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石小提琴协奏曲《龙船调》的指法运用与设计思路 |
刘梦恬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论奏鸣曲式的异化发展——以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 |
杨正君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4
|
|
3
|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版本比较 |
赖菁菁
|
《艺术探索》
|
2011 |
3
|
|
4
|
一首独特的变奏曲——谈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
姚盛昌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6 |
2
|
|
5
|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研究 |
余双慧
|
《艺术探索》
|
2008 |
1
|
|
6
|
贝尔格的生活境遇与音乐成就 |
雍凌凌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7
|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
赵恺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8
|
巴赫和他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
葛文佳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9
|
浅谈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学习与演奏 |
乐玫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0
|
论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的歌唱风格 |
彭松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贝尔格十二音技法的特点 |
郭蓉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2
|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民族化旋律探析 |
偶潇潇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3
|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调式比较 |
秦伟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4
|
展开式变奏在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创作技法研究 |
偶潇潇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5
|
论贝里奥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弓要求 |
乐玫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6
|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魅力何在?——对该作品50多年的研究述评 |
王婉如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7
|
|
17
|
勃拉姆斯《a小调大提琴、小提琴二重协奏曲》op.102演奏析要 |
张义明
|
《音乐探索》
CSSCI
|
2010 |
2
|
|
18
|
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
付放晴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9
|
诗意化的典雅 描绘性的浪漫——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吴婷婷
|
《职大学报》
|
2012 |
3
|
|
20
|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技法分析 |
刘阿瑟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