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株侵染棕榈象甲幼虫的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
被引量:
1
1
作者
薛锐
陈杰
+5 位作者
付玉飞
孙淦琳
何艳艳
王广
陈斌
杜广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9,共9页
对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侵染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幼虫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特征及ITS-rDNA序列对该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红棕象甲不同龄...
对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侵染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幼虫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特征及ITS-rDNA序列对该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红棕象甲不同龄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特征及ITS-rDNA序列特征,侵染红棕象甲幼虫的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编号为KMND202111。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30℃,L∥D=0 h∥24 h条件下生长良好,菌落日生长速率为4.67 mm/d,培养至第12天菌落单位面积产孢量为9.09×10^(9)个/mm^(2)。该菌株对红棕象甲3龄及6龄幼虫毒力较强,10^(8)个/mL孢子悬浮液接种后第10天,3龄和6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6.4%,致死中时分别为4.88 d和7.64 d。球孢白僵菌KMND202111易于培养,对红棕象甲3龄及6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具有开发为红棕象甲生防制剂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红
棕
象
甲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转移为害本土树种棕榈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辉
孟令春
+4 位作者
王欽召
肖斌
刘兴平
张江涛
曾菊平
《华中昆虫研究》
2019年第1期329-330,共2页
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我国2013年发布的14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自1997年首次在广东中山发现以来,已扩散到15省63县区,严重为害棕榈科(Palmae)绿化树种。该虫主要随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Ch...
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我国2013年发布的14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自1997年首次在广东中山发现以来,已扩散到15省63县区,严重为害棕榈科(Palmae)绿化树种。该虫主要随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Chabaud、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x Andre)H.Wendi.等外来寄主树种的引种栽培而远距离传播,一直被认为对本地树种无为害风险。然而,2016年,笔者首次发现该入侵害虫从加拿利海枣引种苗圃地(2013年)逃逸并转移到附近本土树种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定殖为害。为弄清其转移为害状况,本次对该苗圃地周边1.5km范围内的棕榈树资源、受害、红棕象甲成虫数量(诱捕法)等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原寄主与新寄主种群形态学、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①调查范围内有棕榈树270株,红棕象甲为害致死8株,为害率2.96%;②距加拿利海枣苗圃中心按50m、100m、200m、900m、1 600m梯度连续6周内诱捕成虫61头,Wilcox-text配对检验发现1 600m组明显小于50m、100m、200m组个体数量,但900m组与50m、100m组却在数量上相当,说明并不随距离增加而数量减少,以此推测900m点附近可能存在另一个类似的虫源地(如加拿利海枣苗圃或受害死树);③对原寄主(加拿利海枣)与转移新寄主(棕榈)种群参数比较(t-test),发现雌雄成虫形态指标(如体重、体长、翅展)均差异不显著,但雌雄性别间都差异显著,此外,比较雌虫产卵量与孵化率也同样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红棕象甲自身扩散能力较强,单个虫源地可能至少能对1.5km范围内的棕榈科树种形成威胁,因而及时开展源头防控(包括植物检疫、虫源地防控等)应成为关键措施。另外也说明红棕象甲寄主适应能力强,转寄主取食对种群影响不明显,从而易借助本土棕榈树种(调查区资源丰富)而定殖建群,进入当地林业生态系统,形成长期威胁与风险。因此,亟需在受害区开展围绕棕榈科树种的种群调查与跟踪,掌握实际为害与损失,并长期监测其为害动态(如至少作为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查重点),预防未来可能突发的生态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
棕
象
甲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
棕
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转移寄主
种群参数
风险
原文传递
题名
一株侵染棕榈象甲幼虫的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
被引量:
1
1
作者
薛锐
陈杰
付玉飞
孙淦琳
何艳艳
王广
陈斌
杜广祖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9,共9页
基金
云南省重点领域科技计划(202001BB050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537)。
文摘
对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侵染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幼虫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特征及ITS-rDNA序列对该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红棕象甲不同龄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特征及ITS-rDNA序列特征,侵染红棕象甲幼虫的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编号为KMND202111。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30℃,L∥D=0 h∥24 h条件下生长良好,菌落日生长速率为4.67 mm/d,培养至第12天菌落单位面积产孢量为9.09×10^(9)个/mm^(2)。该菌株对红棕象甲3龄及6龄幼虫毒力较强,10^(8)个/mL孢子悬浮液接种后第10天,3龄和6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6.4%,致死中时分别为4.88 d和7.64 d。球孢白僵菌KMND202111易于培养,对红棕象甲3龄及6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具有开发为红棕象甲生防制剂的良好潜力。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红
棕
象
甲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Keywords
Beauveria bassiana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entomopathogenic fungi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irulence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
分类号
S476.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转移为害本土树种棕榈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辉
孟令春
王欽召
肖斌
刘兴平
张江涛
曾菊平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江西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革原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中昆虫研究》
2019年第1期329-330,共2页
基金
江西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201815)
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410110)
文摘
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我国2013年发布的14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自1997年首次在广东中山发现以来,已扩散到15省63县区,严重为害棕榈科(Palmae)绿化树种。该虫主要随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 Chabaud、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x Andre)H.Wendi.等外来寄主树种的引种栽培而远距离传播,一直被认为对本地树种无为害风险。然而,2016年,笔者首次发现该入侵害虫从加拿利海枣引种苗圃地(2013年)逃逸并转移到附近本土树种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定殖为害。为弄清其转移为害状况,本次对该苗圃地周边1.5km范围内的棕榈树资源、受害、红棕象甲成虫数量(诱捕法)等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原寄主与新寄主种群形态学、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①调查范围内有棕榈树270株,红棕象甲为害致死8株,为害率2.96%;②距加拿利海枣苗圃中心按50m、100m、200m、900m、1 600m梯度连续6周内诱捕成虫61头,Wilcox-text配对检验发现1 600m组明显小于50m、100m、200m组个体数量,但900m组与50m、100m组却在数量上相当,说明并不随距离增加而数量减少,以此推测900m点附近可能存在另一个类似的虫源地(如加拿利海枣苗圃或受害死树);③对原寄主(加拿利海枣)与转移新寄主(棕榈)种群参数比较(t-test),发现雌雄成虫形态指标(如体重、体长、翅展)均差异不显著,但雌雄性别间都差异显著,此外,比较雌虫产卵量与孵化率也同样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红棕象甲自身扩散能力较强,单个虫源地可能至少能对1.5km范围内的棕榈科树种形成威胁,因而及时开展源头防控(包括植物检疫、虫源地防控等)应成为关键措施。另外也说明红棕象甲寄主适应能力强,转寄主取食对种群影响不明显,从而易借助本土棕榈树种(调查区资源丰富)而定殖建群,进入当地林业生态系统,形成长期威胁与风险。因此,亟需在受害区开展围绕棕榈科树种的种群调查与跟踪,掌握实际为害与损失,并长期监测其为害动态(如至少作为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查重点),预防未来可能突发的生态灾难。
关键词
红
棕
象
甲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
棕
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转移寄主
种群参数
风险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株侵染棕榈象甲幼虫的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
薛锐
陈杰
付玉飞
孙淦琳
何艳艳
王广
陈斌
杜广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发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转移为害本土树种棕榈
王辉
孟令春
王欽召
肖斌
刘兴平
张江涛
曾菊平
《华中昆虫研究》
201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