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s of the main olfactory and vomeronasal systems in the detection of androstenone in inbred strains of mice
1
作者 Vera V. VOZNESSENSKAYA Maria A. KLYUCHNIKOVA Charles J. WYSOCKI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3-818,共6页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 main olfactory and accessory olfactory systems (MOS and AOS respectively) in thedetection of androstenone. We used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behavioral, surgical removal of...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 main olfactory and accessory olfactory systems (MOS and AOS respectively) in thedetection of androstenone. We used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behavioral,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vomeronasal organ(VNX) followed by histochemical verification and Fos 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a Y-maze paradigm we estimated sensitivityof NZB/B1NJ and CBA/J mice to androstenone. CBA mice were 2,000-fold more sensitive to androstenone than NZB mice.VNX caused a 4- to 16-fold decrease in sensitivity to androstenone in highly-sensitive CBA mice, but did not affect thresholds inNZB mice. Results indicate the involvement of the MOS and AOS in the detection of androstenone. We observed a specific patternof Fos-positive cells in the main olfactory bulb of CBA mice but not in NZB mice subsequent to exposure of mice to androstenone;the compound activated cells in the accessory olfactory bulb in both strains of mice, indicating the involvement of thevomeronasal organ. Patterns of Fos-positive cells in the vomeronasal organ were recorded subsequent to exposure to androstenone.Fos-positive receptor cells in the vomeronasal organ of CBA and NZB mice were different, in CBA mice Fos-positive cellswere noted in both the basal and apical zones, however, in NZB mice activation was observed only in the ap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雄烯酮 小鼠 嗅觉 近交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Vomeronasal organ lesion disrupts social odor recognition, behaviors and fitness in golden hamsters
2
作者 Yingjuan LIU Jinhua ZHANG +1 位作者 Dingzhen LIU Jianxu ZHA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Most studies support the viewpoint that the vomeronasal organ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conspecific odor recog­nition,scent marking and mating behavior in the golden hamster(Mesocricetus auratus).However,the role ... Most studies support the viewpoint that the vomeronasal organ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conspecific odor recog­nition,scent marking and mating behavior in the golden hamster(Mesocricetus auratus).However,the role of the vomeronasal organ in social odor recognition,social interaction and fitness is not well understood.There­fore,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tests to examine the referred points in golden ham­ster.We found that male hamsters with vomeronasal organ lesion showed no preference between a predator odor(the anal gland secretion of the Siberian weasels(Mustela sibirica)and putative female pheromone components(myristic acid and palmitic acid),but were still 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se 2 kinds of odors.In behavior­al tests of anxiety,we found that vomeronasal organ removal causes female hamsters to spend much less time in center grids and to cross fewer center grids and males to make fewer crossings between light and dark boxes than sham-operated controls.This indicates that a chronic vomeronasal organ lesion induced anxious responses in females.In aggressive behavioral tests,we found that a chronic vomeronasal organ lesion decreased agonistic behavior in female hamsters but not in males.The pup growth and litter size show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All together,our data suggested that vomeronasal organ ablation disrupted the olfactory recognition of social chemosignals in males,and induced anxiety-like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changes in females.However,a vomeronasal organ lesion did not affect the reproductive capacity and fitness of hamsters.Our studie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the role of the vomeronasal organ in golden hamsters and also in ro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xious response golden hamster PHEROMONE PHYSIOLOGY vomeronasal organ
