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sibility of Improved Attenuation Correction for SPECT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Dense Materials Using Dual-Energy Virtual Monochromatic CT: A Phantom Study
1
作者 Sachiko Yamada Takashi Ueguchi +4 位作者 Eku Shimosegawa Koichi Fujino Takeshi Shimazu Kenya Murase Jun Hatazawa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5年第4期183-193,共11页
Objec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CT)-based attenuation correction (CTAC) offers the clear benefit of reliable reconstruction of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images through its ability to achieve o... Objec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CT)-based attenuation correction (CTAC) offers the clear benefit of reliable reconstruction of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images through its ability to achieve object-specific attenuation maps, but artifacts from dense materials often deteriorate CTAC performance.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TAC in the presence of dense materials using dual-energy virtual monochromatic CT data. Methods: A sodium pertechnetate-filled cylindrical uniform phantom, with a pair of undiluted iodine syringes attached, is scanned with a dual-source CT scanner to obtain both single-energy (120 kVp) polychromatic and dual-energy (80 kVp/140 kVp with tin filtering) virtual monochromatic CT images. The single-energy and the dual-energy CT images are then converted to attenuation maps at 141 keV. SPECT images are reconstructed from 99mTc emission data of the phantom using each single-energy and dual-energy attenuation map and incorporating CTAC procedure. A region-of-in- terest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attenuation maps between the single-energy and the dual-energy techniques, each at an iodine-free position and a position adjacent to the iodine solutions. Results: At the iodine-free position, the phantom provides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attenuation maps in both the single-energy and the dual-energy techniques. In the presence of adjacent iodine solutions, however, severe artifacts appeare in the single-energy CT images. These artifacts make attenuation values fluctuate, resulting in erroneous pixel values in the CTAC SPECT images. In contrast, dual-energy CT strongly suppresses the artifacts and hence improves the uniformity of the attenuation maps and the resultant SPECT images. Conclusions: Dual-energy CT with virtual monochromatic reconstruc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artifacts arising from dense materials.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ttenuation maps and the resultant CTAC SPECT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Attenuation Correction dual-energy ct virtual MONOCHROMATIC Imaging ARTIFAct Reduction
下载PDF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何长久 刘杰克 +4 位作者 青浩渺 郭玲 胡仕北 周鹏 何乐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61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双能量CT资料。双能量图像采用LBI[融合系数为1(80 kV)和0.6(M0.6)]、NBI和VMI+(40 keV、55 keV)技术重建。比较5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CT值、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肿瘤边界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0 keV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评分均明显高于80 kV、M0.6、NBI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80 kV、M0.6、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噪声明显低于80 kV、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双能量CT中,采用VMI+技术(40 keV)能提供更好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采用NBI技术能提供更低的噪声和更好的整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喉鳞状细胞癌 非线性融合图像 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杨振兴 张宇琦 +5 位作者 刘挨师 吴慧 赵磊 高伟 施琳 郝粉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11.8)岁。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分析术前影像资料(包括ctEMVI情况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浸润和远处转移),判断是否存在术前EMVI。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VNC诊断EMV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150例直肠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56例(37.3%)为EMVI阳性,94例(62.7%)为EMVI阴性。医师1对EMVI评价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0.36%、89.36%、81.82%、88.42%,AUC为0.831(95%CI 0.756~0.905);医师2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7%、80.36%、93.62%、88.24%、88.89%,AUC为0.870(95%CI 0.802~0.938),医师1与医师2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高(k=0.9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EMVI术前评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虚拟平扫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双源CT的豆纹动脉成像质量改进研究
