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伏风理论”探讨IgA肾病的发病与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辰霈 林燕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8期42-46,共5页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医药辨治IgA肾病的理论研究,发现“伏风”的致病特点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元亏损是邪气内伏致病的基础。提出“伏风”与...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医药辨治IgA肾病的理论研究,发现“伏风”的致病特点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元亏损是邪气内伏致病的基础。提出“伏风”与IgA肾病发病相关,然后结合疾病的静止期及活动期,分别阐述了邪气可蛰伏于咽喉、肠道、泌尿道,伺机而动,在诱因的作用下,转出少阳三焦,致气化失司。总结历代医家的证治经验,遵循标本兼顾、祛邪务尽的治则,提出了固护脾肾、肃清病灶、托邪外出、搜风通络、疏利三焦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伏邪 伏风理论 黏膜免疫 少阳三焦
下载PDF
试论杨栗山三焦伏邪观与分消双解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哲 叶放 +3 位作者 周学平 薛博瑜 吴勉华 周仲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0-312,317,共4页
杨栗山论温疫禀吴又可杂气之说,认为此类病证与感受时气的行邪不同,具有先伏而后行的伏邪特征。但与吴又可邪伏膜原表里九传的伏发观不同,杨栗山持杂气伏郁三焦化毒发出的伏发观,认为其多为杂气流布伏郁三焦,化火毒而发出,致三焦表里倶... 杨栗山论温疫禀吴又可杂气之说,认为此类病证与感受时气的行邪不同,具有先伏而后行的伏邪特征。但与吴又可邪伏膜原表里九传的伏发观不同,杨栗山持杂气伏郁三焦化毒发出的伏发观,认为其多为杂气流布伏郁三焦,化火毒而发出,致三焦表里倶病阴阳并传所致。故虽在治疗上同样以逐秽为第一要义,但与吴又可开达膜原攻下逐秽的方法不同,而是基于其特有的三焦伏邪观,创制了分消逐秽双解解毒的分消双解系列治法,以三焦上下分消化邪配合解利逐秽,同时表里双解郁热、气血双清火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伏邪观 分消双解法 杨栗山
下载PDF
风湿病发病与三焦瘀滞关系探讨
3
作者 王英旭 王世民(指导) 《山西中医》 2013年第12期4-6,共3页
以郑钦安"万病一气说"为指导,在整体把握"三焦气化"与"伏邪"致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三焦瘀滞、邪气伏藏"是风湿病发生的病机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该类疾病反复发作、治愈难、预后差的重要原因。结... 以郑钦安"万病一气说"为指导,在整体把握"三焦气化"与"伏邪"致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三焦瘀滞、邪气伏藏"是风湿病发生的病机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该类疾病反复发作、治愈难、预后差的重要原因。结合临床应用对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三焦 伏邪 发病关系
下载PDF
姜良铎教授从状态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彧杉 张晓梅 +4 位作者 杨华升 崔晋伟 李梦乾 于小林 姜良铎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1期1646-1650,共5页
总结探讨姜良铎教授运用从状态辨治“湿毒疫”的方法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理论及经验。探讨疫毒损伤正气、气不摄津、化生湿浊、湿毒化热、痰瘀凝滞、阻络痹肺等基本病机以及疫毒循三焦膜系袭染他脏的转化病机特点,结合患... 总结探讨姜良铎教授运用从状态辨治“湿毒疫”的方法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理论及经验。探讨疫毒损伤正气、气不摄津、化生湿浊、湿毒化热、痰瘀凝滞、阻络痹肺等基本病机以及疫毒循三焦膜系袭染他脏的转化病机特点,结合患者胸部CT辨识疫毒盛衰、肺部实阻程度,结合外周淋巴细胞辨识肺卫功能强弱,结合氧合指数辨识宗气盛衰,结合舌脉辨识病情进退,结合其他脏腑传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辨识脏腑功能,综合分析患者当前病机,总结当前状态并施治,注重时时固护正气、扶正祛邪,才能及时截断病势取效。对于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可从邪弱正盛或正虚邪恋的状态来辨治。从状态辨治开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状态辨治 湿毒疫 毒损正气 三焦转化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