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绘画诗学: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 被引量:17
1
作者 谭琼琳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301-319,共19页
绘画诗是西方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浪漫和现代四个阶段,并已步入后现代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起,基于对传统的"诗画一致说"和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的批评和吸收,西方评论界开始致力于... 绘画诗是西方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浪漫和现代四个阶段,并已步入后现代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起,基于对传统的"诗画一致说"和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的批评和吸收,西方评论界开始致力于理论上的深层研究。20世纪90年代该学科逐渐发展成为研究"词"与"图像"内在关系的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绘画诗学,即:诗人如何将视觉图和话语图这两种互补的语言图像进行联姻并置于言语表现艺术中。本文旨在从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对绘画诗学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一番梳理,为重构东方绘画诗学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诗 视觉图 话语图 入画发声 图像代码
下载PDF
视觉语法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聪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5-88,共4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话语开始以多种模态共同呈现,增强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角度出发,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探究文字、图像、颜色及版式设计等符号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合力&q...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话语开始以多种模态共同呈现,增强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语法角度出发,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探究文字、图像、颜色及版式设计等符号是如何相互作用,产生"合力",共同参与意义的整体建构并反映和重塑文化、社会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语篇 视觉语法 意义建构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
下载PDF
汉字标志风格的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超英 《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6-67,共2页
在标志设计中 ,汉字是一种有巨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设计元素 .其图式、类型有着其他设计元素不可替代的设计效果 .
关键词 汉字 标志设计 风格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基于色彩心理的校徽视觉识别文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青 许惠财 +1 位作者 崔蓝方 涂欢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3期203-206,210,共5页
研究了色彩心理在新时代的校徽视觉识别文化中的特征属性。以探讨未来校徽创新和改良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从色彩的直观表达性、情感互动性、文化象征性分析了色彩心理的作用。利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外高校校徽设计中标准色... 研究了色彩心理在新时代的校徽视觉识别文化中的特征属性。以探讨未来校徽创新和改良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从色彩的直观表达性、情感互动性、文化象征性分析了色彩心理的作用。利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外高校校徽设计中标准色彩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进行了研究,探寻了校徽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差异,对视觉文化如何创新提出了三点路径:即从民族地域、整体规划、局部整体方向去探索校徽设计中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和现代精神的统一。提出了色彩心理是一种视觉文化和设计文化,高校校徽中的色彩要素应代表不同学校的历史地域特色。而新时代的视觉文化需要不断创新,转型成趣味化和抽象化的形式,将色彩心理与视觉文化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校徽设计中的视觉文化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心理 新时代 校徽 视觉识别文化
下载PDF
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超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2-5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社会和文化话语意义产生日益复杂化的趋势,语言不再是意义构建的唯一手段,图像、声音和手势等交流模态也不再作为副语言在语言交流中起着辅助作用,而是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社会和文化话语意义产生日益复杂化的趋势,语言不再是意义构建的唯一手段,图像、声音和手势等交流模态也不再作为副语言在语言交流中起着辅助作用,而是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从功能符号学的视角,在克瑞斯和斯文提出的视觉语法基础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向读者揭示了会徽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符号学 视觉语法 上海世博会会徽 多模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的视觉语法意义解析
6
