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s of Viscose-bas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by FT-IR Spectroscopy and XPS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强 黄永秋 潘鼎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4年第1期57-62,共6页
Using viscose fiber (VF) as starting material and common steam as activating agent, formation of oxygen structures in activated carbon fiber i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s, VF was first heated at tempe... Using viscose fiber (VF) as starting material and common steam as activating agent, formation of oxygen structures in activated carbon fiber i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s, VF was first heated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450℃ and 900℃ in N_2 artmosphere. Then, in a successive activation stage, the product carbonized at 600℃ was activated in steam at 450-900℃ for 30 min, and at 600℃ for 5-30 min. The other carbonization products were activated at 600 and 900℃ for 30 min respectively. The products activated at 900℃ were then activated at 450℃ for 30 min again. The starting materiah carbonized products and all activation products were examined by FT-IR spectroscopy and some products were examin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 (XPS). And the yields of the carbonized and activated products were calculated. By analysing these spectra, the amount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activated products attained under various activation time, various ac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various previous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wa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se fiber (VF) activated carbon fiber heat treatment FT-IR spectroscopy XPS
下载PDF
KOH Direct Activation for Preparing Activated Carbon Fiber from Polyacrylonitrile-based Pre-oxidized Fiber 被引量:5
2
作者 GAO Lili LU Haiyan +4 位作者 LIN Haibo SUN Xiuyun XU Jianling LIU Dechen LI Y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41-446,共6页
The 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 was prepared from polyacrylonitrile-based pre-oxidized fiber(PANOF) by KOH direct activation. The influence of activ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impregnation ratio(the mass ratio of ... The 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 was prepared from polyacrylonitrile-based pre-oxidized fiber(PANOF) by KOH direct activation. The influence of activ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impregnation ratio(the mass ratio of PANOF to KOH), ac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activation time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F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tiva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he ACF prepared at an activation temperature of 800℃ and an impregnation ratio(the mass ratio of PANOF to KOH) of 1:2 for an activation time of 1 b in 6 mol/L KOH solution exhibits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3029 m^2/g, a mesoporosity of 84.2% and a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288 F/g, and shows a good capacitive performance. The prepared ACF can be used as th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activation KOH activated carbon fiber Supercapacitor Polyacrylonitrile-based pre-oxidized fiber
原文传递
Animal Experiment of Viscose Carbon Fiber Based C/C Composites Applied in Bone Fracture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宁 王文波 董建文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12年第5期537-540,共4页
