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昊 邵峻 +3 位作者 於文达 耿直 宋雅君 李庆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773-775,779,共4页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瘤及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23-81(46.7±13.1)...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瘤及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23-81(46.7±13.1)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为127-314(168.1±53.7)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为66-201(122.4±31.8)min、深低温停(DHCA)时间为15-53(24.4±11.5)min、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时间为13-47(28.7±13.2)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度14.1-22.3(17.5±3.0)℃、最低肛温18.5-25.8(20.9±2.5)℃。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39例,电击除颤复跳6例;所有患者在术后1-48 h内神志完全清醒。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与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无关。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肾脏衰竭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中期脑卒中1例,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例,余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脑保护的方式,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同时给大脑提供充分的血液灌注,明显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主动脉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在胸主动脉夹层瘤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章晓华 吴若彬 郭惠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7年第3期28-31,63-64,共6页
目的:探讨安全、实用和适合胸主动脉瘤手术操作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案。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基础上,用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进行了2例Bentall手术和1例弓降部主动脉移植重建,对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管道连接、灌注... 目的:探讨安全、实用和适合胸主动脉瘤手术操作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案。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基础上,用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进行了2例Bentall手术和1例弓降部主动脉移植重建,对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管道连接、灌注条件控制及逆灌过程中进出脑的血氧含量,病人瞳孔变化,术后清醒时间和恢复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时间36~68分,逆灌期间进、出脑血氧差28.8~59.3ml/L;瞳孔直径散大至4~10mm;第1、2例病人清醒时间分别为术后4小时15分和2小时35分,无手术并发症,于术后第24天和第10天痊愈出院;第3例因术后反复心律失常和严重低心排于手术当天在ICU死亡。结论: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使脑组织得到必须的动脉血供,是一种有效延长DHCA时间并适合胸主动脉瘤手术特点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逆行灌注 主动脉瘤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经股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金旗 张庆贤 +2 位作者 许兴杰 郑景达 陈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7-709,共3页
我科收治1例因上腔静脉畸形。行经股静脉路径联合经皮门静脉逆行穿刺下腔静脉门腔分流术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以“反复排黑便2d,伴呕血1次”为主诉入院。
关键词 上腔静脉畸形 经股静脉门腔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经上腔静脉途径行房室结慢径消融2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阴彦龙 刘永平 +6 位作者 杨敏清 郑伟 白云峰 张爽 尹培彦 巩煜晓 路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1-952,共2页
经股静脉途径行房室结慢径消融(RFCA)术后常需压迫止血、卧床制动等有可能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此,我院从2007年始开展经上腔静脉途径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房室结双径路 心动过速 上腔静脉途径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经上腔静脉途径行右侧房室旁路消融26例疗效分析
5
作者 阴彦龙 姚明凯 +2 位作者 白文峰 尹培彦 巩煜晓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途径建立方法,评价经该途径行右侧房室旁路消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89医院2008—2012年26例临床诊断为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穿刺右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安放动脉鞘,经三个静脉通路分别...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途径建立方法,评价经该途径行右侧房室旁路消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89医院2008—2012年26例临床诊断为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穿刺右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安放动脉鞘,经三个静脉通路分别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心尖部、冠状静脉窦、希氏束,用于心房和心室局部记录和刺激途径,8F加硬消融电极导管亦经过右侧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途径送入,用于标测和消融。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经上腔静脉途径射频消融失败,均改为下腔静脉途径成功,余24例均成功地经上腔静脉途径完成了射频消融术,平均随访(6.0±1.2)个月,两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上腔静脉途径可安全有效地消融右侧房室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旁路 心动过速 上腔静脉途径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