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k of Grain in Forced Vortex with Horizontal Axis 被引量:5
1
作者 Peng Longsheng (Dept.of Hyd.Eng.)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117-119,共3页
TrackofGraininForcedVortexwithHorizontalAxisPengLongsheng(Dept.ofHyd.Eng.)AbstractAmathematicalmethodtofind... TrackofGraininForcedVortexwithHorizontalAxisPengLongsheng(Dept.ofHyd.Eng.)AbstractAmathematicalmethodtofindtrackofgrainin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k line GRAIN FORCED vortex (Examined by Peng Longsheng)
下载PDF
A METHOD OF INITIAL VORTEX RELOC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TROPICAL CYCLONE TRACK 被引量:3
2
作者 袁金南 宋丽莉 +3 位作者 黄燕燕 陈子通 刘春霞 丁伟钰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1期36-42,共7页
Using the technique of smooth filtering and cylindrical filtering,the initial vortex circulation and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field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background field.Then the separated initial vortex circulati... Using the technique of smooth filtering and cylindrical filtering,the initial vortex circulation and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field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background field.Then the separated initial vortex circulation was translated and reinserted in the location where it was observed.This l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a method of initial vortex relocation.For seven tropical cyclones at 23 points of measurement time in the years of 2006 and 2007,two schemes,either directly adding a tropical cyclone bogus model in the background or adding it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the initial vortex in the background field,were employed.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errors of the simulated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at 24 and 48 hours were both smaller with the scheme of adding tropical cyclone bogus model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the initial vortex in the background field.The relocation method of the initial vortex decreases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of the initial tropical cyclone location in tropical cyclone models.The relocation method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track forecast of tropical cyclone models and has a good perspective for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的旋涡的重定位 过滤器和翻译 热带气旋轨道 数字模拟
下载PDF
基于改进涡流搜索算法的外骨骼迭代学习控制
3
作者 钟佩思 张大卫 +1 位作者 张超 王晓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3-879,共7页
为提升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跟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涡流搜索算法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首先针对传统迭代学习控制抗扰性差和控制信息缺失问题,引入PD控制器、自适应遗忘因子、误差过渡曲线和控制信息搜索等策略,改进迭代学习控制律... 为提升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跟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涡流搜索算法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首先针对传统迭代学习控制抗扰性差和控制信息缺失问题,引入PD控制器、自适应遗忘因子、误差过渡曲线和控制信息搜索等策略,改进迭代学习控制律;其次,基于多种策略对涡流搜索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涡流搜索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可优化迭代学习控制的PD参数;最后进行行走实验,将提出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与现有的同类算法进行仿真和数值比较,并测试了扰动情况下的跟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误差更小,跟踪性能更强。该算法改进了迭代学习控制的不足,具有较强的抗扰性能,保证了使用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涡流搜索算法 步态跟踪 外骨骼机器人 轨迹过渡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双边箱钢-砼组合梁悬索桥气动抑振措施试验分析