The animal experiment of viscose carbon fiber based C/C composites applied in bone defection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Th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n the 100th day after sur... The animal experiment of viscose carbon fiber based C/C composites applied in bone defection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Th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n the 100th day after surgical oper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recovered well and the bone defect area was reconstructed by new bone trabecula.Imm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 of leukocyte common antigen and macrophage suggested that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materials did not induct any chronic toxicity reactions such as inflammatory reactions,macrophage reactions and formation of granulation tissue.The tissue compatibility of this material was excellent.Meanwhile,the impurity element species and the biological toxic element content of viscose fiber based C/C composites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fluorescence analyzer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are few biological toxic elements in the viscose fiber based C/C composites and it can satisfy the constituent demands of surgical im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se carbon fiber based C/C composites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BIOCOMPATIBILITY
原文传递
Zr基非晶破片对碳纤维复合靶及后效铝靶的侵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杰 智小琦 +3 位作者 郝春杰 李劲 郭璐 柳星河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Zr基非晶破片是一种新兴的活性高效毁伤元,其着靶速度达到一定阈值时会发生燃烧反应并破碎,从而大幅提高其后效毁伤能力。为研究Zr基非晶破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侵彻破坏机理及后效毁伤能力,利用弹道枪加载球形破片,分别以496.4~1 0... Zr基非晶破片是一种新兴的活性高效毁伤元,其着靶速度达到一定阈值时会发生燃烧反应并破碎,从而大幅提高其后效毁伤能力。为研究Zr基非晶破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侵彻破坏机理及后效毁伤能力,利用弹道枪加载球形破片,分别以496.4~1 085.8 m/s、571.4~1 103.9 m/s的速度范围撞击8和6 mm厚的碳纤维复合靶,并布置2 mm厚LY12铝靶板作为后效靶,以比较破片在不同工况下的后效毁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靶受活性破片冲击时,其迎弹面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压缩失效与剪切失效的耦合破坏,其背弹面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拉伸失效破坏与层间的脱粘分裂;随着破片着靶速度的提高,碳纤维靶板的压剪耦合破坏比例逐渐增加,拉伸断裂与分层现象逐渐减弱;破片对于8和6 mm厚碳纤维靶的弹道极限速度分别为351.9、264.6 m/s;相同着靶速度下,8 mm厚碳纤维靶的后效毁伤面积大于6 mm厚碳纤维靶的后效毁伤面积,两者之间的差异随着着靶速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小;破片冲击等厚度碳纤维靶时,破片的后效毁伤能力随着靶速度的提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非晶合金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后效毁伤能力 活性破片
下载PDF
KOH活化法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章学如 胡世棋 +3 位作者 贺雅芳 葛建龙 于彩娇 刘其霞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7,31,共6页
针对物理活化法制备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存在生产效率低、力学性能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ANOF)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用化学活化法代替物理活化法,通过改变活化工艺制得一系列不同的PAN-ACF样... 针对物理活化法制备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存在生产效率低、力学性能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ANOF)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用化学活化法代替物理活化法,通过改变活化工艺制得一系列不同的PAN-ACF样品。通过探讨浸渍浓度、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四个因素对PAN-ACF得率和碘吸附值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佳活化工艺,并对最佳工艺下制得的PAN-ACF样品的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下制得的PAN-ACF样品以微孔为主,存在少量的中孔和极少量的大孔,比表面积为2122.00 m^(2)·g^(-1),总孔容为1.00 cm^(3)·g^(-1),碘吸附值高达1740.20 mg·g^(-1),得率为4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 化学活化法 氢氧化钾(KOH) 活化工艺
下载PDF
热压法制备MIL-100(Fe)/ACF复合材料及其对染料的光催化脱色
6
作者 李朝晖 季青豪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4,共5页
