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村落学前教育变迁的态势与内在逻辑——基于云南白族S村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静 杨亮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88,103,共6页
S村学前教育的变迁大致经历了私塾、现代幼儿园的形成和现代幼儿园的发展三个历程。依据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提出了S村学前教育的变迁形成了内在型嵌入、外驱型悬浮、外驱型嵌入三种态势,并遵循以村落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互动为动... S村学前教育的变迁大致经历了私塾、现代幼儿园的形成和现代幼儿园的发展三个历程。依据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提出了S村学前教育的变迁形成了内在型嵌入、外驱型悬浮、外驱型嵌入三种态势,并遵循以村落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互动为动因、以民间力量为依托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文化 学前教育变迁 国家与社会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域下蒙古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及特点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考察蒙族大学生在与主流文化接触中产生的文化疏离感及特点,以399名蒙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民族认同量表、文化疏离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承载着时间维度的年级变量和承载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为考察蒙族大学生在与主流文化接触中产生的文化疏离感及特点,以399名蒙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民族认同量表、文化疏离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承载着时间维度的年级变量和承载着地域文化维度的生源地变量,是影响蒙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主要因素,二者可共同解释文化疏离感总变异的32.6%,且对其有显著预测效应。(2)蒙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生活满意度与文化疏离感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3)蒙族大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在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主流民族认同和本民族认同既与生活满意度直接发生联系,又通过文化疏离感间接对生活满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蒙族学生 民族认同 文化疏离感 心理健康
下载PDF
蒙古族村落社会“套布”的由来、适用范围及现代性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钟艳萍 刘洋 阿思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7-104,共8页
在当今蒙古族村落社会转变经营方式中,"套布"经营作为一种环保和增收双赢模式脱颖而出,并在这一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模式。因此,它便具有了很强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以"套布"为... 在当今蒙古族村落社会转变经营方式中,"套布"经营作为一种环保和增收双赢模式脱颖而出,并在这一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模式。因此,它便具有了很强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以"套布"为视点,运用学科理论和方法,并参照政府有关农村地区的政策和法规,进而把"套布"这一生产方式作为阐述理由,在对其由来、适用范围及所具有的现代属性等详加论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释放"套布"模式所包含的能量和价值,并以此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出台和决策依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村落社会 “套布” 泛化解释 现代性阐释
下载PDF
当前我国乡镇债务的多层面影响论析——基于安徽省若干乡镇的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夺先 王增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乡镇债务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但消极影响更大。基于对安徽省多个乡镇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微观、中观、宏观的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乡镇债务的影响。认为乡镇债务影响到农民、乡镇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利益,影响到乡镇基层政府正常运转... 乡镇债务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但消极影响更大。基于对安徽省多个乡镇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微观、中观、宏观的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乡镇债务的影响。认为乡镇债务影响到农民、乡镇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利益,影响到乡镇基层政府正常运转,影响到乡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影响到国家政策主要是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综合改革的实施。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化解乡镇债务,消减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债务影响 乡村个体 乡镇基层政府 乡村社会 国家政策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81
5
作者 姜德波 彭程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4,共9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不容忽视,乡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和现代乡村能否建成。为此,剖析了我国乡村衰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不容忽视,乡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和现代乡村能否建成。为此,剖析了我国乡村衰落的成因,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办法,提出了现代乡村建设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告村振兴战略 现代乡村 城市化 城乡统筹 中国梦 “三农”问题 乡村衰落现象 乡村社会治理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天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62-66,共5页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区...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和生态成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不可持续的。本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发展 云南 少数民族 社区 直苴村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天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37-40,共4页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社会系统存在优势性,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社会系统存在优势性,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优势性 云南 少数民族 社区 直苴村
下载PDF
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壮剧村寨开展传承人才培养服务的社区与社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二)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萍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载体,以那瓜村为个案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服务模式的研究,重在探索一种以地方高校民族研究机构为服务主体,借助其科研平台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向校外遗产地社区提供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人才培养的社区与... 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载体,以那瓜村为个案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服务模式的研究,重在探索一种以地方高校民族研究机构为服务主体,借助其科研平台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向校外遗产地社区提供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人才培养的社区与社会教育传承服务实践模式,以便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出一项新的服务领域,并为相关的研究和服务积累有益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剧传承人才培养 社区与社会教育传承 模式构想与实践 那瓜村社区
下载PDF
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9
作者 吕洋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在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影响下,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由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男青年结婚难、彩礼飞涨等现象已成为当今蒙古族村落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婚成家者也面临婚姻质量低下、离婚风险大等问题。... 在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影响下,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由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男青年结婚难、彩礼飞涨等现象已成为当今蒙古族村落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婚成家者也面临婚姻质量低下、离婚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民族社会良性运转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村落社会 富余劳动力群体 婚姻家庭 社会稳定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空间
10
作者 梅记周 张百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1081-1085,共5页
在现代民主政治国家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依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已经为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制度空间,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项基本制度;村... 在现代民主政治国家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依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已经为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制度空间,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项基本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实践场所;信访制度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项权利救济制度,是当前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村民自治制度 信访制度 制度空间 和谐社会 农民
下载PDF
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村民自治改革——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关系出发
11
