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结直肠癌从脾肾论治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宁春晖 闫蕴孜 +2 位作者 吴娜 孙凌云 杨宇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肠覃”“锁肛痔”等范畴,脾虚、肾亏是其发病之根本。基于脏腑理论,中医药从脾肾论治结直肠癌,疗效较为显著,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脾肾亏虚可引起肠...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肠覃”“锁肛痔”等范畴,脾虚、肾亏是其发病之根本。基于脏腑理论,中医药从脾肾论治结直肠癌,疗效较为显著,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脾肾亏虚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且多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补肾健脾类中药对肠道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基于此,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肾两脏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现肠道菌群可能是从脾肾论治结直肠癌的重要纽带之一,肠道菌群结构正常,则脾气健运,气血生化充足,则肾精得以充养,正气充盛,则不易受邪,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最后进一步阐述了脾肾失资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脾肾藏象
下载PDF
从脾藏象理论论治癌因性疲劳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晓华 吴煜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6期36-39,共4页
从脾藏象理论的内涵入手,发现癌因性疲劳的病机以脾虚为主,临床表现可分为三阶段——脾气虚、脾阳虚和脾虚湿蕴,即初期以虚为主,后期可出现虚实夹杂之症,治疗以益气、温阳、化湿为主,可分别选用四君子汤、(附子)理中汤和参苓白术散加减... 从脾藏象理论的内涵入手,发现癌因性疲劳的病机以脾虚为主,临床表现可分为三阶段——脾气虚、脾阳虚和脾虚湿蕴,即初期以虚为主,后期可出现虚实夹杂之症,治疗以益气、温阳、化湿为主,可分别选用四君子汤、(附子)理中汤和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象 癌因性疲劳 肿瘤
下载PDF
王耀献从藏象学说论治IgA肾病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怡秀 郑慧娟 王耀献(不详)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627-632,共6页
分别基于肺肾相关、脾肾相关、肾络微型癥瘕等藏象学说理论从肺、脾、肾三脏系统总结王耀献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王教授治疗IgA肾病强调早期治肺、中期治脾、晚期治肾。从肺论治则清肺解毒以祛邪、益肺固表以安正,善用风药,妙用... 分别基于肺肾相关、脾肾相关、肾络微型癥瘕等藏象学说理论从肺、脾、肾三脏系统总结王耀献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王教授治疗IgA肾病强调早期治肺、中期治脾、晚期治肾。从肺论治则清肺解毒以祛邪、益肺固表以安正,善用风药,妙用代茶饮;从脾论治则升阳益胃以消蛋白、温阳健脾以制阴水、和胃泻热以止呕恶;从肾论治则以和解聚散法,创制和解聚散方,巧妙运用藤类药、虫类药等消癥散结,善用固本填精之法补气扶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藏象 早期治肺 中期治脾 晚期治肾 王耀献
下载PDF
藏象理论指导下的从脾论治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澄 周鸿飞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7期193-198,共6页
失语是中风病后遗症之一,西医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是优势半球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而导致的言语功能障碍。在传统医学中语言的产生是以五脏为核心,经络为通路,在精气血津液的供给及其他器官的配合下完成的。虽然失语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失语是中风病后遗症之一,西医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是优势半球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而导致的言语功能障碍。在传统医学中语言的产生是以五脏为核心,经络为通路,在精气血津液的供给及其他器官的配合下完成的。虽然失语的病变部位在脑部,但其与五脏的联系却是十分紧密的,五脏功能的异常均可引起失语的发生。针灸是治疗失语的医疗方式之一,针刺治疗既可以在局部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也可以通过远端经络调节相关的脏腑。本文以藏象理论为切入点,以脾脏为核心探讨论治中风后失语,以求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失语 藏象 针灸治疗
下载PDF
从“脾主运化”基本概念诠释脾藏象理论模型 被引量:20
5
作者 裴宇鹏 杨关林 +3 位作者 陈智慧 张家琳 邵妍 张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10-3013,共4页
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思想,与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同理,是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认识,《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这一思想贯穿在《黄帝内经》全书中,是中医整体观的主要内容,而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 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思想,与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同理,是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认识,《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这一思想贯穿在《黄帝内经》全书中,是中医整体观的主要内容,而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过程中整体观念是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基本遵循,其内涵和精髓自然也是中医藏象理论模型构建中的必要途径。尝试探讨从整体观角度构建脾藏象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以“脾主运化”基本生理功能为核心,包含了脾一神系统、脾一精微系统、脾一气血系统、脾一津液系统和脾~肉系统五大模块,形成了以“脾主运化”为核心的,以神、精微、气血、肌肉、津液等脾所主功能为要素的脾藏象理论模型,完整保留和诠释了中医脾脏的功能特点和内涵,为中医脾藏象理论的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结构层次较为清晰、功能内涵较为丰富的理论模型,有助于中医藏象文化特色优势在中医脾藏象理论研究中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象 理论模型 脾主运化