原文传递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mammalian vomeronasal pheromone perception and genetic components unique to vomeronasal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被引量:2
3
作者 YANG Hui MENG XiangXue +3 位作者 YU Li JIN Wei ZHANG Xin ZHANG YaP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3期2473-2478,共6页
The recognition and perception of chemical signals from environmen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of organisms.In mammals,general chemical signals are mainly detected by the main olfactory system (MOS),while ph... The recognition and perception of chemical signals from environmen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of organisms.In mammals,general chemical signals are mainly detected by the main olfactory system (MOS),while pheromones are primarily perceived by the vomeronasal system (VNS).Pheromones are chemicals released and recognized by individuals within the same species,which then induce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social and sexual activities.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on research in mammalian vomeronasal pheromone perception and those genetic components unique to vomeronasal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including vomeronasal receptor V1R and V2R gene families as well as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2 gene (TRPC2),trying to shed light on further study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ammalian pheromone per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通路 犁鼻系统 基因受体 哺乳动物 信息素 成分 感知 化学信号
原文传递
Genomic organiz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vomeronasal receptor V2R genes in mouse genome 被引量:1
4
作者 YANG Hui1,2 & Zhang YaPing1,3 1 Laboratory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resourc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336-342,共7页
Two multigene superfamilies, named V1R and V2R, encoding seven-transmembrane-domain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heromone receptors in mammals. Three V2R gene families have been describ... Two multigene superfamilies, named V1R and V2R, encoding seven-transmembrane-domain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heromone receptors in mammals. Three V2R gene familie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mouse and rat. Here we screened the updated mouse genome se- quence database and finally retrieved 63 putative functional V2R genes including three newly identified genes which formed a new additional family. We described the genomic organization of these genes and also characterized the conservation of mouse V2R protein sequences. These genomic and se- quence information we described are useful as part of the evidence to speculate the functional domain of V2Rs and should give aid to the functionality study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鼠 基因组 犁鼻受体2 多基因超家族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棕色田鼠与沼泽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11
5
作者 邰发道 王廷正 +2 位作者 张育辉 郝琳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沼泽田鼠 (M .fo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 ,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 ,呈管状结构 ;沿着犁鼻...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沼泽田鼠 (M .fo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 ,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 ,呈管状结构 ;沿着犁鼻器的长轴犁鼻管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犁鼻管直接开口于鼻腔 ,从前向后沿着长轴旋转 ,中间管壁 (犁鼻粘膜 )变成底部 ,侧面管壁 (假覆层上皮 )变成犁鼻管顶壁 ,最终犁鼻管变小成为一个腺体的分支 ,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通过选取中间相似部位对两种田鼠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棕色田鼠犁鼻粘膜比沼泽田鼠厚 ,而其长度却短于沼泽田鼠。棕色田鼠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和僧帽细胞带宽均大于沼泽田鼠 ,而带长却小于沼泽田鼠。相关分析发现 ,犁鼻器和副嗅球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可能和两个结构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棕色田鼠幼体的犁鼻粘膜、神经细胞核、假覆层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犁鼻器 副嗅球 组织结构 进化机制 适应功能
