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睛与战士:中国战地记者职业文化的话语建构——基于49部战地回忆录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洋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83-98,共16页
本文分析了1993年至2019年之间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49部战地记者回忆录,发现中国战地记者在角色认知、从业动机、职业技能和伦理反思四个维度上建构自身的职业文化。中国战地记者一方面受到西方战地新闻业的深刻影响,建构起与西方同行类... 本文分析了1993年至2019年之间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49部战地记者回忆录,发现中国战地记者在角色认知、从业动机、职业技能和伦理反思四个维度上建构自身的职业文化。中国战地记者一方面受到西方战地新闻业的深刻影响,建构起与西方同行类似的职业话语,另一方面嵌入在中国本土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新闻实践常规之中,体现出重视国家利益与集体合作的地方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地记者 回忆录 职业文化 话语建构
下载PDF
“双重结构”与战争话语——再读马尔罗的《反回忆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亦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反回忆录》由显性和隐性的"双重结构"组成。前者主要通过现实的空间虚设和从数字化的抽象时间中提取"记忆碎片",组成了一个开放而又没有中心的边缘话语网络;后者则通过时空的"延展"、"空缺"... 《反回忆录》由显性和隐性的"双重结构"组成。前者主要通过现实的空间虚设和从数字化的抽象时间中提取"记忆碎片",组成了一个开放而又没有中心的边缘话语网络;后者则通过时空的"延展"、"空缺",以及时空之间的多重空间组合与时间聚合,造成了文本的"内在延展",并促使其不断"生成文本"。而作品独特的文体结构又是通过"组合段平面"和"联想的平面"两个语言系统来完成的。在其语言"记忆系列"中,特定的战争历史成为马尔罗语言的"发送源",并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一种"语言链";而他特有的经历所铸造出的"战争话语"又成为他文学语言的强势话语,转而在作品中辐射开去。因而使作品的"语言"与文体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罗 《反回忆录》 双重结构 战争话语
下载PDF
反省历史 面向未来——读《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喜儒 《阴山学刊》 2004年第3期64-67,共4页
河村太美雄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一书,以一个亲身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老兵的视角,叙述了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日本极右翼势力日益猖獗的形势... 河村太美雄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一个日本老兵对侵华战争的反思》一书,以一个亲身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老兵的视角,叙述了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日本极右翼势力日益猖獗的形势下,该书中译本出版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村太美雄 自传体回忆录 侵华战争 历史反思
下载PDF
翁照垣将军和《淞沪血战回忆录》
4
作者 李韧之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8-32,91,共5页
《淞沪血战回忆录》记叙了作者和十九路军一五六旅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日寇在上海的残暴和凶恶,触及了参战各个部队和战事的各个方面,再现了这场战事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中国军... 《淞沪血战回忆录》记叙了作者和十九路军一五六旅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日寇在上海的残暴和凶恶,触及了参战各个部队和战事的各个方面,再现了这场战事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中国军民携手抗战的历史画面。其行文通俗,语言简洁,接近于说话,有口语文体特点,读来朴实、真切、感人,是20世纪早期出现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描写抗战、叙记国难的白话纪实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照垣 “一·二八” 《淞沪血战回忆录》 白话文 纪实文学
下载PDF
试析回忆录在史料方面的特点、价值和缺陷——以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为例
5
作者 康民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1-64,84,共5页
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研究相关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该回忆录的第一卷来看,其具有回忆录在史料方面通常具备的特点、价值和缺陷。为了在历史研究中更好... 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研究相关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该回忆录的第一卷来看,其具有回忆录在史料方面通常具备的特点、价值和缺陷。为了在历史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回忆录提供的史料,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回忆录在史料方面的特点、价值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史料 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下载PDF
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经典重译分析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秀 李国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8-46,共9页
文章以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译文为参考,以Halliday的情景语境、评价理论和三大元功能理论为指导,就译林版译文中的漏译误译现象、词汇的不当选择以及语篇连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的结论是... 文章以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译文为参考,以Halliday的情景语境、评价理论和三大元功能理论为指导,就译林版译文中的漏译误译现象、词汇的不当选择以及语篇连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的结论是:正确理解原文情景语境内涵为高质量的译文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语篇的情景语境不仅为正确理解句子的概念意义铺平了道路,而且对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人际评价意义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程度的等值转换,还为涉及篇章功能中文译文小句的拆分调序等问题,提供了客观有力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译林版译本 情景语境 三大元功能 评价理论 重译
下载PDF
回顾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历程
7
作者 武耀芝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2,共3页
文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以及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斗争历程 回忆录
下载PDF
从评价理论的视角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词汇翻译
8
作者 栾伟霞 李国庆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等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系统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情景语境
下载PDF
从情景语境和篇章元功能的视角走进经典传递经典——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翻译为例
9
作者 宋燕青 杨劲松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第11期73-77,共5页
以功能语法的篇章元功能和情景语境为理论框架,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在重译这部经典过程中,就正确理解和表达源语篇句际间的显性和隐性逻辑语义关系、英译汉中长句的拆分以及排序重组、增补小句间连接词、被动变... 以功能语法的篇章元功能和情景语境为理论框架,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在重译这部经典过程中,就正确理解和表达源语篇句际间的显性和隐性逻辑语义关系、英译汉中长句的拆分以及排序重组、增补小句间连接词、被动变主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的是希望能找到这类文学作品中翻译的最佳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语境 连接词 长句拆分 篇章元功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下载PDF
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天岳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51,共8页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后20年内,法国政府和民间持续在“停战空地”兴建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以“停战车厢”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聚落逐渐形成.随着二战法国败降的签字仪式于同...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后20年内,法国政府和民间持续在“停战空地”兴建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以“停战车厢”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聚落逐渐形成.随着二战法国败降的签字仪式于同一节车厢中再次上演,“主客易位”的戏剧性变化也投射到法、德两国的集体记忆和历史书写中.在经历了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后,如今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面对过往的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原本象征对抗与复仇的“记忆之场”,也在朝着象征和解与共生的“记忆之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战空地” “停战车厢” 贡比涅森林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记忆
原文传递
独特的战争叙事——评宋谭秀红的战时回忆录
11
作者 沈忱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宋谭秀红在回忆录中记录了她一路从南京到香港,再到广东,最后落脚重庆的战时逃难经历。回忆录着眼于个人及社会生活,通过生活实录反映战争之残酷。回忆录中,作者表现了对民族主义的疏离,从人性悲悯的视角关注战争。除此之外,基于作者海... 宋谭秀红在回忆录中记录了她一路从南京到香港,再到广东,最后落脚重庆的战时逃难经历。回忆录着眼于个人及社会生活,通过生活实录反映战争之残酷。回忆录中,作者表现了对民族主义的疏离,从人性悲悯的视角关注战争。除此之外,基于作者海外华人和女性的边缘身份,她将故土寻根和对家庭生活的渴望融入了战争反思,具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回忆录 宋谭秀红 战争反思 夏威夷华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