下载PDF
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被引量:19
6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4 位作者 彭柳莹 刘礼剑 蒋中原 廖婷 杨成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建了坤土建中疗法。该疗法针对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选取具有补益中气作用的自然五方之土"以象补藏",可以达到"以土调枢""以土补土"的作用。该疗法经作者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强,临床适应证广,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以象补藏 坤土建中疗法 脾胃 以枢调枢
下载PDF
《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术语语义类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袁东超 杨茗茜 +5 位作者 倪菲 陈彦君 董野 吴瑾 崔家鹏 王彩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1,208,共4页
目的:确立《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的语义类型,为中医药语义类型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基于中医术语学研究方法,依托中医基础理论,经文献梳理、提取、规范、分类《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确立《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 目的:确立《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的语义类型,为中医药语义类型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基于中医术语学研究方法,依托中医基础理论,经文献梳理、提取、规范、分类《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确立《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术语的语义类型。结果:《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共1506个,语义类型包括哲学、物质、解剖部位、藏象、生理、经络、腧穴、病因、病机、症状、疾病、治疗、预后13大类40种类型,具有二级架构。结论:基于中医术语学研究方法可确立《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的语义类型及其语义类型的二级架构,这不仅为《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完善中医药语义类型做出了新的探索,为中医古籍语义类型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脾藏象 语义类型 本体 中医术语
下载PDF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袁东超 崔家鹏 +5 位作者 杨茗茜 倪菲 董野 陈彦君 吴瑾 王彩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的层次结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为完善中医药语义关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基于中医术语学和知识本体研究方法,依托中医基础理论,以扎根理论为指导,以田野笔记为载体,经专家共识,确立《黄帝内经》...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的层次结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为完善中医药语义关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基于中医术语学和知识本体研究方法,依托中医基础理论,以扎根理论为指导,以田野笔记为载体,经专家共识,确立《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结果《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分为一般语义关系、生理语义关系、发病语义关系三大类型,共49种语义关系,具有三级架构。结论根据中医理论确立的《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重建了中医药语义关系的层次结构,细化了语义关系种类,为完善中医药语义关系做出了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脾脏象 语义关系 本体
下载PDF
清代各家脾主运化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丽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26-1628,共3页
脾主运化的理论是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核心,发展到清代,其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脾主运化的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开始寻求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脾主运化的理论也开始注重与西方医学靠拢,... 脾主运化的理论是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核心,发展到清代,其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脾主运化的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开始寻求中西汇通、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脾主运化的理论也开始注重与西方医学靠拢,试图用西医学的理论更好的诠释脾主运化。文章选取了清代几位代表医家,论述了其对脾主运化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运化 脾脏象 清代
下载PDF
“肾脾相关”的理论内涵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安方 郭煜晖 +4 位作者 舒劲松 曹继刚 周艳艳 董德河 涂鹏 《河南中医》 2011年第6期579-581,共3页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指导思想,认识肾脾及其相互关系也应从此出发。肾脾不单单是两个脏,它们各自都存在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即"肾藏象"和"脾藏象"中,肾脾分别是这两个系统的核心,两者关系包括经脉相通、肾阳温煦脾阳、谷...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指导思想,认识肾脾及其相互关系也应从此出发。肾脾不单单是两个脏,它们各自都存在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即"肾藏象"和"脾藏象"中,肾脾分别是这两个系统的核心,两者关系包括经脉相通、肾阳温煦脾阳、谷气充养阳气、共主水液代谢、共司气血化生5个方面。了解肾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脾相关” “肾藏象” “脾藏象”
