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quire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resulting from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Yan-Jing Huang Liang Han +1 位作者 Jing Li Chao C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期236-241,共6页
BACKGROUND Rheumatoid arthritis(RA)is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ease with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 of progressive joint synovial inflammation,which can lead to joint deformities as well as disabilit... BACKGROUND Rheumatoid arthritis(RA)is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ease with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 of progressive joint synovial inflammation,which can lead to joint deformities as well as disability.RA often causes damage to multiple organs and systems within the body,including the blood hemostasis system.Few reports have focused on acquire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resulting from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RA.CASE SUMMARY A 64-year-old woman with a history of RA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complaining of painless gross hematuria for 2 wk.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s showed increased prothrombin time,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bnormal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F)activity was detected(FII,7.0%;FV,122.0%;and FX,6.0%),indicating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Thromboelastography and an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mixed correction experiment also suggested decreased coagulation factor activity.Clinically,the patient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hematuria,RA,and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The patient received dail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vitamin K120 mg,etamsylate 3 g,and vitamin C 3000 mg for 10 d.Concurrently,oral leflunomide tablets and prednisone were administered for treatment of RA.After the treatment,the patient's symptoms improved markedly and she was discharged on day 12.There were no hemorrhagic events during 18 mo of follow-up.CONCLUSION RA can result in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which leads to acquire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Vitamin K1 supplementation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uire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Rheumatoid arthritis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vitamin k-depend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Treatment of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被引量:3
2
作者 Hai-fei Chen Tian-qin Wu +8 位作者 Ling-juan Jin Jie-qing Tang Jing-jing Zhu Ying-chao Ge Zheng-yang Li Hong-shi Shen Long-mei Qin Zi-qiang Yu Zhao-yue Wa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1年第1期73-76,共4页
BACKGROUND: In adults,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VKCFD) increases in the recent years. We treated a VKCFD patient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ith favorable outcomes.METHODS: A 19-year-o... BACKGROUND: In adults,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VKCFD) increases in the recent years. We treated a VKCFD patient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ith favorable outcomes.METHODS: A 19-year-old male student with VKCFD was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The initial treatment was injection of a large dose of vitamin K and fresh plasma, and then with oral high dose of vitamin K4.RESULTS: At 4 weeks after admission, the focus of hemorrhage subsided,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normal, and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CONCLUSIONS: VKCFD is rare and its diagnosi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tient and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 large dose of vitamin K is the fi rst choice of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 k-dependent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IAGNOSIS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Acquired Deficiency of Vitamin K-dependent Clotting Factors And Hemorrhage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锐 张小平 +3 位作者 魏文宁 洪梅 杨焰 胡豫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3期312-317,共6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nges of activities of vitamin K-dependent clotting factors(VKDCF) under vari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quired deficiency of VKDCFs and hemorrhage.Cli...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nges of activities of vitamin K-dependent clotting factors(VKDCF) under vari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quired deficiency of VKDCFs and hemorrhage.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acquired deficiency of VKDCF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oagulation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pathways were detected in these patients and 41 control subjec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ctivities of VKDCFs were decreased in the patients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subjects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with vitamin K and blood products.