4
作者 王立 詹松华 +7 位作者 谭文莉 龚志刚 丁晓青 侯逸轩 龚姝卉 成建明 吴浤湧 杨玉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图像重建卷积核为Hv49,锐利度3,采用M0.6(80 kV的60%与150 kV的40%)重建标准线性图像;优化组采用450 mA管电流,图像重建卷积核为BI57,采用VMI+技术重建40 keV图像的方案,余参数同常规组。以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豆纹动脉的显示数量作为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以利克特量表评分作为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化组图像的SNR、CNR、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1)。优化组的豆纹动脉显示数量为(7.46±1.50)支,相较于传统组的(5.48±1.16)支显示更多(P<0.01)。结论:通过第三代双源CT调整管电流、提高造影剂注射速率、选择锐利的卷积核与VMI+技术在提升了豆纹动脉对比度的同时减少了图像噪声,对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相较于传统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图像质量有明显提升。这对豆纹动脉情况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技术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在“臀坐式”骶尾椎急性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尚晓情 陈英敏 +3 位作者 刘向 高慧敏 贾秀川 暴云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6期725-732,共8页
目的:使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评估不同经验医师诊断“臀坐式”骶尾椎急性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因急性外伤导致骶尾部疼痛的29例患者,共174块椎体(145块骶椎、29块尾椎),获取其MRI及DECT数据;以MRI结果... 目的:使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评估不同经验医师诊断“臀坐式”骶尾椎急性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因急性外伤导致骶尾部疼痛的29例患者,共174块椎体(145块骶椎、29块尾椎),获取其MRI及DECT数据;以MRI结果为参考,3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经验分别为1、4和10年)分别使用常规CT和VNCa彩色编码图进行分析。结果:使用VNCa技术后,3名医师诊断一致性Kappa值显著提升,分别从0.452、0.615、0.735提升至0.775、0.825、0.897,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分别为92.5%、94.3%和96.6%,3名医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量分析表明,正常骨髓的平均VNCa CT值为(-84.2±20.3) HU,骨髓水肿(BME)为(-37.4±18.8) HU,两者有显著差异;以MRI为标准,VNCa CT值区分正常骨髓和BME的AUC为0.962,最佳截断值为-57.1 HU,对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和90.2%。结论:DECT VNCa技术显著提高了不同经验医师诊断骶尾椎急性损伤的效能,尤其对经验不足的医师,VNCa CT值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磁共振成像 虚拟去钙 骶尾骨 骨髓水肿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的双能量CT成像研究进展
6
作者 谢丹 黄英 +2 位作者 李传明 郑伟 冯俊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对其治疗决策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双能量CT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多参数、多维度、定量成像的特点。双能量CT除了提供常规CT的解剖学信息,还...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对其治疗决策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双能量CT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多参数、多维度、定量成像的特点。双能量CT除了提供常规CT的解剖学信息,还可获得物质分离图、虚拟单能量图、有效原子序数图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图像,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本文就PDAC的双能量CT成像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双能量ct 碘图 虚拟单能量图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在虚拟平扫CT尿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钱佳乐 范婧 +2 位作者 朱宏 王落桐 孔德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DLIR)在基于能谱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 scan, VNC)的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 CTU)中的图像质量和肾结石测量精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DLIR)在基于能谱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 scan, VNC)的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 CTU)中的图像质量和肾结石测量精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我院行腹盆平扫和CTU的90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行腹盆CT平扫后,进行能谱模式的多期CTU扫描。真实平扫采用ASIR-V 70%权重进行重建(TNC-AR70组)。基于基于实质期及排泌期数据分别获得2组VNC图像,再分别结合DLIR中档和高档权重重建得到4组VNC图像,即实质期-VNC-DLIR中档(venous phase-VNC-DLIR medium, VP-VNC-DM)组、实质期-VNC-DLIR高档(venous phaseVNC-DLIR high, VP-VNC-DH)组、排泌期-VNC-DLIR中档(delay phase-VNC-DLIR medium, DP-VNC-DM)组、排泌期-VNC-DLIR高档(delay phase-VNC-DLIR high,DP-VNC-DH)组。