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New Model of "Rule by Three Committees" and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Villagers' Self-governing Organizations in China
1
作者 YANG Cheng ZHANG Lu-p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7期98-102,共5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model of "rule by three committees", including the members of "three committees", functional constitution of "three committe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model of "rule by three committees", including the members of "three committees", functional constitution of "three committe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tric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ree committees". By referring to the villagers' self-governing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in Constitution and Village Committee Organization Law,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legitimacy of "rule by three committees". In terms of the details of system design, we perfect the new model of "rule by three committees" as follows: make the conditions of holding office stringent and ensur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members of "three committees"; standardize the procedures of election, and guarantee the equitable election of members of "three committees"; perfect dismissal procedure,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n members of "three committ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lagers'self-governing villagers'self-governing organizations 'rule by three committees' China
下载PDF
Villagers' Self-governance:Predicaments and Counter Measurements
2
作者 Dong Hong Wang Youqi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0-316,共7页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the villagers'self-governance has been in a dilemma in the process.The difficulties are mainly in the insufficient functions of the village committee...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the villagers'self-governance has been in a dilemma in the process.The difficulties are mainly in the insufficient functions of the village committee,the lack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inadequate human resources.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s,the paper gives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the villagers'self-governance to get out of the dilemma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ies,cultivating diversified village self-government organizations,broadening the village's financial sources and developing rural human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rural civi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的自己 自动的意义统治 村民 农村的社会
下载PDF
乡村治理法治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才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质量,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工作,需要重构乡村振兴中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优化社区自组织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新型乡村社区“三社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新...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质量,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工作,需要重构乡村振兴中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优化社区自组织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新型乡村社区“三社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新型村庄治理共同体格局。乡村治理法治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效法“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地方性治理规范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给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增权赋能。构建乡村治理法治体系的主要路径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凸显基层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民主意识,强化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修复功能,重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法治体系 增权赋能 村规民约 枫桥经验
下载PDF
乡村治理共同体视角下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双重样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文 陈源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基层政府、人民法院、乡村自治主体形塑了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内部理应呈现出的行政行为介入规范自治、司法权力嵌入保障私权、自治主体纠偏回归法治等预设样态,是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应然图景。然而,行政行为偏差、司法裁... 基层政府、人民法院、乡村自治主体形塑了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内部理应呈现出的行政行为介入规范自治、司法权力嵌入保障私权、自治主体纠偏回归法治等预设样态,是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应然图景。然而,行政行为偏差、司法裁判冲突、自治秩序混乱等治理乱象表明,治理共同体内部存在的行政机关权责失衡、司法机关审理规则不明、自治主体落实约束制度缺位,已然成为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面临的现实困境。立足于村民自治与国家法治的融合发展,以细化权责清单、统一司法规则、完善制度保障为依托,厘清行政机关介入农民集体决议事项的权力限度与责任范围、明确司法机关处理农民集体决议纠纷的案由类型与撤销权客体、强化自治主体重作农民集体决议的内部约束与司法约束,是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共同体 农民集体决议 乡村矛盾纠纷 法治乡村 村民自治 治理规则
下载PDF
法治与形式原则的性能:以形式与实质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7,共17页