下载PDF
哺乳动物主要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信息识别的编码模式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建礼 邰发道 安书成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9-345,共7页
哺乳动物具有两套嗅觉系统,即主要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前者对环境中的大多数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识别,后者对同种个体释放的信息素进行识别。本文从嗅觉感受器、嗅球、嗅球以上脑区三个水平综述了这两种嗅觉系统对化学信息识别的编码模... 哺乳动物具有两套嗅觉系统,即主要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前者对环境中的大多数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识别,后者对同种个体释放的信息素进行识别。本文从嗅觉感受器、嗅球、嗅球以上脑区三个水平综述了这两种嗅觉系统对化学信息识别的编码模式。犁鼻器用较窄的调谐识别信息素成分,不同于嗅上皮用分类性合并受体的方式识别气味;副嗅球以接受相同受体输入的肾丝球所在区域为单位整合信息,而主嗅球通过对肾丝球模块的特异性合并编码信息;在犁鼻系统,信息素的信号更多地作用于下丘脑区域,引起特定的行为和神经内分泌反应。而在主要嗅觉系统,嗅皮层可能采用时间模式编码神经元群,对气味的最终感受与脑的不同区域有关。犁鼻系统较主要嗅觉系统的编码简单,可能与其执行的功能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嗅觉系统 犁鼻系统 信息素 编码 受体
下载PDF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雄性社会行为与嗅觉相关脑区性激素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凤琴 邰发道 +1 位作者 张育辉 安书成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在 2h的雄雄交往中 ,前 1h棕色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和防御行为 ,后 1h攻击行为较少 ,沼泽田鼠前后 1h差异不大 ,整个 2h期间 ,棕色田鼠较沼泽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防御行为 ,较少的非社会行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没有社会交往时棕色田鼠主嗅球系统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ERβ免疫阳性细胞 (ERβ IRs)明显少于沼泽田鼠 ,且显色淡 ,AR免疫阳性细胞(AR IRs)在两种鼠间差异不大 ,且都明显少于各自的ERβ IRs。 2h交往后 ,棕色田鼠主嗅球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的ERβ IRs细胞数明显少于交往前 ,AR IRs细胞数明显多于交往前 ;沼泽田鼠交往前与交往后ERβ IRs和AR IRs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 ,且显著多于交往后棕色田鼠ERβ IRs细胞数 ,显著少于交往后棕色田鼠AR IRs细胞数。以上结果表明 :两种田鼠在社会交往中社会行为不同 ;ERβ的减少和AR的增多可能在社会识别及攻击行为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雄性 社会行为 嗅觉 主嗅球系统 犁鼻系统 雌激素Β受体
下载PDF
犁鼻系统在鼠类繁殖行为中的功能(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邰发道 王廷正 孙儒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3,共7页
通过对犁鼻器在鼠类繁殖行为中的功能研究 ,并将其与主要嗅觉系统的功能进行比较 ,发现虽然犁鼻器是一个微小的、而且常常是被人们所忽视并有争论的器官 ,但它在鼠类行为 ,尤其在繁殖行为方面具有多种功能 .对此要用新的研究方法对犁鼻... 通过对犁鼻器在鼠类繁殖行为中的功能研究 ,并将其与主要嗅觉系统的功能进行比较 ,发现虽然犁鼻器是一个微小的、而且常常是被人们所忽视并有争论的器官 ,但它在鼠类行为 ,尤其在繁殖行为方面具有多种功能 .对此要用新的研究方法对犁鼻系统的功能作进一步研究 ,以便和主要嗅觉系统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进行比较 ,进而更精细地探讨人类犁鼻系统的生理机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鼻系统 功能 繁殖行为 鼠类 犁鼻器 嗅觉系统 生理机理
下载PDF
菜花原矛头蝮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宏元 柴丽红 +1 位作者 王晓雯 李忻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菜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jerdonii)的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结果表明,嗅器位于嗅囊的背侧,犁鼻器则位于嗅器的腹内侧.嗅器的上皮分化为嗅上皮和呼吸上皮,嗅上皮的基底层有Bowman′s腺,呼吸上皮中具有大量的杯状细...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菜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jerdonii)的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结果表明,嗅器位于嗅囊的背侧,犁鼻器则位于嗅器的腹内侧.嗅器的上皮分化为嗅上皮和呼吸上皮,嗅上皮的基底层有Bowman′s腺,呼吸上皮中具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犁鼻器基底层未发现犁鼻腺.嗅球和副嗅球呈典型的板层构筑结构.推测菜花原矛头蝮嗅器内嗅上皮和呼吸上皮完全分开有利于背侧嗅上皮俘获气味信号,腹侧呼吸上皮参与呼吸作用.虽然菜花原矛头蝮等蛇类的犁鼻器缺少犁鼻腺,但是其眼眶周围的哈氏腺和口腔内的唾液腺可以代偿犁鼻腺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花原矛头蝮 嗅器 犁鼻器 嗅球 副嗅球
下载PDF
动物化学通讯及其功能与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定震 田红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9,58,共8页
化学通讯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维系社会等级,传递发情信息,个体识别、亲缘识别等具有重要作用。自第一种外激素被发现,迄今已经整整50年,有关化学通讯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 化学通讯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维系社会等级,传递发情信息,个体识别、亲缘识别等具有重要作用。自第一种外激素被发现,迄今已经整整50年,有关化学通讯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回顾了化学通讯的研究进展,对外激素的化学组成和释放、其感受机制、功能和生理及遗传调节等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信息素 外激素 气味 犁鼻器 社会行为
下载PDF
