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ce of plasma von Willebrand factor level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diseases 被引量:9
1
作者 LU Guo-yuan SHEN Lei +4 位作者 WANG Zhao-yue GUO Xiao-fang BAI Xia SU Jian RUAN Chang-g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Backgrou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mediates the initial capture of platelets to vascular subendothelium and is essential for platelet aggregation under high fluid shear stress as in arterial stenosis. On release... Backgrou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mediates the initial capture of platelets to vascular subendothelium and is essential for platelet aggregation under high fluid shear stress as in arterial stenosis. On release from endothelial cells, vWF is rapidly cleaved by ADAMTS13/vWF-cleaving protease (vWF-CP). We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in plasma vWF and vWF-CP activities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Methods Plasma vWF and vWF-CP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residual collagen binding assay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n=31), 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 (n=25), diabetic nephropathy (n=45),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n=38) and 40 normal controls. The relation of their levels with pathological and renal status was analyzed.Results In all diseased patients the levels of vW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vWF-CP activit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s (both P〈0.01). vWF in the four subgroup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stage of disease but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vWF-CP activity, vWF-CP activity was not changed two week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Renal biopsy demonstrated that the vWF level in stage IV was higher than in stages II and III while vWF-CP activity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After eight-week treatment, the vWF leve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vWF-CP activ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9, but not with index 〉9. Even though the vWF-CP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han in minimal change disease,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or IgA glomerulonephritis, the vWF leve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s The alterations of plasma vWF and vWF-CP activit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enal pathologies. Injury to endothelial cells and autoantibodies against vWF-CP activity may result in higher vWF level and lower vWF-CP activity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and thus a mechanism for worsening of chronic renal disease and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renal disease von willebrand factor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residual-collagen binding assay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维强 苏健 +2 位作者 白霞 王兆钺 阮长耿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8-822,共5页
Backgroun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is a rare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vWF-cp) activity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TTP.Me... Backgroun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is a rare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vWF-cp) activity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TTP.Methods The plasma or serum vWF-cp activity was measured using a sens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by detecting the residual collagen binding activity (R-CBA)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before and after digestion by vWF-cp. Multimers of vWF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TTP were also analyzed by SDS-agarose electrophoresis. Moreover,the serum vWF-cp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TTP and those with tumors.Result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intra-batch and inter-batch of the assay were 3.60% and 8.35%. The plasma and serum vWF-cp activity in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78.79±9.17)% (n=30) and (79.47±10.78)% (n=53),respectively,while the plasma vWF-cp activity in 5 patients with TTP was markedly decreased [(21.83±19.98)%,P <0.001]. The unusually large vWF multimers were observed in two plasma samples of the patients with TTP. Although the vWF-cp activities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were also decreased ( P <0.03 and P <0.001,respectively),they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TP patients ( P <0.001).Conclusion Measurement of the vWF-cp activity using R-CBA is 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for diagnosing TTP. The vWF-cp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TP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collagen binding assay·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umor
原文传递
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高维强 苏健 +4 位作者 邢秀萍 王京华 白霞 王兆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6-729,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胶原结合能力 ,两者之比作为该待测血清 (浆 )的相对vWF cp活性水平。同时观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患者与肿瘤患者体内vWF cp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测出了87名健康成人和 79例患者血样的残余胶原结合力 (R CBA) ,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为 3.6 0 % (n =9)和 8.35 %(n =5 )。 5 3名健康成人血清vWF cp活性水平为 (79.4 7± 10 .78) % ,30名健康成人血浆vWF -cp活性水平为(78.79± 9.17) %。 6例TTP患者中 5例血浆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2 5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WF cp水平轻度降低 ,4 9例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下降 (P值分别小于 0 .0 0 1,0 .0 3和 0 .0 0 1)。结论 :以R CBA检测vWF cp活性水平简单易行 ,可应用于临床检验。恶性肿瘤患者 ,尤其是TTP患者血浆 (清 )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残余胶原结合试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von Willebrand Disease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4期147-149,共3页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is an important compound in the human plasma.