法治理论的争论主题之一是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其中涉及形式原则的性能。形式原则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检视:形式性、自足性、充分性。形式原则具有形式性,但是并非纯粹,它们可能关涉法律规范的内容安排以及实质价值在规范内容上的贯彻效... 法治理论的争论主题之一是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其中涉及形式原则的性能。形式原则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检视:形式性、自足性、充分性。形式原则具有形式性,但是并非纯粹,它们可能关涉法律规范的内容安排以及实质价值在规范内容上的贯彻效果,它们的解释适用也会受到实质价值的影响。形式原则具有指引法治实践的能力,但是并不自足,其自身无法解决遵守程度和例外问题,也无法消弭不同原则间的内在张力。对于有限、抽象的法治构成目标来说,形式原则可以作为构成条件,然而对于更具实践性的法治实现目标而言,就不敷其用了。法律的形式与实质相互联系,相互塑造。当法治对法律的形式提出要求,实践这种要求难免会牵连法律的实质。法治不可缺少形式原则,但是形式原则并非如通常想象的那样纯粹、自足和万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形式原则 形式性 自足性 充分性
下载PDF
“三治融合”视域下乡村“积分制”治理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四川省Y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艳 陈思颖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三治融合”是宏观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政策指引,乡村“积分制”治理正是“三治融合”理念的应用。文章以“三治融合”理念为视角,基于治理组织、治理工具、治理目标三个维度构成的治理逻辑,分析论证“三治融合”理念和乡村“积分制”治... “三治融合”是宏观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政策指引,乡村“积分制”治理正是“三治融合”理念的应用。文章以“三治融合”理念为视角,基于治理组织、治理工具、治理目标三个维度构成的治理逻辑,分析论证“三治融合”理念和乡村“积分制”治理运作机理的同一性;依据治理逻辑和运作机理,构建由起始动力机制、协调助力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形成的乡村“积分制”治理实践运行机制;通过把握乡村“积分制”治理实践运行机制,提出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运用制度和技术工具、建立因地制宜的积分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等方面优化完善乡村“积分制”治理,以期推动乡村治理方式的创新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积分制治理 实践机制
下载PDF
营商环境法治化三维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云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市场秩序稳定公平、规则透明公开、法治公正、投资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投资主体实现投资自由便利制度的核心价值所现。推进政府职能新定位,强化“放管服”,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等,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环节。自由度是主体最活跃的动力源和... 市场秩序稳定公平、规则透明公开、法治公正、投资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投资主体实现投资自由便利制度的核心价值所现。推进政府职能新定位,强化“放管服”,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等,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环节。自由度是主体最活跃的动力源和策源地,政府确保“中立地位”,促进主体公平竞争和实施反垄断,维护所有市场主体都享有平等、自由、公平竞争机制。便利度是彰显政府向市场主体提供快速实现自由度的便捷化、快捷化和效率化的社会效应程度,核心在于强化市场主体获得从商活动权利能力的快捷、简便、高效行为状态等。创新度是市场主体实现自由度与便利度融合发展处于动态的追求状态,显现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创新的法治动力。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协同调控,做大主体自由度,提升主体更多便利度,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创新优化。自由、便利与创新,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创新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自由度、便利度与创新度的辩证关系价值,成为引导探寻优化营商环境的立足点、突破点和发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自由度 便利度 创新度 法治政府
下载PDF
“三治融合”何以赋能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基于内生动力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军 白欣宇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1期47-58,共12页
内生动力不足是困扰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四皓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三治融合”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进而赋能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首先,“三治融合”构成的农村“现代公共规则”与农村发... 内生动力不足是困扰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四皓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三治融合”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进而赋能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首先,“三治融合”构成的农村“现代公共规则”与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中的认同、参与、资源等基本要素相嵌合;其次,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机构,通过“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形成内外部力量的有效互动,构建不同价值的双重循环,搭建个体与集体间的利益关联,产生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中的内驱力;最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不能仅依赖外部力量的介入,内外力量的互动是农村发展过程中内生动力生成的逻辑前提,构建村民个体与村社共同体的关联和认同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公益设施 三治融合 内生动力
下载PDF
村规民约实施中村民参与的逻辑嬗变——基于A市F村的实证案例
9
作者 谢炜 郝宇青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村规民约的普及推广,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图下沉与自下而上的主体对接形成的治理耦合。村民参与作为村域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形式上和实质上赋予了村民自我表达的机会,确保村民获得影响其自身生产生活质量的权利,更是保障了国... 村规民约的普及推广,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图下沉与自下而上的主体对接形成的治理耦合。村民参与作为村域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形式上和实质上赋予了村民自我表达的机会,确保村民获得影响其自身生产生活质量的权利,更是保障了国家治理植入基层的合法性基础。在村规民约实施过程中,村民参与的成效受权威要素与动力要素的影响,立足“组织内嵌”和“自主动员”两个维度的强弱,可区分为弥散性参与、控制性参与、从属性参与和合作性参与等差异性类型,并借以识别村民参与从单向到互动、从利益到权利、从象征到实质、从被动到惯习的逻辑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村民参与 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
下载PDF
美国对自决原则的立场演变分析
10
作者 李捷 赵磊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4-57,共24页
