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treomacular Traction Post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for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1
作者 Okonkwo N. Ogugua Hassan O. Adekunle +5 位作者 Gyasi E. Micheal Oluyadi B. Fatai Ogunro Adunola Oderinlo Olufemi Ulaikere Mildred Harriman Ayodele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7年第2期138-144,共7页
Purpose: To report the significant worsening of Vitreomacular Traction (VMT), following the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Bevacizumab (Avastin) in an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eye;thereby raising the awarenes... Purpose: To report the significant worsening of Vitreomacular Traction (VMT), following the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Bevacizumab (Avastin) in an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eye;thereby 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this possibility. Method: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 Results: After 3 monthly doses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1.25 mg/0.05 cc bevacizumab for treatment of AMD, a post injection OCT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VMT and an increased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 by additional 268 microns compared to pre injection levels. Conclusion: Worsening of VMT and increase in CMT following injection of intravitreal drugs can occur. This VMT worsening effect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s is under recognized. It demands greater attention since it is seen with a new common route of ocular drug delivery and may be responsible for cases of pharmacological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reomacular traction vitreomacular Adhesio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VASTIN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下载PDF
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 被引量:7
2
作者 Shao Lei Wei Wenb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566-1571,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review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vitreomacular traction (VMT) syndrome and propose the future study prospect in this field. Data sources The data us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obtai...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review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vitreomacular traction (VMT) syndrome and propose the future study prospect in this field. Data sources The data us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obtained from articles listed in Medline and Pubmed (1970- 2013). The search terms were "vitreomacular trac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vitrectomy," and "ocriplasmin."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regarding th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VMT were selected and reviewed. Results VMT syndrome is a persistent attachment of vitreous to the macula in eyes with an incomplete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and considered to be an uncommon status which correlated with some other macular disorder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can support a new way to examine and classify VMT. Nonoperative and operative intervenes on this disease have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especially the intravitreal medical therapy. Conclusions VMT syndrom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disorders in the macular region, depending in part on the size and strength of the residual vitreomacular adhesion. Regular OCT monitoring is recommended to detect it.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VMT should be observed for at least 2-3 month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with ocriplasmi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isorders persist; surgery is recommended if VMT-related disease i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reomacular trac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VITRECTOMY ocriplasmin
原文传递
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丽 黄玲 +2 位作者 薛小辉 杜善双 朱忠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方法:手术前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 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方法:手术前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 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2例12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切除已脱离玻璃体后皮质,松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结果:黄斑部牵引解除12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9眼。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治疗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VTS 视网膜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枝桥 董方田 +1 位作者 叶俊杰 陈有信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22例(22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1—5...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22例(22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1—51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22只眼中有12只眼(54.5%)为视力明显改善,6只眼(27.3%)为视力轻微改善;3只眼(13.6%)为视力不变;1只眼(4.5%)为视力下降。其中视力达到0.3及以上者所占比例由术前的13.6%增加至术后的59.1%。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545±175)μm,术后平均厚度为(220±105)μm,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下载PDF
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临床观察
5
作者 秦虹 王慧娟 +3 位作者 唐由之 王婷 王璐霞 李亚静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研究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27例,其中13例(13眼)单纯采用20G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14例(14眼)采用23G手术剥除黄斑前膜联合术... 目的探讨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研究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27例,其中13例(13眼)单纯采用20G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14例(14眼)采用23G手术剥除黄斑前膜联合术后运用利水渗湿中药,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7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明显好于单纯玻璃体手术患者组(P<0.05),黄斑视网膜厚度平均为(275±187)μm、黄斑区总容积平均为(7.58±4.77)μm2,二者均明显小于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结论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显著,其特点为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水渗湿 23G 20G 玻璃体切割术 黄斑牵引综合征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殊琪 王磊峰 +1 位作者 董玉萍 姚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TS)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01经OCT检查确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玻璃体黄...