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近郊农村宅基地流转现状调查——以昌平区香堂村、下苑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姜芊孜 徐希 《小城镇建设》 2019年第10期12-16,共5页
文章以北京市昌平区香堂村、下苑村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京郊宅基地流转的现状、效益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京郊宅基地流转的形式以出租和买卖为主,宅基地出租多沿村庄道路集中分布;宅基地买卖表现为地上房屋... 文章以北京市昌平区香堂村、下苑村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京郊宅基地流转的现状、效益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京郊宅基地流转的形式以出租和买卖为主,宅基地出租多沿村庄道路集中分布;宅基地买卖表现为地上房屋的买卖,出售后房屋闲置现象突出;宅基地置换导致老宅基地废弃,置换后的建筑空间对村庄布局产生影响;流转后使用主体以非村民为主,房屋功能以居住、商用为主。宅基地流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获益,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吸纳流动人口,城乡资源有效互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中心城区土地供给压力。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隐形流转多暗箱操作,缺乏产权保障;无序置换及收益分配不完善,导致村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无序的宅基地流转影响村庄空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流转 宅基地利用 北京市近郊区 香堂村 下苑村
下载PDF
重访平郊村——20世纪40年代华北城郊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呈现与历史学细读 被引量:6
2
作者 安劭凡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57,M0006,M0007,共21页
城市郊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独特中间地带,在华北社会史研究中长期缺乏必要的关注。在重新发掘一批20世纪40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所做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北平郊区的日常生活与历史细节得以被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再现。总体而言,20世... 城市郊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独特中间地带,在华北社会史研究中长期缺乏必要的关注。在重新发掘一批20世纪40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所做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北平郊区的日常生活与历史细节得以被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再现。总体而言,20世纪40年代的京郊日常生活有着鲜明的都市化乡村特点,包括生产与生计更依赖城郊集镇与城市间的贸易网络;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教育并存;城郊社会流动性较强,且缺乏稳定的,有控制力的自治组织。对民国时期社会学调查资料的历史学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时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具象化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日常生活 平郊村 燕京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