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3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Virtual-real fusion on immersion,presence,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laboratory edu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Jingcheng QIAN Yancong MA +1 位作者 Zhigeng PAN Xubo YANG 《Virtual Reality & Intelligent Hardware》 2020年第6期569-584,共16页
Background Virtual-reality(VR)fusion techniq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and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applied them to laboratory education.However,without a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Background Virtual-reality(VR)fusion techniq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and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have applied them to laboratory education.However,without a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virtual-real fusion on VR in education,many developers have chosen to abandon this expensive and complex set of techniques.Methods In this study,w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rtual-real fusion on immersion,presence,and learning performance.Each participant was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conditions:a PC environment(PCE)operated by mouse;a VR environment(VRE)operated by controllers;or a VR environment running virtual-real fusion(VR VRFE),operated by real hands.Results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and t-test results for presence and self-efficacy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CE*VR-VRFE condition pair.Furthermore,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rinsic value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for pairs PCE*VR VRFE and VRE*VR-VRFE,and a margin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the immersion group.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irtual-real fusion can offer improved immersion,presence,and self efficacy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PC environments,as well as a better intrinsic value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both PC and VR environments.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virtual-real fusion offers a lower sense of presenc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V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 IMMERSION PRESENCE virtual-real Fusion Virtual Reality
下载PDF
Innovative Design and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of Virtual-Real Scenarios 被引量:1
2
作者 Yong Wang Tingting Liu Jiang Zhu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汇刊(中英文版)》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From virtual technology,the Internet to the meta-universe,around the cre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isomorphism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 venues,an innovative integration model and innovative design concept integrating t... From virtual technology,the Internet to the meta-universe,around the cre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isomorphism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 venues,an innovative integration model and innovative design concept integrating the three major fields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art+culture"have been opened,and the method of today's design industry management model has also been shaped.The author,ground on design originality and experience,intends to source feasible exhibition design tactics from the"presence"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ject that integrates immersive display and performances.From this,efforts are invested in sorting specific innovative design patterns referring to ongoing cases of Metaverse,thereby charting course for prospective design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ne Innovation Design Atmosphere Aesthetics Project Management virtual-real Integration Metaverse Scene Design
下载PDF
mRNA Dependent Virtual-Real Substitutions of Nucleotides in Codons: The Dynamics of Their Meanings in the Genome Language
3
作者 P. P. Gariaev E. A. Leonova-Gariaeva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9年第4期77-90,共14页