4
作者 黄森华 《广东公路交通》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钢-砼组合梁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建设中,但作为一种典型的钝体断面,其气动稳定性较差,对风的作用较敏感,易产生涡振现象。依托南镇大桥项目,以双边箱钢-砼组合梁悬索桥为分析背景,采用风洞试验与CFD数值模拟的方... 钢-砼组合梁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建设中,但作为一种典型的钝体断面,其气动稳定性较差,对风的作用较敏感,易产生涡振现象。依托南镇大桥项目,以双边箱钢-砼组合梁悬索桥为分析背景,采用风洞试验与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对比单一、组合气动措施,包括封闭栏杆、改变检修车轨道位置、增加导流板、稳定板等,对该主梁原始断面的气动抑振性能进行分析。风洞试验表明,原设计双边箱钢-砼组合梁断面易引发涡振且出现竖弯与扭转耦合双峰涡振。当采用“封闭中央护栏+内移检修车轨道位置”组合气动措施时,可显著降低主梁的涡振振幅,制振效果显著。CF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边箱钢-砼组合梁断面的涡振产生与上游边主梁及下游边主梁的涡脱尺寸有关,气动措施打碎涡脱尺寸有利于抑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箱钢-砼组合梁 悬索桥 涡激振动 检修车轨道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下载PDF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流体力学变化
5
作者 王伟 白晖 +3 位作者 周金玲 崔玲妹 杜红惠 王岳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33-638,共6页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血流流场变化规律及机制,探讨能量效率(EE)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5例非梗阻性HCM患者(HCM组)、24例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H-LVH组)及35...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血流流场变化规律及机制,探讨能量效率(EE)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5例非梗阻性HCM患者(HCM组)、24例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H-LVH组)及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VFM技术获取各组等容收缩期及射血期平均能量损耗(IVC-EL、Ej-EL)、能量效率(IVC-EE、Ej-EE)、循环值(IVC-cir、Ej-cir)及涡旋面积(IVC-vor-area、Ej-vor-area),并分析各组左心室涡流运动模式;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间隔纵向应变(IVS-LS)及后侧壁纵向应变(PLW-LS);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j-EE的独立相关因素;分析Ej-EE与GLS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及H-LVH组GLS均减低,IVC-EL、Ej-EL、Ej-EE、SW均增加,HCM组IVC-vor-area、Ej-vor-area、IVS-LS均减低,HCM组IVC-EE及H-LVH组IVC-cir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LVH组比较,HCM组Ej-EE增加,SW、IVC-vor-area、Ej-vor-area、IVC-cir、IVS-LS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M组22例(88.0%)患者出现“反向涡流”,与对照组和H-LVH组(0、1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VC-vor-area和GLS均与Ej-EE独立相关,回归模型方程式:Ej-EL=2.825-0.002×IVC-vor-area+0.057×GLS;相关性分析显示,Ej-EE与GLS呈负相关(r=-0.344,P=0.0013)。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定量地显示H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EE可作为评估左心室早期功能障碍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斑点追踪 二维 肥厚型心肌病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 涡旋 能量效率
下载PDF
2000~2019年东北冷涡统计特征及其影响期间的降水分布
6
作者 黄丽君 崔晓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5-1938,共14页