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TS)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4-01经OCT检查确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1例1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mo,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OCT检查情况,比较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局部形态的变化。结果:单纯玻璃体牵引8眼,术后6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提高;黄斑前膜牵引1眼(术中给予黄斑前膜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术后视力不提高;玻璃体合并视网膜黄斑前膜牵引2眼(术中给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视力提高。其中视力达0.1以上者所占比例由术前的46%提高至术后的73%。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619.27±195.13μm,术后平均厚度为239.12±143.84μm,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减轻黄斑水肿,并提高部分患者视力,OCT对本组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 黄斑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施毓琳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9-1542,共4页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想视觉质量。黄斑囊样水肿(CME)是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术后视觉质量。本文就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 Irvine-Gass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前列腺素 血-视网膜屏障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弓 张小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异常改变,主要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诊断。其发病是眼球壁内层、外层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术式...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异常改变,主要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诊断。其发病是眼球壁内层、外层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劈裂 高度近视 玻璃体黄斑牵拉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下载PDF
近视性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俞佳依 李梦涵 +4 位作者 贺江南 朱剑锋 邹海东 樊莹 许迅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963-96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度近视性黄斑区视网膜劈裂(myopic macular retinoschisis, MRS)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程度MR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上海市成年人高度近视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中的50岁以上高度近视238例238眼纳入横断面研究。按照MRS的... 目的:探讨老年高度近视性黄斑区视网膜劈裂(myopic macular retinoschisis, MRS)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程度MR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上海市成年人高度近视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中的50岁以上高度近视238例238眼纳入横断面研究。按照MRS的程度分为5组:无黄斑劈裂(S0)组、中心凹外劈裂(S1)组、中心凹劈裂(S2)组、中心凹+中心凹外劈裂(S3)组、全黄斑区劈裂(S4)组。S0组设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全面的眼科检查,观察近视萎缩性黄斑病变(atrophic myopic maculopathy, AMM)的分级、黄斑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 ERM)和玻璃体黄斑牵拉(vitreomacular traction, VMT)的状态,基于SS-OCT测量黄斑区不同方位黄斑巩膜高度(macular scleral height, MSH)。结果:238眼中存在MRS的89眼(37.4%),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组鼻侧、颞侧及下方MS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RM、VMT和A2以上AMM发生率在MRS组中更高(P<0.05)。在S1~S4各组中,S2组眼轴最短(P<0.001),A1以下轻症AMM比例最大(36.4%,P=0.046),与S0组更为接近。结论:长眼轴、黄斑区后巩膜膨出、VMT和严重AMM是MRS形成的危险因素。中心凹劈裂与中心凹外劈裂形成机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长期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视网膜劈裂 玻璃体黄斑牵引 近视萎缩性病变 巩膜高度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雯雯 张可可 +2 位作者 刘雯婷 沈念慈 武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眼科与眼科专科医院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眼轴长度... 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眼科与眼科专科医院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眼轴长度≥26 mm的高度近视患者77例(77眼)。术前记录患者眼部生物学特征及眼底相干光层析成像(OCT)情况,并按医院不同分为2组,比较2组术后视力,并分析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眼部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更年轻、眼轴长度更长、合并的黄斑疾病更多(P<0.05)。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P<0.001),2家医院平均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BCVA(logMAR)与眼轴长度、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不连续及合并黄斑牵引性疾病呈正相关,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P<0.05)。逐步向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BCVA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眼轴长度、IS/OS连续性及术前BCVA。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有效,其疗效受眼轴长度、IS/OS连续性及术前BCVA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眼轴长度 最佳矫正视力 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 黄斑牵引性疾病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小平 冯超 +1 位作者 陈长征 王永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85-1486,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玻璃体腔注射膨胀气体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12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玻璃体腔注射0.3mLC3F8后1mo玻璃体黄斑牵拉情况以及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神经上皮厚度的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研究玻璃体腔注射膨胀气体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12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玻璃体腔注射0.3mLC3F8后1mo玻璃体黄斑牵拉情况以及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神经上皮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玻璃体黄斑牵拉状态完全解除5眼(42%)。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视力分别为0.20±0.07,0.25±0.04。黄斑中心神经上皮最大厚度平均减少69μm。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3F8是一种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并且与玻璃体切除手术相比较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全氟丙烷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文贞 赵敏 +5 位作者 黎晓新 姜燕荣 赵明威 梁建宏 尹虹 陈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造影对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B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造影对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B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只眼经手术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术后20只眼视力提高.术后黄斑区牵引处OCT测量高度平均减小267μm,有明显改善.术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存在黄斑囊样水肿伴渗漏,术后明显减轻.术前合并高度近视眼者视力预后不佳.结论 玻璃体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玻璃体对黄斑部的牵引,阻止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减轻黄斑水肿及渗漏,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光相干断层扫描及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可以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有利于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玻璃体 黄斑 牵引 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少冲 张国明 +1 位作者 高汝龙 吴德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99-900,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方法、疗效。