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遂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1
作者 沈佳丹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建立甘遂炮制前后(生甘遂、醋甘遂)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大戟二烯醇进行定量分析,为甘遂质量控制及炮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生甘遂和醋甘遂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对甘遂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大戟二烯醇... 目的建立甘遂炮制前后(生甘遂、醋甘遂)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大戟二烯醇进行定量分析,为甘遂质量控制及炮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生甘遂和醋甘遂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对甘遂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大戟二烯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甘遂炮制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生甘遂和醋甘遂分别确定了14个和12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0。大戟二烯醇在生甘遂和醋甘遂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49%和0.222%。甘遂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共有峰减少3个,新增加1个,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对甘遂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甘遂的炮制及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甘遂 炮制方法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下载PDF
甘遂不同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征军 李媛 +2 位作者 高兰 丁安伟 张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比较甘遂炮制前后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B和甘遂萜酯A含有量的变化,以期揭示上述成分与甘遂醋炙减毒作用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遂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以X TerreRP C18色谱柱(4.6 mm×150... 目的比较甘遂炮制前后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B和甘遂萜酯A含有量的变化,以期揭示上述成分与甘遂醋炙减毒作用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遂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以X TerreRP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A)-水(B)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8℃。结果假白榄烷型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和甘遂萜酯B经炮制后均有所降低,其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为生品>清炒品>醋润品>醋炙品。结论甘遂醋炙前后甘遂萜酯A与甘遂萜酯B的含有量变化与甘遂醋炙减毒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萜酯B 甘遂萜酯A 二萜 甘遂 醋甘遂
下载PDF
醋甘遂与炙甘草免煎颗粒配伍对CYP2E1、CYP3A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茜 韩雪 +1 位作者 王亚芬 刘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9-1683,I0005,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CYP2E1、CYP3A4的基因、蛋白表达,初步观察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对肝脏的损伤以及对肝药酶2个亚型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炙甘草组(免煎颗粒剂)、醋甘遂组(研末)、炙甘草-...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CYP2E1、CYP3A4的基因、蛋白表达,初步观察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对肝脏的损伤以及对肝药酶2个亚型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炙甘草组(免煎颗粒剂)、醋甘遂组(研末)、炙甘草-醋甘遂组、甘遂半夏汤组。其中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连续给药14天。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取肝组织一部分用福尔马林固定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一部分液氮冻存,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CYP2E1、CYP3A4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给药组ALT含量各组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AST含量甘遂组以及醋甘遂-炙甘草配伍组、甘遂半夏汤组较正常组降低,其中甘遂半夏汤组降低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LDH含量各给药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炙甘草组、醋甘遂组、醋甘遂-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组CYP2E1基金和蛋白表达均有所升高,CYP3A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则有所下降,二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醋甘遂-炙甘草组升高或降低最为明显;与醋甘遂-炙甘草组比较,甘遂半夏汤组下调CYP2E1基金和蛋白表达,上调CYP3A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从分子机制上证实了醋甘遂和炙甘草配伍有增毒效应,以复方的形式使用则能降低毒性,但在生化指标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增毒作用,可能还存在其他配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且需要配合病理状态的研究以确定是否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甘遂 炙甘草 十八反 CYP2E1 CYP3A4
下载PDF
醋炙对甘遂3种三萜类成分的影响及肠上皮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文晓 杨艳菁 +2 位作者 曹亮亮 张丽 丁安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研究甘遂醋炙前后3种三萜类成分(大戟二烯醇、kansenone、11-oxo-kansenonol)含有量变化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的毒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在210、255、270 nm测定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该3种成分的量。采用MTT法检测3种成分对大鼠小肠隐窝... 目的研究甘遂醋炙前后3种三萜类成分(大戟二烯醇、kansenone、11-oxo-kansenonol)含有量变化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的毒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在210、255、270 nm测定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该3种成分的量。采用MTT法检测3种成分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醋炙后大戟二烯醇、kansenone、11-oxokansenonol含有量均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3.43%、15.15%、14.79%。对IEC-6细胞的IC50分别为71.41、15.27和14.53μmol/L。结论甘遂醋炙后3种三萜类成分含有量的降低与醋炙减毒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 IEC-6 大戟二烯醇 kansenone 11-oxo-kansenonol
