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泵水轮机尾水管压力脉动特性及涡带特性分析
1
作者 刘斌 杨启瑞 +5 位作者 蒋涛 郑源 张玉全 郭绘娟 任慎明 李城易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1-248,共8页
抽蓄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泵水轮机长时间偏离最优工况运行会导致水力不稳定问题,其中,尾水管涡带和压力脉动问题备受关注,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以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尾水管内流特性与压力脉动时频特性。对比... 抽蓄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泵水轮机长时间偏离最优工况运行会导致水力不稳定问题,其中,尾水管涡带和压力脉动问题备受关注,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以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尾水管内流特性与压力脉动时频特性。对比了两种第二代和两种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对尾水管涡带演化过程的可视化效果,Omega-Liutex涡识别方法对阈值依赖性小且对涡带形态的识别更清晰完备,因此,采用Omega-Liutex涡识别方法研究了不同负荷工况下尾水管涡带的瞬态变化特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水泵水轮机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尾水管 Omega-Liutex涡识别 压力脉动 涡带
下载PDF
空化对尾水管区域驼峰特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琪飞 谢耕达 +2 位作者 李占勇 韩天丁 刘思琪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为了研究水泵水轮机空化对驼峰特性的影响,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对全流道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工况点下尾水管在驼峰区域的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点下,流量大小会改变尾水... 为了研究水泵水轮机空化对驼峰特性的影响,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对全流道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工况点下尾水管在驼峰区域的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点下,流量大小会改变尾水管区域液流的流动方向,从而产生偏心涡带使尾水管区域出现不稳定性,造成机组振动和噪声;单相计算结果比空化计算结果更早受到剪切流的影响。来流与壁面射流相互作用产生漩涡,出现回流现象。在速度梯度变化方面,空化计算结果的速度值要比单相的值高,能量损失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驼峰特性 空化 偏心涡带 数值计算
下载PDF
Vortex solitons in the semi-infinite gap of optically induced periodic lattices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建东 纪红 刘普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86-291,共6页
Vortex solitons with a ring vortex core residing in a single lattice site in the semi-infinite gap of square optical lattices are reported. These solitons are no longer bound states of the Bloch-wave unit (Bloch-wave... Vortex solitons with a ring vortex core residing in a single lattice site in the semi-infinite gap of square optical lattices are reported. These solitons are no longer bound states of the Bloch-wave unit (Bloch-wave distribution in one lattice site) at the band edge of the periodic lattice, and consequently they do not bifurcate from the corresponding band edge. For saturable nonlinearity, one family of such solitons is found, and its existing curve forms a closed loop, which is very surprising. For Kerr nonlinearity, two families of such vortex solitons ar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soliton Bloch band gap nonlinear periodic lattice
下载PDF
Circulation Retrieval of Wake Vortices under Rainy Conditions with an X Band Radar 被引量:1
4
作者 Jean-Yves Schneider Gilles Beauquet Frederic Barbaresco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6期673-688,共16页
At airports, runway operation is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overall throughput; specifically the fixed and overly conservative ICAO wake turbulence separation minima. The wake turbulence hazardous flows can dissipate... At airports, runway operation is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overall throughput; specifically the fixed and overly conservative ICAO wake turbulence separation minima. The wake turbulence hazardous flows can dissipate quicker because of decay due to air turbulence or be transported out of the way on oncoming traffic by cross-wind, yet wake turbulence separation minima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wind conditions. Indeed, for safety reasons, most airports assume a worst-case scenario and use conservative separations; the interval between aircraft taking off or landing therefore often amounts to several minutes. However, with the aid of accurate wind data and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wake vortex by radar sensors, more efficient intervals can be set, particularly when weather conditions are stable. Depending on traffic volume, these adjustments can generate capacity gains, which have major commer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use of Electronic scanning radar for detecting wake vortices. In this method, the raindrops Doppler spectrogram is used to retrieve the strength of the wake vortex.