This is an attempt to explain mRNA-dependent non-stationary semantic values of codons (triplets) and nucleotides (letters) in codon composition during protein biosynthesis. This explanation is realized by comparing th... This is an attempt to explain mRNA-dependent non-stationary semantic values of codons (triplets) and nucleotides (letters) in codon composition during protein biosynthesis. This explanation is realiz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protein codes of various biosystem taxa, and, comparing mitochondrial code with the standard code. An initial mRNA transcriptional virtuality (Virtual-Reality) is transformed into material reality at the level of translation of virtual triplets into real (material) amino acids or into a real stop command of protein biosynthes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rtuality into reality occurs de facto when the linguistic sign1 functions of the codon syhoms are realized in the 3’ nucleotide (wobbling nucleotide according to F. Crick) in the process of protein biosynthesis. This corresponds to the theoretical works of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Despite the illusory appearance of semantic arbitrarines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ribosomes in the mode of codon semantic non-stationarity, this phenomenon probably provides biosystems with an unusually high level of adaptability to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o internal (mental) dynamics of neuron’s genome in the cerebral cortex. The genome’s non-stationarity properties at the nucleotide, codon, gene and mental levels have fractal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dimensions. The highest form of such fractality (with maximum dimension) is probably realized in the genomic continuum of neurons in the human cerebral cortex through this semantic Virtual-to-Real (VR) codon transcoding with the biosynthesis of short-living semantic proteins, as the equivalents of material thinking-consciousness. In fact, this is the language of the brain’s genome, that is, our own language. In this case, the same thing happens in natural, primarily mental (non-verbal) languages. Their materialization is recorded in vocables (sounding words) and in writing. Such writing is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in the semantic proteins of the human cerebral cortex. Rapidly decaying, such proteins can leave a long-lasting “so-called” Schr&#246;dinger wave holographic memory in the cerebral cortex. The presented below study is purely theoretical and based on a logical approach. The topic of the study is very complex and is subject to furth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Biosynthesis PROTEIN Codes CODONS (Triplets) MRNA virtual-real (VR) Transcoding Semantics Thinking Consciousness
下载PDF
New Equipment Training Based on Virtual-Real Fusion Training Model
4
作者 Min Zhu Huang Huang +1 位作者 Ming Guo Yan L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第5期129-134,共6页
In view of the phased development in college education,military training,and new equipment combat training,this paper proposes the virtual-real fusion training model of“five-in-one and step-by-step.”The five trainin... In view of the phased development in college education,military training,and new equipment combat training,this paper proposes the virtual-real fusion training model of“five-in-one and step-by-step.”The five training modes,namely virtual panel training,immersive virtual training,physical(semi-physical)simulation training,training with equipped training equipment,and installation drill,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new equipment,which improves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real fusion New equipment Training model
下载PDF
面向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的产线数字孪生建模 被引量:3
5
作者 惠记庄 王帅 朱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针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存在的成本高、安全保证难等问题,该研究构建了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系统。首先,以智能产线为基础、车间信息化平台为桥梁,融合产线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面向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的数字孪生系统框架;其次,... 针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存在的成本高、安全保证难等问题,该研究构建了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系统。首先,以智能产线为基础、车间信息化平台为桥梁,融合产线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面向智能制造仿真实验的数字孪生系统框架;其次,对系统中包含的产线物理实体模型、数据采集及车间信息化平台、数字孪生产线的多维度模型及智能制造仿真实验平台展开了详细阐述;最后设计产线生产调度优化实验,验证了该数字孪生仿真实验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数字孪生产线 虚实结合 实验教学
下载PDF
面向起重机结构承载能力评估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董青 胡双贤 +2 位作者 徐格宁 南方磊 戚其松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7-851,共15页
针对当前起重机本质安全所面临的监测力度差、能力指标单一、数据利用率不高导致承载能力评估效率低、评估结果不够全面的问题,本着“虚实互控-互调-互补”的思想,提出面向起重机结构承载能力评估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方法。从设备服役场... 针对当前起重机本质安全所面临的监测力度差、能力指标单一、数据利用率不高导致承载能力评估效率低、评估结果不够全面的问题,本着“虚实互控-互调-互补”的思想,提出面向起重机结构承载能力评估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方法。从设备服役场景出发,结合数字孪生五维模型,设计起重机结构承载能力数字孪生框架;以多指标下的结构承载能力动态综合评估方法为支撑,围绕虚实映射、数据交互与服务交互,分层分级阐述结构承载能力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方法;从模块内聚,功能集成的角度,搭建数字孪生系统平台。以YDC20/30轻小型移动式起重机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及系统的有效性,为及时精准判断起重机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移动式起重机 承载能力 综合评估 虚实映射
