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廿一史弹词》与杨慎人生价值体系的自我调整 |
曾绍皇
吴波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
|
从《廿一史弹词》看杨慎对史传文学叙事传统的吸纳与重构 |
曾绍皇
龚舒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8 |
2
|
|
3
|
讲史的文体形式及其在章回小说生成史上的重要作用 |
罗书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百家讲坛”讲史平议 |
施丁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并非底本——论《五代史平话》编写方式 |
卢世华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6
|
潮汕“讲古”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功能 |
陈爱辉
尹湘兵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5
|
|
7
|
满族说部搜集史初探 |
高荷红
|
《满语研究》
|
2008 |
3
|
|
8
|
精神返乡——贾大山《梦庄记事》系列小说研究 |
李艳爽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1
|
|
9
|
论高校中文专业文学史课堂的叙事化教学 |
刘郁琪
|
《教师教育学报》
|
2016 |
2
|
|
10
|
关于“苏州评弹口述史(百年)”的构想 |
潘讯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1
|
红色历史代述与革命知识传播——论“十七年”小说中的战争叙事 |
龚奎林
刘晓鑫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2
|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像说史教学法意义——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 |
袁野
崔润东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3
|
论曲艺的导演艺术 |
吴文科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4
|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以江南宝卷、宣卷为主 |
白若思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0 |
3
|
|
15
|
宋元“讲史”运用诗词韵文对白话小说发展的贡献 |
孙步忠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6
|
口述传记的恢弘乐章——满族口语说部的口述传记文学特点初探 |
廖一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抗战通俗讲史的文化解读——以黎东方重庆讲史为中心 |
吕昕
陈黎黎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讲故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调查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
杜环环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