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performed to establish an empirical model used during the retrieval method. This paper presents also the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trials of the PARIS-CDG data set recorded from Octo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with an X-band RADAR developed and deployed by TH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ke-vortex hazard Airport capacity Airport safety X-band radar Wake-vortex circulation Eddy dissipation rate
下载PDF
Effect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and Instability on the Evolution of Spiral Bands
5
作者 HUANG Hong JIANG Yongqiang +2 位作者 CHEN Zhongyi LUO Jian WANG Xuezho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90-1100,共11页
The evolution of spiral-band-like structures triggered by asymmetric heating in three tropical-cyclone-like vortice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is examined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Vortex Perturbation Analyzer and Si... The evolution of spiral-band-like structures triggered by asymmetric heating in three tropical-cyclone-like vortice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is examined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Vortex Perturbation Analyzer and Simulator (3DVPAS) model. To simulate the spiral bands, asymmetric thermal perturbations are imposed on the radius of maximum wind (RMW) of vortice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location near the eyewall of real tropical cyclones (TCs). All the three vortices experience a hydrostatic adjustment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rmal asymmetries. It takes more time for weaker and stable vortices to finish such a process. The spiral-band-like structures, especially those distant from the vortex centers, form and evolve accompanying this process. In the quasi-balance state, the spiral bands are gradually concentrated to the inner core, the wave behavior of which resembles the features of classic vortex Rossby (VR) waves. The unstable vortices regain nonhydrostatic features after the quasi-balance stage. The spiral bands further from the vortex center, similar to distant spiral bands in real TCs, form and maintain more easily in the moderate basic-state vortex, satisfying the conditions of barotropic instability. The widest radial extent and longest-lived distant bands always exist in weak and stable vortices.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TC intens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piral bands via hydrostatic balance adjustment, and provides som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distant spiral rainb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spiral band hydrostatic balance adjustment vortex
下载PDF
Fluctuating specific heat in two-band superconductors
6
作者 乔雷 迟诚 王江帆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469-474,共6页