下载PDF
面向数字孪生变压器的计算机辅助运维(CAM+)构架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廖瑞金 罗豪 +3 位作者 成立 杨丽君 赵学童 郝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4-940,共17页
发展数字孪生变压器对支撑电力装备智能运维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变压器已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仿真的一般功能,但面向运行维护的场景、性能数字孪生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仿真、制造进一步拓展... 发展数字孪生变压器对支撑电力装备智能运维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变压器已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仿真的一般功能,但面向运行维护的场景、性能数字孪生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仿真、制造进一步拓展为电力装备的计算机辅助运维(computer aided maintenance+,CAM+)新模式,包含了场景更新、虚实融合、故障定位、智能运维等功能。该文首先介绍了CAM+的内涵,结合电力装备的数字孪生架构提出了面向数字孪生变压器的CAM+模式的技术架构。然后,综述了3维场景可视化建模、高精度传感、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与快速计算、虚实融合的动态推演、多源数据融合、状态智能评估、知识图谱等CAM+模式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CAM+在变压器场景更新、参量孪生和智能运维的应用,并总结了未来CAM+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 数字孪生变压器 虚实融合 动态推演 智能运维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巷道自动成形截割虚拟调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旭辉 刘彦徽 +4 位作者 杨文娟 张超 杜昱阳 杨骏豪 杨雯雨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31,共12页
针对目前巷道自动成形截割控制调试周期长、调试成本大、安全风险大、成形质量难以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巷道自动成形截割虚拟调试方法。采用基于即时外观建图(RTAP−MAP)技术重建巷道三维环境,构建掘进机控制系统模型,... 针对目前巷道自动成形截割控制调试周期长、调试成本大、安全风险大、成形质量难以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巷道自动成形截割虚拟调试方法。采用基于即时外观建图(RTAP−MAP)技术重建巷道三维环境,构建掘进机控制系统模型,形成虚拟调试环境,并利用虚拟传感器技术实现物理空间到虚拟环境状态的精准映射。针对难以量化评估断面成形质量的问题,确立了巷道自动成形截割性能评价方法,以断面成形截割控制过程在数据传输中心的记录为基础,主要对断面成形精度、截割效率与油缸开关次数、硬岩切割调整、超挖欠挖4个评价指标进行计算,从而为深度学习算法的迭代优化提供精准反馈信号,并提出了一种融合强化学习的自动截割控制策略,以提高自动化作业的适应性和精确度。为验证该虚拟调试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搭建了掘进机自动控制实验平台,并将虚拟调试系统应用于掘进巷道成形截割自动控制程序中。虚拟仿真结果表明:①被调试软件在控制关键点位处的X,Y,Z轴定位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74.8,72.93,123.67 mm,说明虚拟调试方法的定位精度达到性能要求。②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轨迹基本一致,说明该调试方法实现了对物理空间的映射。应用结果表明:①强化学习控制器在虚拟掘进测试中适应了复杂环境,将虚拟传感器输入有效转换为精准控制指令,验证了模拟−现实迁移训练的可行性。通过处理掘进精度和避免超欠挖的实时反馈,控制器学习并优化了策略。②优化后的断面成形截割控制性能得到了提升,根据数据库中控制量时间戳的记录,用时126 s,较优化前耗时减少了8 s。③优化后截割部末端轨迹跟踪最大误差为6.0 mm,较优化前降低了0.3 mm,避免了截割轨迹抖动导致的欠挖,同时使得轨迹和断面更加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自动成形截割 数字孪生 虚拟调试 虚拟传感器 虚实坐标转换
下载PDF
煤矿井下掘进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辉 郑西利 +4 位作者 杨文娟 李语阳 麻兵 董征 陈鑫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针对煤矿非全断面巷道条件下掘进机器人移机难度大、效率低下等问题,分析了煤矿井下非结构化环境特征及掘进机器人运动特性,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掘进机器人机身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深度相机将巷道环境实时重建,在虚拟环境中建立掘... 针对煤矿非全断面巷道条件下掘进机器人移机难度大、效率低下等问题,分析了煤矿井下非结构化环境特征及掘进机器人运动特性,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掘进机器人机身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深度相机将巷道环境实时重建,在虚拟环境中建立掘进机器人与巷道环境的碰撞检测模型,并使用层次包围盒法进行虚拟环境碰撞检测,形成巷道边界受限下的避障策略。考虑到掘进机器人形体大小且路径规划过程目标单一,在传统SAC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后见经验回放技术,提出HER-SAC算法,该算法通过环境初始目标得到的轨迹扩展目标子集,以增加训练样本、提高训练速度。在此基础上,基于奖惩机制建立智能体,根据掘进机器人运动特性定义其状态空间与动作空间,在同一场景下分别使用3种算法对智能体进行训练,综合平均奖励值、最高奖励值、达到最高奖励值的步数以及鲁棒性4项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进一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整目标位置设置2种实验场景进行掘进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并将传统SAC算法和HER-SAC算法的路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PPO算法和SAC算法,HER-SAC算法收敛速度更快、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在2种实验场景下,HER-SAC算法相比传统SAC算法规划出的路径更加平滑、路径长度更短、路径终点与目标位置的误差在3.53 cm以内,能够有效地完成移机路径规划任务。该方法为煤矿掘进机器人的自主移机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煤矿掘进设备自动化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器人 路径规划 深度强化学习 智能体 虚实结合 改进SAC算法 煤矿
下载PDF
基于NXMCD的虚实映射实验交互系统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辰光 范建成 +3 位作者 岳海涛 李强 戴卫兵 孙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0,共8页
该文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结合NX MCD机电概念设计、PLC编程与控制和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手段,完成了基于NX MCD的虚实映射实验交互系统设计与实践。以LabVIEW设计的UI界面为控制监测端,物理对象与MCD虚拟模型为执行端,实现了物理对象与MC... 该文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结合NX MCD机电概念设计、PLC编程与控制和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手段,完成了基于NX MCD的虚实映射实验交互系统设计与实践。以LabVIEW设计的UI界面为控制监测端,物理对象与MCD虚拟模型为执行端,实现了物理对象与MCD虚拟模型的虚实映射,同时MCD虚拟模型能够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物理对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步进电机往复运动与MCD虚拟模型虚实映射实验案例。该实验案例可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虚实映射交互实验方法和手段,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水平,是对数字化实践教学研究的一次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映射 数字孪生 实验交互系统 MCD虚拟模型