自决原则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规则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冷战特别是后冷战时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结束初期、非殖民化及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等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动的... 自决原则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规则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冷战特别是后冷战时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结束初期、非殖民化及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等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动的四个时期为基础,结合自决原则兴起、制度化、扩散和重塑等不同阶段,分析美国在霸权的不同时期对待自决原则的立场和行动差异。在自决理念的兴起阶段,虽然美国与苏联都是该理念的重要倡导者,但是威尔逊与列宁所倡导的自决理念存在重大的差异,包括自决理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起源的不同,以及对实施自决的态度差异。这决定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自决原则支持的限度,也加速了美国在价值和利益层面与世界非殖民化进程的背离。自决原则在二战后的制度化及扩散阶段,美国与苏联及广大新独立国家围绕自决原则的内涵及适用性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公开反对新独立国家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权利,以及实现经济自决的诉求。美国对自决原则最直接的挑战体现在它对该原则的修正主义立场和行动,一是将自决意识形态化和工具化,二是以“人权高于主权”对自决原则进行重塑。与美国鼓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将自身塑造为国际规则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的形象不同,美国并非自决原则的唯一倡导者,而是规范争论者;既非自决原则的一贯遵守者,而是修正主义者。美国对自决原则的结果性逻辑决定了它的立场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规则 美国 自决 修正主义
下载PDF
证券仲裁的禀赋特性与制度创新:自愿性与强制性的冲突与调和
11
作者 黄辉 王超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5,共17页
随着证券市场纵深发展和2019年《证券法》确立特别代表人诉讼,我国证券纠纷数量急剧增长。为保障证券纠纷高效处理和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司法部于2021年制定了《关于依法开展证券期货行业仲裁试点的意见》。然而,我国对证券仲裁的... 随着证券市场纵深发展和2019年《证券法》确立特别代表人诉讼,我国证券纠纷数量急剧增长。为保障证券纠纷高效处理和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司法部于2021年制定了《关于依法开展证券期货行业仲裁试点的意见》。然而,我国对证券仲裁的规制尚不完善,而美国FINRA规则和联邦最高法院Concepcion案判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和美国证券仲裁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行规则,比较分析了证券仲裁的自愿性和强制性规制模式。鉴于证券仲裁的禀赋特性,我国应从利益平衡角度规制证券仲裁,不能完全照搬美国证券强制性仲裁格式条款规制模式,但可借鉴其在证券.仲裁中增加强制性的经验,在允许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的基础上,采用默认选择仲裁的规定。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我国应对证券强制仲裁的格式条款具有更大的包容度,以实现快速解决证券纠纷和妥善保护投资者的多重政策目标。我国法律应循序渐进地建立集团仲裁制度,借鉴代表人诉讼的实践经验,先发展普通代表人仲裁的模式,然后探索特别代表人仲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仲裁 仲裁自愿性 强制仲裁协议 集团仲裁 FINRA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治理模式研究
12
作者 徐小东 王菁睿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5,共11页
针对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的探索,目前大多关注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村落规划与地域文脉的契合、建筑与场地关系的协同等,但对于长期以来由村民主导的日常性活动及空间改造行为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村落日益衰败的背景下,如何审视政府部... 针对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的探索,目前大多关注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村落规划与地域文脉的契合、建筑与场地关系的协同等,但对于长期以来由村民主导的日常性活动及空间改造行为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村落日益衰败的背景下,如何审视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与村民自发参与问题,是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过程中亟需予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尝试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切入,将其置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语境中,梳理传统村落日常性空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揭示其空间形式、组织模式与行为活动之间的内在相关性,进而针对性地解析与构建相关治理机制与策略。同时,兼顾作为中介的建筑师专业作用的发挥,形成“自上而下”他组织与“自下而上”自组织两种体系并行的活态化保护新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持续发展提供上下联动、情理交融的创新思路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传统村落 自组织 他组织 上下联动 活态化保护 治理模式
下载PDF
以规则治理重构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基于广州L城中村改造的研究
13
作者 姚迈新 《行政与法》 2024年第10期118-128,共11页
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广州城市更新现状考察和理性审视出发,阐释引致更新改造“难点”及“堵点”的表层原因,包括征地拆迁难、资金压力大、统筹协调难和社... 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广州城市更新现状考察和理性审视出发,阐释引致更新改造“难点”及“堵点”的表层原因,包括征地拆迁难、资金压力大、统筹协调难和社会问题复杂等。从深层原因看,广州城市更新行动与制度、规则的供给情况高度相关。基于此,选取广州L城中村改造典型案例,从规则治理重构角度审视现阶段广州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表明,L城中村改造经验包括确立核心、创新模式、正向激励、集体行动和利益平衡等。以规则治理重构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应当把握依托多元主体推进,围绕优化更新改造全运行体系展开,以“核心文件+配套政策+微观制度”形成制度丛,强化和夯实相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治理 城市更新 城中村改造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的关系
14
作者 徐显明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85-391,共7页
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先后提出并发展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关系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法治不仅是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特征之一,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保障。基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 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先后提出并发展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关系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法治不仅是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特征之一,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保障。基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世界范围内比较成熟的3条法治化道路均不适合中国,惟有走符合中国特色的自我构建式法治道路。自我构建式道路由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3项原则,以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用法典表达法律的历史惯性、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以调止讼的东方智慧4项构成组建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 自我构建式法治道路
下载PDF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逻辑
15