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endotlrelial cells and also by megakaryocytes. The gene for vWF is located near the tip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is an important compound in the human plasma.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endotlrelial cells and also by megakaryocytes. The gene for vWF is located near the tip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2, being approximately 180 kb in 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52 exons separated by 51 introns. The mature vWF subunit consists of 2 050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250 ku. In plasma vWF appears as various multimers. vWF has two well-characterized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疾病 巨核细胞 染色体 致病因素 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血清Clusterin、ADAMTS-13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黄柳 崔坤 +3 位作者 田小超 邱翔 郭炳彦 李拥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76-80,113,共6页
目的 探讨簇集蛋白(Cluster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AHF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 目的 探讨簇集蛋白(Cluster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AHF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HF组(n=34)和重度AHF组(n=46),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无终点事件组(n=58)和终点事件组(n=22),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HF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lusterin、ADAMTS-13水平对老年AH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HF组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Cluster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DAMTS-1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AHF组Clusterin显著高于轻度AHF组(P<0.05);ADAMTS-13显著低于轻度AHF组(P<0.05)。与无终点事件组相比,终点事件组血肌酐、CK-MB、BNP、NT-proBNP、cTnI、LVEDD、Clusterin显著升高(P<0.05);LVEF、ADAMTS-13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AMTS-13是老年AHF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Clusterin是危险因素(P<0.05)。血清Clusterin、ADAMTS-13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HF患者预后的AUC为0.980,灵敏度为90.91%,特异性为96.55%,优于Clusterin、ADAMTS-13各自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Clusterin=2.219、Z二者联合-ADAMTS-13=2.269,P=0.027、0.023)。结论 老年AHF患者血清Clusterin表达显著上调,ADAMTS-13表达显著下调,二者联合检测对老年AHF患者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集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增殖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ADAMTS13表达及对阿托伐他汀干预效果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江丽华 席巍 蔡鑫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探究增殖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表达及对阿托伐他汀干预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 目的探究增殖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表达及对阿托伐他汀干预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118例为PDR组,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均进行血浆ADAMTS13的活性检查。将所有PD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基础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服用3个月后检测PDR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浆ADAMTS13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活性。结果PDR组血浆ADAMTS13活性远远低于临床正常值。治疗后,2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G、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ADAMTS13活性升高,血浆PEDF活性降低,观察组血浆ADAMTS13、PEDF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AMTS13与PEDF、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TC及LDL-C均呈负相关(r=-0.451、-0.573、-0.612、-0.548、-0.650、-0.504,P<0.001),基线ADAMTS13与治疗后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572,P<0.001)。结论T2DM合并PDR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降低,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T2DM合并PDR患者血糖、血脂,并促进PDR患者的ADAMTS13表达,ADAMTS13表达能够反映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志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后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评估所有患者无复流情况,根据结果分为无复流组(TIMI分级0~Ⅱ级)、复流组(TIMI分级Ⅲ级),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ADAMTS-13、Cys-C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结果14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20例,占14.08%(20/142);无复流组血清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复流组,血清ADAMTS-13水平低于复流组(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ys-C、hs-CRP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危险因子(OR>1,P<0.05),血清ADAMTS-13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ys-C、ADAMTS-13预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无复流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与入院时血清ADAMTS-13、Cys-C水平有关,血清Cys-C过表达、ADAMTS-13低表达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胱抑素C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的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志羽 刘倩 +3 位作者 郑慧蕾 韦恒 马国添 林发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脂血症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脂血症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组48例,健康成人组6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印迹发光绘图法分别检测血浆vWF水平和vWF-cp活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P<0.01),而vWF-cp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血浆vWF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而vWF-cp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可能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内皮损伤有关,而且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其内皮损伤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DAMTS13活性和vWF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文娟 韩悦 +8 位作者 马珍妮 王倩 唐雅琼 王杰 苏健 孙爱宁 王兆钺 阮长耿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3-1507,共5页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S-v WF73)检测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以ELISA试剂盒检测v WF抗原量。结果表明,初治AML患者治疗缓解前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3.3±25.5)%vs(105.1±37.7)%,(P<0.01);v WF抗原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26.6±127.0)%vs(111.4±39.7)%,(P<0.01)。经标准诱导化疗后缓解期患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 WF抗原则明显低于治疗前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AML患者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感染组:(52.2±20.6)%vs(73.9±24.7)%,(P<0.01);感染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感染组:(262.2±135.7)%vs(193.8±110.2)%,(P<0.05)。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DIC组:(42.0±14.5)%vs(73.4±22.7)%,(P<0.01);DIC患者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DIC组:(274.2±140.0)%vs(204.7±115.5)%,(P<0.05)。结论:初治AML患者治疗前伴有ADAMTS13活性的降低和v WF的升高,以合并感染和DIC的患者表现最显著。ADAMTS13和v W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和DIC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6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石茂静 高伟波 +1 位作者 黄文凤 朱继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4,共5页