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decreased activity of VKDCF was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bleeding disorders owing to deficiency or metabolic disturbance of vitamin K.It was concluded that acquired deficiency of VKDCF occurs under a variety of pathologic conditions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hemorrhagic events.Administration of vitamin K and transfusion of blood products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VKDCFs helps alleviate the hemorrhagi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ulation factor deficiency HEMORRHAGE vitamin k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K1预防儿童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山丹 汤美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80-83,100,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4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5例)、治疗组2(55例)和治疗组3(54例)。... 目的探讨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中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4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55例)、治疗组2(55例)和治疗组3(54例)。治疗组1给予维生素K10.3 mg/次、2组给予维生素K10.5 mg/次、3组给予维生素K11 mg/次,对三组患儿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维生素K水平、凝血指标和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指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2、治疗组3的维生素K水平均较治疗组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2和治疗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治疗组1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1的PT和APTT均长于治疗组2和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1高于治疗组2和治疗组3,且治疗组2高于治疗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中,采用维生素K1补充可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但不同剂量维生素K1的治疗效果不同,推荐使用0.5 mg剂量且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凝血指标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席晓芳 朱继红 +2 位作者 邹红 张向阳 郭杨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治疗方案及血液制品的应用。方法分析2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病因.监测维生素K_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维生素K的疗程。结果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是常见原因;维... 目的探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治疗方案及血液制品的应用。方法分析2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病因.监测维生素K_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维生素K的疗程。结果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是常见原因;维生素K_1治疗1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即明显缩短(P<0.01),3~6小时PT、APTT完全纠正。结论维生素K_1治疗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起效快,无须补充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 维生素k1 凝血酶原时间 血液制品
下载PDF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导致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臻 刘忠文 +6 位作者 张茵 臧玉柱 杨靖 郭建民 朱尊民 袁晓莉 雷平冲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4期166-168,182,共4页
目的加深对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临床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临床特点以血尿、皮肤黏膜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多部... 目的加深对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临床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临床特点以血尿、皮肤黏膜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多部位出血,经维生素K1治疗后24 h、3 d、7 d检测aPTT、PT和IN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3 d、7 d检测因子Ⅱ、Ⅶ、IX、X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维生素K1治疗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剂量要足够、疗程较长。对于不明原因多部位的出血,并有PT、aPTT明显延长者,应考虑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灭鼠剂中毒
下载PDF
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浩 郭丽英 +2 位作者 宋艳萍 胡凯 李冬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21例、23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序贯治疗,对治疗后凝血常规、凝血因子、... 目的分析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21例、23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序贯治疗,对治疗后凝血常规、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PT、INR、APTT、FⅡ、FⅦ、FⅨ、FX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T、INR、APTT、FⅡ、FⅦ、FX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IVKA-Ⅱ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维生素K4治疗后3周T2时较对照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K序贯疗法可有效治疗ADVKCF,对PIVKA-II及凝血常规、凝血因子进行监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 PIVkA-II 序贯治疗
下载PDF
维生素K_1对妊娠晚期孕妇和新生儿凝血因子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季相兰 彭敏 +2 位作者 丁培芳 滕彬 张雪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5-16,共2页
为了解维生素 K1 对妊娠晚期孕妇和新生儿凝血因子 (FIX)活性的影响 ,将 75例妊娠晚期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3例 )肌肉注射维生素 K1 10 m g,1次 / d,连续 2~ 5次 ;对照组 (4 2例 )不注射维生素 K1 。应用国际通用的一期法检测... 为了解维生素 K1 对妊娠晚期孕妇和新生儿凝血因子 (FIX)活性的影响 ,将 75例妊娠晚期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3例 )肌肉注射维生素 K1 10 m g,1次 / d,连续 2~ 5次 ;对照组 (4 2例 )不注射维生素 K1 。应用国际通用的一期法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凝血因子 活性 (FIX:C)。结果观察组及其新生儿脐血 FIX:C分别为 5 0 %~ 2 0 0 % (10 8.6 %± 2 2 .9% )和 2 0 %~ 14 9% (4 4 .9%± 12 .9% ) ,对照组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 FIX:C分别为 4 7.7%~ 2 0 0 % (10 6 .1%± 2 1.8% )和 2 1.1%~ 85 .4 % (4 0 .2 %± 13.3% )。提示妊娠晚期注射维生素 K1 对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中的 FIX:C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新生儿脐血中的 FIX:C仅占其母亲的 39.4 % ;对 FIX:C水平过低的新生儿常规补充维生素 K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新生儿脐血 孕妇外周血 妊娠晚期 对照组 凝血因子Ⅸ 注射 水平 显著性
下载PDF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浩 郭丽英 +2 位作者 李罡灿 宋艳萍 胡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1)。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5.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显著延长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诊断的敏感指标。检测PT、APTT对于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20mg2次/日静滴1月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下载PDF