作者 石绍斌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将村民委员会列入行政诉讼被告范围,然而司法解释内容的含糊以及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合法性,使得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存在争议,以致受案范围局促。《宪法》...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将村民委员会列入行政诉讼被告范围,然而司法解释内容的含糊以及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合法性,使得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存在争议,以致受案范围局促。《宪法》第111条和《宪法》第三章将作为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置于国家机构的范围,明确了村委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宪法基础。从1982年开始的中央一号文件到《村委会组织法》,从《行政诉讼法》修订到最高院司法解释,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规范越来越清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64份有关村委会做被告的判决或裁定,尽管存在着认可或不认可,但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实践已经客观存在着。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下,村委会作为自治与法治的“双重身份”已然越来越突出。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有助于更好地协调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纠纷,从而推动法治中国下和谐乡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行政诉讼 被告资格 自治与法治
下载PDF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功能偏差与调适路径
16
作者 张式军 平师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0-78,共9页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村规民约作为非正式规范,蕴含民主自治、活法与软法等内容,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村规民约作为非正式规范,蕴含民主自治、活法与软法等内容,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念的显象载体。通过对F省X县93份村规民约调查分析发现,村规民约存在制定过程异化、文本形式同质化、环境规范支撑不足导致约束力弱化等问题。结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村规民约的机理分析,村规民约的功能纠偏需加强自治、强化约束力。应结合“三治融合”实行规则优化,自治层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程序,法治层面软法与硬法有机结合,德治层面融合当地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念;并通过内部优化村规民约环境规范内容,外部建立相关配套措施,健全村规民约实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村规民约 约束力 自治 三治融合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蕴、底色和底气
17
作者 宋婷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69-79,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和“法治篇”。法治文化是两种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独立分领域的耦合之处生发出的、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契合性的思想精华... 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和“法治篇”。法治文化是两种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独立分领域的耦合之处生发出的、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契合性的思想精华,激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蕴、底色和底气。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蕴植根马克思主义法治文化观,深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汲取世界法治文化精华,延绵红色法治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色凸显了良法之治、公平之治、信仰之治、制度之化、精神之化、人本之化的价值理念,实现了文化中的法治与法治中的文化休戚与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法治底气源自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指导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法治强国提供坚定的信念伟力、持久的思想定力和巨大的前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法治文化 法治底蕴 法治底色 法治底气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西江苗寨苗绣产业复兴实践研究
18
作者 梅军 杨武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自信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有力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基于文化自信视域,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法,探讨西江苗寨苗绣产业复兴实践。西江苗寨苗绣产业复兴经历了...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自信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有力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基于文化自信视域,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法,探讨西江苗寨苗绣产业复兴实践。西江苗寨苗绣产业复兴经历了从文化自省到文化自信的过程,其背后的逻辑与张力是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创造、转化和资本化过程,是主体与价值、物质与精神、传统与创新的交融过程。面对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等多重张力与矛盾,西江苗寨苗绣产业实现了均衡性的重构,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乡村振兴 西江苗寨 苗绣产业
下载PDF
《马桥词典》中地理意象研究
19
作者 邓统湘 李心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 韩少功《马桥词典》中存在诸多地理意象,其具有多维象征意蕴。从敬畏自然的哲思、灵性生物的隐喻、生存景观的表征,到历史记忆的见证,这些地理意象展现了万物有灵的浪漫思维与物我相融的理性认知;其作为展现乡村中国深厚文化根脉和复杂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复苏了巫楚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古老韵味,揭示了传统乡村在现代化冲击下的生存挑战与文化转型,为理解乡村社会的复杂文化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地理意象 万物有灵 物我相融 巫楚文化 传统乡村
下载PDF
平台自我革命:党的思想领导法规之整合适用论
20
作者 赵谦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2期45-57,共13页
党的思想领导法规是对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和任务上的革新性规范表达。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方面往往强调依托相应的思想整合平台,以承载各类要素促进党思想领导活动的实现。作为党领导下人民形成共识的重要思想整合平台,政治协商平台旨在通... 党的思想领导法规是对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和任务上的革新性规范表达。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方面往往强调依托相应的思想整合平台,以承载各类要素促进党思想领导活动的实现。作为党领导下人民形成共识的重要思想整合平台,政治协商平台旨在通过面向各类利益需求与观点表达的充分协商,切实推动纲领式原则宣示逐步落实为具象化组织规范表达。阐释思想整合平台规范指引相应协商沟通、交流活动的事项范围和要旨,主要可以从平台建制和平台运营两个方面展开。思想整合平台建制事项旨在凸显思想整合沟通实践在沟通关系、行为维度的结构定性,并围绕体系架构和功能目标来设定必要的载体结构规范。思想整合平台运营事项旨在凸显思想整合交流实践在交流资格、目标与程序维度的过程控制,并围绕人员身份、职能事项和行动环节来设定必要的活动控制方式。明晰这两个方面的协商适用自我革命规范事项,有助于党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观点的有效表达和沟通交流,并经过平台的整合作用达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思想领导法规 平台自我革命 协商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