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0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Peer Victimization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nline Trolling among Adolescents?The Mediation of 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and the Moderation of Trait Mindfulness
1
作者 Yuedong Qiu Qi Sun +4 位作者 Jie Zhou Ni Jiang Wenyu Zeng Biyun Wu Fa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4年第8期623-632,共10页
Background:In recent years,online trolling 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ue to its detrimental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well-being.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peer victimization on ado... Background:In recent years,online trolling 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ue to its detrimental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well-being.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peer victimization on adolescent online trolling behavior,proposing that 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mediated this relationship and that trait mindfulness moderated bot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Methods:A total of 833 Chinese adolescents completed the measurements of peer victimization,hostile attribution bias,trait mindfulness,and online trolling.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Results:After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nd residential address,the study fou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online trolling,with 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serving as a mediator.In addition,trait mindfulness moderated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peer victimization and online trolling.Specifically,the effect of peer victimization on online trolling was attenuated when adolescents had high levels of trait mindfulness.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emphasized the joint role of peer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adolescents’online trolling behavior and provide certain strategies for intervening in adolescents’online trolling behavior.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strategies focusing on peer support and mindfulness training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reducing online trolling behavior,promoting adolescents’mental health,and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ine trolling peer victimization hostile attribution bias trait mindfulness ADOLESCENT
下载PDF
Narratives of Traumatic Memory and Relocation of Victims in The Lotus and the Storm
2
作者 HOU Jin-rong KIM Min Ho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Since the 1990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1.5 generation Vietnamese-American writers who were raised and educated in America have emerged.Their writings have explored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the Vietnam War on immigr... Since the 1990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1.5 generation Vietnamese-American writers who were raised and educated in America have emerged.Their writings have explored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the Vietnam War on immigrants,offering American literature an alternative angle on the conflict.Lan Cao,a Vietnamese-American,is the author of The Lotus and the Storm which set in war-torn Vietnam.The novel’s main characters go through the excruciating anguish of losing families and displacement.Meanwhile,they suffered from everlasting trauma although they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This essay examines the novel’s ongoing war trauma and post-war memories,illustrates the post-traumatic syndrome brought on by the Vietnam War in the Vietnamese people as a whole,and investigates how practitioners heal the trau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tic memory RELOCATION victim