东北冷涡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天气和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东北冷涡识别与追踪方法。利用2000~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冷涡开展客观识别与追踪,进而分析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持续时... 东北冷涡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天气和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东北冷涡识别与追踪方法。利用2000~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冷涡开展客观识别与追踪,进而分析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持续时间、强度和尺度等,最后利用国家地面气象站小时降水观测数据,探讨了东北冷涡影响期间东北区域的暖季降水分布特征。东北区域内,东北冷涡频数和影响天数无明显长期变化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东北冷涡更易发生在暖季;东北冷涡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48~72小时,半径尺度范围主要分布在600~1200 km,冷季平均尺度大于暖季,冷季冷涡中心强度也强于暖季;东北冷涡中心活动高频区沿45°~55°N呈东—西走向带状分布;东北冷涡影响期间的暖季降水量占比基本在20%以上,不同强度降水档(0.1~5 mm h^(-1),5~10 mm h^(-1),10~20 mm h^(-1)和≥20 mm h^(-1))中,占比空间分布不同,强降水局地性特征显著;东北冷涡影响期间的暴雨日降水量占比最大可超过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客观识别与追踪 统计特征 降水
下载PDF
竖弯涡振作用下桥上列车行车安全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维民 陈楚龙 +1 位作者 刘叶 何旭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8-45,共8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桥梁竖弯涡振对桥上列车行车安全舒适性的影响,以某大跨公铁两用斜拉桥和CRH2型动车组为背景,进行风-车-轨-桥耦合系统振动分析。基于ANSYS与SIMPACK联合仿真平台,引入桥梁涡激力数值模型,建立风-车-轨-桥耦合系统振动模... 为研究高速铁路桥梁竖弯涡振对桥上列车行车安全舒适性的影响,以某大跨公铁两用斜拉桥和CRH2型动车组为背景,进行风-车-轨-桥耦合系统振动分析。基于ANSYS与SIMPACK联合仿真平台,引入桥梁涡激力数值模型,建立风-车-轨-桥耦合系统振动模型,对比10 m/s平均风速下主梁发生与未发生竖弯涡振时桥梁和列车的动力响应,并分析不同列车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弯涡振会加剧桥梁和列车的竖向响应,而列车的存在会使发生竖弯涡振时的桥梁竖向位移和加速度分别降低31.8%和42.4%,对主梁竖弯涡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梁发生竖弯涡振时列车行车安全性指标峰值和竖向舒适性指标(竖向加速度和竖向Sperling指标)峰值明显大于未发生竖弯涡振时,并均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当车速超过230 km/h时,列车轮重减载率超过安全限值0.6,当车速超过200 km/h时,桥上列车竖向加速度超过安全限值1.3 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竖弯涡激振动 CRH2列车 风-车-轨-桥耦合系统 动力响应 行车安全性 行车舒适性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气象卫星的青藏高原低涡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任素玲 方翔 +2 位作者 卢乃锰 刘清华 李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5-359,共15页
利用长时间序列气象卫星及多源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低涡综合识别方法,完成低涡数据集并与青藏高原低涡年鉴中低涡位置、路径和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卫星识别多年平均低涡分布存在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西藏的中北部和青海西南部及青... 利用长时间序列气象卫星及多源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低涡综合识别方法,完成低涡数据集并与青藏高原低涡年鉴中低涡位置、路径和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卫星识别多年平均低涡分布存在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西藏的中北部和青海西南部及青藏高原西部,在有探空站的青藏高原东部(90°E以东),卫星识别低涡高值区和年鉴数据吻合,冬半年,卫星识别低涡活动明显高于年鉴,主要为青藏高原西部低涡活动引起,逐年及2008年低涡路径对比也显示,有探空站区域卫星识别低涡和年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卫星识别低涡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可信性;2015年青藏高原中西部新增3个探空站,年鉴中90°E以西低涡约占全年低涡总数量的22%,该区域卫星识别低涡和年鉴一致性较高,表明卫星识别低涡在高原中西部的可信性。因此,卫星识别低涡与年鉴低涡在有探空站区域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对年鉴中青藏高原东部低涡源地进行追踪,又可识别青藏高原中西部尤其是活跃于冬半年的低涡,是青藏高原年鉴低涡数据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低涡 卫星云图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频率 低涡路径
下载PDF