下载PDF
全方位培养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裴晓东 吴征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5期72-75,共4页
针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实验教学条件有限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等,提出并实施“五个环节”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多层次、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开展“四化”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促进学生... 针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实验教学条件有限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等,提出并实施“五个环节”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多层次、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开展“四化”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机制等针对性措施,从而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新工科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核心能力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培养 自主学习 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体系 多层次虚实平台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实习体系探索与实践——以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赞武 杨世武 +1 位作者 孙绪彬 李正交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为适应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实习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虚实结合、细化考评综合,建立纵向“三阶段”逐级递进、横向“双形式”互补的实习新模式,形成“一平台,双引擎... 为适应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实习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虚实结合、细化考评综合,建立纵向“三阶段”逐级递进、横向“双形式”互补的实习新模式,形成“一平台,双引擎,三大素质”的实习教学新理念,构建“一核心,三过程,九指标”的综合能力评价新机制。在实习组织形式、实习资源整合、实习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对其他工科专业的实习教学体系建立有一定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虚实结合 考评综合 实习体系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下载PDF
牛生产学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廉红霞 苏传友 +3 位作者 张立阳 高腾云 孙宇 付彤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该文以高校牛生产学教学需求为导向,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动物科学专业及牛生产学课程教学的特点,从课程建设及应用要解决的重点,教学载体与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内容与组织...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该文以高校牛生产学教学需求为导向,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动物科学专业及牛生产学课程教学的特点,从课程建设及应用要解决的重点,教学载体与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内容与组织实施、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方面,对牛生产学引入虚拟仿真教学、虚实结合的课程建设及应用进行详尽的研究。通过项目实施,构建校企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生产学 虚拟仿真教学 虚实融合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的虚拟电厂实时优化调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超 赵冬梅 +1 位作者 季宇 张颖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以数据为驱动,且不依赖具体模型,能有效应对虚拟电厂运营中的复杂性问题。然而,现有算法难以严格执行操作约束,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改进深度Q网络(improved dee...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以数据为驱动,且不依赖具体模型,能有效应对虚拟电厂运营中的复杂性问题。然而,现有算法难以严格执行操作约束,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改进深度Q网络(improved deep Q-network,MDQN)算法。该算法将深度神经网络表达为混合整数规划公式,以确保在动作空间内严格执行所有操作约束,从而保证了所制定的调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可行性。此外,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灵活地调整超参数,为算法的优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MDQN算法的优越性能。该算法为应对虚拟电厂运营中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实时优化 深度强化学习 云边协同 优化调度
下载PDF
工科专业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方式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伟宏 张佳薇 +2 位作者 张妤 张澎涛 冷欣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随着工科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变化,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结合硬件在环和数字孪生两种实践教学手段,阐述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方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两门课程的虚... 随着工科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变化,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结合硬件在环和数字孪生两种实践教学手段,阐述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方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两门课程的虚实结合实践教学应用进行分析讨论。实践表明,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方式对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内化、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虚实结合 数字孪生 硬件在环
下载PDF
