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产业项目何以能嵌入农村?——基于村民自主与政府主导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罗敬 杨叶凌 李兵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4,共6页
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与访谈法,基于案例比较,对比村民自主与政府主导两种发展模式的优劣。调查发现,体育产业项目嵌入农村的三大核心要素分别是融资渠道、土地与利益分配。研究围绕核心要素提出体育产业项目嵌入农村的三条优化路径:(1)... 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与访谈法,基于案例比较,对比村民自主与政府主导两种发展模式的优劣。调查发现,体育产业项目嵌入农村的三大核心要素分别是融资渠道、土地与利益分配。研究围绕核心要素提出体育产业项目嵌入农村的三条优化路径:(1)嵌入非替代,发展与农村主流经济模式相匹配的适度规模“体育+”新业态;(2)审慎再审慎,有条件推进农村土地产权转让改革;(3)治理需转型,建设服务导向型政府治理模式。提出体育产业项目下乡三重意义:(1)经济意义:产业结构和转型的双重发展需求;(2)社会意义:持续性助推城乡融合发展;(3)治理意义:“国家—农村”治理关系的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主 政府主导 体育产业 模式 体育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政村治”模式的困境与农村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的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德浩 《管理学刊》 2016年第5期36-42,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特征的治理模式。通过对"乡政村治"模式中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乡村合谋或控制、对村干部监督不力等原因,农民成为乡村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特征的治理模式。通过对"乡政村治"模式中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乡村合谋或控制、对村干部监督不力等原因,农民成为乡村治理格局中的"弱势群体"。理论上,"乡政村治"的治理模式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行为,以保护农民利益。但是,从实践效果看,这些渠道并未起到有效的作用,原因在于制度为农民提供的诸多利益保护机制实施成本较高。成都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级实验区,在产权改革中充分发挥农村议事会的功能,对于推进"乡政村治"模式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政村治” 农村治理模式 村民议事会
下载PDF
外生型与内生型村民自治模式比较研究——兼论外生型向内生型村民自治转型的条件 被引量:4
3
作者 侣传振 崔琳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71-76,共6页
外生型村民自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以国家政权建设思维下的国家治理需求为逻辑起点;内生型村民自治则是以21世纪社会建设思维下的农村内生需求为逻辑起点。因应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外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是从自然村上达... 外生型村民自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以国家政权建设思维下的国家治理需求为逻辑起点;内生型村民自治则是以21世纪社会建设思维下的农村内生需求为逻辑起点。因应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外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是从自然村上达到建制村,内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则是从建制村下沉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外生型村民自治依靠政府外力推动并以组织建设为重心,自治多处于悬空状态;内生型村民自治则在内生外动中建立多层次的村民自治体系,让自治真正落地。从外生型村民自治走向内生型村民自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体系应更为丰富,二是村民自治发展路径应更为多元,三是村民自治不能沉迷于小共同体,四是要实现自治与他治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型村民自治 内生型村民自治 自治模式 逻辑起点 发展路径 运行机制 治理效果
下载PDF
“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模式中的利益博弈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本凤 王琳 魏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12期57-59,共3页
介绍"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从具有约束机制下的村民合作、县政府和村委会的委托—代理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模式中的利益主体,并建立相关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县政.乡派.村治"模式充分调动了村... 介绍"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从具有约束机制下的村民合作、县政府和村委会的委托—代理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模式中的利益主体,并建立相关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县政.乡派.村治"模式充分调动了村委会的自我激励特性,同时也让政府的监督能力得到施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县政·乡派·村治”模式 委托-代理模型
下载PDF
村治模式转型:由封闭性自治到开放性自治的演进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增元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0期50-53,共4页
村民自治模式具有封闭性自治的特点。在现代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下,农村社会已经发生历史性变迁,农村社会逐步走向开放性与异质性,村民自治赖以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逐步瓦解。农村经济与社会变迁的既有现实决定了必须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社... 村民自治模式具有封闭性自治的特点。在现代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下,农村社会已经发生历史性变迁,农村社会逐步走向开放性与异质性,村民自治赖以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逐步瓦解。农村经济与社会变迁的既有现实决定了必须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社会开放性、流动性社会要求的新型自治实践模式。由"开放性自治"到"封闭性自治"的转型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演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治模式 封闭性自治 开放性自治 转型
下载PDF
论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的生成条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洪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从我国村民自治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社会自主性的发育与发展离不开以下四个基础性条件:(1)经济发展;(2)利益分化;(3)公民素质;(4)政府控制和主导社会力量的程度。而后者更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 经济发展 利益分化 公民素质 政府主导
下载PDF
宣统年间江苏地区乡镇自治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亚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1,共4页
宣统年间,伴随着自治机构、自治经费、区域划分与乡镇选举等自治事宜的逐步开展,以及县府、士绅、耆民不同程度上的参与,江苏地区乡镇自治得以全面推进,尽管其进程较为缓慢但在我国近现代乡村自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证分析与现实需... 宣统年间,伴随着自治机构、自治经费、区域划分与乡镇选举等自治事宜的逐步开展,以及县府、士绅、耆民不同程度上的参与,江苏地区乡镇自治得以全面推进,尽管其进程较为缓慢但在我国近现代乡村自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证分析与现实需求基础上,"传统乡镇自治合理性内核"的归纳、"三层治理结构"理论假设的提出,不失为理论自觉的一次尝试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统 乡镇自治 三层治理结构 理论自觉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8
作者 丁德昌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7-83,共7页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民意识 宪政载体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村民主体意识的培育——基于宁夏J县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之考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树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需要重点关注村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村民主体意识。宁夏J县根据所辖乡村社会现实,创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主要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建设“两项载体”,成立“两支队伍”,实现“三个效果”,...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需要重点关注村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村民主体意识。宁夏J县根据所辖乡村社会现实,创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主要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建设“两项载体”,成立“两支队伍”,实现“三个效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通过“增权赋能”,培育村民权利意识,提高村民自我认同;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和引导村民行为,养成村民法治思维;通过共享乡村治理成果,保障村民主体性和乡村治理目标的统一,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提升村民主体性。J县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的实施增强了乡村治理中村民的主体意识,创设了村民主体意识培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可行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村民主体意识 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 增权赋能 公共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