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yant:分析文本中的“大数据”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铭 徐丽芳 《出版参考》 2018年第10期30-33,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人文浪潮的来袭,常用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被带到人文学科研究中,使数据统计和分析成为文本研究中被普遍接受的必备手段。作为网络文本阅读和分析平台,Voyant旨在将基于大数据的"大分析&qu...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人文浪潮的来袭,常用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被带到人文学科研究中,使数据统计和分析成为文本研究中被普遍接受的必备手段。作为网络文本阅读和分析平台,Voyant旨在将基于大数据的"大分析"与传统细读文本的"小阅读"相结合,实现数字人文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教学功能。同时,随着学界对"远阅读"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探讨,Voyant也面临着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yant 文本分析 远阅读 大数据 数字人文
下载PDF
现代中国的兰波评述
2
作者 彭建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5-39,共5页
兰波是最早的法语自由诗作者,极重要的散文诗作者,他是魏尔伦一派的(前)象征主义诗人。20世纪初期,兰波被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人重新发现。新文学运动初期,Rimbaud的译名是驳乱的,兰波主要是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引介到现代中国,李... 兰波是最早的法语自由诗作者,极重要的散文诗作者,他是魏尔伦一派的(前)象征主义诗人。20世纪初期,兰波被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人重新发现。新文学运动初期,Rimbaud的译名是驳乱的,兰波主要是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引介到现代中国,李青崖、梁宗岱和张若名的兰波评论基本上敞开了兰波的诗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波 前象征主义 预见者 翻译 批评
下载PDF
“通灵人”“另一个”与“现代性”——兼谈兰波诗学几个术语的汉译
3
作者 李建英 《台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9-54,61,共7页
“诗人是通灵人”“我是另一个”“必须绝对现代”,是构成兰波诗学主张的三根支柱,体现了兰波现代性的全部内涵。兰波的诗歌不再现现实,而是通过书写梦幻探索“未知”世界,因此通灵诗人实际上是对未知领域具有深刻感知力的人。“我是另... “诗人是通灵人”“我是另一个”“必须绝对现代”,是构成兰波诗学主张的三根支柱,体现了兰波现代性的全部内涵。兰波的诗歌不再现现实,而是通过书写梦幻探索“未知”世界,因此通灵诗人实际上是对未知领域具有深刻感知力的人。“我是另一个”与中国文化中的“天成”“神助”不同,它要求诗人自觉于“我”的开发、挖掘和解构,因而成为法国现代诗歌的标识。兰波的现代性就是从否定走向否定,不使“创新”成为创新的障碍。综观兰波的全部创作,前期的作品具有某些象征主义的特征,而后期基本都与之无关,甚至是反象征主义的,因此他是“绝对现代”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波 “通灵人” “另一个” “现代性”
下载PDF
“通灵诗人”何以“通灵”?
4
作者 江媚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8-92,共5页
兰波是十九世纪法国诗坛最富魅力和研究价值的诗人之一。在短短五年的创作生涯中,兰波不仅创作了大量极具审美价值的诗歌,在诗学理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试图从兰波的诗歌着手,发掘他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 兰波 通灵诗人 言语炼金术
下载PDF
从地狱到天堂:神的孩子在跳舞--兰波对波德莱尔诗歌观的发展
5
作者 朱婧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本文通过将波德莱尔的《腐尸》与兰波的《奥菲利亚》做对比,寻求找出两位象征主义诗人在对同一主题进行表达时的不同表达方式。一首让读者体会到一种诉说恶的畅快淋漓,一首给人以纯真、美丽与宁静的感觉。本文在对比中找出了两人的相同... 本文通过将波德莱尔的《腐尸》与兰波的《奥菲利亚》做对比,寻求找出两位象征主义诗人在对同一主题进行表达时的不同表达方式。一首让读者体会到一种诉说恶的畅快淋漓,一首给人以纯真、美丽与宁静的感觉。本文在对比中找出了两人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诗人兰波所提出的通灵论思想正是对波德莱尔诗歌二元美学观的继承与发展,兰波的纯真好似来自天堂的孩子,而波德莱尔却好似撒旦之子,论文通过《腐尸》和《奥菲利亚》两首诗论证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二元美学观 通灵论 腐尸 奥菲利亚
下载PDF
“自由”一词在晚清时期的知识建构与流通
6
作者 李文婷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33-42,共10页
知识翻译学将学科术语、概念和知识的翻译研究有机结合,为翻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曾为地方性知识的西方语词“自由”最早由晚清时期的《申报》译介入华,历经各种报刊的积极和消极知识建构,其意义最终在辛亥革命之后得以确立,并... 知识翻译学将学科术语、概念和知识的翻译研究有机结合,为翻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曾为地方性知识的西方语词“自由”最早由晚清时期的《申报》译介入华,历经各种报刊的积极和消极知识建构,其意义最终在辛亥革命之后得以确立,并在大众舆论中广泛流通。本研究采用可视化工具Voyant Tools分析晚清报刊中“自由”一词出现的频次及场域,发现“自由”在晚清报刊中的流通途经萌芽阶段(1896年~1898年)、稳增阶段(1899年~1910年)和激增阶段(1911年),通过挖掘“自由”语词的文本内流通情况及文本外思想论争,呈现“自由”在晚清语境下知识建构和知识流通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自由 voyant Tools 知识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