下载PDF
醋制甘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燕 安琨 +3 位作者 孙敬勇 王菊 仲英 孙立立 《食品与药品》 CAS 2011年第5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醋制甘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戟醇(1)、麦芽酚(2)、β-谷甾醇-3-O-6-硬脂酰葡萄糖苷(3)、5-羟基麦芽酚(4... 目的分离和鉴定醋制甘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戟醇(1)、麦芽酚(2)、β-谷甾醇-3-O-6-硬脂酰葡萄糖苷(3)、5-羟基麦芽酚(4)、棕榈酸(5)、棕榈酸甘油酯(6)、丁二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甘遂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制甘遂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生甘遂及其炮制品中2种三萜成分的含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显隆 肖新月 +3 位作者 邹秦文 魏锋 杜力军 马双成 《中国药事》 CAS 2010年第6期550-552,555,共4页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中大戟二烯醇及表大戟二烯醇的含量差异。方法样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后,蒸干,加甲醇溶解,以HPLC法分析。采用Agilent C8色谱柱分离,柱温:30℃;以乙腈-水(95∶5)为流动相,流速:...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中大戟二烯醇及表大戟二烯醇的含量差异。方法样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后,蒸干,加甲醇溶解,以HPLC法分析。采用Agilent C8色谱柱分离,柱温:30℃;以乙腈-水(95∶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考察了44份甘遂及其炮制品中的大戟二烯醇和表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情况。结论生甘遂及其炮制品醋甘遂中的三萜成分以大戟二烯醇及表大戟二烯醇为主,甘遂及醋甘遂中大戟二烯醇(Ⅰ)和表大戟二烯醇(Ⅱ)的含量消长变化有一定规律,二者之比(Ⅰ/Ⅱ)约为3∶1,可以只测定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来控制甘遂及其炮制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甘遂 大戟二烯醇 表大戟二烯醇 HPLC
下载PDF
不同产地甘遂和醋甘遂饮片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束晓云 王媚 +2 位作者 王春根 张丽 丁安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061-12064,共4页
[目的]探索甘遂和醋甘遂饮片的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甘遂和醋甘遂的饮片性状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山西产甘遂多为细长圆柱状,且纤维性较强,陕西产多为粗短连珠状;山西产甘遂乳汁管和纤... [目的]探索甘遂和醋甘遂饮片的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甘遂和醋甘遂的饮片性状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山西产甘遂多为细长圆柱状,且纤维性较强,陕西产多为粗短连珠状;山西产甘遂乳汁管和纤维较多,厚壁细胞壁微木化,而淀粉粒明显少于陕西产甘遂;醋甘遂饮片较生甘遂颜色深,可见焦斑;醋甘遂粉末中的木栓细胞、导管及纤维的颜色深于生品。[结论]该研究对于鉴别区分不同产地的甘遂和醋甘遂饮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甘遂 性状 显微 鉴别
下载PDF
有毒中药甘遂醋炙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石典花 张姗姗 孙立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优选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毒效部位特征峰峰面积之和及外观性状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加醋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的最佳醋炙工艺为加醋量30%,230℃炒制30min。结论该研究可为醋甘遂的炮制和... 目的优选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毒效部位特征峰峰面积之和及外观性状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加醋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的最佳醋炙工艺为加醋量30%,230℃炒制30min。结论该研究可为醋甘遂的炮制和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 正交试验 毒效部位
下载PDF
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颜晓静 李璘 +5 位作者 李征军 李媛 高兰 曹雨诞 唐于平 张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比较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初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活力和Griess法分析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甘遂生品、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的致炎毒性及量... 目的比较甘遂醋炙前后对脾淋巴细胞活力和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量效关系,初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脾淋巴细胞活力和Griess法分析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甘遂生品、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的致炎毒性及量效关系比较。结果在9.5~4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生品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的释放(P<0.01),药物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甘遂清炒组、醋润组和醋炙组与甘遂生品组比较,均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P<0.05),其抑制顺序为醋炙品>醋润品>清炒品,且抑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在9.5~4 750 mg·L-1浓度范围内,甘遂清炒品、醋润品和醋炙品均能降低甘遂的致炎毒性,且降低毒性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并提示在甘遂醋炙过程中加热和醋润两个炮制程序能够起到降低甘遂致炎毒性的协同作用,从而为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甘遂 致炎毒性 醋炙减毒 脾淋巴细胞 腹腔巨噬细胞 量效关系
下载PDF
