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in the Neighbouring Area on Quality of Artemisia argyi Leaf
1
作者 Juan WU Xiangluan WAN +2 位作者 Dingrong WAN Yujie CHEN Rui PU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3期65-67,共3页
[Objectives]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from Qichun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to neighbouring area on the chemical substance contents and moxa yield o... [Objectives]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from Qichun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to neighbouring area on the chemical substance contents and moxa yield of Artemisia argyi leaf in Qichun(AALQ).[Methods]The content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in AALQ was determin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with apigenin as reference substance.The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and tannin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s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2015 edition).The moxa yield was detected by the self-developed method of grinding and sifting with high-speed pulverizer.[Results]Whether applying cake fertilizer,or compound fertilizer after applying barnyard manure,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tannins in AALQ were reduced in varying degrees,and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was changed,which had adversely affect the accumulation of effective substances in the leaves of medicinal A.argyi as a whole.The contents of related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moxa yield of A.argyi planted in the neighbouring Xishui County from Qichun,Hubei Province were relatively high.[Conclusions]The contents of effective substances and moxa yield of AALQ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a whole when applied fertilizer in planting,especial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barnyard manure,compound fertilizer was added.The quality of A.argyi leaf would not be adversely affected if it was transplanted from Qichun County,Hubei Province,which is the genuine producing area,to nearby areas with simil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argyi leaf in Qichun(AALQ) FERTILIZATION Cultiv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volatile oil Total flavonoids TANNINS Content determination Moxa yield
下载PDF
基于GC-MS分析蕲艾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赵玉婷 程佩佩 +1 位作者 陈申习 胡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794-798,共5页
目的:分析半仿生法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蕲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对蕲艾挥发油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半仿生法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蕲艾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 目的:分析半仿生法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蕲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对蕲艾挥发油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半仿生法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蕲艾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平板涂布法和二倍梯度液体稀释法考察蕲艾挥发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蕲艾挥发油检测到52种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20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5.95%,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蒿醇(55.49%)、3,3,6-三甲基-1,4-庚二烯-6-醇(15.37%)、桉油精(11.87%)和4-萜烯醇(3.50%)等,以醇类居多。蕲艾挥发油对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黄曲霉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蕲艾挥发油主要由醇类组成,并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挥发油 半仿生法提取-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0
3
作者 姚发业 邱琴 +1 位作者 刘廷礼 苗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5,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找出最佳分析条件 ,共分离出59个峰 ,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共鉴定了51个成分 ,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毛细管气相色谱 化学成分 鉴定 分析 植物药
下载PDF
艾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尹庚明 孙宁 +3 位作者 朱锦瞻 麦亦红 林华基 卞则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5-58,共4页
采用常温下氮气吹扫-固体吸附剂吸附和水蒸汽蒸馏两种方法,提取富集艾叶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鉴定出39种化合物,主要是1,8-桉树脑、异蒿属(甲)酮、2-莰酮、2-莰醇、石竹烯、α-荜澄茄烯等.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性成分 色质联用 测定
下载PDF
湖北产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正有 张艳红 +3 位作者 魏冬 郁荣华 袁慧慧 蓝闽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79-1082,共4页
应用GC-MS研究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两种艾叶挥发油中初步鉴定了共53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共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素(13.8%~14.7%)、冰片(3.9%~6.6%)、4-甲基-1-(1-甲乙基)-... 应用GC-MS研究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两种艾叶挥发油中初步鉴定了共53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共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素(13.8%~14.7%)、冰片(3.9%~6.6%)、4-甲基-1-(1-甲乙基)-[1S-(1α,4β,5α)]-二环[3.1.0]-庚-2-酮(15.7%~20.2%)、石竹烯氧化物(6.7%~9.2%)等。其中,还初步鉴定了文献未报道的25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总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挥发油中多数烯类、部分醇类与醛类化合物的含量也逐渐降低,而各化合物相应的醇、酮、酸等氧化产物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艾叶 陈艾叶 水蒸汽提取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徐新建 宋海 +2 位作者 韩玉琦 杨文龙 赵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57-2658,共2页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得54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3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得54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3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78.92%。