目的:对6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1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 目的:对6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1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溶血指标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又称ADAMTS13)。根据离院时的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浆置换的差异。计算PLASMIC评分,与ADAMTS13分组比较,判断PLASMIC评分预测ADAMTS13的准确性。结果:61例TTP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48±17)岁。五联征表现者48例,仅有三联征者9例,其余4例无神经精神症状。死亡27例(44.3%),存活34例(55.7%)。61例TTP患者的血小板(12.9±9.5)×109/L,血红蛋白(66.5±20.7)g/L,外周血破碎红细胞3%(2%,7%),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为360(200,457)mg/L,乳酸脱氢酶1508(811,2134)U/L,出凝血方面基本正常。30例患者的ADAMTS13值49.0(40.8,61.3)μg/L,10例患者ADAMTS活性<5%,其余21例未查。PLASMIC评分为6~7分者58例,5分者2例,4分者1例。PLASMIC预测ADAMTS13减少或活性降低的灵敏度高达97.5%。死亡组NLR较存活组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X)总量和次数均较存活组显著减少,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X能明显提高TTP患者存活率。PLASMIC评分可方便、快捷地预测ADAMTS13活性降低的可能性,利于TTP的及早诊断和PEX治疗。NLR可反映全身炎症过程,但在TTP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浆置换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血浆ADAMTS-13活性与vWF抗原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杰 韩悦 +2 位作者 胡璐萍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8-57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及v WF抗原含量,探讨预处理过程对ADAMTS-13及v WF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3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外周血,20例健康志... 目的:通过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及v WF抗原含量,探讨预处理过程对ADAMTS-13及v WF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3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外周血,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FRETS-v WF73荧光试验检测血浆ADAM TS-13活性,ELISA法检测v WF抗原量。多数患者采取改良BUCY,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予TBI+CY方案预处理,淋巴瘤患者多用BEAM等方案预处理。结果:①移植后发生血栓并发症8例,49例患者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②11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前后ADAMTS-13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低,而v WF抗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减低的患者占59.3%(69/113),其中活性减低范围在60%以上的患者占8.0%(9/113);相应的VWF抗原含量也出现增高(P<0.01)。③8例血栓并发症患者ADAMTS-13活性预处理后均降低,与非血栓组有明显差异(P<0.01)。活性减低超过预处理前60%的占37.5%(3/8),同时v WF抗原量增加(P<0.01)。④49例a GVHD患者ADAM TS-13活性均值在预处理后降低,但是与非a GVHD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其中25例患者在a GVHD发生当时ADAMTS-13活性较预处理前发生了明显减低(P<0.001),活性减低超过预处理前60%的占6.0%(2/3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移植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下降超过预处理前60%,是后期发生血栓的风险因素(P<0.01);而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下降不是a 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ADAMTS-13活性较预处理前下降,v WF抗原含量升高;血栓病人尤为明显。ADAMTS-13活性降幅超过60%是后期发生血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预处理后ADAM TS-13活性减低与a GVHD的发生无关。所以ADAM TS-13活性降低是移植后血栓并发症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发全 李明芬 +1 位作者 刘倩 黎肇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记与发光绘图法(SWL法),分别检测60名健康成人、28名脑梗塞和7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并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该法准确检测了60名健康成人和35名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批内和批间变异为4.81%和8.63%。60名健康成人vWF-cp活性为(86.53±17.49)%;脑梗塞vWF-cp活性为(77.15±16.72)%,其活性低于健康成人(P<0.05);7例TTP,血浆置换前vWF-cp活性为(9.06±7.17)%,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血浆置换24h后vWF-cp活性为(47.00±6.27)%,其活性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健康成人(P<0.01);恢复期vWF-cp活性为(83.18±8.83)%,其活性接近健康成人(P>0.05)。结论SWL法可准确检测健康成人和疾病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临床检验。与健康成人相比,脑梗塞患者vWF-cp活性降低;TTP患者vWF-cp活性显著降低,血浆置换能有效提高TTP患者vWF-cp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检测方法 脑梗塞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4 位作者 张勇 王光辉 邝孛 江振涛 文格波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3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及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49例,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及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49例,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入组患者均在入院后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CP、GDF15。结果 ACS组vWF-CP为(286.22±21.75)pg/mL、SAP组为(357.47±21.98)pg/mL、对照组为(581.85±21.52)pg/mL,组间相比,P均<0.05;ACS组GDF15为(11.30±0.51)ng/mL、SAP组为(8.37±0.54)ng/mL、对照组为(1.35±0.45)ng/mL,组间相比,P均<0.01。vWF-CP水平与GDF15水平呈负相关(r=-0.55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时血浆vWF-CP水平降低、GDF15水平升高,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都与冠心病的病情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好预测冠心病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生长分化因子15 血栓事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5 位作者 文格波 邓彪 邝孛 江振涛 张勇 王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冠心病 危险分层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受体、胸腺肽α_1水平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在肿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维强 王兆钺 +2 位作者 苏健 白霞 阮长耿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受体 (suPAR)、胸腺肽α1(Tα1)水平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活性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作比较。