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O_3改性ABS/PVC/PE-C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浦鸿汀 曹艺华 王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共4页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CaCO_3对ABS/PVC/PE-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活性CaCO_3对ABS/PVC/PE-C共混体系相容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硬度、耐热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VC/PE-C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加入活性C...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CaCO_3对ABS/PVC/PE-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活性CaCO_3对ABS/PVC/PE-C共混体系相容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硬度、耐热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VC/PE-C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加入活性CaCO_3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略有提高,在ABS/PVC/PE-C(70/30/10)共混体系中加入活性CaCO_3后,体系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先随CaCO_3含量的增大而升高,当CaCO_3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又随其增大而降低,CaCO_3含量在10%~15%时可获得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活性CaCO_3的加入使ABS/PVC/PE-C共混体系的吸水率有所降低,维卡软化温度和硬度则随着CaCO_3含量的增加而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共聚物 PE-C 聚氯乙烯 碳酸钙 共混体系
下载PDF
EPDM-g-MAN增韧聚氯乙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勇平 付锦锋 +2 位作者 王炼石 张安强 吴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2,共5页
用悬浮法合成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腈(AN)接枝共聚物(EPDM-g—MAN),用其增韧聚氯乙烯(PVC)树脂。研究了PVC/EPDM-g-MAN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增韧机理、相结构以及热稳定性,并与PVC/氯化聚乙烯(CP... 用悬浮法合成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腈(AN)接枝共聚物(EPDM-g—MAN),用其增韧聚氯乙烯(PVC)树脂。研究了PVC/EPDM-g-MAN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增韧机理、相结构以及热稳定性,并与PVC/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冲击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PDM含量为17.5%时,PVC/EPDM-g-MAN缺口冲击强度达到91.9kJ/m^2;而CPE在含量为25%时,PVC/CPE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到84.9kJ/m^2,说明EPDM-g-MAN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SEM分析表明,随着EPDM-g-MAN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由裂纹支化终止转变为剪切屈服兼有空穴化。TEM分析表明,EPDM以分散相均匀分散于PVC连续相中,两相界面模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相结构由“海-岛”结构转变为近连续相结构。热重分析表明,EPDM-g—MAN的加入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使其分解温度提高了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 聚氯乙烯 相结构 增韧机理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己二酸锌钙皂-纳米氧化铈/氧化镧对PVC/ASA的热稳定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永刚 王昕 +2 位作者 文卓奇 赵旭辉 高俊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合成了己二酸锌钙皂,并将纳米氧化铈和氧化镧分别作为共稳定剂制备了新型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热失重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等考查了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PVC/AS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效果... 合成了己二酸锌钙皂,并将纳米氧化铈和氧化镧分别作为共稳定剂制备了新型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热失重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等考查了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PVC/AS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效果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化合物作为共稳定剂可以提高己二酸锌钙皂对PVC/AS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效果,氧化镧与己二酸锌钙皂的协同效果优于纳米氧化铈,而纳米氧化铈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热变形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 热稳定剂 氧化铈 氧化镧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对聚氯乙烯加工性能及抗紫外老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文文 陈红 +1 位作者 熊英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23,共6页
通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制备了PVC/SAN共混材料。利用转矩流变、色差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VC/SAN共混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AN的加入可促进PVC的塑化,改善其加... 通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制备了PVC/SAN共混材料。利用转矩流变、色差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VC/SAN共混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AN的加入可促进PVC的塑化,改善其加工性能;同时SAN具有较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能抑制PVC脱氯化氢,显著降低紫外老化时PVC颜色变暗、变红和变黄的速率;此外SAN的引入使PVC/SAN共混材料表面平整、致密,可以有效阻止紫外光和氧气深入到材料内部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显著提高PVC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加工性能 抗紫外老化性能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朱云新 余天石 《聚氯乙烯》 CAS 2005年第2期22-25,共4页
叙述了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难燃性、耐化学药剂性及热成型性等主要性能。指出,该共聚物可制得较优良的阻燃材料,并讨论了该共聚物的聚合方法。
关键词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性能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天石 黄志明 +1 位作者 朱云新 汤继忠 《聚氯乙烯》 CAS 2008年第8期8-10,共3页
将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加入乳化剂溶液,充分乳化后,加入氯乙烯和丙烯腈乳液进行共聚反应,制得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经过测试,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乳液合成技术及其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天石 董玲玲 +3 位作者 姚锦余 朱云新 瞿峰 张福美 《聚氯乙烯》 CAS 2007年第7期5-7,共3页
介绍了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合成过程中乳化剂、引发剂的加入方式及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最佳投加方式为(以乳化剂/VCM表示):先投加0.02,反应开始后流加0.02;引发... 介绍了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合成过程中乳化剂、引发剂的加入方式及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最佳投加方式为(以乳化剂/VCM表示):先投加0.02,反应开始后流加0.02;引发剂的最佳投加方式为(以引发剂/VCM表示):先投加0.012,反应开始后流加0.012。该共聚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乳液聚合 阻燃
下载PDF