生甘遂与制甘遂中的二萜类成分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显隆 肖新月 +5 位作者 邹秦文 刘薇 石岩 魏锋 马双成 林瑞超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7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差异。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后,以HPLC法分析。采用菲罗门lunar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分离,柱温40℃,以乙腈-水... 目的:建立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差异。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后,以HPLC法分析。采用菲罗门lunar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分离,柱温40℃,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甘遂大戟萜酯D线性范围分别为0.216~8.64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5%(n=9);44批次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为0.008%~0.03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甘遂大戟萜酯D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甘遂 甘遂大戟萜酯D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醋甘遂与炙甘草免煎颗粒配伍对大鼠肾功能及醛固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茜 韩雪 +1 位作者 王亚芬 刘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5期7-1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肾功能指标和血清醛固酮、钠钾离子的含量,初步观察醋甘遂与炙甘草免煎颗粒配伍对肾脏的损伤。方法: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炙甘草组(免煎颗粒剂)、醋甘遂组(研末)、醋甘遂-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组。其中正常组...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肾功能指标和血清醛固酮、钠钾离子的含量,初步观察醋甘遂与炙甘草免煎颗粒配伍对肾脏的损伤。方法: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炙甘草组(免煎颗粒剂)、醋甘遂组(研末)、醋甘遂-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组。其中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连续给药14天。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醛固酮(ALD)的含量以及血清中Na+、K+含量;取一侧肾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观察肾组织细胞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炙甘草组、醋甘遂组、醋甘遂-炙甘草组Cr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含量各组均有升高趋势,醋甘遂-炙甘草组升高显著,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醋甘遂组比较,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含量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LDH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Na+、K+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之间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醛固酮(ALD)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甘遂半夏汤组较醋甘遂-炙甘草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遂确实对肾脏造成了损伤,但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增强作用,说明二者配伍不存在增毒作用,是否有增效作用需要配合病理状态的研究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醛固酮 醋甘遂 炙甘草 十八反
下载PDF
甘遂醋制前后萜类成分效应部位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东方 郁红礼 +5 位作者 薛凡 张元斌 吴皓 崔小兵 王迅 靳荐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究甘遂醋制前后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方法将甘遂用二氯甲烷和95%乙醇依次提取,获得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癌性腹水小鼠模型,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及肠道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 目的探究甘遂醋制前后抗腹水、泻下作用及组成变化。方法将甘遂用二氯甲烷和95%乙醇依次提取,获得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癌性腹水小鼠模型,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及肠道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蛋白表达水平为指标,筛选甘遂效应部位,考察甘遂醋制前后效应部位二氯甲烷提取部位的抗腹水及泻下作用变化。同时对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以及醋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进行质谱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生甘遂总提物组、二氯甲烷提取部位高剂量组小鼠腹水量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AQP1、AQP3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对尿量无影响;非二氯甲烷部位组无明显降低腹水及增加粪便含水量的作用,表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是其主要效应部位;与模型组相比,醋品二氯甲烷部位高剂量组仍可显著降低癌性腹水小鼠的腹水量,增加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AQP1、AQP3蛋白表达,但对结肠AQP1和AQP3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与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相比,醋制后甘遂二氯甲烷部位组小鼠腹水量显著升高,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此外,甘遂对腹水中癌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不能促使其凋亡。质谱分析发现,甘遂中萜类成分主要富集于二氯甲烷部位中,且醋制后二氯甲烷部位16个萜类成分中12个成分相对含量减少,4个成分含量增加。结论甘遂醋制后仍保留“泻水逐饮”功效,但泻下作用缓和,效应的变化可能与所含萜类成分的组成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制 癌性腹水模型 AQP1 AQP3
下载PDF