方法 以免疫放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残余胶原结合力 (R CBA)的方法分别检测 6...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受体 (suPAR)、胸腺肽α1(Tα1)水平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活性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作比较。方法 以免疫放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残余胶原结合力 (R CBA)的方法分别检测 60例手术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u PAR、Tα1水平和vWF cp活性并随访了 5 1例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了解上述三个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价值并比较之。其临界点选择健康对照数值的均数加 2倍标准差。结果 上述三个指标在术前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显著改变 ,但仅suPAR水平和vWF cp活性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进一步以多元回归分析三个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现 ,以suPAR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 suPAR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受体 胸腺素Α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裂解酶 肿瘤 预后
下载PDF
人vW因子A2区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健 白霞 +1 位作者 高维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90-1093,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血管性血友病(vWD)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受血浆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调节。本研究表达vWF中的A2区蛋白,并研究ADAMTS13对其裂解活性。首先,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血管性血友病(vWD)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受血浆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调节。本研究表达vWF中的A2区蛋白,并研究ADAMTS13对其裂解活性。首先,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vWFA2区蛋白,经纯化、复性获得重组蛋白(rvWFA2),并与正常人以及TTP患者血浆进行反应,分析rvWFA2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QE30vWFA2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2%,NiNTAagrose柱层析纯化后,其纯度为98%,经复性的rvWFA2可作为ADAMTS13良好的酶解底物,可被枸橼酸钠抗凝的正常人血浆切割,其切割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EDTA抗凝的正常人血浆以及TTP患者血浆无法切割此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rvWFA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建立定量测定ADAMTS13活性的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蛋白表达 蛋白酶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抗磷脂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乐 韦夙 +1 位作者 曾邕萍 李小芳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了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13)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其价值。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检测22例SLE患者、13例SLE并APS(SLE-APS)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ADAMT-13水平... 目的了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13)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其价值。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检测22例SLE患者、13例SLE并APS(SLE-APS)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ADAMT-13水平,并分析其与SLE-APS患者及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检验。结果 (1)SLE-APS患者的血清ADAMTS-13活性下降,且与血栓及血小板减少的表现相关。(2)SLE-APS患者的血清ADAMTS-13活性与SLE疾病活动度成反比。结论 SLE-APS的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自身抗体以及存在更严重的血栓表现及血小板减少,因此可能导致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生成增加;存在抗ADAMTS-13抗体,从而最终导致血清ADAMTS-13的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
下载PDF
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杰 祖丽皮耶姆·希尔 +2 位作者 海热尼沙·阿不都克日木 排则莱提·艾海提 彭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74例,根据AMI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MI组(218例)和对照组(1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 目的观察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74例,根据AMI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MI组(218例)和对照组(1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ADAMTS13,并作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期内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并作比较;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AMI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M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外周血ADAMTS13水平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患者外周血ADAMTS13水平为749.44(340.66,1395.31)ng/m L,对照组患者外周血ADAMTS13水平为1251.15(561.80,2431.81)ng/m L,两组相比,P<0.001。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男性占比、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CK-MB、LVEF、BNP、左室舒张内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相比,P均<0.05。外周血ADAMTS13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比积是AMI的独立影响因素。外周血ADAMTS13水平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64,取截断值为993.26 ng/m L时,外周血ADAMTS13水平诊断AMI的敏感度为62.6%、特异度为60.8%。结论AMI患者外周血ADAMTS13水平降低;外周血ADAMTS13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比积是AMI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外周血ADAMTS13水平有助于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
下载PDF
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测定在ITTP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燕 苏健 +1 位作者 黄石兵 刘红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及其抑制物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原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鉴别出免疫介导性获得性TTP,为临床免疫抑制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 目的: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及其抑制物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原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鉴别出免疫介导性获得性TTP,为临床免疫抑制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R-CBA)检测患者血浆标本ADAMTS13活性及其抑制物试验。结果:20例ITTP患者中18例ADAMTS13活性低于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5例抑制物试验结果阳性。结论:ITTP患者ADAMTS13活性极度减低或缺乏,且多数检测出ADAMTS13抑制物,通过抑制物试验,方便鉴别出免疫介导性获得性TTP患者,为临床进一步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残余胶原结合试验 免疫介导性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hs-CRP、vWF及其裂解酶含量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晓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11期827-829,共3页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不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1)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2)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