一类青藏高原低涡异常路径的环境场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郁淑华 屠妮妮 高文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6-701,共1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历史天气图,在分析1998-2015年移出高原后持续活动2天以上的高原低涡(简称持续高原涡)活动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在河套地区打转的持续高原涡的对流层中层高度场特征,并且利用WRF3.5.1模式,对2002年7月1-5日在河...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历史天气图,在分析1998-2015年移出高原后持续活动2天以上的高原低涡(简称持续高原涡)活动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在河套地区打转的持续高原涡的对流层中层高度场特征,并且利用WRF3.5.1模式,对2002年7月1-5日在河套地区打转的久治涡活动的环境场进行了模拟与台风或热带低压强度增强、减弱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在中国大陆以东、140°E以西洋面上台风或热带低压向北活动,会造成持续高原涡在河套地区打转的异常路径;其环流背景,主要是台风或热带低压向北活动,使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会使蒙古高压与副高之间的切变环境场或青海高压和副高与蒙古东部高压打通的高压之间的切变环境场持续,从而使持续高原涡处在相对较弱的切变环境场中东移受阻;数值试验表明,热带低压强度变化,会影响副高位置,从而会影响低涡打转活动的切变环境场,造成低涡打转位置与次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低涡 异常路径 环境场 热带低压
下载PDF
冬季北半球极涡强度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鸣彦 朱伟军 +1 位作者 高洁 顾沛澍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08,共12页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北半球极涡强度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北半球极涡与北太平洋风暴轴之间有同步的强弱变化特征,在...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北半球极涡强度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北半球极涡与北太平洋风暴轴之间有同步的强弱变化特征,在北半球极涡强度的高(低)值年,一般对应着风暴轴强度的增强(减弱),风暴轴区域扰动动能的加大(减弱),天气尺度涡动向极和向上的热量以及西风动量输送的显著增强(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极涡的异常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欧亚大陆及其下游北太平洋上空的高度场,进而改变东亚西风急流的强度以及风暴轴上游的斜压性,从而对风暴轴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轴 极涡 气候学
下载PDF
1990—2004年西南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陈启智 黄奕武 +1 位作者 王其伟 谈哲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3-642,共10页
利用15年(1990年—2004年)的逐日天气图资料对西南低涡的产生和移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涡的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5年共统计出1038次西南低涡,其中生命史维持1d以上的西南低涡共有262次,春、夏两季出现的频数比较多,... 利用15年(1990年—2004年)的逐日天气图资料对西南低涡的产生和移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涡的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5年共统计出1038次西南低涡,其中生命史维持1d以上的西南低涡共有262次,春、夏两季出现的频数比较多,其中春季一共发生77次占29.4%,夏季一共发生92次占35.1%;而秋、冬两季比较少,秋季一共发生55例占21.0%,冬季一共发生38例占14.5%.西南低涡存在两个主要的生成区,高原东南缘生成区和四川盆地生成区,其中,高原东南缘生成区是最主要的生成区.大多数西南低涡的维持时间较短,生命史在1d以内的共776例占74.8%,生命史在1~3d之间的有239例占23.0%,生命史在3~6d之间的有21例占2.0%,只有2例生命史达到6~7d.移动性低涡占西南低涡总数的极少部分,15年仅统计出60例,约占全部西南低涡总数的6%,其中,按移动情况大致可分为四种,分别为东北路径(占移动类低涡的33.3%)、偏东路径(占移动类低涡的50.0%)、东南路径(占移动类低涡的5.0%)和少动路径(占移动类低涡的11.7%).西南低涡的强度分布从南至北明显递增,在东西方向上也略有变化,为先增强再减弱.从南往北移动有利于西南低涡的维持和发展,从东往西移动,西南低涡将先有所增强,然后再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季节变化 生成区 移动路径
下载PDF
台风路径实时数值预报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诗文 李健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2-469,共8页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建立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试验系统,引入了模型台风。模型台风是利用获得的场面参数构成的,然后再叠加到客观分析场上作为台风路径预报的初始场。引入模型台风后,无论是台风中心位置还是其流场、质量场与实际观测比较...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建立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试验系统,引入了模型台风。模型台风是利用获得的场面参数构成的,然后再叠加到客观分析场上作为台风路径预报的初始场。引入模型台风后,无论是台风中心位置还是其流场、质量场与实际观测比较接近,且预报效果有一定提高。利用模型台风对1992年Eli(9205号)和Janis(9210号)台风进行了实时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对这二个台风的移动趋势基本上能预报出来,预报的台风路径与实况进行了对比,并与气候持续预报作了比较,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路径 实时数值预报
下载PDF