下载PDF
电信诈骗案件退赔机制运行困境与出路——基于被害人教义学视角的展开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小彪 任鸿飞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完善了多位一体的预防、打击电信诈骗活动制度建设,但是在过往电信诈骗案件办理中,因为多重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追赃挽损不及时,不仅会进一步扩大损害结果,而且极易产生因被害人的种种不满而衍生的社会治理风险。针...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完善了多位一体的预防、打击电信诈骗活动制度建设,但是在过往电信诈骗案件办理中,因为多重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追赃挽损不及时,不仅会进一步扩大损害结果,而且极易产生因被害人的种种不满而衍生的社会治理风险。针对违法所得退赔被害人问题,各地司法呈现出多维倾向,形成被害人保护以及被告人权利保障对立立场。基于法益恢复之现实需要,被害人保护应该成为处理电信诈骗退赔问题应有立场,在此基础上应当兼顾被告人责任的合理分配。被害人保护的目标可以通过扩大责任主体范围、精准适用连带责任以及先行返还程序等具体措施实现,而公平追偿、退赔激励性制度则是实现被告人责任公平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诈骗 退赔连带责任 被害人保护 责任合理分配 退赔激励
下载PDF
犯罪预防、被害人保护与犯罪追诉权配置——以《刑法修正案(十二)》为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金林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61-75,共15页
《刑法修正案(十二)》引发了有关亲告罪设置范围的讨论。当前支撑国家追诉原则的“公共利益”,在法益侵害的框架下理解,混入了不具有法益资格的宏大概念,且犯罪与法益之间的事实关联常被替换为被害人的主观联想;在犯罪预防的意义上理解... 《刑法修正案(十二)》引发了有关亲告罪设置范围的讨论。当前支撑国家追诉原则的“公共利益”,在法益侵害的框架下理解,混入了不具有法益资格的宏大概念,且犯罪与法益之间的事实关联常被替换为被害人的主观联想;在犯罪预防的意义上理解,则会导致过度主观化、情绪化。犯罪追诉权的配置是一个权衡问题,如果犯罪仅侵犯个人法益,追诉犯罪可能反噬被害人的利益,且预防犯罪的利益并非明显优于被害人因犯罪追诉而被侵蚀的利益,就应当将犯罪追诉权配置给被害人。立法未将民营企业内部犯罪规定为亲告罪,但应当根据立法目的对相关规定作合目的性改造,将其追诉权配置给被害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二) 民营企业内部犯罪 亲告罪 法益 自诉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柴晶晶 张玉坤 +5 位作者 贾瑞英 王钰炜 王美玲 王琪茹 徐湘华 沈利锋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83-688,共6页
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自评量表,对浙江省10所综合性医院的35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自评量表,对浙江省10所综合性医院的35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样本人群中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脱离量表总分分别为(89.63±10.83)分、(66.80±16.33)分、(13.23±3.63)分。第二受害者支持、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得分呈正相关(r=0.275、0.434、0.212,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平均月收入、是否为带教老师、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是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是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得分较高,心理困扰情况严重,但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建议医院完善相关支持,帮助护士培养积极情绪,提升急诊科护士职业获益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急诊科护士 第二受害者 经验与支持 创伤后成长 心理脱离 因素分析
下载PDF
资源丰富性对个体向抽象目标捐赠意愿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朱翊敏 梁嘉明 +1 位作者 吴继飞 林培培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公益慈善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社会公众融入公益慈善的兴趣相对低迷。本文从资源丰富性视角出发,通过一项二手数据探究和三项实验检验了人们对抽象目标捐赠的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与捐赠有限资源相... 公益慈善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社会公众融入公益慈善的兴趣相对低迷。本文从资源丰富性视角出发,通过一项二手数据探究和三项实验检验了人们对抽象目标捐赠的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与捐赠有限资源相比,人们在捐赠丰富的资源时,会对抽象的目标表现出更高的捐赠意愿;2.人们对抽象目标的偏好受到感知效能的中介作用,即人们在捐赠丰富(vs.有限)的资源时对于捐赠抽象目标的行为具有更高的感知效能,从而表现出更高的捐赠意愿;3.捐赠诉求的信息解释调节了人们对抽象目标的偏好,即在高水平(vs.低水平)的信息解释情境下,相比捐赠资源有限的个体,捐赠资源丰富的个体对捐赠抽象(vs.具体)目标具有更高的感知效能,进而导致更高的捐赠意愿。本文从资源丰富性视角拓展了可识别受害者效应与捐赠目标的理论研究,为慈善组织提升捐赠诉求设计的有效性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慈善 资源丰富性 捐赠目标 感知效能 可识别受害者效应
下载PDF
探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模式——以被害预防为路径
7
作者 许桂敏 符迪豪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21-128,共8页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针对被害人的被害性,以被害预防为路径构建新的电诈犯罪治理模式。当前我国被害预防工作面临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实效性降低、预警干预乏力导致成功率低下、善后能力不足导致后续预防堪忧的情况。应构建三级预...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针对被害人的被害性,以被害预防为路径构建新的电诈犯罪治理模式。当前我国被害预防工作面临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实效性降低、预警干预乏力导致成功率低下、善后能力不足导致后续预防堪忧的情况。应构建三级预防模型,在初级预防阶段进行宣传教育,使已然受害人和潜在受害人经历“渗透—共鸣—内省—发散”的反诈宣传教育过程;在次级预防阶段由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突破反诈技术,优化劝阻方案,加强对被害人的后续监督;在三级预防阶段追赃挽损,拓宽救助渠道,对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重建,注重后续跟踪调查,丰富电信网络诈骗被害预防经验,优化被害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被害预防 被害性 三级预防模型 救助渠道