以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金属盐,均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活性炭纤维(ACF)为基材,采用热压法制备了MIL-100(Fe)/ACF复合材料。以活性黑KN-R染料为脱色对象,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MIL-100(Fe)/ACF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七水合硫酸亚铁与H3BTC的物... 以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金属盐,均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活性炭纤维(ACF)为基材,采用热压法制备了MIL-100(Fe)/ACF复合材料。以活性黑KN-R染料为脱色对象,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MIL-100(Fe)/ACF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七水合硫酸亚铁与H3BT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热压温度为150℃、热压时间为40 min。利用SEM、FT-IR、XRD表征手段,证明MIL-100(Fe)成功负载到ACF上。研究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染料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染液中H2O2添加量的增加,脱色率提高,但当H2O2加入量超过0.16 mL/L后,脱色率变化不大。复合材料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不同,对活性黑KN-B和罗丹明B的脱色率超过96.0%,对活性红3BS的脱色率达到90.0%以上,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仅为65.6%。重复使用4次后,对活性黑KN-B染液的脱色率为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脱色 光催化 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活性炭纤维 热压法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碳纤维纸基电极制备
7
作者 李广斌 韩立新 +1 位作者 李志强 龙柱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解决商用碳纤维纸成本高、脆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柔性超级电容器用碳纤维纸的批量制备方法。利用分散剂CMC-Na对短切碳纤维进行超声分散,使其在水体系中均匀分散。添加PE/PET复合纤维不仅提高了CFP的抗张强度,而且巩固了在碳纤维结... 为解决商用碳纤维纸成本高、脆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柔性超级电容器用碳纤维纸的批量制备方法。利用分散剂CMC-Na对短切碳纤维进行超声分散,使其在水体系中均匀分散。添加PE/PET复合纤维不仅提高了CFP的抗张强度,而且巩固了在碳纤维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电极网络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对碳纤维纸基电极(CFP-X)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CFP-X电极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FP-3电极具有优异的抗张强度和柔韧性,电化学性能优异,同时成本低。这项研究为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纸质柔性超级电容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纸基电极 活性炭 力学性能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活性碳毡电路屏(直立碳纤维)/树脂复合吸波材料 被引量:34
8
作者 赵乃勤 邹田春 +2 位作者 师春生 李家俊 郭伟凯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2,共6页
研究了含活性碳毡电路屏和直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含碳毡电路屏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与电路屏的种类(感性、容性)和尺寸密切相关。含感性屏的吸波材料,当毡条间距、宽度分别为7mm、5mm时,材料在整个雷达波... 研究了含活性碳毡电路屏和直立碳纤维吸波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含碳毡电路屏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与电路屏的种类(感性、容性)和尺寸密切相关。含感性屏的吸波材料,当毡条间距、宽度分别为7mm、5mm时,材料在整个雷达波段(8~18GHz)有-10dB以下的反射衰减。含容性屏的吸波材料,随电路屏中碳毡块间距和边长的减小,吸波性能提高。含直立碳纤维材料的吸波性能与纤维间距有关,间距为4mm时可获得有效带宽7.6GHz的吸波材料。用分块设计的思想设计吸波材料,可提高其吸波性能。分块中心对称的感性电路屏(毡条宽5mm,间距10mm)和直立碳纤维(间距8mm)混杂吸波体在11.8~18GHz频带内有低于-20dB的反射衰减,最大吸收峰值-3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活性碳毡电路屏 直立碳纤维 分块设计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的生产工艺和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永卫 曹春锋 +1 位作者 武彤 张炳烛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介绍了活性炭纤维与活性炭相比较更加优良的性能和更加广泛的用途,叙述了活性炭纤维生产的3种主要工艺,叙述了当前中国活性炭纤维的生产现状,研究了不同活化条件下黏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碘吸附值。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黏胶基活性炭纤维 沥青基活性炭纤维 聚丙烯腈ad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 碘吸附值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用于汽油脱硫醇的研究I.静态吸附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志达 陈冰 +2 位作者 陈燕萍 冯仰桥 曾汉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2-15,共4页
在实验室研究了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 N A C F)的制备条件,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静态吸附脱除汽油中硫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在 800 ℃以上和活化时间在90 m in 以上制得的 N A C F 可直接用于吸附催化... 在实验室研究了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 N A C F)的制备条件,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静态吸附脱除汽油中硫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在 800 ℃以上和活化时间在90 m in 以上制得的 N A C F 可直接用于吸附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醇,使其硫醇硫含量降到 10 μg/g 以下。负载钴盐后的 N A C F也可脱除汽油中的硫醇,与不负载钴盐相比,对汽油脱硫醇的效果稍有增大。在液固比为 4 000(m L∶g)的条件下,可使汽油中的硫醇硫含量由91.7 μg/g 降到4.5 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吸附 汽油 脱臭 脱硫醇
下载PDF
