庭功能自旋试验...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与前庭功能自旋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前庭功能自旋试验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判断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在振幅上,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N1潜伏期,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两组的P1潜伏期和阈值不存在可比性(P〉0.05)。同时,观察组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0.44±5.33)cm/s和(22.48±4.92)cm/s,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8±4.98)cm/s和(35.20±4.82)cm/s(P〈0.05)。在观察组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超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前庭功能自旋试验中的振幅都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与N1潜伏期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阈值及P1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与前庭功能自旋试验有很好的相关性,前庭功能自旋试验有助于病灶定位,经颅多普勒超声反映了中枢系统局部血液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中枢性眩晕 前庭功能自旋试验 相关性
下载PDF
认识眼震性质是识别眩晕疾病的重要方式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军茹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97-504,共8页
眼震是眩晕疾病的常见体征,识别眼震性质可提供眩晕疾病的重要诊断线索。眼震大致可分类为生理性眼震和病理性眼震。根据常见疾病来源和发生机制,病理性眼震可大致分为3类:耳源性眼震、眼源性眼震及中枢源性眼震。本文重点讨论这3类病... 眼震是眩晕疾病的常见体征,识别眼震性质可提供眩晕疾病的重要诊断线索。眼震大致可分类为生理性眼震和病理性眼震。根据常见疾病来源和发生机制,病理性眼震可大致分为3类:耳源性眼震、眼源性眼震及中枢源性眼震。本文重点讨论这3类病理性眼震及其性质特征对识别眩晕疾病来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眼震 前庭 耳源性 眼源性 中枢源性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临床分类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鹿时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2期1886-188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临床分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9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前庭中枢性眩晕临床分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9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观察两组各波的分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波形均分化良好,观察组中有67例(7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其中中枢性眩晕39例(58%)、周围性眩晕28例(42%)。两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其Ⅰ-Ⅲ、Ⅲ-Ⅴ、Ⅰ—Ⅴ波PL和Ⅱ-Ⅲ、Ⅲ-Ⅴ、Ⅰ—Ⅴ波IP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对前庭中枢性眩晕进行良好的临床分类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前庭系统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诊断
下载PDF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
14
作者 王华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9期36-39,55,共5页
目的分析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就诊的中枢性眩晕及周围性眩晕各35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开展眼震视图及视频头脉冲等检查,分析组间检查结果差异... 目的分析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该院就诊的中枢性眩晕及周围性眩晕各35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开展眼震视图及视频头脉冲等检查,分析组间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视频眼震电图检测试验结果中病理性自发眼震率8.57%与对照组的2.86%间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05);观察组病理性凝视率17.14%及位置性眼震率14.29%与对照组的0.00%、6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2、17.425,P<0.05);观察组水平扫视欠冲试验中扫视过冲率2.86%、慢扫视5.71%、扫视紊乱率2.86%,平稳跟踪试验Ⅳ型曲线率5.71%,视动单速试验反向或垂直眼震率2.86%、视动正弦试验反向或垂直眼震率2.86%与对照组的0.00%、0.00%、0.00%、0.00%、0.00%、0.00%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2.059、1.014、2.059、1.014、1.014,P>0.05);观察组水平扫视欠冲率88.57%,平稳跟踪试验Ⅲ型曲线率85.71%,视动单速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减弱率40.00%、双侧减弱率42.86%,视动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减弱率40.00%、双侧减弱率45.71%,与对照组的62.86%、0.00%、0.00%、0.00%、0.0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52.500、17.500、19.091、17.500、20.741,P<0.05);观察组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试验水平扫视试验速度向左(223.50±76.50)°/h、向右(225.27±57.19)°/h,延迟时间向左(288.83±81.05)ms、向右(277.43±95.08)ms,精准度向左(55.75±22.38)%、向右(61.25±21.70)%与对照组的(291.54±41.49)°/h、(310.72±45.25)°/h,(166.18±45.35)ms、(173.82±40.46)ms,(75.50±15.49)%、(79.62±11.62)%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6.924、7.813、5.932、4.302、4.415,P<0.05);观察组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平稳跟踪试验水平曲线增益向左(0.47±0.15)、向右(0.48±0.16),左右不对称比(17.12±5.50)%,相位差(11.58±9.43)°与对照组的(0.70±0.12)、(0.71±0.13)、(7.95±6.52)%、(3.69±2.48)%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4、6.600、6.360、4.787,P<0.05);观察组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试验中水平视动单速眼震向左增益(0.55±0.21)、向右增益(0.56±0.19)、左右不对称比(22.10±16.57)%与对照组的(0.76±0.10)、(0.77±0.09)、(5.66±3.95)%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1、5.909、5.710,P<0.05);观察组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视动正弦试验水平眼震向左增益(0.49±0.15)、向右增益(0.53±0.13),左右不对称比(22.53±19.35)%、相位差(11.01±9.20)°与对照组的(0.70±0.14)、(0.71±0.12)、(6.21±5.22)%、(4.53±7.49)°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5、6.019、4.818、3.232,P<0.05)。结论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的诊断中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