下载PDF
论古代自然科学和医学实践对脾藏象理论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微 于漫 王彩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620-1622,共3页
文章从脾藏象理论发生发展的背景切入研究,在厘清古代环境、自然科学及医学实践对藏象理论体系形成的共性影响基础上,深入揭示中医脾藏象理论原创思维的来源、方式和发展,以为发展创新脾藏象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 藏象 自然科学 医学实践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抑郁症从脾论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彭高强 文颖娟 +4 位作者 吕建琴 陈茉 陈丽娟 王欢欢 仝武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39,共4页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属于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对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志为思,通过健脾助运之法可以对抑郁症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实验观察到...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属于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对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志为思,通过健脾助运之法可以对抑郁症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实验观察到脾虚会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由此认为肠道菌群是脾的一个“象”的表现,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象思维提出了脾-肠道菌群藏象学说,以此加强肠道菌群与脾之间理论联系。从肠道菌群、脾对抑郁症进行了分析,以期中医学治疗抑郁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肠道菌群 藏象学说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从肝-脾-肺三脏论治 以通为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伟茹 白光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肝-脾-肺"三脏论治,以通为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标本兼顾的理念。本文阐述了它提出的理论依据,强调GERD应以"肝-脾-肺"三脏同治为基本治法,通畅郁闭为最终目的,按照GER... 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肝-脾-肺"三脏论治,以通为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标本兼顾的理念。本文阐述了它提出的理论依据,强调GERD应以"肝-脾-肺"三脏同治为基本治法,通畅郁闭为最终目的,按照GERD的发生和演变分3期治疗,最终使"五脏元真通畅,胃气通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从“肝-脾-肺”三脏论治 以通为用 藏象学说 五行学说
下载PDF
明阴阳,重脾胃,法从三步辨证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坤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简要总结笔者行医50余年来的一些临证体会,为后学者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反复复习经典、整理既往的门诊资料、同行交流等方式,对笔者的临床诊疗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总结凝练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 [目的]简要总结笔者行医50余年来的一些临证体会,为后学者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反复复习经典、整理既往的门诊资料、同行交流等方式,对笔者的临床诊疗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总结凝练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并成文。[结果]笔者的中医学术观点可简要概括为五部分,即:阴阳为本、气血为纲;土灌四旁,五脏共调;脾胃分治,燥湿相济;治诸阴邪,化气为先;抓住主症、三步辨证。临床辨治以阴阳为纲,重视气血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脾胃病时,从脾胃与五脏的关系入手,由脾胃而治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强调脾胃分治,治脾重在升清燥湿,治胃重在降浊清润。痰湿水饮诸阴邪皆由气化不利而生,治当以化气为先。提出了抓住主症、综合兼症,提炼病机、确定证型,制定治则、选方用药为主线的辨证三步法。[结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为,明阴阳,重脾胃,法从三步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阴阳 气血 脾胃分治 藏象 气化 学术观点
下载PDF
浅析《圣济总录》论治脾系疾病
15
作者 郝军 严世芸 +2 位作者 朱春秋 史海霞 姜娜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2期2090-2091,共2页
《圣济总录》以脏腑与经络结合的方法将"脾瘅""脾劳""脾积""飧泄""濡泻""水泻""水肿"等为脾功能失调所导致病症定位于脾。又将"口舌生疮""舌强... 《圣济总录》以脏腑与经络结合的方法将"脾瘅""脾劳""脾积""飧泄""濡泻""水泻""水肿"等为脾功能失调所导致病症定位于脾。又将"口舌生疮""舌强不语""唇生肿核""脾脏中风""咽喉不利"为足太阴脾经所系肢体、官窍部位导致的病证,定位于脾。再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进一步确定了寒热虚实性质,定位定性和参而制定具体的治法方药,其理法方药符合藏象辨证论治规律。《圣济总录》对脾病证的藏象辨证论治定位规律,对比目前《中医内科学》教材对脾系病证的定位方法,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不同:对脾病证的病变部位确定,前者是以脏腑与经络结合的方法进行;而后者仅用脏腑定位方法。《圣济总录》对脾病证以脏腑与经络结合定位,既包括了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多种疾病,对于现代中医关于脾病的藏象辨证论治理论研究及临床从脾治疗多种现代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济总录》 从脾论治 脏腑 经络 藏象