哺乳类两大嗅觉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宝军 邰发道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9-136,共8页
近年来对于嗅觉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动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以往关于哺乳类两大嗅觉系统功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对目前犁鼻器系统(VOE-AOB)和主嗅觉系统(MOE-MOB)功能结论上的争议做了初步探讨。通过概括和总结,发现目前对两... 近年来对于嗅觉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动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以往关于哺乳类两大嗅觉系统功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对目前犁鼻器系统(VOE-AOB)和主嗅觉系统(MOE-MOB)功能结论上的争议做了初步探讨。通过概括和总结,发现目前对两大嗅觉系统功能还存在争议,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以前的研究方法上可能有不完善之处;不同的研究采用的物种不同,结论上的争议也许与不同物种间存在种间差异有关;动物的社会经验对研究结论可能也有一定影响。希望通过本文能进一步促进今后此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鼻器系统VOS 主嗅觉系统MOS 功能
下载PDF
犁鼻器的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民耀 张凡 王宏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的鼻腔都有两套化学感受器,即嗅器和犁鼻器。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是临近犁鼻骨的一对盲囊,被覆发达的犁鼻上皮。嗅器主要接受挥发性的小分子物质;犁鼻器主要感受非挥发性的大分子化学物质,如信息素等。犁鼻器... 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的鼻腔都有两套化学感受器,即嗅器和犁鼻器。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是临近犁鼻骨的一对盲囊,被覆发达的犁鼻上皮。嗅器主要接受挥发性的小分子物质;犁鼻器主要感受非挥发性的大分子化学物质,如信息素等。犁鼻器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差异明显。鱼类、鳄鱼、鸟类及大多数的蝙蝠和海洋哺乳动物均无犁鼻器;两栖类开始出现犁鼻器;有鳞类和啮齿类的犁鼻器非常发达,且成为一个独立器官。目前,犁鼻器的功能是对陆生环境的特异适应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仍存在争议。犁鼻器的发生及其功能的研究对于探讨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过程中嗅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鼻器 脊椎动物 组织结构 功能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蝙蝠犁鼻器受体V1R基因的分子进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宝银 汪凯 武进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3,共7页
哺乳动物的犁鼻嗅觉系统(VNS)主要感知信息素,而信息素在动物的生殖和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蝙蝠犁鼻器受体的分子进化,我们以已发表基因组的10种蝙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蝙蝠犁鼻器受体V1R基因进行分... 哺乳动物的犁鼻嗅觉系统(VNS)主要感知信息素,而信息素在动物的生殖和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蝙蝠犁鼻器受体的分子进化,我们以已发表基因组的10种蝙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蝙蝠犁鼻器受体V1R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0种蝙蝠中都存在V1R基因。尽管在印度假吸血蝠和帕氏髯蝠中存在完整的V1R基因,但大部分蝙蝠中的V1R基因都是假基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假吸血蝠中仅有的1个全长的V1R基因处于中性进化状态,揭示其犁鼻器很可能已经丧失功能;而帕氏髯蝠中3个全长的V1R基因都受到了强烈的进化选择,提示其犁鼻嗅觉功能仍然保留。这些结果和蝙蝠犁鼻器形态学研究与蝙蝠TRPC2基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我们的研究表明大部分蝙蝠丧失了犁鼻嗅觉功能,而犁鼻器功能丧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犁鼻器 V1R基因 假基因化
下载PDF
黑线仓鼠、棕色田鼠和大林姬鼠犁鼻系统的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凤琴 邰发道 +1 位作者 张育辉 丁小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0,共4页
用光镜观察并比较了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peninsulae)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结构.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和棕色田鼠犁鼻器在位置和形态上相似,但这三种鼠犁鼻上皮、犁鼻管腔和犁鼻... 用光镜观察并比较了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peninsulae)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结构.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和棕色田鼠犁鼻器在位置和形态上相似,但这三种鼠犁鼻上皮、犁鼻管腔和犁鼻血管均有较明显的差异.黑线仓鼠和棕色田鼠副嗅球中嗅小球层和颗粒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这两种结构的比较,说明犁鼻系统的结构差异与鼠类的生活环境和繁殖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仓鼠 棕色田鼠 大林姬鼠 犁鼻器 副嗅球
下载PDF
棕色田鼠雄性幼体不同发育期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小丽 邰发道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雄性棕色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进行组织学观察 ,探讨棕色田鼠出生后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发育规律。实验以出生后当天 (0日龄 ) ,5日龄 ,15日龄 ,2 5日龄以及成年棕色田鼠为研究对象 ,副嗅球采用Pischinger氏染色法染... 通过对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雄性棕色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进行组织学观察 ,探讨棕色田鼠出生后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发育规律。实验以出生后当天 (0日龄 ) ,5日龄 ,15日龄 ,2 5日龄以及成年棕色田鼠为研究对象 ,副嗅球采用Pischinger氏染色法染色 ,犁鼻器用H .E .