下载PDF
被害人自杀之介入对刑法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基于16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8
作者 童德华 王璨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针对介入被害人自杀行为的案件,我国司法实务采取了不同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包括偶然/必然因果关系说、间接/直接原因说、条件说、重要说及相当因果关系说等。但是,上述理论学说都存在难以修正的缺陷,不仅未能提供明确具体的判断标准,... 针对介入被害人自杀行为的案件,我国司法实务采取了不同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包括偶然/必然因果关系说、间接/直接原因说、条件说、重要说及相当因果关系说等。但是,上述理论学说都存在难以修正的缺陷,不仅未能提供明确具体的判断标准,而且未能类型化地把握介入因素的性质,还使裁判者承载着一次性完成归因与归责的思想重担。相较而言,客观归属理论消除了上述因果关系理论的弊端,较为合理。客观归属理论对介入被害人自杀行为的案件进行了三个步骤的考量,即以条件说为基础,以危险增加作为危险创设的判断标准,以规范保护目的作为危险实现的认定尺度。同时,在危险实现中,该理论认为应首先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蕴含致人死亡的危险。若蕴含,则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若不蕴含,则要引入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若符合被害人自我答责的成立要件,则由被害人自我答责;若不符合,则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责任归属。具体而言,若被害人不具有自我决定能力,则由负有监护义务的第三人承担责任;若被害人不具有结果避免可能性,则仍由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自杀 条件说 相当因果关系说 客观归属理论 被害人自我答责
下载PDF
失败的刑事司法?--性侵犯罪警察侦查比较研究
9
作者 夏菲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3期56-73,共18页
负责性侵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工作的警察,在性侵犯罪实际案发数、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关系以及被害人报假案等问题上容易出现认知错误,导致其在案件处置过程中倾向于怀疑报案的被害人、不积极侦查或者采取错误的侦查措施。最终结果是性侵... 负责性侵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工作的警察,在性侵犯罪实际案发数、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关系以及被害人报假案等问题上容易出现认知错误,导致其在案件处置过程中倾向于怀疑报案的被害人、不积极侦查或者采取错误的侦查措施。最终结果是性侵犯罪案件在刑事司法系统中的不当耗损情况严重,被害人遭遇二次伤害,刑事司法正义价值的实现大打折扣。警察部门应当构建以被害人为中心的立案、侦查模式,细化工作规则,有效开展犯罪侦查,切实保护性侵犯罪被害人获得刑事司法救济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犯罪 侦查 案件损耗 被害人中心 警察文化
下载PDF
同伴侵害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控制感和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罗震雷 皮子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基于一般压力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型,采用多维同伴侵害量表、控制感量表、愤怒反刍量表和网络欺负行为量表对2383名15-19岁青少年进行测查,探究同伴侵害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以及控制感和愤怒反刍在同伴侵害和青少年... 基于一般压力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型,采用多维同伴侵害量表、控制感量表、愤怒反刍量表和网络欺负行为量表对2383名15-19岁青少年进行测查,探究同伴侵害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以及控制感和愤怒反刍在同伴侵害和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同伴侵害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欺负行为,还可以通过控制感和愤怒反刍间接影响网络欺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侵害 控制感 愤怒反刍 网络欺负 青少年
下载PDF
欺骗型奸淫中被害人同意效力的认定
11
作者 王晓 李心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30-438,共9页
欺骗型奸淫中被害人同意效力的认定不仅在刑事裁判实践中存在疑难,而且在理论上直接关系到强奸罪中“违背被害人意志”成立与否。基于刑法家长主义的全面无效说极度扩大了处罚范围,而以保护法益为出发点的法益关系错误说在疑难案件中难... 欺骗型奸淫中被害人同意效力的认定不仅在刑事裁判实践中存在疑难,而且在理论上直接关系到强奸罪中“违背被害人意志”成立与否。基于刑法家长主义的全面无效说极度扩大了处罚范围,而以保护法益为出发点的法益关系错误说在疑难案件中难以自圆其说。为修正传统理论的缺陷,需要以认识错误产生原因及知道规则为第一层次判断标准,再以认识错误是否与法益相关作为第二层次判断标准,最后以同意的任意性作为第三层次判断标准,从而确立一般性的判断方法。欺骗型奸淫能够进一步类型化为身份欺骗型、性行为性质欺骗型、期待利益欺骗型及隐瞒性病欺骗型,并在修正的法益关系错误说指导下分别获得合理的判断与论证。以层次化的被害人同意判断标准为指引,能够合理应对欺骗型奸淫行为的司法认定问题,并推进刑法实现保障人权与保护法益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骗型奸淫 被害人同意 法益关系错误说 认识错误 知道规则
下载PDF
青年群体何以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基于布迪厄的探究
12
作者 刘斌志 孙晨旭 《秘书》 2024年第5期14-27,共14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青年群体是主要受骗者。质性研究发现,劣场博弈、惯习迟滞及无资对抗是青年群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前置因素,而贯穿于电信网络诈骗实践全过程的误识才是青年被骗的核心所在。误识是青年受骗者对电信网...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青年群体是主要受骗者。质性研究发现,劣场博弈、惯习迟滞及无资对抗是青年群体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前置因素,而贯穿于电信网络诈骗实践全过程的误识才是青年被骗的核心所在。误识是青年受骗者对电信网络诈骗场域建立的一种信念状态,具体表现为:在入场阶段对幻象的误识,在诈骗方争取合法性阶段对规则的误识,在诈骗方资本掠夺阶段对象征权力的误识。误识不仅是青年受骗者发生身体化运作的原因,还是场域结构得以长期维系的原因。因此,要从主体性视角来预防和消除青年群体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误识,改善其安全情境与理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理论 电信网络诈骗 青年受骗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退赃退赔从宽条款的适用研究