Theory of thermal fluctuations in two-band superconductors under an essentially 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is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wo-band Ginzburg-Landau theory. The fluctuating specific heat is cal... Theory of thermal fluctuations in two-band superconductors under an essentially 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is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wo-band Ginzburg-Landau theory. The fluctuating specific heat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optimized self-consistent perturbation approach and the results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hermodynamic data of the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 Ba(1-x)KxFe2As2 with x -0.4, which have been suggested to have a two-band structure by recent experiments. We estimate the fluctuation strength in this material and find that the specific heat is described well with the Ginzburg number Gi = 4 · 10^-4. The influence of interband coupling strength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 of the two-band Gaussian approximation approach is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ctuating specific heat two-band superconductors vortex liquid self-consistent approximation
下载PDF
一种W频段宽带多模卡塞格伦天线设计
7
作者 祁维昊 高彦昌 +1 位作者 姚凤薇 梁仙灵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0-527,共8页
介绍了一种W频段宽带多模涡旋电磁波卡塞格伦天线设计.采用双极化开口方波导单元构建圆形波导阵列,结合多模馈电波导网络,实现了波束的涡旋模态(l=0,±1,+2)与极化(X极化,Y极化)独立复用;并以此作为卡塞格伦反射面天线馈源,实现了... 介绍了一种W频段宽带多模涡旋电磁波卡塞格伦天线设计.采用双极化开口方波导单元构建圆形波导阵列,结合多模馈电波导网络,实现了波束的涡旋模态(l=0,±1,+2)与极化(X极化,Y极化)独立复用;并以此作为卡塞格伦反射面天线馈源,实现了多模式、宽频带、高增益多波束的兼顾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卡塞格伦天线能够提供8个模式波束,-10 dB阻抗带宽超过24.4%,覆盖频率范围72~92 GHz,各模式波束增益均超过46.1 dBi.该设计可用于百米量级距离的涡旋电磁波对传,为高速复用传输系统终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电磁波 卡塞格伦天线 圆形阵列 双极化 W频段
下载PDF
基于涡量动力学与Lie导数方法的二维扇环形旋转流场的研究
8
作者 史无双 傅渊 +1 位作者 张大鹏 谢锡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64,共17页
理论方面,本文提出速度场物质导数的Lie导数与Lie导数补的分解,并将其用于辨识二维流场的剪切与旋转区域,可作为辨识漩涡/旋转区域的一种新方法;应用基于曲面主方向的正交系的非完整基理论发展可变形壁面上的涡量动力学,获得了壁面上涡... 理论方面,本文提出速度场物质导数的Lie导数与Lie导数补的分解,并将其用于辨识二维流场的剪切与旋转区域,可作为辨识漩涡/旋转区域的一种新方法;应用基于曲面主方向的正交系的非完整基理论发展可变形壁面上的涡量动力学,获得了壁面上涡量与涡量流的新表达式,这种表达式充分揭示了力学与几何之间的关系。数值方面,基于显含时间的曲线坐标系的涡量-流函数方法,研究二维封闭腔体做匀角速度旋转时腔内不可压缩流场的时空演化,腔体形态包括规则扇环形、波纹壁扇环形、可变形壁面扇环形。基于流场分析,归纳了腔体内部大尺度漩涡的生成机理与流场随时间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扇环形 Lie导数与Lie导数补 可变形边界 边界涡量与涡量流 剪切带与剪切环 漩涡结构
下载PDF
青海一次短时强降水中FY-4A云型特征分析
9
作者 谢天蓉 祁彩虹 张宁瑾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35-237,共3页
利用逐时雨量资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FY-4A卫星云图资料,对青海省2019年6月30日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配置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500 hPa高原切变线附近,定义为高原低涡... 利用逐时雨量资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FY-4A卫星云图资料,对青海省2019年6月30日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配置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500 hPa高原切变线附近,定义为高原低涡切变线型,带来短时强降水的云型特征为多个对流云团排列而成的东北—西南走向带状云团,与高原切变线位置重合,随着高原切变线的发展移动而发生变化;组成带状云团的对流云团外形有的近似圆形,有的近似椭圆,面积相差较大,在1~4个平方纬距;云系后部为下沉的西北气流对应的无云区,前部为槽前西南气流,带状云团前侧为强正涡度平流区,对应强的上升运动,云系稠密;云顶亮温较低,持续时间较短,但由于其列车效应明显,不断有新的对流云团生成发展,最终形成具有东北—西南走向长轴的椭圆云团,面积最大可达12个平方纬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高原低涡切变型 云型特征 带状云团
下载PDF
二滩水电厂机组尾水压力脉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建平 冯正翔 郑莉媛 《水电能源科学》 2007年第3期57-59,95,共4页
为全面了解二滩水电厂机组稳定特性和确保机组长期稳定运行,对机组进行了大量现场试验,分析了机组尾水锥管压力脉动随负荷、水头变化的性能以及对机组振动摆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机组运行工况划分为小负荷区、涡带和稳定运行区,并建... 为全面了解二滩水电厂机组稳定特性和确保机组长期稳定运行,对机组进行了大量现场试验,分析了机组尾水锥管压力脉动随负荷、水头变化的性能以及对机组振动摆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机组运行工况划分为小负荷区、涡带和稳定运行区,并建议机组避开涡带、低负荷区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滩水电站 水力稳定性 振动 尾水管涡带
下载PDF
关于水轮机尾水管涡带压力脉动的允许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启章 李志民 付联桂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0,共4页
水轮发电机组部分负荷时,尾水管压力脉动是反映水轮机水力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这种压力脉动的允许值方案,也说明了用△H/H判断原型水轮机的振动稳定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还提出了在进行模型水轮机验收试验及利用本方案进行稳定性评... 水轮发电机组部分负荷时,尾水管压力脉动是反映水轮机水力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这种压力脉动的允许值方案,也说明了用△H/H判断原型水轮机的振动稳定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还提出了在进行模型水轮机验收试验及利用本方案进行稳定性评价时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尾水管 涡带压力脉动 稳定性