结论艾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7-乙基-1,4-二甲基-甘菊环烯(17.34%)、桉油精(10.37%)、β-柠檬烯醇(8.16%)、石竹烯(2.0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采集期艾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洪宗国 魏海胜 +2 位作者 张令令 吕丰 吴焕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32-35,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艾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6种采集期不同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艾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6种采集期不同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目依次为29,32,29,27,34和28种,有17种相同的化合物被检出.通过比较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如1,8-桉叶油素、樟脑、龙脑、4-萜烯醇等时发现,6月2日采集的艾叶中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品质最好,6月上旬为艾叶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GC 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艾叶顶空萃取的挥发油指纹图谱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小俊 赵志鸿 +3 位作者 张壮丽 王桂芳 陈慧平 邹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建立艾叶顶空萃取的GC-MS挥发油指纹图谱,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艾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在80℃萃取40 min,在250℃解吸附3 min,然后进行GC-MS检测。结果 11批艾叶样品,顶空萃取指纹图谱有31... 目的建立艾叶顶空萃取的GC-MS挥发油指纹图谱,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艾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在80℃萃取40 min,在250℃解吸附3 min,然后进行GC-MS检测。结果 11批艾叶样品,顶空萃取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蒸馏法指纹图谱有3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顶空萃取与水蒸气蒸馏仅在艾叶高沸点化合物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顶空萃取 水蒸气蒸馏 指纹图谱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艾叶精油蒸馏制取对相应水提液活性成分的影响及其抑菌性能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甘昌胜 尹彬彬 +2 位作者 张靖华 高娅华 赵珍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7-1331,共5页
艾叶中富含精油以及多糖、黄酮等多种功能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精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的工艺条件;GC-MS分析精油成分,同时考察了对应水提液中多糖和黄酮的含量变化,并通过菌落计数法比较艾叶精油和水提... 艾叶中富含精油以及多糖、黄酮等多种功能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精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的工艺条件;GC-MS分析精油成分,同时考察了对应水提液中多糖和黄酮的含量变化,并通过菌落计数法比较艾叶精油和水提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精油抑菌能力强,水提液抑菌能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精油 多糖 黄酮 抑菌
下载PDF
艾叶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成分GC-MS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甜甜 孙立立 +1 位作者 周倩 石典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对艾叶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艾叶生品及生拌醋品挥发油得率为0.8%,其他炮制品为0.5%。生品中共检出42个成分,其中广藿香烷为首次检测到;... 目的:对艾叶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艾叶生品及生拌醋品挥发油得率为0.8%,其他炮制品为0.5%。生品中共检出42个成分,其中广藿香烷为首次检测到;醋炒品中检出42个成分;清炒品中检出44个;清炒拌醋品中检出37个;生拌醋品中检出36个。醋炒品、清炒拌醋品及生拌醋品中检出了生品中没有的新成分龙脑,醋炒品与清炒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蓝桉醇,清炒品与生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愈创木烯。结论:炮制对艾叶的挥发油成分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炮制品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艾叶主要活性成分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兰杰 梁慧珍 +7 位作者 余永亮 谭政委 杨青 杨红旗 董薇 李磊 安素妨 鲁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23-25,共3页
艾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具有抑菌、抗炎、抗癌防癌等多种功效。阐述了艾叶挥发油成分、黄酮、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研究进展,对影响艾叶挥发油组分及含量的产地、植株部位、生长期、采收期、储存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艾... 艾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具有抑菌、抗炎、抗癌防癌等多种功效。阐述了艾叶挥发油成分、黄酮、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研究进展,对影响艾叶挥发油组分及含量的产地、植株部位、生长期、采收期、储存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艾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活性成分 挥发油 功效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曾虹燕 张晓云 冯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8,263,共5页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6MP,萃取温度31℃,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3.75%;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6MP,萃取温度31℃,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3.75%;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w,辐射时间200s,溶剂量400mL,洗涤剂量50mL,得率4.85%。水蒸馏法提取率为1.87%。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艾叶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下载PDF
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5
13
作者 何正有 张艳红 +3 位作者 魏冬 郁荣华 袁慧慧 蓝闽波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挥发油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相关参数。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收率,以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艾叶挥发油样品的化学成分。... 目的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挥发油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相关参数。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收率,以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艾叶挥发油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果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的收率分别为0.86%、2.11%和2.08%。