记录平扫、实质期及排泌期的辐射剂量。在5组图像上分别测量CT值、噪声(SD)、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并进行组间比较。由2位资深放射诊断医师,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Likert Scale)计分方法对图像质量和病灶显示度进行主观评价。此外,以TNC作为标准,采用Bland-Altman分析VNC上肾结石的CT值和体积的测量差异。结果:在客观图像质量评价上,VNC-DH组图像质量优于TNC-AR70,且5组图像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VNCDH组的图像噪声最低,SNR、CNR最高。在主观评价方面,DP-VNC-DH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最高,而VP-VNC-DH组在病灶显示度方面表现最佳。在结石的CT值和体积测量上,4组VNC重建图像与真实平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TU检查中,基于DLIR重建技术的VNC图像质量优于基于ASIR-V 70%重建的真实平扫,推荐结合使用实质期和排泌期的DLIR-H重建VNC图像代替真实平扫,以减少CTU扫描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 能谱ct 深度学习 虚拟平扫 肾结石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TNC技术图像质量与诊断肝细胞癌效能分析
8
作者 杨佳欣 杨紫郡 陈卫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5-918,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TNC)技术图像质量和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TNC和虚拟平扫(VNC)图像,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TNC)技术图像质量和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TNC和虚拟平扫(VNC)图像,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在85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HCC 48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3例和肝血管瘤(HH)14例;HCC病灶TNC图像肝脏病灶和同层面右侧竖脊肌CT值标准差(SD)和辐射剂量分别为(7.9±1.8)HU和(5.9±0.6)mSv,显著大于VNC图像【分别为(6.7±1.3)HU和(3.6±0.7)mSv,P<0.05】,而SNR为(5.4±1.6),显著低于VNC图像【(6.5±1.7),P<0.05】;HCC、FNH和HH病灶TNC图像的SD和辐射剂量均显著大于VNC图像(P<0.05),而SNR显著低于VNC图像(P<0.05);HCC病灶TNC和VNC图像CT值显著大于FNH或HH病灶(P<0.05);HCC病灶TNC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VNC图像(P<0.05);TNC图像诊断HCC的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91.9%、准确率为90.6%,显著优于VNC诊断(分别为72.9%、78.4%和75.3%,P<0.05)。结论虽然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辐射剂量稍大,但TNC图像质量好,诊断HCC的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真实平扫 虚拟平扫 图像质量 诊断
下载PDF
双能CT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王子琪 赵文娟 +1 位作者 靳玉尧 刘洋(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07-711,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多种亚型及治疗方案,需早期诊断及分型。双能CT(DECT)通过使用2种不同能量水平的X射线实现物质的精确区分,经后处理生成的碘密度图可清晰显示乳腺癌病灶及内部导管扩张范围,同时生成多参数有助于乳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多种亚型及治疗方案,需早期诊断及分型。双能CT(DECT)通过使用2种不同能量水平的X射线实现物质的精确区分,经后处理生成的碘密度图可清晰显示乳腺癌病灶及内部导管扩张范围,同时生成多参数有助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转移、预后及疗效预测。就DECT在乳腺癌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乳腺癌 虚拟单能谱影像 分子分型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视觉评估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张发平 束玲玲 +3 位作者 戴春宏 邢斌 宋方 朱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中视觉评估(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B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6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观察组)及60例陈旧性骨折(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MRI结果...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中视觉评估(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B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6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观察组)及60例陈旧性骨折(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MRI结果为参考,将DECT的VE结果与之对比,分析1.75和1.45斜率对BME的诊断效能;比较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定量参数(vCT、rCT、CaD、FF、ΔvCT)差异并绘制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差异;进一步评估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1.75与1.45斜率VE诊断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敏感度分别为88.0%、69.3%,特异度分别为93.8%、87.5%,1.75斜率的诊断符合率为90.3%,高于1.45斜率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7,P<0.05)。椎体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vCT、rCT、FF、Δv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ΔvCT值的AUC值最高(0.96),诊断阈值为28.5 HU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96.2%,与其他定量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的Youden指数(0.82)高于vCT(0.62)而略低于ΔvCT(0.86);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AUC值(0.95)低于ΔvCT。结论:VNCa技术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髓水肿 双能量ct 虚拟去钙技术 骨折 压缩性 视觉评估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与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1