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艳蕊 郝蕾 +3 位作者 王婷婷 王芮 杨伟丽 王茜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40-1647,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功能指标、血清生物标志物含量及肝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2D6-1、CYP3A1、CYP2E1的基因、蛋白表达,探讨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对癌性腹水大鼠CYP450酶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二者配伍的作用实质... 目的通过检测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功能指标、血清生物标志物含量及肝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2D6-1、CYP3A1、CYP2E1的基因、蛋白表达,探讨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对癌性腹水大鼠CYP450酶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二者配伍的作用实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炙甘草组(免煎颗粒剂)、醋甘遂组(研末)、炙甘草-醋甘遂组(草遂组)、甘遂半夏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株复制癌性腹水模型,连续给药14 d。实验结束后取材,用生化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谷氨酸脱氢酶(GLDH)、苹果酸脱氢酶(MDH1)、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对氧磷酶(PON1)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1、CYP2E1蛋白表达,采用RT-qPCR技术检测CYP2D6-1、CYP3A1、CYP2E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ST、ALT、TBIL、DBIL、AKP、GLDH、MDH1、PNP水平明显升高(P<0.05),PON1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炙甘草组、草遂组、甘遂半夏汤组PON1含量明显升高(P<0.05)。RT-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YP2D6-1、CYP3A1、CYP2E1基因及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下调CYP2D6-1、CYP3A1、CYP2E1的基因或蛋白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炙甘草组、草遂组及甘遂半夏汤组肝索紊乱减少,肝血窦扩张减少。结论本实验提示醋甘遂与炙甘草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配伍应用才能起到减毒的作用。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基因、蛋白表达,提高PON1含量,降低氧化应激,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醋甘遂 炙甘草 配伍关系 细胞色素氧化酶 大鼠
下载PDF
基于毒性成分转化的甘遂醋炙工艺优选
14
作者 刘寒香 张玉松 +2 位作者 周世康 张毅 张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58-2967,共10页
优选基于代表性毒性二萜成分转化的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为醋甘遂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以甘遂中毒性较大的代表性二萜成分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3-O-EZ)和大戟萜酯C(KPC)及其醋炙转化产物巨大戟二萜醇(i... 优选基于代表性毒性二萜成分转化的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为醋甘遂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以甘遂中毒性较大的代表性二萜成分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3-O-EZ)和大戟萜酯C(KPC)及其醋炙转化产物巨大戟二萜醇(ingenol)和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20-deoxyingenol)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进行肠毒性和泻水药效评价,并建立毒性成分转化的HPLC评价方法,探究甘遂醋炙转化规律。基于该转化规律,以转化产物ingenol和20-deoxyingenol总含量为目标,以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和醋用量为关键工艺参数,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醋甘遂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甘遂醋炙后,毒性较大的双酯型3-O-EZ和KPC经酯键断裂先转化为单酯型3-O-(2′E,4′Z-癸二烯酰基)巨大戟二萜醇(3-EZ)和5-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5-OBen),最终转化为几乎无毒性的ingenol和20-deoxyingenol,同时,其泻水药效得以保留。所建立的毒性成分转化含量测定方法中6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102.3%(RSD≤2.4%)。甘遂醋炙后,其代表性二萜类及中间产物成分含量明显减少,相比生甘遂降低了14.78%~24.67%;转化产物总量明显增加,相比生甘遂升高了14.37%~71.37%。工艺优选结果显示炮制温度对产物总量的影响最显著,炮制时间次之。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为210℃,炮制时间为15 min,醋用量为30%。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68%,表明该工艺合理稳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基于毒性成分转化优选的甘遂醋炙工艺有利于在保证饮片减毒存效基础上提高醋甘遂生产的稳定性,为同类有毒中药的工艺优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 成分转化 工艺 减毒存效
原文传递
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28
15
作者 谢臻 周媛 +3 位作者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76-3481,共6页
目的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 目的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药对配伍 PH值 蒽醌成分 醋甘遂 牡丹皮 黄芩 黄连 附子 枳实 厚朴
原文传递
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被引量:15
16
作者 易剑锋 叶蓁蓁 +4 位作者 潘海邦 易华 王新平 赵春霖 董小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70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复方大... 目的:探讨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70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醋甘遂和生长抑素。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胃肠减压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缓解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胃肠减压量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3.3%VS 22.5%,96.7%VS 87.5%,P<0.05)。结论: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麻痹性肠梗阻疗效,具有症状改善快、胃肠功能恢复快、感染易控制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肠梗阻 醋甘遂 复方大承气汤 生长抑素