下载PDF
双向进水流道水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宗甫 严忠民 +1 位作者 叶舜涛 王瑟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1年第5期28-30,64,共4页
分析模型的相似准则及其主要作用力 ,考虑工况相似要求 ,提出泵站进出水池和流道内分别按不同的相似准则进行设计的方法 .结合彭越浦泵站水工模型试验 ,对双向流道进口前漩涡及流道内的涡带、喇叭口附近流速分布、水泵起动及稳定运行过... 分析模型的相似准则及其主要作用力 ,考虑工况相似要求 ,提出泵站进出水池和流道内分别按不同的相似准则进行设计的方法 .结合彭越浦泵站水工模型试验 ,对双向流道进口前漩涡及流道内的涡带、喇叭口附近流速分布、水泵起动及稳定运行过程中流道内的脉动压力和进出水流道的水头损失等水力特性进行全面的观测和分析 ,提出在流道内设置垂直隔板及导流锥加隔板两种消涡的工程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进水流道 水力特性 泵站 模型试验 涡带 脉动压力 水头损失
下载PDF
台风螺旋雨带——涡旋Rossby波 被引量:64
13
作者 余志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2-507,共6页
台风中的螺旋云雨带是由多种探测手段被观测到的现象 ,是为大家所共识的不争事实。但是 ,对它的形成、维持的理论解释 ,虽有多种学说 ,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于重力惯性波说。而重力惯性波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即波的相速理论值为 10 1m/s... 台风中的螺旋云雨带是由多种探测手段被观测到的现象 ,是为大家所共识的不争事实。但是 ,对它的形成、维持的理论解释 ,虽有多种学说 ,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于重力惯性波说。而重力惯性波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即波的相速理论值为 10 1m/s量级 ,它要比螺旋云雨带实测移速只有 10 0 m/s几乎大一个量级。于是从前几年开始 ,人们又回到 30多年前提出的涡旋 Rossby波说那里去寻找合适的解释。经典的Rossby波是 β =(df/dy)作用的大尺度波动 ,而适用于台风中螺旋云雨带的涡旋———Rossby波乃是 f平面 (β =0 )上的中尺度波动。那末 ,对这两类尺度不同和成波机理不同的波动 ,何以均冠予Rossby波一词 ?本文试图从动力学等价原理上 ,对此作统一联系的说明。其结果是 :台风基本气流的涡度 ζ随径向 (r)变化的梯度d ζdr=1rr(r vλ) ,在动力学上等价于科氏参数 f随纬度变化的梯度即β=df/dy ;或者说它们在绝对涡度守恒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螺旋云雨带 涡旋ROSSBY波 重力惯性波说 成波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台风“云娜”中的涡旋Rossby波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瑛 袁子鹏 +1 位作者 陈建萍 余晖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年第4期1-5,F0002,共6页
运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2.03),对2004年14号台风“云娜”在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42h模拟,并对螺旋云雨带的涡度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RF能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在陆地上的移动路径,及其产生的台风暴雨的螺旋状分... 运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2.03),对2004年14号台风“云娜”在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42h模拟,并对螺旋云雨带的涡度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RF能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在陆地上的移动路径,及其产生的台风暴雨的螺旋状分布。台风螺旋云雨带的形成与维持,可以用涡旋Rossby波理论来解释:可以通过改变局地相对涡度径向梯度分布,从而沿台风径向激发出“局地涡旋Rossby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螺旋云雨带 局地涡旋Rossby波
下载PDF
大气能量学揭示的高原低涡个例结构及降水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董元昌 李国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6-1148,共13页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发生于2010年7月21-25日的一次高原低涡天气过程及降水特征。定量讨论了高原低涡发展不同阶段显热能、潜热能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能量分量变化的原因。发现:(1)显热能在高原低涡生成初期是...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发生于2010年7月21-25日的一次高原低涡天气过程及降水特征。定量讨论了高原低涡发展不同阶段显热能、潜热能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能量分量变化的原因。发现:(1)显热能在高原低涡生成初期是总能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潜热能则在高原低涡东移下坡之后对总能量的变化起主要作用;(2)潜热能的空间分布证实高原低涡在成熟阶段出现与台风类似的螺旋结构;(3)标准化对流有效位能(NCAPE)在高原低涡发展最强盛时呈现明显的空心结构;(4)高原低涡的降水主要分布在低涡中心的东南侧或南侧,这与高原低涡的环流以及能量分布特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能量分析 降水分布 螺旋带 空心结构
下载PDF
全息谱分解在水轮机组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鹏 孙建平 徐擎天 《江西电力》 2004年第3期11-14,19,共5页
运用全息谱分解的方法,来研究水轮机转子的状态。根据水轮机运行的特性以及水轮机组振动的频率特性,对非转频及其倍频信号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故障诊断中应用全息谱分解技术,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把多个点的数据有机结合... 运用全息谱分解的方法,来研究水轮机转子的状态。根据水轮机运行的特性以及水轮机组振动的频率特性,对非转频及其倍频信号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故障诊断中应用全息谱分解技术,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把多个点的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使故障诊断更准确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谱 涡带 频率 幅值 相位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OAM涡旋电磁波的L波段宽频阵列天线设计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强 孙学宏 +1 位作者 庞丹旭 刘丽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54-2959,共6页