13
作者 毛乃纯 邓晓丹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退赃退赔从宽条款,其正当化依据在于行为人通过积极实施退赃退赔行为,证明其对法规范忠诚程度的恢复以及自身可谴责性的降低,从而得到宽缓化处罚。该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存在适用时间僵化、...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退赃退赔从宽条款,其正当化依据在于行为人通过积极实施退赃退赔行为,证明其对法规范忠诚程度的恢复以及自身可谴责性的降低,从而得到宽缓化处罚。该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存在适用时间僵化、“积极性”认定标准主观化以及行为要件与结果要件关系错乱的困境。为应对以上困境,应当将退赃退赔时间延长至一审判决作出前,综合多重因素判断行为人退赃退赔的积极性,并且将“减少损害结果发生”作为“积极退赃退赔”的结果要件和本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退赃退赔 从宽条款
下载PDF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和欺凌行为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楠 谢锐钦 +4 位作者 任雅萱 江永强 冯帆 武如云 朱晓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和欺凌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同伴侵害量表、歧视知觉量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和多维同伴欺凌量表对佛山市52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β=0.43,P<0.001)... 目的:探讨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和欺凌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同伴侵害量表、歧视知觉量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和多维同伴欺凌量表对佛山市52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β=0.43,P<0.001)和欺凌行为(β=0.35,P<0.001)具有预测作用。②歧视知觉在同伴侵害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2。③歧视知觉在同伴侵害与欺凌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9。结论:同伴侵害通过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抑郁和欺凌行为产生影响。未来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同伴关系和认知策略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侵害 歧视知觉 抑郁 欺凌行为
下载PDF
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梦洁 赵献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考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与亲子亲合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亲子亲合量表对河北省1127名初... 目的:考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与亲子亲合在其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DBVS-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亲子亲合量表对河北省112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10.01,P<0.001);②心理韧性在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4;③亲子亲合调节了欺凌受害影响内化问题的直接路径(t=2.65,P<0.01),与间接路径(t=-2.72,-2.60;P<0.01)。结论:欺凌受害不仅能直接导致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还能通过降低心理韧性水平间接导致内化问题出现。在高水平亲子亲合下,欺凌受害更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与低水平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水平的降低也更容易使青少年出现内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内化问题 心理韧性 亲子亲合 有调节的中介
下载PDF
家校共育视角下同伴侵害的影响因素探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6
作者 黄强 侯金芹 陈祉妍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5-852,共8页
为探索家校共育理念指导下家庭与学校对青少年同伴侵害的交互影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抑郁情绪对同伴侵害的影响。采用父母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简版、多维同伴侵害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对1710... 为探索家校共育理念指导下家庭与学校对青少年同伴侵害的交互影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抑郁情绪对同伴侵害的影响。采用父母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简版、多维同伴侵害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对1710名5~8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亲子关系一方面直接影响同伴侵害,另一方面通过抑郁情绪间接影响同伴侵害;(2)师生关系对中介模型的三条路径均有调节作用,且扮演着不同角色。具体来说,师生关系能强化亲子关系对同伴侵害的保护作用,分担亲子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缓冲抑郁情绪对同伴侵害的不良影响。研究证实了从家校共育的视角防治校园欺凌的可行性,建议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家庭与学校的交互作用,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两者的双保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同伴侵害 抑郁情绪 家校共育
下载PDF
