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番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的变异,探索了继代培养、在 NB 培养基上不同时间培养、不同 pH 处理7 d 和15 d、不同温度处理1 h 后对强致病力菌株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培养代数增加,平均弱化指数成增大趋势,在第1...为研究番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的变异,探索了继代培养、在 NB 培养基上不同时间培养、不同 pH 处理7 d 和15 d、不同温度处理1 h 后对强致病力菌株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培养代数增加,平均弱化指数成增大趋势,在第10代出现了无致病力菌株;在 NB 培养基上培养15 d 时,强致病力菌株已完全转化为不确定菌株和无致病力菌株,在培养30 d 时,强致病力菌株几乎完全转化为无致病菌株;pH7.0时,处理7 d 和15 d 后,强致病力菌株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93.33%和92.22%,pH5.8时,强致病力菌株比例最低,分别为46.67%和31.11%;用不同温度处理强致病力菌株发现,温度50℃时,菌株死亡,温度40℃时,活菌数显著低于其他(4~30℃)处理,强致病力菌株比例为4~40℃所有处理中最低.展开更多
文摘为研究番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的变异,探索了继代培养、在 NB 培养基上不同时间培养、不同 pH 处理7 d 和15 d、不同温度处理1 h 后对强致病力菌株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培养代数增加,平均弱化指数成增大趋势,在第10代出现了无致病力菌株;在 NB 培养基上培养15 d 时,强致病力菌株已完全转化为不确定菌株和无致病力菌株,在培养30 d 时,强致病力菌株几乎完全转化为无致病菌株;pH7.0时,处理7 d 和15 d 后,强致病力菌株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93.33%和92.22%,pH5.8时,强致病力菌株比例最低,分别为46.67%和31.11%;用不同温度处理强致病力菌株发现,温度50℃时,菌株死亡,温度40℃时,活菌数显著低于其他(4~30℃)处理,强致病力菌株比例为4~40℃所有处理中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