下载PDF
基于“胰脾一体”观点探讨胰腺疾病的中医辨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亮 尚东 +3 位作者 马跃海 关溪 张起 白长川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46-1650,共5页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明确胰腺的中医脏腑归属和生理特性,探索胰腺疾病的中医病位、病因及病机,从而为胰腺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和指导,是中医藏象学说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胰腺与中医“脾脏”的古今解剖与生理功能论...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明确胰腺的中医脏腑归属和生理特性,探索胰腺疾病的中医病位、病因及病机,从而为胰腺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和指导,是中医藏象学说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胰腺与中医“脾脏”的古今解剖与生理功能论述,对胰腺的中英文名称进行溯源,提出“胰脾一体”的观点,即胰腺是中医“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脾脏”发挥生理功能的核心器官,基于此提出胰腺疾病可从“脾”论治,使用“运脾七法”治疗糖尿病,从脾痈论治急性胰腺炎,从湿热滞脾、因滞而虚辨治胰腺炎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从脾论治 藏象学说 胰脾一体
原文传递
中医“脾”脏实体的源流考证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彩霞 崔家鹏 +1 位作者 秦微 于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8-440,共3页
历代医家对中医脾的外观实体的描述集中在西医学的脾脏和胰腺,而脾的大小和重量的关系却不一致,与现代任何脏器都不相匹配,至今并无人纠正。中医脾病辨证诊断等远超越了解剖实体的概念,与其他四脏相比,脾的实体定位最模糊,抽象性和综合... 历代医家对中医脾的外观实体的描述集中在西医学的脾脏和胰腺,而脾的大小和重量的关系却不一致,与现代任何脏器都不相匹配,至今并无人纠正。中医脾病辨证诊断等远超越了解剖实体的概念,与其他四脏相比,脾的实体定位最模糊,抽象性和综合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中医) 解剖实体 脏象
原文传递
论脾阴虚及其临证治疗规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伟超 贾蕊 李佃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59,共3页
脾阴虚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有独特之处,但临床症状表现却特殊而复杂,易于其他症候混淆。故作者从中医古籍和临床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脾阴和脾阴虚证候的认识,将其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施治规律进行阐述,... 脾阴虚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有独特之处,但临床症状表现却特殊而复杂,易于其他症候混淆。故作者从中医古籍和临床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脾阴和脾阴虚证候的认识,将其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施治规律进行阐述,以期对脾阴虚证候诊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 脾阴虚 临证施治 中医藏象学说 脾阴学说
原文传递
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整体观特点与系统论阐释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晓宇 张哲 +7 位作者 王洋 刘悦 孔德昭 孟繁丽 尹妮 潘嘉祥 唐晶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880-3882,共3页
脾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脾是"后天之本",脾脏象的研究是藏象理论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人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劳逸失常、思虑失度等生活特点赋予了脾脏象更多的时代意义。脾脏象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 脾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脾是"后天之本",脾脏象的研究是藏象理论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人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劳逸失常、思虑失度等生活特点赋予了脾脏象更多的时代意义。脾脏象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分析了中医脾脏象理论"元整体"的特点,揭示了系统论整体性原则与中医脾脏象理论相通性,探讨了从系统论角度研究并发展脾脏象理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理论 系统论 整体观
原文传递
中医脾脏象理论导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悦 寇晓忱 +10 位作者 张会永 唐晶 陈智慧 王洋 孔德昭 张帆 高晓宇 陈莹 王琪格 张哲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30-3633,共4页
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脏象理论亦是脏象理论研究的核心,中医脾脏象理论经历了不断发展、渐次完善的历史过程,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但随着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脾脏象理论仍... 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脏象理论亦是脏象理论研究的核心,中医脾脏象理论经历了不断发展、渐次完善的历史过程,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但随着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脾脏象理论仍需我们不断补充和完善。文章以时代为主线,厘清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以期促进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发展和原始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象 理论研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