频谱资源紧缺已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控制阵元间馈电相位差将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技术应用于阵列天线中,利用L型探针馈电微带贴片天线沿圆周等距排列设计出一种工作频段在1.35GHz^1.86GHz,相对带宽达到... 频谱资源紧缺已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控制阵元间馈电相位差将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技术应用于阵列天线中,利用L型探针馈电微带贴片天线沿圆周等距排列设计出一种工作频段在1.35GHz^1.86GHz,相对带宽达到31.8%的8阵元涡旋电磁波宽频微带天线.仿真实验表明,该天线可以产生具有多模态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当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它能够实现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下的多路信号传输,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L波段 阵列天线 宽频 涡旋电磁波 频谱效率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德俊 李跃清 +2 位作者 柳草 熊守权 熊洁 《暴雨灾害》 2016年第5期437-444,共8页
利用MODIS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四川遂宁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是:(1)涡旋暴雨云团与其北侧的积云云团呈前倾结构,说明暴雨云团经历了先由弱积云发展为... 利用MODIS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四川遂宁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是:(1)涡旋暴雨云团与其北侧的积云云团呈前倾结构,说明暴雨云团经历了先由弱积云发展为深对流云、再到云毡的逐步发展成熟过程;(2)涡旋暴雨云团从南到北围绕低涡中心东侧最多时有6条降水云带,其中南部的降水云带碰并增长带(-1^-10℃层)厚度大于凝结增长带(3^-1℃层)厚度,北部降水云带刚好相反,表明南部以碰并增长过程为优势物理过程,利于较快拓宽云滴谱,使得云滴迅速长大形成雨滴降落下来;(3)涡旋暴雨云团中最强降水云带位于其南部的资阳至遂宁一带,分析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发现有8个对流单体分布在云带中,且不断有新生单体移向遂宁,并从南至北依次增强,形成"列车效应",其成熟阶段-10℃高度以下碰并增长很充分,厚度为6 km左右,-10℃高度以上存在一个深厚的冰相增长带,厚度5~8 km,发展到成熟阶段碰并增长和冰相过程均为优势微物理过程,云中碰并增长和冰化增长过程向下传递明显,这些特点利于快速形成降水,导致当日10—17时遂宁站连续出现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暴雨云团 螺旋云带 碰并增长过程 冰相增长过程 列车效应
下载PDF
热带气旋螺旋云带动力不稳定的性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泓 张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9,共9页
热带气旋螺旋云带的不对称特征,在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动力性质的研究是整个热带气旋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分别对一个正压无辐散涡旋模型和正压原始方程涡旋模型进行线性化,采用标准模方法计算扰动的谱... 热带气旋螺旋云带的不对称特征,在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动力性质的研究是整个热带气旋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分别对一个正压无辐散涡旋模型和正压原始方程涡旋模型进行线性化,采用标准模方法计算扰动的谱点和谱函数,研究扰动在基本流场中的不稳定问题,从而讨论了热带气旋中螺旋云带动力不稳定的性质。将一指定的基流廓线代入这两个模型,均会出现不稳定扰动。前者的流动为涡旋运动,仅在不稳定扰动的两个峰值之间可以看出螺旋状的结构特征,在距涡旋中心140km的外围,不稳定扰动沿径向没有波动分布,没有螺旋云带状结构。此处相应于涡旋Rossby波的停滞半径(stagnation radius),在此半径之内出现的螺旋结构称为内螺旋云带,而在此半径之外出现的螺旋云带称为外螺旋云带。也就是说前者仅出现了眼壁(最大风速半径之内的最大扰动中心)、内螺旋云带,而后者则出现了眼壁、内螺旋云带和外螺旋云带。这说明滤去重力惯性波的正压无辐散涡旋模型(前者)只适合于解释热带气旋不稳定内螺旋云带的形成和结构,当综合考虑不稳定内、外螺旋云带的形成时,水平辐合、辐散的作用不能忽略,此时必须要用正压涡旋模型(后者)。在该模型中因最不稳定扰动随涡旋半径的不同,其分别体现了涡旋Rossby波和重力惯性波的特点,故其是不稳定的涡旋Rossby-重力惯性混合波,其不稳定的性质是非平衡的。由此可知,要同时解释内、外螺旋云带的生成和结构,则非平衡的涡旋Rossby-重力惯性混合波不稳定理论应是更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螺旋云带 非平衡不稳定 Rossby-重力惯性 混合波
下载PDF
台风“海棠”的螺旋雨带结构及特征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勇 丁治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2-362,共11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5年7月19—20日台风"海棠"登陆前后螺旋雨带的结构及特征进行了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台风造成的沿海暴雨与主次两条雨带活动有关。主雨带是涡旋Rossby波激发的螺旋雨带,与850 hPa正涡度...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5年7月19—20日台风"海棠"登陆前后螺旋雨带的结构及特征进行了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台风造成的沿海暴雨与主次两条雨带活动有关。主雨带是涡旋Rossby波激发的螺旋雨带,与850 hPa正涡度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强度大,辐合层次低,处在温度和切向风速梯度最大处。次雨带辐合层次相对较高,最大温度梯度和相当位温梯度发生在700 hPa以上,无明显切向风梯度配合,其发展主要与台风中心附近的阶梯状相当位温锋区有关。当台风中雨带合并时,易造成降水增幅。台风登陆前后存在螺旋雨带的断裂现象,台风中心西侧及西北侧的中低层的辐散流场使高层的气旋性流场出现和加强,台风在高层的气旋性环流与西部低压结合,使台风西部产生辐合,引起螺旋雨带的断裂,当高层的低压形成明显的气旋式切变时,也可使切变下方螺旋雨带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ROSSBY波 锋区 螺旋雨带 台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