维生素K_1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小东 龙村 +1 位作者 姚亚丽 姚忠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维生素 K1 (Vitamin K1 ,Vit K1 ) ,观察其对凝血因子的作用。 方法 3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 3组 ,A组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B组 :使用 Vit K1 治疗 ;C组 :未使用 Vit K1 治疗。每组各 10例。分别检测 A组... 目的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维生素 K1 (Vitamin K1 ,Vit K1 ) ,观察其对凝血因子的作用。 方法 3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 3组 ,A组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B组 :使用 Vit K1 治疗 ;C组 :未使用 Vit K1 治疗。每组各 10例。分别检测 A组术前、术后 ,B组、C组术前 2 4小时、麻醉后开胸前、鱼精蛋白中和后 10分钟、术毕、术后 6小时、1天、3天和 5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X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压积。 结果 鱼精蛋白中和后 10分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最长 ,X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最低。与 C组相比 ,B组术后 2 4小时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X因子活性明显升高。 结论 术前应用 Vit K1 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凝血因子水平 ,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维生素k1 凝血因子 X因子 纤维蛋白原 儿童
下载PDF
我国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新利 刘玉琳 +1 位作者 林良明 曹兰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我国婴儿维生素K 缺乏性出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1∶2 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收集病例76 例。 结果 婴儿出生后使用维生素K 进行预防、添加辅食及生后2 周患肝炎、腹泻等疾病与出血间关系显著,其OR 值分别为0 .... 目的 探讨我国婴儿维生素K 缺乏性出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1∶2 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收集病例76 例。 结果 婴儿出生后使用维生素K 进行预防、添加辅食及生后2 周患肝炎、腹泻等疾病与出血间关系显著,其OR 值分别为0 .16 、0 .10 、10 .86 。 结论 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为预防婴儿维生素K 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应重视推广婴儿生后维生素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维生素k缺乏 出血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明山 潘景业 +2 位作者 徐斐 孙成超 蒋成榜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1 d开始服用华法令抗凝,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5、9... 目的: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1 d开始服用华法令抗凝,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5、9、13 d测定其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及PT、APTT值。动态观察FⅡ、FⅦ、FⅨ、FⅩ活性及PT、APTT在其中的变化。结果:FⅡ、FⅦ、FⅨ、FⅩ活性术后第1 d显示低于术前组(P<0.05或P<0.01),而FⅨ: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组(P<0.01);口服华法令后第1 d FⅦ:C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FⅩ: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P<0.01);FⅡ:C、FⅨ:C从数值上看高于服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华法令后第2-4 d各凝血因子活性逐渐下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或P<0.01))。服药后第8 d由于药物剂量的调整FⅦ:C、FⅨ:C有所回升。到服药后第12 d各凝血因子活性基本保持稳定。PT值随FⅦ:C的波动而随之相应改变。而APTT值服药后第1 d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外(P>0.05),其余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术前组(P<0.01)。结论: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PT、APTT不能准确反映各凝血因子活性变化的水平,同时检测FⅡ、FⅦ、FⅨ、FⅩ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令 抗凝 维生素k 凝血因子
下载PDF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MIF、GP73、VPIKA-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欢 韩素桂 董宇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诱导的异常蛋白Ⅱ(VPIKA-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诱导的异常蛋白Ⅱ(VPIKA-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组,同时选取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2例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选取72例无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无HBV感染原发性肝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IF、VPIKA-Ⅱ、GP73水平。结果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组MIF、GP73、VPIKA-Ⅱ水平明显高于无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F、GP73、VPIKA-Ⅱ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Ⅲ~Ⅳ期患者MIF、GP73、VPIKA-Ⅱ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肿瘤最大径>5 cm患者MIF、GP73、VPIKA-Ⅱ水平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患者,肿瘤数量>2个患者MIF、GP73、VPIKA-Ⅱ水平高于肿瘤数量≤2个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与GP73呈正相关(r=0.240,P=0.042),MIF与VPIKA-Ⅱ呈正相关(r=0.368,P=0.002),GP73与VPIKA-Ⅱ呈正相关(r=0.240,P=0.042)。结论MIF、GP73、VPIKA-Ⅱ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最大径和肿瘤数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高尔基体糖蛋白73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诱导的异常蛋白Ⅱ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香豆素类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诗馨 黄月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4期3551-3554,共4页
目的探讨香豆素类(包括华法林过量和毒鼠药中毒)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血液科诊治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香豆素类类型分... 目的探讨香豆素类(包括华法林过量和毒鼠药中毒)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血液科诊治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香豆素类类型分为A组(华法林过量,34例)和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27例)。A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71岁);B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19~88岁(中位年龄53岁)。出血症状严重者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K_(1)10~60 mg/d,辅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及维生素K_(1)解毒时间。采用t检验。结果A组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_(1)治疗前PT[(111.58±46.50)s]、APTT[(100.02±20.58)s]与治疗后PT[(17.13±4.30)s]、APTT[(37.77±58.91)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华法林过量无出血表现患者仅需暂停华法林。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_(1)治疗前PT[(102.13±75.34)s]、APTT[(84.02±48.24)s]与治疗后PT[(17.39±4.43)s]、APTT[(33.03±7.78)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_(1)解毒时间1 d,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_(1)解毒时间1个月至1年,两者维生素K_(1)解毒时间不同(P<0.01)。结论华法林、香豆素类鼠药均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其用药过量或中毒,维生素K_(1)治疗均有效;因为2种药物使用目的及半衰期不同,故两者过量后的解毒方式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类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华法林 毒鼠药 维生素k_(1)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致颅内血肿的神经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凤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8期95-97,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的治疗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死亡外,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的治疗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死亡外,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依赖因子 缺乏 颅内血肿 治疗