涡旋强度调整半径对2016年第18号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麻素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2-673,共12页
2016年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GRAPESTYM)对第18号热带气旋(记为TC1618)的路径预报出现了较大的误差:其平均路径误差显著大于全年的平均误差。分析了涡旋初始化方案(包括涡旋重定位以及涡旋强度调整)对其路径预报的影响。结果显... 2016年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GRAPESTYM)对第18号热带气旋(记为TC1618)的路径预报出现了较大的误差:其平均路径误差显著大于全年的平均误差。分析了涡旋初始化方案(包括涡旋重定位以及涡旋强度调整)对其路径预报的影响。结果显示,涡旋强度调整是造成TC1618预报路径平均误差偏大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强度调整半径(r0=12°,9°,6°,3°)对TC1618路径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强度调整半径越大,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越大。500 hPa副热带高压以及平均海平面涡旋尺度分析发现:较大的强度调整半径(r0=12°,9°)其初始时刻的涡旋尺度较大,涡旋北侧邻近区域副热带高压等值线相对偏北,副热带高压相对偏弱。尺度大的涡旋其北移速度较大,并且在积分过程中其环流邻近区域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减弱,导致涡旋环流会更早与其西北侧东移的西风槽结合,移速偏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初始化 强度调整 涡旋尺度 路径误差
下载PDF
近40年来塔什干低涡活动特征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秦贺 杨莲梅 张云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2-1049,共8页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塔什干低涡定义,分析了塔什干低涡的时空分布特征、移动路径及其对南疆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1—2010年,塔什干低涡过程平均每年出现7.95次,成熟期生命史平均为3.1天,4天以上的仅有1...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塔什干低涡定义,分析了塔什干低涡的时空分布特征、移动路径及其对南疆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1—2010年,塔什干低涡过程平均每年出现7.95次,成熟期生命史平均为3.1天,4天以上的仅有13.5%;(2)4—6月和9—10月是塔什干低涡活动的两个高峰期,其中5月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10月和6月;(3)塔什干低涡频次的年代际变化呈抛物线型,1970-1980年代由78次增加到83次,之后逐渐减少,年低涡频次存在7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具有13年的次振荡周期;(4)塔什干低涡活动有两个高频中心,分别位于67.5°E,40.0°N和72.5°E,35.0°N,移动路径以偏东方向为主,占84%,西退塔什干低涡仅有5.7%;造成南疆显著降水天气的塔什干低涡占其总数的23.3%,夏季此类低涡所占比例最高,达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什干低涡 时空分布 移动路径 新疆
下载PDF
“珍珠”(0601)异常急翘路径和内核结构变化的诊断分析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勋 李泽椿 +2 位作者 赵声蓉 曾智华 王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共8页
使用FY2卫星TBB资料、NCEP最终分析资料(1°×1°)和中尺度模式WRF,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的"急翘"异常转向路径和内核结构变化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珍珠"移向变化与环境引导... 使用FY2卫星TBB资料、NCEP最终分析资料(1°×1°)和中尺度模式WRF,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的"急翘"异常转向路径和内核结构变化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珍珠"移向变化与环境引导气流和位涡倾向1波分量正异常有关,"急翘"前12小时,环境引导气流向北偏转,位涡倾向1波分量正异常对应着"珍珠"移动方向变化;内核非对称结构发展与环境风垂直切变演变有关,垂直切变使得涡旋倾斜,涡旋倾斜方向出现较强的上升运动,导致"珍珠"内核偏南象限对流活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异常路径 位涡倾向 涡旋倾斜
下载PDF
1979—2013年ERA-Interim资料的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林志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5-939,共15页
为分析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利用1979—2013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500 hPa高度场,基于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得到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低涡路径,同时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500 hPa温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低涡的冷暖性质,从而得到一套青藏... 