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接触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共 16例 (16只眼 ) ,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患眼玻璃体后皮质 ,解...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方法、疗效。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接触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共 16例 (16只眼 ) ,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患眼玻璃体后皮质 ,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结果 :16例患眼黄斑区牵引全部解除 ,经 3~ 15个月随访无复发 ;所有视力都有提高 ,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雪霞 范志华 王瑞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7期720-722,共3页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T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58例(58只眼),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及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术后两周、1月、3月,患者BCVA逐渐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1月、3月,CMT逐渐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术后避免黄斑前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腔注射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朝晖 李筱荣 《国际眼科纵览》 2017年第2期73-78,共6页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的黄斑病变之一。玻璃体后皮质和内界膜的切线和前后方向牵引、视网膜血管牵拉、巩膜扩张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玻璃体手术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黄斑扣带术。治疗时机及治疗手段虽有共识但...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的黄斑病变之一。玻璃体后皮质和内界膜的切线和前后方向牵引、视网膜血管牵拉、巩膜扩张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玻璃体手术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黄斑扣带术。治疗时机及治疗手段虽有共识但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玻璃体黄斑牵拉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巩膜扣带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SD-OCT随访观察
16
作者 崔月先 周娜磊 +4 位作者 安建斌 马景学 史俊芳 戴丽 刘丽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9期991-994,共4页
目的 分析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随访观察资料,并探讨SD-OCT在该类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诊断明确的98例98只眼VM... 目的 分析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随访观察资料,并探讨SD-OCT在该类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诊断明确的98例98只眼VMT的SD-OCT影像进行分析研究,观察随访VMT眼玻璃体黄斑粘连的自然转归,并分析总结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 根据SD-OCT观察到的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程度,黄斑区视网膜结构改变将VMT分为4级:Ⅰ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区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黄斑结构无异常改变;Ⅱ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存在小囊样改变,但中心凹形态基本正常;Ⅲ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受牵拉向玻璃体腔隆起、劈裂、囊样改变,中心凹变平坦或隆起;Ⅳ级则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受宽带状高反射信号玻璃体后皮质牵拉高度隆起,"峰"样突入玻璃体腔,黄斑的正常组织结构完全破坏.Ⅰ级19只眼,Ⅱ级23只眼,Ⅲ级27只眼,Ⅳ级29只眼,初诊时Ⅰ级BCVA较其他组为好,随访12个月时4级VMT间玻璃体黄斑粘连解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不仅能够明确诊断VMT,还可显示黄斑受牵拉程度及显微结构改变;VMT自然转归的SD-OCT随访观察更可为患者及眼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频域 玻璃体黄斑牵拉 医学影像检查
原文传递
OCT对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评估作用
17
作者 宋强 梁勇 卢林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0cT对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l。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8例(1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个... 目的探讨0cT对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l。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确诊为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18例(1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个月,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OCT检查所有患者黄斑部牵引解除,视网膜表面异常反光带消失,黄斑中心凹恢复接近正常状态,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视网膜厚度下降。术前平均BCVA(0.18±0.09),术后2月平均BCVA(0.3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黄斑部视网膜平均厚度(355±66)μm,术后2月平均厚度(306±2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得出视力与黄斑部视网膜平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25,P=0.001)。结论OCT能量化评估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玻璃体黄斑交界面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欢欢 王方 《国际眼科纵览》 201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玻璃体黄斑牵引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公认的是玻璃体年龄相关性的改变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细胞增生,产生玻璃体黄斑牵引即对黄斑区前后及切线方向的牵拉,引起复杂的病理变化.现今... 玻璃体黄斑牵引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公认的是玻璃体年龄相关性的改变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细胞增生,产生玻璃体黄斑牵引即对黄斑区前后及切线方向的牵拉,引起复杂的病理变化.现今研究者开展的多途径实验研究,如手术标本光、电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学比较,细胞因子检测等发现此类疾病有各自特征.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发生机制假说成为新技术应用和治疗的根据,如某些药物作用于玻璃体或玻璃体黄斑界面以诱导玻璃体液化及玻璃体后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黄斑牵引 黄斑前膜/超微结构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奥克纤溶酶治疗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嘉旻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奥克纤溶酶是保留酶活性片段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类的纤溶酶,为强效的胶原蛋白水解酶激活剂.前期的动物及临床实验以及新近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粘连(VMA)、玻璃体黄斑牵引(VMT)及全层黄斑裂孔... 奥克纤溶酶是保留酶活性片段的重组丝氨酸蛋白酶类的纤溶酶,为强效的胶原蛋白水解酶激活剂.前期的动物及临床实验以及新近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黄斑粘连(VMA)、玻璃体黄斑牵引(VMT)及全层黄斑裂孔等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已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有症状的VMA,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治疗VMT并发的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自上市以来,奥克纤溶酶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和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均有待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全面观察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药物疗法 纤维蛋白溶酶/治疗应用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药物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玻璃体后脱离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婷婷 王喻 赵少贞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6期392-396,共5页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vitreous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为防止这些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减轻疾病恶化的风险,可以提前诱导完全性PVD或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目前药物性玻璃体融解术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非酶试剂等非侵人性的治疗方法也在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