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舆论战的话语深层结构和语境重构趋向
1
作者 陆丹云 李雪莹 谭光裕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中西方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对美舆论战的语境构成及新时代舆论场的重构趋向,对认清舆论战本质、争夺舆论场话语主导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中西方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对美舆论战的语境构成及新时代舆论场的重构趋向,对认清舆论战本质、争夺舆论场话语主导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定义舆论战及其特质属性,从语场、语式、语旨三个语境维度解构舆论战的话语深层结构,并基于此分析新时代舆论战语境在三个维度的重构趋向,进而提出有效开展舆论战的攻防策略。[研究结论]对舆论斗争话语的深层结构分析有助于认清舆论战的本质,做到“知理”“会战”,进而制定相应的防御、进攻及进攻式防御策略,确保国家在国际舆论博弈中取得话语先导主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战 话语结构 语境重构 攻防策略
下载PDF
从评价理论的视角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词汇翻译
2
作者 栾伟霞 李国庆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等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系统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情景语境
下载PDF
孙犁的文学“风景”与晋察冀抗战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熊权 刘振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8,共9页
受“纯文学”研究思路影响,孙犁文学往往被视为个性主义抒情、疏离革命政治的典型。不可忽视的是,孙犁的创作植根于晋察冀抗战语境,构成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精神资源。具体到孙犁抗战文学的“风景”,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文学技巧或审... 受“纯文学”研究思路影响,孙犁文学往往被视为个性主义抒情、疏离革命政治的典型。不可忽视的是,孙犁的创作植根于晋察冀抗战语境,构成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精神资源。具体到孙犁抗战文学的“风景”,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文学技巧或审美风格,而是包含着华北抗战的历史、意识形态以及作家自身文学观的生成过程。孙犁不仅擅长描绘白洋淀水乡的优美,也多写阜平山地的壮美,其中沉淀转化乡土家庭观念、建构军民共同体等历史经验。从温婉水乡到险峻山地,自然风景发生变化,但孙犁看风景的“认识装置”不变,一直表达对家园故土的眷恋、对故乡人民抗战精神的赞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白洋淀水乡 阜平山地 晋察冀抗战语境
下载PDF
抗战历史语境与重庆的文学翻译 被引量:7
4
作者 廖七一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共6页
抗战期间重庆的文学翻译曾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抗战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翻译作品的趋时性、形式的大众化和翻译策略的多元不仅使文学翻译成为当时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民族文化长远发展... 抗战期间重庆的文学翻译曾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抗战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翻译作品的趋时性、形式的大众化和翻译策略的多元不仅使文学翻译成为当时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民族文化长远发展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历史语境 重庆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战争文化语境下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以里尔克、艾略特、奥登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洪华 周海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60,共5页
1940年代,我国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深受战争文化语境的影响。抗战初期各地出版业遭到破坏,域外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几近缺失。抗战后期在重庆、桂林、昆明等后方出现了一些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报刊出版业在战乱中逐渐恢... 1940年代,我国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深受战争文化语境的影响。抗战初期各地出版业遭到破坏,域外现代派文学的译介几近缺失。抗战后期在重庆、桂林、昆明等后方出现了一些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报刊出版业在战乱中逐渐恢复,现代派文学的译介有所增多,主要是聚集在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周围的九叶派及其前辈诗人,他们把译介的目光投向具有共同文化境遇的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人,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化语境 域外现代派文学 译介
下载PDF
情景感知型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肖扬 陈大鹏 谭挺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设计情景感知型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战储物资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情景感知技术,通过射频识别、温湿度传感等技术构建平台,动态监控医疗战储物资的状态及其存储环境。结果:该平台解决了医疗战储物资传统仓库... 目的:设计情景感知型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实现医疗战储物资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情景感知技术,通过射频识别、温湿度传感等技术构建平台,动态监控医疗战储物资的状态及其存储环境。结果:该平台解决了医疗战储物资传统仓库管理系统智能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实现了医疗战储物资信息的自动更新及智能报警功能。结论:该平台达到了医疗战储物资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卫勤保障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感知 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 射频识别技术 ZIGBEE技术 智能报警功能
下载PDF
抗战语境中墨家文化的亲和与“故事新编”的微调:也论《非攻》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永干 郑国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48,共6页