为分析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特征,利用1979—2013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500 hPa高度场,基于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算法得到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低涡路径,同时利用客观分析方法对500 hPa温度场进行分析得到低涡的冷暖性质,从而得到一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资料。对高原低涡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地理位置和移出高原等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5年间青藏高原上活动的系统主要为高原低涡,年均约53个,其中,年均6.7个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高原低涡持续时间从少至多呈指数减少,强度和冷暖性质的出现频次均呈正态分布,初生的高原低涡以暖涡居多,占81%。高原低涡发生且强度较大主要在青藏高原的汛期(5—9月),高原低涡源地主要在西藏那曲地区西部和阿里地区北部,消亡地主要位于源地高频中心东侧的唐古拉山地区和青海西部当曲河流域,高原低涡的消亡可能受地形影响。近35年来高原低涡生成频次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个/(10 a));移出高原低涡数(-1.4个/(10 a))和高原低涡移出率(-2.3%/(10 a))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低涡 客观识别方法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一种初始涡旋重定位方法及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金南 宋丽莉 +3 位作者 黄燕燕 陈子通 刘春霞 丁伟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3,共7页
采用平滑滤波和柱形滤波技术,从背景场中分离出初始涡旋环流和大尺度环境场,然后把分离出的涡旋环流进行平移和再植入到观测位置,最终得到一种初始涡旋重定位方法。针对2006—2007年7个热带气旋共23个时次,采用背景场直接加入热带气旋bo... 采用平滑滤波和柱形滤波技术,从背景场中分离出初始涡旋环流和大尺度环境场,然后把分离出的涡旋环流进行平移和再植入到观测位置,最终得到一种初始涡旋重定位方法。针对2006—2007年7个热带气旋共23个时次,采用背景场直接加入热带气旋bogus模型和背景场进行初始涡旋重定位后加入热带气旋bogus模型2种方案,分别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背景场进行初始涡旋重定位后加入热带气旋bogus模型的方案模拟的24和48小时热带气旋路径平均误差都相对较小,初始涡旋重定位方法可以减小热带气旋模式因热带气旋初始位置偏差而引起的误差,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模式的路径预报水平,有较好的业务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初始涡旋重定位 滤波和平移 热带气旋路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轴旋流中均匀悬粒质量沿极限轨迹圆半径的分布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龙生 卢准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本文建立了平轴旋流中均匀悬粒质量平衡律的极坐标基本方程式,并在文[1]条件下得到了当离心速度μ与径向紊动扩散系数ε都为常数或线性函数两种情况平衡时悬粒质量沿极限轨迹圆半径的分布。
关键词 平轴旋流 极限轨迹图 悬粒 质量
下载PDF
较小尺度涡旋与台风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镜娴 刘晓东 +1 位作者 李茜 王善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用一个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5组积分时间为5天的试验,研究台风环流与较小尺度涡旋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指出,涡旋相互作用可以改变台风环流的非对称结构,进而引起台风移动偏离正常路径。
关键词 台风 台风路径 数值模拟 涡旋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冬季东北冷涡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洁 朱伟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由吉林省气象局科研所提供的东北冷涡日历表,以1951/1952—2008/2009年58 a冬季为代表,分析了东北冷涡对北太平洋风暴轴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冬季东北冷涡发生天数变化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强...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由吉林省气象局科研所提供的东北冷涡日历表,以1951/1952—2008/2009年58 a冬季为代表,分析了东北冷涡对北太平洋风暴轴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冬季东北冷涡发生天数变化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强弱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当东北冷涡发生天数偏多(偏少)时,北太平洋风暴轴强度减弱(增强)。2)通过Morlet小波交叉谱分析发现,冬季东北冷涡发生天数的年际变化与北太平风暴轴强度变化存在准3 a尺度上的相关关系。3)在冬季,当东北冷涡发生天数偏多时,从东亚到西北太平洋沿岸低层温度降低,低层冷空气位于副热带急流和北太平洋风暴轴上游,且经向上处于两者之间,加之冷平流的作用,给副热带急流与北太平洋风暴轴活动区域带来了正好相反的局地斜压性的改变:副热带急流区域斜压性增加,变得强而窄,位置南压;而北太平洋风暴轴区域斜压性减小,同时由于西北太平洋区域低层温度降低,使得有利于涡动形成的波源效应减弱,风暴轴强度减弱。当东北冷涡发生天数偏少时,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风暴轴 东北冷涡 副热带急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