从3种挥发油中鉴定了共61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中所含化合物以小分子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以长链酯类化合物为主;石油醚提取法则得到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相差较大,工业化生产时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油类 挥发 中药分析化学 色谱法 超临界液相 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志鸿 耿楠 +5 位作者 黄勇勇 吴芳 李锦玉 王桂芳 张壮丽 张小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5期66-69,共4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工艺,其中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A)、料液比(B)和浸泡时间(C),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得油率为考察指标对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艾叶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工艺,其中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A)、料液比(B)和浸泡时间(C),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得油率为考察指标对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艾叶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泡4 h、提取3 h,平均得油率为0.416%,RSD=2.64%(n=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得油率较高,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安徽产艾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杜家俊 高瑞 +2 位作者 王少圣 赵金红 李朝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安徽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法从安徽产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8个化学组分,所占比例最高的... 目的:分析安徽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法从安徽产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8个化学组分,所占比例最高的为蒿醇(10.26%),其次为油酸酰胺(6.51%)、环己酮(5.07%)、(Z)-13-二十二烯酰胺(4.73%)、正二十七烷(3.65%)、植醇(3.61%)、棕榈酰胺(3.38%)、2,7,7三甲基二环[3,1,1]庚-2-烯-6-酮(2.56%)、邻-异丙基苯(2.21%)等,以酮类和醇类居多。结论:安徽产艾叶挥发油成分与其他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毛细管GC法同时测定艾叶油中桉油精、樟脑和龙脑的含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莹 吴铁军 +3 位作者 滕佳 孙蕾 葛月宾 洪宗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艾叶油中3种成分桉油精、樟脑和龙脑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5 μm),流动相为高纯N2,流速0.7mL·min-1.测得桉油精、樟脑和龙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8.78~731.6... 建立了同时测定艾叶油中3种成分桉油精、樟脑和龙脑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5 μm),流动相为高纯N2,流速0.7mL·min-1.测得桉油精、樟脑和龙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8.78~731.6μg·mL-1(r=1.000 0),10.00~150.0 μg·mL-1(r=1.000 0),11.16~167.4 μg·mL 1(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2% (RSD:0.89%),99.76% (RSD:0.91%),101.42% (RSD:1.44%).该分析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桉油精、樟脑、龙脑在艾叶油中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艾叶 挥发油 桉油精 樟脑 龙脑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及其挥发性主成分与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元 康利平 +4 位作者 詹志来 南铁贵 李颖 周爱香 郭兰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分析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含量和主要成分及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湖北蕲春2014年种植的艾叶为对象,选择端午节前后的1个月左右(5月8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9日,6月16...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分析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含量和主要成分及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湖北蕲春2014年种植的艾叶为对象,选择端午节前后的1个月左右(5月8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9日,6月16日)为采集的时间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所采集艾叶样本的挥发油,利用GC-MS/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对,结合NIST库进行成分的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湖北蕲春种植的艾叶在不同时间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挥发油含量在端午节前不断增加,到5月20号左右达到最高点,然后挥发油含量逐渐降低;化合物的种类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及酮、醛、烷、醇及苯系化合物等;其检出和鉴定的化学成分随采集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由5月8日的69种逐渐增多为6月16日的82种;以挥发油含量及30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为指标,艾叶最佳的采集期为端午节前1-2周左右;以挥发油所含侧柏酮等数种毒性成分为指标,最佳的采集期则为端午节之后1-2周左右。结论: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异性,该研究结果为艾叶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毒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41-2164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 挥发油 提取 GC-MS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艾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世仙 余永华 +1 位作者 敖克厚 曾启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5-708,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挥发油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出59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组分峰面积的94.3%。贵州遵义产艾叶主要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为1,8-桉叶油...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挥发油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出59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组分峰面积的94.3%。贵州遵义产艾叶主要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为1,8-桉叶油素(22.19%)、樟脑(10.39%)、绿花白千层醇(6.57%)、蒿醇(4.95%)、L-龙脑(4.88%)、α-松油烯(3.98%)、蒿酮(3.44%)、顺式桧烯水合物(3.36%)、4-松油醇(2.68%)、菊油环酮(2.51%)、β-崖柏酮(2.41%)、1-松油醇(2.32%)和丁香酚(2.26%)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油 艾叶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对盐酸环丙沙星透皮吸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金波 侯巍 +1 位作者 沈德凤 周海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631-632,共2页
目的考察艾叶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对盐酸环丙沙星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对盐酸环丙沙星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其透皮吸收速率。结果0.8%包合物的渗透方程为Q=3.869 4 t-0.863 8,稳态渗... 目的考察艾叶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对盐酸环丙沙星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对盐酸环丙沙星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其透皮吸收速率。结果0.8%包合物的渗透方程为Q=3.869 4 t-0.863 8,稳态渗透速率Js为0.586μg.cm-2.s-1,增渗比为1.61。结论0.8%的艾叶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对盐酸环丙沙星有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透皮吸收 艾叶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