作者 朱彬 陈士新 张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MRI、双能量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以MRI结果作为诊...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MRI、双能量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以MRI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常规CT、VNCa图主观评价和CT差值评价在椎体新鲜骨折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效能及其检查结果与MRI的Kappa检验一致性;另测量常规CT图和VNCa图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真阳性区和真阴性区的CT值,并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VNCa CT值与常规CT值的相关性。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86例患者T 0~L 5水平中共420个椎体,其中260个BME(胸椎64个,腰椎96个);1、2、3、4级信号分别有160、98、76、86个。常规CT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715,一致性较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41、145、15、19例。VNCa图主观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835,一致性很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55、157、3、5例。CT差值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859;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57、158、2、3例。椎体新鲜骨折真阳性区常规CT值和VNCa CT值分别为278.56±20.64、-72.65±10.12,均高于真阴性区(197.54±20.54、-90.58±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骨髓VNCa CT值与常规CT值呈负相关(P<0.05)。常规CT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BME的诊断价值一般,AUC值0.784;VNCa CT和CT差值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BME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867、0.874。结论双能量VNCa在鉴别诊断椎体新鲜骨折中具有较为可靠的准确性,且与MRI的一致性较高,有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新鲜骨折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 MRI
下载PDF
双能量CT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研究
12
作者 李雯雯 张翼 +2 位作者 刘锴 李勃 丁娟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急性骨外伤患者30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及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急性骨外伤患者30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及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患者均行膝关节DECT和MRI平扫检查。将每个膝关节分为12个区域(胫骨上端及股骨下端分别6个区域),在VNCa图像上评估膝关节的骨髓水肿情况,记录分区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以MRI检查图像作为参考标准,评估DECT对隐匿性骨折的定性诊断效能;测量融合系数为0.5的混合加权图像(类似于120 kV常规图像,以下简称为常规图像)及VNCa图像股骨下端骨髓水肿阳性区域、胫骨上端骨髓水肿阳性区域及相对应正常区域的CT值,计算CT值差值并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ECT对膝关节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膝关节共360个区域,MRI显示股骨下端67个、胫骨上端102个区域出现骨髓水肿,VNCa图像显示股骨下端72个、胫骨上端112个区域。以MRI图像为判断标准,DECT VNCa诊断股骨下端骨髓水肿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2.54%、91.15%、86.11%、95.37%、91.67%,与MRI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47,P<0.05);DECT VNCa诊断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4.12%、79.49%、85.71%、91.18%、87.78%,与MRI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24,P<0.05)。VNCa图像股骨下端骨髓水肿区域CT值为(-19.30±20.31)Hu,高于同层面对应正常区域的(-90.30±13.08)Hu;VNCa图像胫骨上端骨髓水肿区域CT值为(-11.25±15.98)Hu,高于同层面对应正常区域的(-97.02±14.0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VNCa图像CT值诊断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57,灵敏度分别为85.70%、78.10%,特异度分别为78.57%、93.33%;常规图像CT差值诊断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40、0.734,灵敏度分别为64.30%、76.69%,特异度分别为92.86%、68.75%;VNCa图像CT值差值诊断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04、0.859,灵敏度分别为71.40%、93.32%,特异度分别为85.71%、84.38%。结论DECT VNCa能直观观察隐匿性骨折骨髓水肿区域,且在评价膝关节骨髓水肿方面与MRI有很高的一致性,为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提供依据。VNCa图像上测量CT值可用于骨髓水肿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虚拟去钙技术 双能量ct 骨髓水肿 膝关节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非钙化成像诊断椎体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
13