原文传递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醋甘遂毒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曹亮亮 王文晓 +3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窦志华 王宇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249-3255,共7页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损伤显著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胃、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正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肝脏中ALT及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胃组织中GSH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肝、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血清、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模型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及模型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L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胃组织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醋甘遂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胃、肠毒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为醋甘遂"有故无殒"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故无殒 醋甘遂 毒性差异
原文传递
中药十八反甘草组临床应用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左艇 田硕 +2 位作者 李艳 王君明 范欣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析十八反甘草药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某省级三甲医院近3年来(2009.11—2012.11)十八反甘草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甘草临床同用频率依次为海藻〉醋甘遂〉醋大戟〉醋芫花,且海藻占八成以上,甘... 目的:探析十八反甘草药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某省级三甲医院近3年来(2009.11—2012.11)十八反甘草组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甘草临床同用频率依次为海藻〉醋甘遂〉醋大戟〉醋芫花,且海藻占八成以上,甘遂、大戟和芫花均用其醋炙品。就配比而言,除了海藻用量常超过炙甘草(常为炙甘草的2~3倍)外,醋甘遂、醋芫花和醋大戟的用量均常低于炙甘草,且均常为炙甘草用量的1/10最多见。就与甘草组十八反药组配伍的药物情况而言,与炙甘草反药组配伍前6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桂枝、白芍、牡丹皮、炒桃仁和红参。结论:在十八反甘草组中,与甘草配伍应用最多的为海藻,而甘遂、大戟等的配伍在临床上均有应用,说明了十八反同方应用在临床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本研究将对甘草组十八反药组临床应用组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配伍 甘草 醋甘遂 醋大戟 醋芫花
原文传递
醋制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致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艳菁 颜晓静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66-1971,共6页
目的:研究甘遂醋制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ICR正常小鼠为研究对象,灌胃给予甘遂与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取小鼠血清和肝匀浆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 目的:研究甘遂醋制降低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ICR正常小鼠为研究对象,灌胃给予甘遂与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取小鼠血清和肝匀浆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病理切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肝组织损伤显著增高(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肝组织损伤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甘遂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AST,ALT,LDH酶活力均明显增高(P<0.01,P<0.001),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SOD活力和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01),肝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显著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与甘遂各剂量组相比,醋甘遂高、中、低剂量组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中AST,ALT,LDH酶活力(P<0.05,P<0.001),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和肝组织中SOD活力(P<0.001)和GSH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显著增加肝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醋制能明显降低甘遂对肝脏的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甘遂对肝组织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减轻氧化损伤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甘遂 肝毒性 氧化损伤 减毒
原文传递
醋炙降低甘遂对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高兰 颜晓静 +3 位作者 李征军 杨艳菁 张丽 丁安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醋炙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256,160,100 g.kg-1)、醋甘遂组(256,160,100 g.kg-1),灌胃给药7 d后,取小鼠胃、肠匀浆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研究醋炙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256,160,100 g.kg-1)、醋甘遂组(256,160,100 g.kg-1),灌胃给药7 d后,取小鼠胃、肠匀浆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取胃、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减轻,大便性状正常,甘遂和醋甘遂各剂量组出现体重明显减轻和大小便失禁,但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体重减轻较少,泻下作用有所缓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胃肠SOD活力、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LDH活力明显增高(P<0.05,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胃肠SOD活力、GSH含量明显增高,MDA含量、LDH活力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胃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P<0.05,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胃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P<0.05,P<0.01)。结论:醋炙能明显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损伤,为后续进一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甘遂 胃肠损伤 氧化损伤 减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