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果木姜子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江涛 张永萍 +3 位作者 刘杰 徐剑 程纯 刘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06-315,共10页
目的:比较大果木姜子熟果、青果、果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同时进行抗氧化能力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大果木姜子熟果、青果、果柄、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各自成分,分析结果与Nist 17和Wiley ... 目的:比较大果木姜子熟果、青果、果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同时进行抗氧化能力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大果木姜子熟果、青果、果柄、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各自成分,分析结果与Nist 17和Wiley 275标准质谱图进行检索和匹配,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同时采用DPPH·、ABTS+·及总还原力抗氧化体系考察其抗氧化作用。结果:从大果木姜子熟果挥发油中共检测66种成分,相对含量为89.365%,主要成分为正癸酸(28.563%)、1,8-桉叶素(13.461%)、月桂酸(13.279%)等;从大果木姜子青果挥发油中共检测60种成分,相对含量为86.2%,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11.845%)、β-水芹烯(10.831%)和α-水芹烯(9.178%)等;从果柄挥发油中共检测出67种成分,相对含量为55.047%,主要成分为β-桉叶醇(13.683%)、1-((1R,2R,3R)-2-(3-Isopropylfuran-2-yl)-3-methylcyclopentyl)ethanone(3.426%)、δ-杜松萜烯(3.188%)等。从叶挥发油中共检测出50种成分,相对含量为64.389%,主要成分为1-((1R,2R,3R)-2-(3-Isopropylfuran-2-yl)-3-methylcyclopentyl)ethanone(11.259%)、石榴酚(8.473%)、3,5-二叔丁基水杨醛(7.79%)等。抗氧化结果表明熟果挥发油抗氧化作用最好,果柄挥发油抗氧化作用最差。相关性分析表明烃类及酸类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聚类分析将青果和熟果分为一类,果柄和叶分为一类。结论:大果木姜子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各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但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姜子 挥发油 青果 熟果 果柄
下载PDF
油樟叶挥发油对兔的急性皮肤刺激、眼睛刺激和皮肤光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笑乐 向楠 +6 位作者 殷中琼 尚永祥 余孟骁 游飞 付强 夏春丽 申义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6-39,共4页
试验通过对兔的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眼睛刺激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观察皮肤反应和眼睛反应,评价油樟叶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和光毒性。结果表明一次和多次用药高、中剂量油樟叶挥发油对破... 试验通过对兔的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眼睛刺激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观察皮肤反应和眼睛反应,评价油樟叶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和光毒性。结果表明一次和多次用药高、中剂量油樟叶挥发油对破损皮肤有可逆性刺激,低剂量无刺激;三个剂量对完整皮肤均无刺激。一次用药对眼睛有轻微可逆刺激,多次用药对个别个体造成不可逆损伤。油樟叶挥发油无光毒性。说明中剂量以下油樟叶挥发油皮肤用药较为安全,眼睛用药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挥发油 皮肤刺激 眼刺激 光毒性
下载PDF
油樟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的制备及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笑乐 向楠 +4 位作者 殷中琼 尚永祥 夏春丽 申义君 刘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909-12911,共3页
[目的]研究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制备稳定的油樟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液体喷雾消毒动物实验房15min,消毒后营养琼脂平板采样30min。37℃培养48h后进行空气中菌落计... [目的]研究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制备稳定的油樟叶挥发油乳剂和醑剂,液体喷雾消毒动物实验房15min,消毒后营养琼脂平板采样30min。37℃培养48h后进行空气中菌落计数。[结果]用浓度为2%、8%和16%的油樟叶挥发油乳剂消毒后空气中菌落数显著少于空气对照(P<0.05),浓度为16%的剂量组细菌平均消亡率达84%;油樟叶挥发油醑剂各剂量组空气中菌落数均极显著少于溶剂对照(P<0.01),浓度为4%的剂量组细菌平均消亡率达91%。不同浓度的2种制剂中4%的醑剂消毒效果最佳。[结论]醑剂整体消毒效果高于乳剂,醑剂中低浓度效果相对较好,可替代84消毒液等其他消毒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挥发油 乳剂 醑剂 空气消毒
下载PDF
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炯炯 李功华 李跃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研究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应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吸收法比较了樟树自然脱落叶和新鲜茎、叶、果实等不... 目的:研究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应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吸收法比较了樟树自然脱落叶和新鲜茎、叶、果实等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和提取时间再优化试验,得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泡24h、加6倍量水,提取时间4h。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吸收法表明,樟树自然脱落叶与新鲜茎、新鲜干燥叶、新鲜叶和果实中挥发油的含量不同,成分有差异。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方法是经济和可行的。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的含量仅次于新鲜干燥叶,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自然脱落叶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湖南油樟的化学类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毓敬 李宝灵 +2 位作者 曾幻添 陆碧瑶 朱亮锋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3期7-11,共5页
对湖南省的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Gamble)N.Cho ex H.W.Li)资源作了调查。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鉴定了油樟叶精油的43个化学成分,依主含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6个不同的化学类型。其中,主含甲基丁香酚、龙脑、樟脑... 对湖南省的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Gamble)N.Cho ex H.W.Li)资源作了调查。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鉴定了油樟叶精油的43个化学成分,依主含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6个不同的化学类型。其中,主含甲基丁香酚、龙脑、樟脑、芳樟醇和倍半萜烯的5个化学类型为首次在油樟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化学类型
下载PDF