作者 张涛 王嘉娟 +3 位作者 王风轶 李锋 王曼 朱金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非钙化(VNCa)成像诊断椎体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椎体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患者118例,均接受双能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在VNCa成像上对两组胸腰椎骨...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非钙化(VNCa)成像诊断椎体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椎体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患者118例,均接受双能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在VNCa成像上对两组胸腰椎骨髓水肿CT值与正常椎体CT值、CT值差值(△CT)与正常椎体CT值之间分别建立配对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计算两组胸腰椎骨髓水肿CT值、△CT的截断点、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18例患者均完成MRI及双能量CT检查,以MRI为金标准,共确诊123个椎体骨髓水肿,<60岁组腰椎骨折33个,胸椎骨折14个;≥60岁组腰椎骨折45个,胸椎骨折27个;另有骶椎骨折2个,颈椎骨折2个。≥60岁组更容易发生椎体骨折,两组均以腰椎骨折居多。在VNCa成像上对腰椎、胸椎骨髓水肿CT值进行定量分析,两组骨髓水肿椎体CT值均高于相邻正常椎体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0岁组腰椎、胸椎骨髓水肿CT值截断点、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4.60 Hu、0.87、94.1%、76.5%和-15.75 Hu、0.74、93.3%、76.7%,≥60岁组腰椎、胸椎骨髓水肿CT值截断点、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2.20 Hu、0.93、91.3%、84.8%和9.95 Hu、0.90、88.6%、89.3%。在VNCa成像上对腰椎、胸椎骨髓水肿△CT进行定量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0岁组腰椎、胸椎骨髓水肿△CT截断点、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0 Hu、0.90、95.6%、80.6%和3.25 Hu、0.82、94.8%、86.7%,≥60岁组腰椎、胸椎骨髓水肿△CT截断点、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0 Hu、0.99、97.5%、95.4%和4.50 Hu、0.94、96.4%、85.7%。结论将椎体骨髓水肿△CT、骨髓水肿CT值联合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双能量CT诊断椎体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的效能,并且基本能达到与MRI诊断椎体骨髓水肿同样的效能,也可以弥补MRI诸多禁忌证带来的不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虚拟非钙化 椎体 骨挫伤 隐匿性骨折 骨髓水肿 ct ct值差值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
14
作者 王树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进行腰椎双能量CT和MRI检查,根据Pfirrmann分级评估腰... 目的:观察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进行腰椎双能量CT和MRI检查,根据Pfirrmann分级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并进行分级,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PG)患者VNCa灰度图及彩色编码图结果。结果:100例患者共检查336个腰椎间盘,不同PG级别的患者VNCa视觉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Ca视觉分型与PG呈正相关(r=0.703,P<0.001);VNCa图上,PG各级间髓核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双能量ct 虚拟去钙成像技术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周子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放射科行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观察去伪...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放射科行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观察去伪影前后的椎体、椎管、肌肉CT值及CT值的标准差(SD值),并评估图像质量。结果:去伪影后椎体、椎管、肌肉的CT值均低于去伪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伪影前后椎体、椎管的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伪影后肌肉的SD值高于去伪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线性融合图像在多平面重建技术、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中的图像质量优于120kV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更好地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消除 腰椎内固定 伪影
下载PDF
基于双层探测器CT比较肺动脉CTA虚拟单能量与混合能量的图像质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品 陈露 +3 位作者 夏连坤 张冰 陈杏彪 辛小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对比双层探测器CT肺动脉CTA成像虚拟单能量与混合能量的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双层探测器CT肺动脉CTA检查的30例患者资料。测量动脉期主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干、左/右肺下叶动脉混合能量以及40-90 keV单能量图像的CT值和... 目的 对比双层探测器CT肺动脉CTA成像虚拟单能量与混合能量的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双层探测器CT肺动脉CTA检查的30例患者资料。测量动脉期主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干、左/右肺下叶动脉混合能量以及40-90 keV单能量图像的CT值和标准差(SD)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单能量与混合能量图像SNR及CNR,Kappa值评估两名影像科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非参数Wilcoxon秩检验判断各单能量和混合能量图像评分的差异。结果 感兴趣区80 keV与混合能量的SNR及CNR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85和90 keV,其他单能量指标均优于混合能量(P均<0.05)。两名影像科医师评分的一致性好(Kappa=0.862,P<0.05),50和55 keV图像的平均得分高于混合能量,其他单能量均低于混合能量(P均<0.05)。结论 双层探测器CT肺动脉CTA成像的最佳单能量范围50-55 keV,其中50 keV为最佳单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ct 最佳虚拟单能量 混合能量 肺动脉
下载PDF
双能量CT评估颈动脉支架最佳单能级研究
17