下载PDF
维生素K代谢相关基因CYP4F2参与凝血因子FⅨ活化的研究
16
作者 刘佳 秦留安 +5 位作者 席少枝 刘军 王绪云 李晓琪 杨洁 尹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索维生素K代谢相关基因CYP4F2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活化(凝血因子FⅨ为例)的影响。方法构建同时含有CYP4F2-cDNA片段与FⅨ-cDNA片段的pIRES质粒,通过酶切验证。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将构建成功的pIRES-FⅨ-CYP4F2... 目的探索维生素K代谢相关基因CYP4F2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活化(凝血因子FⅨ为例)的影响。方法构建同时含有CYP4F2-cDNA片段与FⅨ-cDNA片段的pIRES质粒,通过酶切验证。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将构建成功的pIRES-FⅨ-CYP4F2质粒以及pIRES-FⅨ质粒、pIRES空白对照质粒瞬时转染LO2细胞。在不同质粒转染的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CYP4F2和FⅨ蛋白的表达,应用FⅨa Assay检测试剂盒检测FⅨa活性。结果经酶切证实,pIRES-FⅨ-CYP4F2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证实,pIRES-FⅨ及pIRES-FⅨ-CYP4F2质粒成功转染LO2细胞。FⅨa Assay检测发现,在过表达FⅨ的LO2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FⅨa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当同时过表达CYP4F2和FⅨ后,LO2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的FⅨa活性较单独过表达FⅨ组明显降低。结论维生素K代谢相关基因CYP4F2的过表达对维生素K依赖性FⅨ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4F2 凝血因子 羧化活性 维生素k
下载PDF
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致颅内血肿的神经外科治疗
17
作者 陈凤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30-31,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的治疗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死亡外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 目的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的治疗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死亡外所有患儿在儿科诊断和治疗基础上施行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均治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清除婴儿颅内出血可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婴儿期颅内出血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 缺乏 颅内血肿 治疗
下载PDF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竞生 谈敏 +5 位作者 潘理明 丁浩 吴冬梅 王祖贻 程涛 王忠荣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6-8,共3页
测定了临床几种疾病状态下6种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含量。证实肝、胆疾病长期联合使用抗生素,采用VK拮抗剂治疗及DIC时可引起继发性依K因子减少,VK治疗有效;而某些血栓症则由于先天性蛋白C、S缺乏所致,VK治疗无效。
关键词 依赖性 维生素k 凝血因子 检测
下载PDF
维生素K_(3)对14日龄北京鸭凝血时间和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仲健 郝永胜 +4 位作者 吴永保 张博 唐静 侯水生 谢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04-3311,共8页
旨在研究维生素K_(3)对1~14日龄北京鸭凝血时间和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影响,筛选评价肉鸭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并得到育雏期北京鸭饲粮维生素K_(3)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6个维生素K3添加水平(0、0.5、1、2、... 旨在研究维生素K_(3)对1~14日龄北京鸭凝血时间和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影响,筛选评价肉鸭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并得到育雏期北京鸭饲粮维生素K_(3)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6个维生素K3添加水平(0、0.5、1、2、3和4 mg·kg^(-1)),通过在玉米-大豆分离蛋白型基础饲粮中添加6个不同添加水平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配制试验饲粮。将180只1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5个重复,每重复6只鸭。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水平维生素K_(3)对1~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0和0.5 mg·kg^(-1)维生素K_(3)添加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高于2、3、4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P<0.05)。0 mg·kg^(-1)维生素K_(3)添加组血清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显著高于0.5、1、2、3、4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P<0.05);0 mg·kg^(-1)维生素K_(3)添加组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2、3、4 mg·kg^(-1)维生素K3添加组(P<0.05)。以凝血酶原时间、血清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和羧化不全骨钙素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算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K3需要量分别为2.00、0.56和1.27 mg·kg^(-1)。综上,饲粮中添加维生素K_(3)可增强肉鸭凝血功能,降低血清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和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在本试验基础饲粮条件下,以凝血酶原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K3需要量为2.0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 凝血功能 维生素k依赖蛋白
下载PDF
维生素K4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方珩 李纯团 朱雄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中运用维生素K4口服制剂进行维持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确诊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静脉运用或肌注维生素K1治疗至临床出血停止、PT恢复正常后,... 目的探讨在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中运用维生素K4口服制剂进行维持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确诊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患者,静脉运用或肌注维生素K1治疗至临床出血停止、PT恢复正常后,其中9例改成维生素K4口服治疗,另15例则继续维生素K1静脉或肌注治疗,观察其临床出血表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维持治疗2周后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维持治疗期间,维生素K4口服治疗组相对常规治疗组无明显肝毒性作用(P>0.05)。结论维生素K4口服维持治疗本病安全、有效、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口服维持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