作者 刘爱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15,共6页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说"为村民自治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村民自治改革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也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但村民自治改革作为...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结构性互动说"为村民自治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视野下,村民自治改革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而且也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重构。但村民自治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政治发展过程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要推行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多元化社会自治,建构市民社会的广泛社会基础;同时对以村民自治权为基础的社会自治权与国家公权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分,并为社会自治权提供侵权法律救济,从而在组织形态和权力形态上实现社会与国家的良性结构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市民社会 良性结构性互动 村民自治
下载PDF
六朝蛮族社会经济试探
12
作者 方高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蛮族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迁徙到江汉、江淮地区的蛮族大都进入了封建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涌现了大量蛮族村落。蛮族内部差异甚大,风俗习惯各不相同。
关键词 六朝时期 蛮族 原始农村公社 封建社会 生产力 原始村落 风俗习惯
下载PDF
蒙古族传统图案在云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更新中的运用
13
作者 沈丹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6期132-135,143,共5页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居民生产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民族融合的推进与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民族景观特色逐渐丧失。为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北阁下村空间景观现状...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居民生产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民族融合的推进与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民族景观特色逐渐丧失。为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北阁下村空间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对其6个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进行景观更新设计,将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提炼和变形,以场地中的种植池、铺地图案、公共设施为载体来呈现这一传统文化。运用环保型铺地材料,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使公共空间景观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更新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蒙古族传统图案 民族传统文化 兴蒙乡
下载PDF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
14
作者 张新光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等政策主张。这既表明了人们对于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政府到...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等政策主张。这既表明了人们对于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政府到底是“弱化”还是“强化”、“行政化”还是“自治化”的基本判断存在着严重分歧。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方政治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认识范式不足以说明“国家/皇权-地方精英/士绅-乡村社会/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虽然注意到了“国家——社会”非均质性的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仍然成为其致命的缺陷。因此,只有主体通过“他者视角”反观自身的“视阈剩余”时,才有可能把握主体的“超在性”,而一切“外来语”和主观推断终究不能站稳脚跟走好自己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 二元对立 政权建设 乡镇改革
下载PDF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
15
作者 张新光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等政策主张。这既表明了人们对于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政府到...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等政策主张。这既表明了人们对于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政府到底是“弱化”还是“强化”、“行政化”还是“自治化”的基本判断存在着严重分歧。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方政治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认识范式不足以说明“国家/皇权-地方精英/士绅-乡村社会/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虽然注意到了“国家——社会”非均质性的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仍然成为其致命的缺陷。因此,只有主体通过“他者视角”反观自身的“视阈剩余”时,才有可能把握主体的“超在性”,而一切“外来语”和主现推断终究是不能站稳脚跟走好自己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 二元对立 政权建设 乡镇改革
下载PDF
传承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景观更新——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晶 刘扬 《绿色科技》 2015年第4期87-91,共5页
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村为例,依据现场调研资料,在分析街巷空间构成及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更新的理念,探讨了街道界面的更新措施,指出了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应遵循体现生活、满足人情和当地美学需求的设计宗旨,期... 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村为例,依据现场调研资料,在分析街巷空间构成及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更新的理念,探讨了街道界面的更新措施,指出了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应遵循体现生活、满足人情和当地美学需求的设计宗旨,期望使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在更新改造之后不会成为丧失本土文化灵魂的商业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巷空间 街道景观 更新改造 蒙古族村落 通海县
下载PDF
乡土社会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变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永飞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4-98,共5页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乡土社会变迁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诞生并发展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随着中国乡土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由"群体"走向"个体"、由"封闭"走向...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乡土社会变迁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诞生并发展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随着中国乡土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由"群体"走向"个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礼俗"走向"世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继承民族传统体育中传统礼俗文化精神,遴选出既有显著"个性化"又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予以推广,并借鉴其它民族或西方国家传统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乡土社会 村落 变迁
下载PDF
村庄治理: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辉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80,共14页
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 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权力谱系社会学本质上是探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的互动互构机制在治理层级和时空层面的渐变规律。总体来说,它具有三大理论要素,一是成分论,二是互构论,三是渐变论。成分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组合关系。互构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三种成分相互构造的结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渐变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成分相互构造的模式在不同层级、不同时空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从这一理论框架出发,可以清晰地辨识中国治理体制的优势及风险,并可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西方和全球的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治理 国家治理 治理单元 权力谱系社会学 国家—社会关系 差序格局 治理层级 村级治理组织
下载PDF
制度性自治: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村民自治创新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海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以资源下乡为抓手,从治理资源、公共权威、公共规则三个方面加强制度供给,形成了新型村民自治制度。地方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国家制度体系的同时保留了村民自治,通过接入国家的力量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新型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治理的“非程式化”“复杂化”特点相适配,是接入国家力量且保持基层自主性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区别于国家力量支撑不足的社会性自治和国家力量消解村民自治的行政科层制。在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充分重视基层治理的特点,将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基层治理特点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蒙汉杂居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土默特右旗西哈家素村落音乐生活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琳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程度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地方实践国家制度体系及其贯彻执行效能,往往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日常音乐实践落实,甚至可以达到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蒙汉杂居村落—... 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程度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地方实践国家制度体系及其贯彻执行效能,往往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日常音乐实践落实,甚至可以达到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蒙汉杂居村落——西哈家素村的民众通过日常音乐实践、生活实践的交流,共同促成了“基于文化了解的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宣传者与推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杂居区 村落音乐生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