《非攻》是鲁迅上海时期"故事新编"式创作的继续。但鲁迅之所以选择墨子和墨家作为表现对象,是墨子人格和墨家文化魅力的召唤,也是残酷抗战语境中树立典范、正向引领的需要。与《故事新编》其他篇章不同,《非攻》不仅极为借... 《非攻》是鲁迅上海时期"故事新编"式创作的继续。但鲁迅之所以选择墨子和墨家作为表现对象,是墨子人格和墨家文化魅力的召唤,也是残酷抗战语境中树立典范、正向引领的需要。与《故事新编》其他篇章不同,《非攻》不仅极为借重本事,在文学想象与激情投射上也较为节制,因而整个作品呈现出朴素本色之美。这种情形是鲁迅在因缘和合中的调整,而非"故事新编"的改弦易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非攻》 墨子 抗战语境
下载PDF
抗战语境与翻译的大众化倾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金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抗战期间的翻译,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它迎合了战时的文艺政策,服务于社会语境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唤醒、动员民众与文学的表现之间形成了平行对应的关系。翻译的大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 抗战期间的翻译,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它迎合了战时的文艺政策,服务于社会语境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唤醒、动员民众与文学的表现之间形成了平行对应的关系。翻译的大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翻译选材多集中在报告文学、戏剧和小说;翻译策略由"欧化"转向"中国化";编译、节译流行。这充分证明:由于主体文化的规范和环境对翻译的制约,翻译大众化只不过是译者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行为,是抗战语境下文化调适的必然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语境 翻译 大众化
下载PDF
图像语境下伊战小说《黄鸟》的视觉与伦理书写
9
作者 王翔敏 李淑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2-67,共6页
凯文·鲍尔斯的《黄鸟》作为一部伊战小说,将美国后9·11文坛力作弃之角落的反恐战争带入读者的伦理视野。立足于后9·11图像语境,从视觉与伦理书写的双重维度出发,《黄鸟》利用颇具视觉隐喻性的文学叙事手法,讽刺与改写了... 凯文·鲍尔斯的《黄鸟》作为一部伊战小说,将美国后9·11文坛力作弃之角落的反恐战争带入读者的伦理视野。立足于后9·11图像语境,从视觉与伦理书写的双重维度出发,《黄鸟》利用颇具视觉隐喻性的文学叙事手法,讽刺与改写了诸多美国后9·11图像,昭示了图像与真实的彻底撕裂,颠覆了正义战争论的视觉假象与伦理幻影,最终将隐匿的他者显现于后9·11小说的文学想象中,将他者生命的脆弱性与可悲怆性带入人类战争的伦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鸟》 伊战小说 图像语境 伦理反思
下载PDF
解读《在深蓝色的大海上》与《樱桃树》的战争语境
10
作者 朱俊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4-86,共3页
《在深蓝色的大海上》与《樱桃树》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创作的两部少儿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战争语境,其作品创作与池田少年时代的战争经历有关,折射着他的和平思想,对少年儿童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战争语境 和平思想 情感教育
下载PDF
抗战语境下“赞助人”对翻译活动的操纵——以钱歌川的译介活动为例
11
作者 杨虹 韦合 邹本劲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5-67,共3页
1937至1945年抗战时期的抗战语境对我国的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赞助人的视角剖析Andre Lefevere的操纵论对抗战时期我国译介活动的影响和操纵,指出赞助人对翻译活动有其推动作用。也分析其对翻译过度操纵的局限性,以及翻译... 1937至1945年抗战时期的抗战语境对我国的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赞助人的视角剖析Andre Lefevere的操纵论对抗战时期我国译介活动的影响和操纵,指出赞助人对翻译活动有其推动作用。也分析其对翻译过度操纵的局限性,以及翻译研究不应忽视对翻译本体的认知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语境 翻译活动 赞助人 操纵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小说翻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开瑞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4期87-91,共5页
中国的小说翻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在早期的小说外译汉史上,甲午战争是一个转折点。本文分析了甲午战争前后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指出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形态对小说翻译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之从叙述形式到所述内容都... 中国的小说翻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在早期的小说外译汉史上,甲午战争是一个转折点。本文分析了甲午战争前后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指出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形态对小说翻译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之从叙述形式到所述内容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社会文化语境 小说翻译
下载PDF
战争主题与身份重构——以林芙美子《浮云》为对象
13
作者 戴玉金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9-94,112,共7页
作为战后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忘却的女性小说代表作之一,林芙美子创作的长篇小说《浮云》以战争语境下的日本返迁者为对象,一方面描述了战争带给日本人的堕落、死亡与异化;一方面描述了男性权力主导下的多样化的女性人物与重层化的女性形... 作为战后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忘却的女性小说代表作之一,林芙美子创作的长篇小说《浮云》以战争语境下的日本返迁者为对象,一方面描述了战争带给日本人的堕落、死亡与异化;一方面描述了男性权力主导下的多样化的女性人物与重层化的女性形象。战后返迁的主题描述加剧了战后日本人的“受害者”意识,女性书写与形象建构则是为战后日本女性的身份认同提供了参照体系,即日本女性应该如何与战争诀别、与过去诀别进行一种新的身份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女性文学 林芙美子 《浮云》 战争语境 身份重构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冷战语境视角下的马森剧作论
14
作者 胡明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160,共8页
渗透在马森荒诞剧作中的孤绝感和荒谬感折射并反映了其当时身处于冷战背景下的时代历史以及思维特征。首先,远离大陆和台湾的创作视角使马森能够抽离出个人自我情感,从整体人类的视角去呈现和分析中国人独特的存在困境与挣扎,而海外漂... 渗透在马森荒诞剧作中的孤绝感和荒谬感折射并反映了其当时身处于冷战背景下的时代历史以及思维特征。首先,远离大陆和台湾的创作视角使马森能够抽离出个人自我情感,从整体人类的视角去呈现和分析中国人独特的存在困境与挣扎,而海外漂泊移居的经历使其身份认同呈现出断裂和残缺的特征;其次,20世纪60-70年代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让马森体验到了时代的荒诞本质以及人性与文明退化循环式发展的悖谬,进而以荒诞剧的形式对其身处的时代与人的存在境遇进行了寓言性、抽象化的提炼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森剧作 身份认同 冷战语境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对莱蒙托夫的译介