沥青基活性碳纤维研究──(Ⅱ)沥青纤维的碳化及活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华坚 尹华强 +3 位作者 刘中正 串亚权 罗德明 胡玉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研究了沥青不熔化纤维的碳化、活化规律,分析讨论了各因素对沥青基活性碳纤维成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碳纤维,不熔化纤维氧化增重应适当,碳化温度宜在750~800℃,获得较大无定形碳的碳纤维。活化... 研究了沥青不熔化纤维的碳化、活化规律,分析讨论了各因素对沥青基活性碳纤维成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碳纤维,不熔化纤维氧化增重应适当,碳化温度宜在750~800℃,获得较大无定形碳的碳纤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也为影响沥青基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 活性碳纤维 碳化 活化 吸附纤维
下载PDF
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孔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春玲 文越华 +4 位作者 程杰 郭全贵 曹高萍 刘朗 杨裕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6-791,共6页
利用水蒸汽活化法制备了酚醛基活性炭纤维(ACF-H2O),对其比表面积、孔结构与在LiClO4/PC(聚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用N2(77K)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用恒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技术测... 利用水蒸汽活化法制备了酚醛基活性炭纤维(ACF-H2O),对其比表面积、孔结构与在LiClO4/PC(聚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用N2(77K)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用恒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技术测量双电层电容器(EDLC)的电容量及内部阻抗.研究表明,在LiClO4/PC有机电解液中,ACF-H2O电极的可用孔径(d)应在0.7nm以上.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ACF-H2O的孔容和比表面不断增大,但微孔(0.7nm<d<2.0nm)和中孔(d>2.0nm)率变化很小,活化过程中孔的延伸和拓宽同步进行,但过度活化则造成孔壁塌陷,孔容和比表面迅速下降.因此,除活化过度的样品外,电容量随比表面积呈线性增长,最高达到109.6F·g-1.但中孔和微孔的孔表面对电容的贡献不同,其单位面积电容分别为8.44μF·cm-2和4.29μF·cm-2,中孔具有更高的表面利用率.ACF-H2O电极的电容量、阻抗特性和孔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孔径的增大,时间常数减小,电解液离子更易于向孔内快速迁移,阻抗降低,电极具有更好的充放电倍率特性.因此,提高孔径和比表面积,减少超微孔(d<0.7nm),是提高EDLC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重要途径.然而仅采用水蒸汽活化,只能在小中孔以下的孔径范围内进行调孔,ACF-H2O电极电容性能的提高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基活性炭纤维 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 ACF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from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丽平 黄柱成 张明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30-537,共8页
Viscose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scanning electron modified with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The samples were microscopy (SE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 Viscose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scanning electron modified with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The samples were microscopy (SE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dified ACFs for methyl orange(MO)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MO onto modified ACFs well follows the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MO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nvolves th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but is not the only rate-controlling step.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cluding AG, AH and AS were calculated, sugges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of MO onto modified ACFs is a spontaneous, exothermic and physisorption process. FTIR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modified ACFs for MO is hydrogen b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se activated carbon fibe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DIFICATION methyl orange adsorption isotherm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湿氧化改性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登峰 鹿雯 +3 位作者 王盼盼 杨丽莉 李晨曦 曾向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3,共5页
根据Boehm滴定方法,测定了不同双氧水浸渍浓度、浸渍pH和浸渍时间条件下制备的改性黏胶基活性炭纤维表面3种主要含氧官能团含量,得出了含氧官能团随浸渍浓度、pH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TG/DTA分析技术表征了改性前后样品表面的含氧官能... 根据Boehm滴定方法,测定了不同双氧水浸渍浓度、浸渍pH和浸渍时间条件下制备的改性黏胶基活性炭纤维表面3种主要含氧官能团含量,得出了含氧官能团随浸渍浓度、pH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TG/DTA分析技术表征了改性前后样品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及其稳定性.研究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3种官能团总量最高达到2.401 mmol/g;浸渍浓度对含氧官能团含量影响最大,pH次之,时间影响最小;热分析结果证实,相比原样而言,改性样品表面含有更多类型和数量丰富的含氧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胶基活性炭纤维 湿氧化 含氧官能团 双氧水
