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雇佣数字劳动的主体性反思
1
作者 陈胜云 陈瑶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0,共9页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社会学,福克斯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是当下阐释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基础性理论资源。非雇佣数字劳动指的是与数字劳动平台不存在雇佣关系的主体所参与的数字劳动,非雇佣数字劳动主体包括博主...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社会学,福克斯的数字劳动异化分析,是当下阐释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基础性理论资源。非雇佣数字劳动指的是与数字劳动平台不存在雇佣关系的主体所参与的数字劳动,非雇佣数字劳动主体包括博主、出行信息平台用户、各媒体平台用户等。非雇佣数字劳动的核心要素是信息与符码转换而来的流量,而其背后的原动力却是资本权力的扩张与渗透。非雇佣数字劳动具有两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劳动主体的广泛性,二是劳动场景的随机性。非雇佣数字劳动基于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而实现,同时存在劳动主体性消解的可能:信息符码转化成数据流量致使非雇佣数字劳动主体被抽象化,劳动主体以无偿性评价行为直接参与去主体性过程,劳动背后的资本野蛮生长直接侵蚀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雇佣数字劳动 资本逻辑 主体性 信息通信技术
下载PDF
劳动、雇佣劳动与社会劳动——兼论《资本论》研究的逻辑辅线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维平 牛新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在《资本论》这一“有机的整体”中,资本之论辅以劳动之论。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突破口、以劳动为逻辑辅线对资本关系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二重性... 在《资本论》这一“有机的整体”中,资本之论辅以劳动之论。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突破口、以劳动为逻辑辅线对资本关系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二重性”使得劳动得以显现,同时,劳动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一股“颠倒”性力量、不同的阶级属性、揭开资本“秘密”的钥匙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由雇佣劳动的析出逻辑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与资本积累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劳动的外在限制和内在超越已成为自身的桎梏,进而社会劳动的物化性和历史性得以凸显,社会劳动得以科学认识,劳动世界得以全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 雇佣劳动 社会劳动
下载PDF
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问题——与张维迎先生商榷
3
作者 余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51-55,共5页
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 ,但资本家及其学者却妄图证明 ,它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形态。本来这些观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 ,但偏偏有人企图用所谓的现代数学手段来重新“证明”资本雇... 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 ,但资本家及其学者却妄图证明 ,它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形态。本来这些观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 ,但偏偏有人企图用所谓的现代数学手段来重新“证明”资本雇佣劳动对社会来说是合意的。这些“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雇佣劳动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资本逻辑的哲学性质与历史限度
4
作者 周露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88-97,共10页
马克思关于"资本逻辑"的深层理解,可以分为两大内容:早期的哲学—经济学思考赋予了资本逻辑的哲学性质,称之为资本逻辑Ⅰ;"资本论"时期展现出资本逻辑的经济学—哲学内容,称之为资本逻辑Ⅱ,两者统一于异化劳动的哲... 马克思关于"资本逻辑"的深层理解,可以分为两大内容:早期的哲学—经济学思考赋予了资本逻辑的哲学性质,称之为资本逻辑Ⅰ;"资本论"时期展现出资本逻辑的经济学—哲学内容,称之为资本逻辑Ⅱ,两者统一于异化劳动的哲学性质,其本质就是人类实践。资本逻辑反映出资本主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方式,会被无产阶级的物质生产内容所取代,具有历史性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哲学性质 异化劳动 雇佣劳动 历史限度
下载PDF
小农经营的生产逻辑及其演进——基于农业社会化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朋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79-88,共10页
马克思关于传统小农经营遵循"工资逻辑"的论断以当时资本和人口的特殊状况为前提。在当下我国,上述前提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资本和人口仍是重塑农业生产形态的重要因素,因此仍是研究当代小农经营生产逻辑的重要理论切入点,而... 马克思关于传统小农经营遵循"工资逻辑"的论断以当时资本和人口的特殊状况为前提。在当下我国,上述前提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资本和人口仍是重塑农业生产形态的重要因素,因此仍是研究当代小农经营生产逻辑的重要理论切入点,而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则是新的变量。当代小农在农业社会化进程中正在丧失掉土地之外的大部分生产条件,因此不得不放弃直接的土地经营,谋求一份土地租金。这表明当代小农经营的生产逻辑正向着"地租逻辑"演进。"地租逻辑"的形成既有价值规律作用下的内在必然性,也有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制约下的曲折性。"地租逻辑"的形成也是小农农业遭受社会化农业排挤的一种表现,但它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在保障农业社会化"公益性"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营 工资逻辑 地租逻辑 农业社会化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悖论性贫困的三重批判与超越
6
作者 任毅 郝永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4年第5期102-110,F0003,共10页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反贫困事业作为人类解放的历史过程。马克思透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棱镜,揭露了国民经济学将贫困现象合法性的理论假象,透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悖论性贫困,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面孔折射出多维表征: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反贫困事业作为人类解放的历史过程。马克思透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棱镜,揭露了国民经济学将贫困现象合法性的理论假象,透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悖论性贫困,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面孔折射出多维表征: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地域贫困和世界贫困。沿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致思逻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悖论性贫困展开批判。劳动批判是资本主义论性贫困的前提批判,揭示了“劳动和所有”的分离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始在根源;分工批判是资本主义悖论性贫困的制度批判,揭露了雇佣劳动是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制度性根源;资本批判是资本主义悸论性贫困的方法批判,揭露了资本逻辑从地域贫困向世界贫困扩展的动态过程。由此,马克思从劳动解放、扬弃分工、驾驭资本探寻出一条扬弃资本主义悖论性贫困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性贫困 雇佣劳动 自觉分工 资本逻辑
原文传递
《资本论》的工资理论逻辑:基于价值形式的统治场论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光伟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3,F0002,共14页
生活资料仅仅是基于唯物主义来理解工资的前提,雇佣工资呈现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工资形式的本质则是价值形式的知和行。对工资的深入剖解可使我们了解到《资本论》并存的两条逻辑线索:资本逻辑和主体逻辑。《资本论》中异化劳动的资本... 生活资料仅仅是基于唯物主义来理解工资的前提,雇佣工资呈现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工资形式的本质则是价值形式的知和行。对工资的深入剖解可使我们了解到《资本论》并存的两条逻辑线索:资本逻辑和主体逻辑。《资本论》中异化劳动的资本逻辑和异化劳动的主体逻辑是统一的,并促成商品—货币—资本逻辑下的算法统治和阶级剥削形成价值形式的统治场。研究继而显示,《资本论》的工资范畴包括“工资恶”和“工资镜”两重意义。这种对比表明:马克思对工资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属于主体论的范畴建构,而非知识论的概念解释,而这也是对资产阶级三位一体公式批判的方法论寓意所在。因为当资产阶级将无产阶级置于资本工资这一陷阱中时,工资的“财产幻象”便已掩盖了一切实质性内容。正如剥削不是知识,工资也不是知识。为了走出工资的“财产”幻象,应注重分析主体行动,而非工资的概念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工资 价值形式 主体逻辑 资本逻辑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我国最低工资的制度逻辑--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框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美华 朱应皋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0,共7页
最低工资制度从诞生时起就备受争议。主流经济学家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最低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管制,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效率下降。尽管这一结论并未完全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效率和就业自然是... 最低工资制度从诞生时起就备受争议。主流经济学家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最低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管制,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效率下降。尽管这一结论并未完全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效率和就业自然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理论和现实说明,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最低工资的实施环境,那么政府为什么还要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呢?本文提供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政治经济学 制度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