国内外青少年网络欺凌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金阳 张海莲 +2 位作者 王雨 孙子涵 刘瑜俐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网络欺凌成为我国新兴的公共卫生问题,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当前,网络欺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本文重点综述网络欺凌的测评工具,并根据参与网络欺凌的不同角色,分为实施或受害单向测评工具...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网络欺凌成为我国新兴的公共卫生问题,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当前,网络欺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本文重点综述网络欺凌的测评工具,并根据参与网络欺凌的不同角色,分为实施或受害单向测评工具、实施和受害双向测评工具以及实施、受害和旁观三向测评工具,旨在为我国研究者提供网络欺凌评估和工具选择的方向。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网络欺凌的定义和界定尚未统一,测评工具均为自我报告式,且缺乏普遍认可的标准,使得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测量方法相互印证,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需深入探究网络欺凌参与者的体验和心理反应,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欺凌 网络受害 测评工具
下载PDF
青少年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基于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
18
作者 洪德帆 徐逸杰 +5 位作者 胡茜 张嘉瑛 黄莹莹 毛然 陈静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9,共14页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探讨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探讨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抑郁情绪在传统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调节了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高友谊质量下,网络受欺凌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更强,符合反压力缓冲模型,但友谊质量无法调节抑郁情绪在传统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提示,校园受欺凌是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友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但高友谊质量也可能与更高的抑郁情绪有关。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抑郁及自杀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校园受欺凌 网络受欺凌 抑郁情绪 自杀意念 友谊质量 青少年
下载PDF
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的行为逻辑
19
作者 李源 韩召颖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80,164,共26页
在与强国的领土争端中,弱国为何会主动使用武力、升级领土争端?既有研究对于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以及弱国的升级行为逻辑关注不足。由于争端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对弱国的争端行为选择与强弱双方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在与强国的领土争端中,弱国为何会主动使用武力、升级领土争端?既有研究对于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以及弱国的升级行为逻辑关注不足。由于争端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对称形态的领土争端对弱国的争端行为选择与强弱双方的互动具有重要影响。弱国决策者的被惩罚预期与国内社会的受害者心态,是影响弱国升级不对称领土争端的两个重要因素。弱国决策者预期升级行为不会引发强国的严厉惩罚,将促使其对升级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果持乐观态度,构成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机遇。弱国在与强国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受害者心理,促使其接受使用武力的潜在风险,构成弱国升级领土争端的战略动机。弱国的升级行为最终受到机遇—动机的共同作用,既是源于预期强国行为反应所带来的宝贵机会窗口,也是受害者心理形成与释放的结果。1982年阿根廷—英国马岛战争与2008年格鲁吉亚—俄罗斯冲突两个案例,可以为这一分析框架提供经验证据。该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理解不对称领土争端的爆发与升级,同时能够为中国周边领土争端的反复发生提供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领土争端 被惩罚预期 受害者心理 机遇—动机
下载PDF
急诊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效应
20
作者 胡冰 荚恒娅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9期3728-3730,共3页
目的:为了解急诊护士工作不安全感在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对工作投入的作用,对急诊护士进行了相关调查,以为急诊第二受害者心理干预及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量表(SVEST)、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和... 目的:为了解急诊护士工作不安全感在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对工作投入的作用,对急诊护士进行了相关调查,以为急诊第二受害者心理干预及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量表(SVEST)、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上海4所医院的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SVEST与工作投入呈负相关,SVEST与工作不安全感呈正相关,且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对SVEST和工作投入有遮掩效应。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削弱了SVEST对工作投入的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54.42%。结论:临床工作中,在考虑有第二受害者经历的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护士工作不安全感的适当调整,强调类似事件对个人及科室的危害,发挥事件的警示作用,缓解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对工作投入的负面影响,才能更长远地降低此类事件带来的生理及心理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 工作不安全感 工作投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