下载PDF
负载金属改性活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建英 赵风云 +2 位作者 胡永琪 刘润静 赵瑞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489,共5页
以粘胶基活性碳纤维(VACF)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镍、钴、锰、镁等系列金属的粘胶基活性碳纤维(M/VACF),并通过测定试样在77K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对M/VACF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VACF的脱硫性能,分析了影响其脱硫性能... 以粘胶基活性碳纤维(VACF)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镍、钴、锰、镁等系列金属的粘胶基活性碳纤维(M/VACF),并通过测定试样在77K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对M/VACF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VACF的脱硫性能,分析了影响其脱硫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M/VACF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不是影响M/VACF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负载金属的种类是影响M/VACF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 表面改性 金属 二氧化硫 废气处理
下载PDF
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研究Ⅰ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符若文 张永成 曾汉民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探讨了以磷酸为活化剂制备粘胶基活性炭纤维 (ACF)的工艺 ,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产品得率、比表面积及柔软性等的影响 ,并对所制样品的吸附和脱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控制合适的磷酸浓度、固液比、浸泡时间、碳化活化温度、碳化活化... 探讨了以磷酸为活化剂制备粘胶基活性炭纤维 (ACF)的工艺 ,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产品得率、比表面积及柔软性等的影响 ,并对所制样品的吸附和脱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控制合适的磷酸浓度、固液比、浸泡时间、碳化活化温度、碳化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 ,可制得碳化活化得率、比表面积、柔软性和吸附脱附性能等综合性能良好的活性炭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粘胶纤维 磷酸 活化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研究 Ⅲ-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符若文 张永成 +1 位作者 方明锋 曾汉民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对各种有机蒸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 350~500℃活化或用较大浓度磷酸活化所制备的 VACF-P对有机蒸汽特别是极性的甲醇和乙醇吸附量明显增大,在 128℃的热空气中处理 20min后 VAC... 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对各种有机蒸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 350~500℃活化或用较大浓度磷酸活化所制备的 VACF-P对有机蒸汽特别是极性的甲醇和乙醇吸附量明显增大,在 128℃的热空气中处理 20min后 VACF-P基本上可完全解吸低温活化的 VACF-P 对六价铬的吸附量达到了一些高性能离子交换纤维的水平VACF-P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对金离子的还原吸附量达700~1100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活化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 吸附性能 金属离子
下载PDF
活化方法对沥青基炭纤维表面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乃勤 臧科研 +2 位作者 马铁军 李家俊 盛京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9,共5页
以沥青基炭纤维 (PCF)为原料 ,以H2 O、CO2 为活化剂 ,以氨盐混合液为浸渍剂 ,对不同活化条件制得的ACF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 :H2 O与CO2 复合活化的效果优于单一活化剂活化 ;活化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 (PACF)比表面积的增... 以沥青基炭纤维 (PCF)为原料 ,以H2 O、CO2 为活化剂 ,以氨盐混合液为浸渍剂 ,对不同活化条件制得的ACF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 :H2 O与CO2 复合活化的效果优于单一活化剂活化 ;活化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 (PACF)比表面积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沥青基活性炭纤维 活化剂 吸附 活化方法 表面影响
下载PDF
PAN基活性炭纤维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振宇 郑经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8-21,共4页
综述聚丙烯腈(PAN)基活性炭纤维(ACF)的基本性能、应用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 PAN基 活性炭纤维 吸附 性能 孔结构 吸附剂
下载PDF
含氮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开喜 凌立成 +1 位作者 刘朗 张碧江 《炭素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8,共5页
用不同比例的浓氨水与水的混合物使乙烯渣油沥青基炭纤维活化,得到不同氮含量的活性炭纤维PACF(NH3)。元素分析及XPS均表明通过该活化方法可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引入含氮官能团。含氮官能团以两种类型存在于PACF(NHa)的表面,即类吡... 用不同比例的浓氨水与水的混合物使乙烯渣油沥青基炭纤维活化,得到不同氮含量的活性炭纤维PACF(NH3)。元素分析及XPS均表明通过该活化方法可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引入含氮官能团。含氮官能团以两种类型存在于PACF(NHa)的表面,即类吡啶和/或类腈官能团和类酰胺和/或类胺官能团。其N2吸附等温线均为I型,表明了PACF(NH3)的微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沥青基 活性炭纤维 制备 吸附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