15
作者 熊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17,共5页
莱蒙托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从20世纪初开始受到了中国文坛的关注,上世纪40年代大后方对其作品的译介达到了高峰。本文选取抗战大后方这个特殊的区域来探讨莱蒙托夫的译介情况,主要梳理了大后方对其诗歌和小说作品的翻译,并认为在抗战大... 莱蒙托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从20世纪初开始受到了中国文坛的关注,上世纪40年代大后方对其作品的译介达到了高峰。本文选取抗战大后方这个特殊的区域来探讨莱蒙托夫的译介情况,主要梳理了大后方对其诗歌和小说作品的翻译,并认为在抗战大后方语境下莱氏作品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契合了人们对文学的诉求,也是其作品得以大量翻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莱蒙托夫 抗战文化语境
下载PDF
出版语境下的日军“慰安妇”问题与民族记忆塑型
16
作者 黄文凯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日本作家千田夏光于1973年出版《从军慰安妇》,撕开了日军"慰安妇"历史的伤疤。1990年代之后"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开始在中日韩等国和地区成为小众的研究"热点",在我国的出版经历了访谈调查、档案编辑、学... 日本作家千田夏光于1973年出版《从军慰安妇》,撕开了日军"慰安妇"历史的伤疤。1990年代之后"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开始在中日韩等国和地区成为小众的研究"热点",在我国的出版经历了访谈调查、档案编辑、学术研究、非虚构/虚构写作的轨迹,并在新世纪以来在认知和学术范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民族记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研究群体单一,版权引进和输出均处于起步阶段,"慰安妇"题材的出版仍需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努力,从而将"慰安妇"的个体创伤记忆上升为民族的共同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安妇” 战争性暴力 民族记忆 出版语境
下载PDF
丁玲抗战时期作品的身体言说
17
作者 陈红玲 龚丽群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85-93,共9页
丁玲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新的信念》《一颗未出膛的子弹》《夜》《在医院中》等作品中,多角度地阐述了身体的个体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在抗战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丁玲作品中的人物身体蕴含了不同的意义,展现了身... 丁玲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新的信念》《一颗未出膛的子弹》《夜》《在医院中》等作品中,多角度地阐述了身体的个体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在抗战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丁玲作品中的人物身体蕴含了不同的意义,展现了身体与思想灵魂的统一与对立,凸显了不同性别的身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彰显着彼时社会形态下身体的国家性与民族性,展示"心"与"国"链接的新形态,以及"抗战"国家叙述与身体言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抗战语境 身体言说
下载PDF
论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在抗战中的作用
18
作者 刘绍卫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4-59,共6页
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是日本全面侵略的文化应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民族危亡,在全国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一切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进行广泛的争取民族的... 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是日本全面侵略的文化应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民族危亡,在全国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一切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进行广泛的争取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的文化活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广大文化人士,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抗日文化新生力量,改变了一些地方文化落后的面貌,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动员广大群众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抗日文化的发展,促进抗战文化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 军国主义文化 抗战文化 文化人
下载PDF
试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群的生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敏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1-87,共7页
战时的现实处境使西南联大成为一个崭新的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与成熟的土壤,它的民主、自由、开放的氛围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实践新诗的现代理念提供了场所。战争促使诗人们走出象牙塔与精英话语体系,与社会底层真正融合到一起,反思... 战时的现实处境使西南联大成为一个崭新的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与成熟的土壤,它的民主、自由、开放的氛围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实践新诗的现代理念提供了场所。战争促使诗人们走出象牙塔与精英话语体系,与社会底层真正融合到一起,反思全民族的灾难和个人独特的生命感受,借鉴现代主义的技法,以诗承担起时代和现实的重负,这种自觉担负显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风卷云集的时代丰富与痛苦的身影,也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现代主义诗歌 战争 文化语境
下载PDF
抗战语境下的丰村小说论
20
作者 袁桂娥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89-91,共3页
丰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活跃的河南乡土作家。丰村自觉归依文学主潮,着力战争和抗日英雄的描写,并注重揭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弱点,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风格看,丰村将传统说唱与现代叙事有机融合,体现出强烈的大众风格。
关键词 抗战语境 丰村小说 启蒙精神 大众格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