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基四元共聚物改性PVC/ABS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鑫 苍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9,26,共7页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 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有机硅/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四元共聚物,并以此改性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合金,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和旋转流变等方法对共聚物和改性PVC/ABS合金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了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对单体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以及不同投料质量比下共聚物对PVC/ABS合金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有机硅用量会导致单体转化率降低,共聚物分子量减小且T_(g)升高;共聚物对PVC/ABS合金起到增容作用,共聚物含量为5份时,随着有机硅投料质量比的增加,改性合金的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和拉伸强度均得到提升,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频区复数黏度的频率依赖性明显下降。当有机硅/N-PMI投料质量比为3∶1时,共聚物分子量为1.55×10^(5),T_(g)达到131.6℃,改性合金的拉伸强度为58.7 MPa,维卡软化点温度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有机硅 四元共聚物 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合金 结构与性能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阻燃纤维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余天石 葛明桥 +1 位作者 邱华 张青青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40,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得到的共聚物本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将共聚物通过湿法纺丝,得到了阻燃纤维。用热重分析法和电子单纱强力仪对纤维的热稳定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用扫描电镜对纤维的表面进行观察,同...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得到的共聚物本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将共聚物通过湿法纺丝,得到了阻燃纤维。用热重分析法和电子单纱强力仪对纤维的热稳定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用扫描电镜对纤维的表面进行观察,同时测定了该纤维的极限氧指数。结果表明: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可达28.8%~32.5%,燃烧时无滴落现象,且离火即熄;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阻燃纤维的力学性能较普通腈纶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阻燃纤维 热稳定性 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又嘉 朱雯雯 +5 位作者 潘博坤 徐焕辉 刘杨 游峰 江学良 刘仿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39,99,共6页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土/PVC复合材料的吸声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在PVC基体中的ABS起弹性体的作用,并增加体系的阻尼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当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1.0%时,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最佳。并且这种体系具有最佳吸声效果,在6300 Hz处吸声系数可达0.86,平均吸声系数为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声学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下载PDF
凯氏定氮法在测试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中丙烯腈含量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训兵 姚锦余 朱云新 《聚氯乙烯》 CAS 2006年第8期36-38,共3页
介绍了凯氏定氮法在测定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中丙烯腈含量的应用及反应原理,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灼烧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中丙烯腈的含量是可行的,测定结果准... 介绍了凯氏定氮法在测定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中丙烯腈含量的应用及反应原理,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灼烧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中丙烯腈的含量是可行的,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树脂 凯氏定氮法 丙烯腈 含量 测定
下载PDF
纳米CaCO_3/ABS/PVC共混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继瑞 陈建峰 +1 位作者 王国全 曾晓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研究了改性纳米C aCO3对ABS/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 aCO3可以提高体系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提高最大幅度分别为25.2%和10.5%,随着改性纳米C aCO3添加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先增加后下... 研究了改性纳米C aCO3对ABS/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S/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 aCO3可以提高体系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提高最大幅度分别为25.2%和10.5%,随着改性纳米C aCO3添加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先增加后下降,表面硬度有所增加,吸水率有所下降。通过SEM和TEM分析表明,纳米C aCO3呈纳米分散,且与塑料基体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氯乙烯 纳米CACO3 共混
下载PDF
CPVC/ABS/CPE三元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军 袁茂全 +3 位作者 牟南翔 胡妹华 王建 武德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27,共4页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氯化聚乙烯(CPE)三元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S树脂可以有效降低CPVC/ABS/CPE三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缩短三元共混体系的塑化时间,改善其流动性;当CP...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氯化聚乙烯(CPE)三元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S树脂可以有效降低CPVC/ABS/CPE三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缩短三元共混体系的塑化时间,改善其流动性;当CPE含量固定、共混体系中CPVC与ABS的质量配为7∶3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佳,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CPE含量的增加,三元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CPE对三元共混体系具有优良的增韧作用,用量以15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氯化聚乙烯 共混 改性
下载PDF
PVC/ABS/C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浦鸿汀 曹民干 刘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聚氯乙烯 (PVC) /丙烯晴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ABS)共混体系为不相容体系 ,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 (CPE)后 ,相容性明显提高 ,为部分相容体系 ;通过改变ABS用量可调节PVC/ABS/CPE共混体系的韧性 ;就不同ABS含量对PVC/ABS/CPE共混体系的... 聚氯乙烯 (PVC) /丙烯晴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ABS)共混体系为不相容体系 ,加入增容剂氯化聚乙烯 (CPE)后 ,相容性明显提高 ,为部分相容体系 ;通过改变ABS用量可调节PVC/ABS/CPE共混体系的韧性 ;就不同ABS含量对PVC/ABS/C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硬度、耐热性能以及耐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ABS含量的增加 ,PVC/ABS/CPE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耐热性、吸水性略有增加 ,冲击强度有较大提高 ,而弯曲强度略有下降 ;当ABS含量超过 30 % (质量分数 )后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基本上与ABS的相当 ;ABS含量低于 70 % (质量分数 )的共混体系的表面硬度高于ABS的硬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共混 耐水性