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永华 范静 +4 位作者 魏琴 殷中琼 贾仁勇 刘宇 周黎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381-4386,共6页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性等,检验产品的合格性。结果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最佳乳化工艺确定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2.0、乳化剂添加比例为4%、油樟叶挥发油添加比例为20%,所得乳剂的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20.80%。此配方所得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稳定性好,可有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 N.Chao]叶 挥发油 水乳剂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松 叶雷 +3 位作者 罗运川 宁春燕 游玲 魏琴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为进一步扩大油樟叶渣栽培食用菌的利用范围,以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日均长速、产量、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的研究,并对茶树菇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脱油油樟叶72%、玉米芯10%、麸皮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 为进一步扩大油樟叶渣栽培食用菌的利用范围,以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日均长速、产量、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的研究,并对茶树菇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脱油油樟叶72%、玉米芯10%、麸皮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粉1%为栽培茶树菇的最佳配方,其生物转化率达54.49%,菌袋污染率低于2%,菌丝生长速度为2.96 mm/d,所得茶树菇主要营养物质与市售茶树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脱油油樟叶用于茶树菇的栽培是可行的,且与传统配方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菌丝生长快、污染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脱油油樟叶 栽培 利用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樟油中桉油精的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盼 刘艳 +1 位作者 陈斯玮 田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油樟叶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5%Phenyl Methyl Siloxan,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程序升温:以50℃... 目的:建立油樟叶挥发油中桉油精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5%Phenyl Methyl Siloxan,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程序升温:以50℃为起始温度,保持1 min,0.5℃/min升温至65℃,保持1 min,再以50℃/min升温至250℃,保持6 min。结果:桉油精的量在2.126~34.0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6%,RSD为1.7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稳定,可为油樟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 挥发油 桉油精 气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宇 殷中琼 +4 位作者 魏琴 贾仁勇 范静 周黎军 杜永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05-2108,共4页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饱和水溶法制备包合物,进行正交试验,以包合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优选包合工艺。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包合效果进行评价,并考察包合物在强光、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最佳包合条件为1 mL油樟叶挥发油与8 gβ-环糊精进行包合,包合时间3 h,包合物温度40℃,β-环糊精和水的体积比1∶15。经红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形成了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试验得出的最佳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挥发油 Β-环糊精 表征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自然感染皮肤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静 汪开毓 +5 位作者 殷中琼 魏琴 周黎军 贾仁勇 耿毅 杜永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1-986,共6页
从患皮肤真菌病家兔的皮屑、被毛中分离病原真菌,并进行病原鉴定;分别用5、10、30mL/L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通过皮肤涂擦法进行治疗试验,以观察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疗效。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种病原真菌经培养特性、菌... 从患皮肤真菌病家兔的皮屑、被毛中分离病原真菌,并进行病原鉴定;分别用5、10、30mL/L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通过皮肤涂擦法进行治疗试验,以观察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疗效。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种病原真菌经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和孢子性状特征等鉴定,为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3种剂量组的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皮肤真菌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10mL/L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于家兔自然感染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最好。试验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兔自然感染的皮肤真菌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挥发油 皮肤真菌病 疗效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宇思 王成章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叶建中 陶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江西吉安、湖南新晃、浙江淳安、福建厦门4个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西吉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 目的:分析比较江西吉安、湖南新晃、浙江淳安、福建厦门4个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西吉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16%,其中右旋龙脑占53.17%;湖南新晃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84%,其中右旋龙脑占32.71%;浙江淳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8.1%,其中右旋龙脑占41.89%;福建厦门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58%,其中右旋龙脑占60.74%。结论:不同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樟叶 不同产地 挥发油 右旋龙脑 气质联用
原文传递
油樟标准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霍伟芬 李海清 +1 位作者 银慧莲 夏敏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28-1633,共6页
目的:建立油樟标准提取物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采用石英毛细管HP-5柱(30.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195℃;检测器温度23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保持... 目的:建立油樟标准提取物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采用石英毛细管HP-5柱(30.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195℃;检测器温度23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保持14 min,以1.5℃·min-1的速率升温至85℃,保持6 min。使用该方法对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值为参数,对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的GC指纹图谱有11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批油樟标准提取物虽来自于6个厂家,提取设备和人员操作可能存在差异,但其成分的比例和含量接近,品质相近。结论:该方法分析时间短,对油樟标准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分离效率高,其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符合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RSD<3%),可作为油樟标准提取物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樟科 樟属植物 油樟挥发油 桉油精 气相色谱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