作者 金文敬 张红霞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更好地解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把握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在视觉语法视阈下,对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进行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的分析,并结合社会语境探讨了该会徽所承载的社会文化现实。研究发现,会徽中文字... 为了更好地解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把握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在视觉语法视阈下,对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进行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的分析,并结合社会语境探讨了该会徽所承载的社会文化现实。研究发现,会徽中文字、图像、颜色和版面等多种模态视觉符号协同构建语篇完整意义。结合社会文化语境分析表明北京冬残奥会会徽是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化的结合,是一个时代精神文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语法 北京冬残奥会会徽 多模态话语
下载PDF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龚先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73-77,共5页
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会徽的文字、图像、数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协同构建意义。分析表明,冬奥会会徽利用中国书法、高感官情态颜色和合理的布局揭示了... 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会徽的文字、图像、数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协同构建意义。分析表明,冬奥会会徽利用中国书法、高感官情态颜色和合理的布局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五行说文化对中华价值理念的深远影响以及方位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会徽的设计契合我国倡导的奥运理念,表达了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奥运精神和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热切企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冬奥会 会徽 多模态话语 视觉语法理论
下载PDF
从太原市市徽解读城市视觉形象设计
8
作者 武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市徽体现着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城市视觉形象中理念精神的体现,反映着城市的综合形象。城市的发展战略及城市形象的变化,使得市徽具备时效性的特点。太原市徽诞生至今,其设计、应用和公知性方面逐步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城市的... 市徽体现着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城市视觉形象中理念精神的体现,反映着城市的综合形象。城市的发展战略及城市形象的变化,使得市徽具备时效性的特点。太原市徽诞生至今,其设计、应用和公知性方面逐步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形象与城市性质的转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市徽来明确城市性质、宣传和强化城市形象。通过分析太原市市徽及其应用现状,提出完善太原市市徽的设计构思,可以明确市徽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太原城市视觉形象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市徽 城市视觉形象 城市文化
下载PDF
广场体育艺术团体操创编中“视觉的象征与隐喻”的运用
9
作者 曾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6期169-170,共2页
该文以团体操创编的主要构成要素——动作造型、队形图案、艺术装饰为基本,浅谈视觉艺术表现中象征与隐喻的运用,解读团体操创编视点的表现手法,为团体操工作者在创编过程中,丰富团体操的"灵魂"提供参考,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 该文以团体操创编的主要构成要素——动作造型、队形图案、艺术装饰为基本,浅谈视觉艺术表现中象征与隐喻的运用,解读团体操创编视点的表现手法,为团体操工作者在创编过程中,丰富团体操的"灵魂"提供参考,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操 创编 视觉的象征与隐喻
下载PDF
多维视阈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方本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4期3-8,共6页
"视觉语法"是多模态语篇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它重在语篇结构;认知诗学是一种基于认知视角的语篇分析方法,将其引入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深入探究读者认知和体验层面的语篇效果;非语言模态在不同文化里的表征形式可... "视觉语法"是多模态语篇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它重在语篇结构;认知诗学是一种基于认知视角的语篇分析方法,将其引入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深入探究读者认知和体验层面的语篇效果;非语言模态在不同文化里的表征形式可能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可能不同,从而会导致语篇意义的嬗变,因此多模态语篇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值得重视。本文试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为例,探讨视觉语法、认知诗学以及跨文化交际视阈下对多模态语篇的多维分析及其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问题,祈为多模态语篇的建构与解构提供更宽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语法 认知诗学 跨文化交际 多模态语篇 里约奥运会会徽
下载PDF
绘画诗与改写:透视济慈的古希腊瓮在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的去浪漫化现象(英文)
11
作者 谭琼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9,共14页
本文通过分析约翰·济慈的"古希腊瓮颂"一诗探讨从英国浪漫派绘画诗过渡到美国现代派绘画诗这一过程涉及的审美改写原则。本文运用摩西·门德尔松的"纯美公式"从数理逻辑上解决济慈和美国现代派诗人共有的&... 本文通过分析约翰·济慈的"古希腊瓮颂"一诗探讨从英国浪漫派绘画诗过渡到美国现代派绘画诗这一过程涉及的审美改写原则。本文运用摩西·门德尔松的"纯美公式"从数理逻辑上解决济慈和美国现代派诗人共有的"狂欢"诗学中关于"美"、"真"和"能量"的"计算"问题,并依据克雷格的"诗画静止运动说"原理,论述了庞德的"第四维—静止"原则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原则不仅为绘画艺术转换成文字符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改写范式,而且有助于理解济慈的古希腊瓮在美国现代派诗歌"去浪漫化"过程中的消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诗 改写 静止 话语/视觉图 去浪漫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