元地球与数字孪生:思想突破、技术变革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30 位作者 戴黎明 王亮亮 姜兆霞 曹现志 苏国辉 刘丽军 周建平 李玺瑶 刘洁 朱俊江 乔璐璐 王光增 姜素华 王秀娟 刘琳 管红香 李晓辉 胡军 刘鹏 刘泽 董冬冬 郭玲莉 邹志辉 董昊 钟世华 孙国正 刘洋 于胜尧 吴立新 邹卓延 孙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3,共18页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的本质区别,进而突出元地球理念或思想上的巨大突破。基于现今元宇宙BIGANT技术体系,构架跨越地球各圈层的实时、全天候、立体观测感知系统,打通地球系统各圈层动力学模拟隔阂,实现超越现今地球,再现深时地球,实现时空穿越,从而集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现今地球、深时地球的特性于一个共同体,这个深时的虚实共同体就是元地球。这一理念必将催生新的技术范式变革,进而超越现实地球、虚拟地球,开启人类认识地球、探测地球、开发地球的全新方式。在实现研究范式转换的同时,推动元地球的多场景应用,这也必将催生未来的万亿新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地球 真实地球 虚拟地球 数字地球 数字孪生 地球系统 范式
下载PDF
虚实结合教学在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春会 孟红燕 +2 位作者 赵雪萍 陈奕 李惠玲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6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虚实结合教学在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明确教学方法、打造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教学评价内容的基础上,选取某高校2020级6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对其开展虚实结合... 目的探讨虚实结合教学在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明确教学方法、打造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教学评价内容的基础上,选取某高校2020级6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对其开展虚实结合教学,教学过程包括单技能训练阶段、综合能力训练阶段。课程结束后,提取学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访问次数、虚拟仿真实验训练时长数据;分析学生课程成绩;邀请学生填写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满意度调查表,对课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61名护理本科生中,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访问次数达16~20次者49名;虚拟仿真实验训练时长为138~272(203.43±28.67)min;课程成绩为(89.66±2.91)分。98.3%(58/59)的学生对课程的综合满意度达满意或非常满意,对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核方式、课堂参与度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者分别占96.6%(57/59)、98.3%(58/59)、96.6%(57/59)、91.5%(54/59)、100%(59/59)、98.3%(58/59)。结论虚实结合教学在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课程成绩及对课程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护理综合技能训练 本科 虚实结合
下载PDF
教育元宇宙背景下线上教学的虚实互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怡峰 吴疆 +2 位作者 张云景 刘小虎 汪永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8期10-13,共4页
元宇宙描绘未来的虚实共生、虚实链接。该文给出元宇宙背景下线上教学场景,针对线上教学中的学生“虚位”与作业“虚化”两个问题,分析线上教学的虚拟数字对象与物理实体对象的特点,提出采用多模态感知学生状态、推演式知识运用、区块... 元宇宙描绘未来的虚实共生、虚实链接。该文给出元宇宙背景下线上教学场景,针对线上教学中的学生“虚位”与作业“虚化”两个问题,分析线上教学的虚拟数字对象与物理实体对象的特点,提出采用多模态感知学生状态、推演式知识运用、区块链数字作业价值信任和教师数字成果价值流动等虚实互促着力点,为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元宇宙 作业抄袭 学生虚位 虚实互促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备维修保障平台
19
作者 吴家菊 孔令刚 +4 位作者 康时嘉 左洪福 杨永辉 周小伟 陈川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1-138,共8页
维修保障是装备运行使用的重要部分,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其效能的发挥。而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传统维修保障方式很难实现实时精确保障,使得装备效能发挥受到了影响。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为装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全资可视化、装备状... 维修保障是装备运行使用的重要部分,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其效能的发挥。而基于历史故障数据的传统维修保障方式很难实现实时精确保障,使得装备效能发挥受到了影响。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为装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全资可视化、装备状态实时感知、故障快速预测并诊断、维修方案智能化制定及验证、维修指导以及按需训练培训等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条件。文中在研究装备维修保障对象、业务领域及寿命期保障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模型,分析装备数字孪生体组成以及需要管理的元素;在分析装备维修保障孪生数据流的基础上,提出了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平台框架;最后针对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体的构建及使用,分析了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可指导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孪生体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装备实时、精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维修保障 数字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体 管理元素 寿命期 虚实交互 置信度评估
下载PDF
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媛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元宇宙将重塑图书馆服务业态,提升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水平,因此有必要探究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未来发生的变革。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思辨研究法开展专题研究,首先对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元宇宙将重塑图书馆服务业态,提升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水平,因此有必要探究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未来发生的变革。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思辨研究法开展专题研究,首先对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从阅读、教育、社交、就业四个维度畅想高校图书馆虚拟空间服务场景;最后从发展理念、技术应用、馆员培养、服务规范、管理水平五个方面思考和规划未来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元宇宙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为数智化发展和服务提供新思路、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高校图书馆 空间再造 虚实融合 服务场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