染色法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棕色田鼠出生时 ,犁鼻器和副嗅球就已具有成体的基本结构 ,随着动物个体的发育 ,犁鼻上皮逐渐增厚 ,犁鼻管变长 ,犁鼻上皮中神经元密度增加 ;腺体逐渐增大 ,犁鼻管腔填充物增多 ,犁鼻管背外侧的静脉血管逐日增大 ,管腔周围出现越来越多的血管 ;副嗅球长宽都增加 ,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逐渐增长 ,各层细胞密度变化稍有不同 ;出生后 15日内 ,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增加 ,15日龄以后又开始降低 ,2 5日龄及成体的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与 5日龄的相似 ;颗粒细胞层细胞密度持续增高。实验结果提示 ,棕色田鼠 5日龄时 ,犁鼻器和副嗅球已具有了完整的结构 ,到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嗅球 棕色田鼠 雄性 细胞密度 成体 颗粒细胞 幼体 出生后 上皮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动物外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红远 洪琼花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外激素是生物体向环境释放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在环境中起着同种个体间传递信息、引起对方产生特殊反应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在动物中,外激素是应用最广和最古老的通信方式,它们表现的是一种精练过的社会行为和繁殖策略的工... 外激素是生物体向环境释放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在环境中起着同种个体间传递信息、引起对方产生特殊反应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在动物中,外激素是应用最广和最古老的通信方式,它们表现的是一种精练过的社会行为和繁殖策略的工具。对外激素在化学特性、产生器官、接受器官、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激素 腺体 嗅觉系统 犁鼻系统 受体 识别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嗅觉感受器的组织结构
17
作者 王小平 王宏元 +1 位作者 张育辉 郑巧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6,共4页
用光镜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幼体和成体鼻腔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北方山溪鲵幼体和成体的嗅上皮中均存在Bowman′s腺,鼻腔外侧存在犁鼻器。山溪鲵属于有尾目中最原始的类群,为终生水栖型。说明在四足动物从水生... 用光镜观察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幼体和成体鼻腔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北方山溪鲵幼体和成体的嗅上皮中均存在Bowman′s腺,鼻腔外侧存在犁鼻器。山溪鲵属于有尾目中最原始的类群,为终生水栖型。说明在四足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中,嗅黏膜中Bowman′s腺的出现与陆生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山溪鲵具有犁鼻器,说明在水生型的原始有尾两栖动物已经具有犁鼻器,犁鼻器在种系发生上是从水生的四足动物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溪鲵 嗅器 犁鼻器
下载PDF
猪的犁鼻器
18
作者 曾文宗 尹开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1990年第2期25-29,共5页
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包括光镜、电镜和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猪的犁鼻器。成年猪的犁鼻器呈梭形,长约3.5cm,中段直径约0.6cm,后端达犬齿的横切面。犁鼻管的外侧壁衬有非感觉上皮,内侧壁衬有感觉上皮。感受细胞的远侧突含有丰富的细胞... 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包括光镜、电镜和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猪的犁鼻器。成年猪的犁鼻器呈梭形,长约3.5cm,中段直径约0.6cm,后端达犬齿的横切面。犁鼻管的外侧壁衬有非感觉上皮,内侧壁衬有感觉上皮。感受细胞的远侧突含有丰富的细胞器,游离面覆盖着许多长短不等的微绒毛。固有层除了大量的血管、神经和腺体外,常见到孤立淋巴小结。感觉上皮的浅带显示ACP、SDH和NSE活性,但ALP活性仅见于感觉上皮的最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鼻器 解剖学 组织学 超微结构 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家兔犁鼻器的形态特征及组织化学的观察
19
作者 曾文宗 房慧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1990年第3期75-79,共5页
本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技术对免的犁鼻器进行了研究。成年兔的犁鼻器长约2.5—3.0cm,前端距鼻前孔约1cm,经小孔与鼻腔直接相通。后端达鼻后孔的前缘。犁鼻软骨的横切面呈“J”形。内侧上皮此外侧上皮厚得多。感受细胞的胞核圆而清亮,排列... 本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技术对免的犁鼻器进行了研究。成年兔的犁鼻器长约2.5—3.0cm,前端距鼻前孔约1cm,经小孔与鼻腔直接相通。后端达鼻后孔的前缘。犁鼻软骨的横切面呈“J”形。内侧上皮此外侧上皮厚得多。感受细胞的胞核圆而清亮,排列成7~8层。犁鼻腺仅分布在管腔的背侧,腺导管开口于内、外侧壁的交界处。犁鼻内侧上皮的 ACP,ALP,NSE 和 SDH 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交配期间和注射了 LH 的公兔,各酶的活性更为强烈。本文的结果表明,家兔的犁鼻器比其它家畜的犁鼻器发达,犁鼻器的功能与性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鼻器(贾氏器) 组织化学 家免
下载PDF
甘肃鼢鼠与根田鼠的犁鼻器和副嗅球结构研究
20
作者 王茁 张淑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704-9706,共3页
为了探讨地下鼠犁鼻系统与地面鼠的差异及其与地面鼠嗅觉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用组织学方法对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与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副嗅球和犁鼻器结构并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鼠的犁鼻器均位于鼻腔前端鼻... 为了探讨地下鼠犁鼻系统与地面鼠的差异及其与地面鼠嗅觉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用组织学方法对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与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副嗅球和犁鼻器结构并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鼠的犁鼻器均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两侧,呈管状;甘肃鼢鼠犁鼻上皮厚度、副嗅球颗粒细胞和僧帽细胞带宽比根田鼠发达;甘肃鼢鼠犁鼻器、副嗅球的性二型分化比根田鼠显著。2种鼠各自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甘肃鼢鼠犁鼻上皮、副嗅球厚而短;根田鼠犁鼻上皮、副嗅球薄而长。这种对应关系可能与犁鼻器和副嗅球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根田鼠 犁鼻器 副嗅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