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有限理性到有限道德论伦理决策的有限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银飞 茅宁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2,共4页
在伦理决策中人们具有有限道德,包括沽名钓誉、内隐偏见、内群体互惠、漠视未来以及利益冲突。"应该自我"与"想要自我"在决策的预想、行动与评价这3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不同,行动阶段道德意识的衰退与评价阶段的认知... 在伦理决策中人们具有有限道德,包括沽名钓誉、内隐偏见、内群体互惠、漠视未来以及利益冲突。"应该自我"与"想要自我"在决策的预想、行动与评价这3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不同,行动阶段道德意识的衰退与评价阶段的认知扭曲是有限道德产生的原因。有限道德的纠正需要决策者认识到多重自我的存在,在预想阶段倾听"想要自我"的声音;在行动阶段提升"应该自我"的影响,降低"想要自我"的作用;在评价阶段克服认知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道德 “应该自我” “想要自我” 道德意识衰退 认知扭曲
下载PDF
谈谈自荐信和求职信的写作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兰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1-53,共3页
自荐信和求职信是为求得某一职务而突出介绍自己与职务相关的学识、才能和经历的一种专门书信。因此,目标明确、层次清楚、行文简洁、针对性强是其基本特征。
关键词 自荐信 求职信 写作要点
下载PDF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治州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4-17,共4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一体推进"三不"的理解,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纪检监察机构在一体推进"三不"方面的一些典型做法,对国有企业党组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不敢腐 不能腐 不想腐 从严治党
下载PDF
《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验研究
4
作者 廖利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62-165,共4页
使用自编的《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对中职生进行课程实验,发现在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自我概念、确立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进行生涯规划、提高搜集职业资料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完成课程目... 使用自编的《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对中职生进行课程实验,发现在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自我概念、确立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进行生涯规划、提高搜集职业资料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完成课程目标等方面,前者比后者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验证了《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适合大陆中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指导 自我概念 自我接纳 生活目的
下载PDF
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绪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倪翔 张志勇 +2 位作者 谭伟 蔡妮辰 张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49-652,672,共5页
目的分析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比... 目的分析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自我感受负担各维度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希望水平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希望水平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更高(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能有效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感受负担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从“欲求”到“匮乏”——论西方文学欲望叙事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3
6
作者 梅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9,共9页
本文通过对西方文学经典作品,如《堂.吉诃德》、《浮士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作品的重新读解,考察了西方文学中世纪以来的欲望叙事模式。本文采用精神分析学派拉康的欲望理论,认为欲望包含两层涵义,即'... 本文通过对西方文学经典作品,如《堂.吉诃德》、《浮士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作品的重新读解,考察了西方文学中世纪以来的欲望叙事模式。本文采用精神分析学派拉康的欲望理论,认为欲望包含两层涵义,即'欲求'与'匮乏'。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阐述了西方文学中世纪以来的欲望叙事从否定性的,突出自我的不足或罪性的欲望叙事,转向生产性的他者欲望叙事的过程,同时认为这一过程伴随着主体的建立及拆解。欲望叙事从'欲求'走向'匮乏'的历程,也是自我建立、质疑并最终摆脱主体身份,走向他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匮乏 欲求 自我 他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