下载PDF
添加剂对PVC/ABS共混物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巨安奇 高玉铃 +2 位作者 葛彦侠 王娜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7,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稳定剂不同含量和增塑剂不同含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VC/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稳定剂用量的增加,P...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稳定剂不同含量和增塑剂不同含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VC/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稳定剂用量的增加,PVC/ABS 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但力学性能却下降,热稳定剂的用量不应超过5份;热稳定剂的加入影响 ABS 的热稳定性,但具体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随着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的增加,PVC/ABS 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提高,但力学性能下降,DOP 的用量不应超过15份;熔体流动速率测定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DOP 能够改善 PVC/ABS 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提高热稳定剂的分散性,从而提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稀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添加剂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相对分子质量对PVC/ABS合金结构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杰 贺杰 +2 位作者 郭建兵 罗筑 秦舒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8,共5页
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合金,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VC相对分子质量对PVC/ABS合金流变行为、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ABS合金呈现... 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合金,采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VC相对分子质量对PVC/ABS合金流变行为、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ABS合金呈现典型的"海-岛"结构,两者有较好的相容性,随着PVC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ABS相区平均尺寸略有增加且尺寸分布变宽;PVC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使得PVC/ABS共混物的平衡扭矩明显增大,表观黏度增加;随着ABS含量的增加,不同PVC相对分子质量的PVC/ABS合金的韧性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当ABS含量增加到10份以上时,不同PVC相对分子质量的PVC/ABS合金均达到超韧,PVC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使得PVC/ABS合金的增韧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 相形态
下载PDF
腈氯纶阻燃纤维生产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建春 钟铮 《纺织导报》 CAS 2000年第2期15-17,共3页
腈氯纶纤维是我国生产阻燃织物的主要纤维品种。本文介绍了纤维的燃烧过程及其阻燃性的衡量标准、纤维性能和生产方法以及典型腈氯纶纤维的品种和应用。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阻燃纤维 生产 应用 阻燃性
下载PDF
CPVC/ASA二元共混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艳芳 滕谋勇 徐保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6,共4页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CPVC/AS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ASA含量的增加,CPVC/ASA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耐热性能下降,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较CPVC有较大提高;塑炼... 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CPVC/AS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ASA含量的增加,CPVC/ASA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耐热性能下降,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较CPVC有较大提高;塑炼过程中,CPVC/ASA共混体系熔体的平衡扭矩大大降低,稳定性增强;当ASA含量为30份时共混体系各项性能最佳,冲击强度为11.18 kJ/m2,拉伸强度为48.64 MPa,维卡软化点为105.4℃,平衡扭矩为21.4 N.m,较纯CPVC的平衡扭矩降低了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共混体系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耐热性能 微观 结构
下载PDF
PVC/SAN/ABS共混物的增韧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超 张明耀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33,共4页
采用以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将其与PVC、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PVC/SAN/ABS共混物。恒定共混物中ABS含量,改变体系中SAN与PVC的比例(从70.5/17.5至18/70)。透射电子显微镜分... 采用以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将其与PVC、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PVC/SAN/ABS共混物。恒定共混物中ABS含量,改变体系中SAN与PVC的比例(从70.5/17.5至18/70)。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当共混物中SAN含量较多时,可以观察到银纹的存在;当共混物中PVC含量较多时,可以观察到剪切屈服的发生;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当共混物中PVC含量较多时,断裂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空洞,并伴随着基体的塑性流动;小角X射线散射仪分析表明,当共混物中SAN的含量较多时,散射强度的增加是银纹的贡献能力增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银纹 剪切屈服
下载PDF
CPVC/ABS/AS与CPVC/ABS共混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茂全 王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35,共4页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含量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AB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及CPVC/A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PVC/ABS/AS三元共混体系中,当ABS含量由零增加到30%(质量分数,下...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含量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AB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及CPVC/A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PVC/ABS/AS三元共混体系中,当ABS含量由零增加到30%(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由11.5kJ/m2上升至39.1kJ/m2;在CPVC/ABS二元共混体系中,当ABS含量由零增加到25%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由11.1kJ/m2上升至52.6kJ/m2,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点随着ABS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与CPVC用量密切相关,在CPVC∶ABS(或ABS+AS)=6∶4时,共混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共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