作者 田家齐 张进 +8 位作者 孙贝贝 赵晓东 尹丹妮 郭鹏 马伟伟 林澍莘 路伟钊 周滟 赵辉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在DECT上行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CAS术后随访患者的资料(共51枚支架)。...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在DECT上行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CAS术后随访患者的资料(共51枚支架)。重建常规CT图像和40~190keV(间隔10keV)的16组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估,客观指标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N)。主观评估采用5级评分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SNR、CNR与能级水平的相关性。组间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常规CT图像与40~190keVVMI+图像的SNR、CNR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190keVVMI+能级水平与SNR、CNR呈负相关(SNR:r=-0.763,P<0.001;CNR:r=-0.696,P<0.001)。40keVVMI+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组和60~190 keVVMI+组(均P<0.05)。40~50keVVMI+的SNR和CNR优于常规组(均P<0.001)。在噪声值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keVVMI+的噪声与常规CT及各能级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40~50keVVMI+的噪声高于常规组(均P<0.05)。在主观评分比较中,各组图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keVVMI+评分高于80~190keVVMI+组(均P<0.001),常规组与40~70keV VMI+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双能量CT40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CAS术后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支架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下载PDF
基于双源双能量CT的上腹部虚拟平扫技术代替常规平扫的可行性研究
18
作者 高丽嫦 崔恩铭 蒋基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7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的上腹部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 VNC)技术代替常规平扫(true non-contrast, TNC)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00例上腹部CT扫描患者,均有常规平扫(TNC)及基于动脉、门脉期双能增强图像的虚拟平...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的上腹部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 VNC)技术代替常规平扫(true non-contrast, TNC)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00例上腹部CT扫描患者,均有常规平扫(TNC)及基于动脉、门脉期双能增强图像的虚拟平扫(arterial phase virtual non-contrast, VNC-AP和portal vein phase virtual non-contrast, VNC-PVP)图像。分别测量和统计三组图像中各腹部组织的CT值及辐射剂量。方差分析用于组间CT值比较,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用于组间一致性分析。结果:皮下脂肪、腹主动脉、右肾实质、左肾实质、双肾实质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下脂肪、脾脏实质、右肾实质在三组图像中测量的CT值一致性较强(ICC=0.69-0.79),而空气的一致性较弱(ICC=0.33),其他组织部位一致性极强(ICC>0.8)。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可利用VNC代替TNC以便减少辐射剂量。然而脂肪、腹主动脉、肾实质的CT值对诊断较为重要时,需结合TNC图像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 虚拟平扫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去除腰椎金属内固定伪影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凯 杨海涛 +4 位作者 吴雄 蒋博 孙剑宁 颜敏 梅习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拟能级为40~190 keV,间隔为30 keV)共8组.分别对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按照4分法评分.使用Friedman(M)检验评价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用Kappa检验评价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客观评分为有、无伪影层面腰大肌CT值,并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30 keV及160 keV图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其他组重建图像(P<0.01),其中130 keV图像评分均值显著高于160 keV图像(P<0.01);130 keV图像中腰大肌CT值,在有、无伪影层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可以减少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得到高质量的重建图像,最佳成像条件为130 keV单能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双能量 虚拟单能量技术 金属内固定 伪影
下载PDF
单次团注对比剂双源双能量CT泌尿系成像在上泌尿系显影及无痛性血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昊 薛华丹 +7 位作者 刘炜 王萱 陈钰 苏佰燕 何泳蓝 张大明 朱亮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评价单次团注对比剂双源双能量CT泌尿系成像(CTU)上泌尿系显影情况,以及对无痛性血尿的诊断能力。方法对205例无痛性血尿患者行双源双能量CTU检查,包括常规平扫、肾实质期双能量扫描和大螺距排泄期扫描。两名医师独立评价排泄期上... 目的评价单次团注对比剂双源双能量CT泌尿系成像(CTU)上泌尿系显影情况,以及对无痛性血尿的诊断能力。方法对205例无痛性血尿患者行双源双能量CTU检查,包括常规平扫、肾实质期双能量扫描和大螺距排泄期扫描。两名医师独立评价排泄期上泌尿系各节段(双侧肾内集合系统、肾盂、近段输尿管和远段输尿管)的对比剂充盈情况。分别采用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前瞻性诊断,以及虚拟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回顾性诊断血尿的病因,参考标准包括病理、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像学资料和截至36个月的临床随访资料。分别计算前瞻性和回顾性诊断无痛性血尿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并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和放射剂量。结果两名医师认为充盈程度大于50%的上泌尿系节段分别占87.8%和86.8%。采用3期扫描图像前瞻性诊断血尿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2%、91.9%、98.2%、81.0%和94.6%,AUC为0.931±0.027。采用虚拟平扫和2期扫描图像回顾性诊断血尿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8.8%、91.9%、98.2%、94.4%和97.6%,AUC为0.940±0.026。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z=1.425,Bonferroni校正P>0.05)。回顾性诊断CTU方案的放射剂量为(12.732±3.485)mSv,明显低于前瞻性诊断CTU方案的(17.002±4.013)mSv(P=0.017),前者放射剂量减低为(32.74±8.92)%。结论单次团注对比剂肾实质期双能量扫描和大螺距排泄期扫描双期CTU检查中上泌尿系充盈较好,结合虚拟平扫图像对无痛性血尿诊断能力高,且放射剂量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泌尿系成像 双源双能量 虚拟平扫 放射剂量 无痛性血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