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陶行知的抗战诗
1
作者 解泽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陶行知是杰出的“政治的抒情诗人”,他的抗战诗饱含对祖国的一腔热烈而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救国图存而奋斗牺牲的仁人志士的无限崇敬。诗人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奋勇杀敌的坚定决心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都充盈在字里行间。陶行知的抗战... 陶行知是杰出的“政治的抒情诗人”,他的抗战诗饱含对祖国的一腔热烈而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救国图存而奋斗牺牲的仁人志士的无限崇敬。诗人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奋勇杀敌的坚定决心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都充盈在字里行间。陶行知的抗战诗,一方面宣扬爱国主义,激荡着中华民族的忠贞浩然之气、同仇敌忾之情,为激励和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敌意志、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情感激越、意境壮阔、感人至深,成功做到了雅俗共赏,其娴熟的技法充分展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抗战诗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既为乱世民:甲申乱离诗初探
2
作者 朱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176,177,共13页
甲申年是明清易代中承上启下的年份,此际文人结合自身遭遇,创作了大量乱离诗。乱离之中听闻惨烈的“甲申之变”,让他们于身难之外更经受了一重心灵重击,诗歌中的情绪也在闻变前后有所不同。文人们亦用诗歌记录了乱离中见到的兵燹战乱,... 甲申年是明清易代中承上启下的年份,此际文人结合自身遭遇,创作了大量乱离诗。乱离之中听闻惨烈的“甲申之变”,让他们于身难之外更经受了一重心灵重击,诗歌中的情绪也在闻变前后有所不同。文人们亦用诗歌记录了乱离中见到的兵燹战乱,为易代变局提供了史书之外的细微记载。而乱离诗中体现的文人思乡之情,更可以为他们在易代之后的人生选择提供另一种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申之变 明清易代 乱离诗
下载PDF
《诗经》中所见的政治观念--以《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7
3
作者 韩高年 边思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8,共8页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政治美刺诗 战争诗 宴饮诗 政治观念
下载PDF
与谢野晶子的《君莫死》是反战诗吗?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华 王光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77-84,共8页
与谢野晶子的长诗《君莫死》长久以来被当作"反战诗"受到世人关注。但从与谢野晶子的战争观、"诗歌之道""尊皇之道"以及政治立场分析,她的《君莫死》只是一首真情流露的"心声"诗作,甚至算不上... 与谢野晶子的长诗《君莫死》长久以来被当作"反战诗"受到世人关注。但从与谢野晶子的战争观、"诗歌之道""尊皇之道"以及政治立场分析,她的《君莫死》只是一首真情流露的"心声"诗作,甚至算不上厌战诗。对与谢野晶子的这首诗,应该放到她的整个创作当中加以判断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谢野晶子 《君莫死》 反战诗 天皇制
下载PDF
论边地诗人彭桂萼的抗战诗歌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宝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民族解放意识是彭桂萼诗歌的思想特质与审美意识的灵魂;地方特色与边疆民众的觉醒是彭桂萼诗歌的价值取向原则;彭桂萼服务抗战的诗歌大众化探索有力地推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关键词 彭桂萼 抗战诗歌 民族解放意识 边疆民众觉醒 诗歌大众化
下载PDF
胡风抗战诗歌中的日本形象——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实践与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6期63-67,共5页
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展现与创造异国形象的作家主体相结合,在他者与自我的张力中去审视两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胡风在1931—1945年这段抗战时期的诗歌中,展现并刻画了大量的日... 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展现与创造异国形象的作家主体相结合,在他者与自我的张力中去审视两国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胡风在1931—1945年这段抗战时期的诗歌中,展现并刻画了大量的日本形象,这些异国形象特征以及与胡风的关系正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三方面:日军和日本士兵的形象;日本政府和日本平民的形象;日本自然和人文景观。此外,诗人将自己或愤怒、或同情、或憎恨、或悲伤的情感寓于他者形象之中,使之栩栩如生并富有感染力,从而构成了一个多重复合的日本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形象学 胡风 抗战诗歌 日本形象
下载PDF
《诗经》战争诗的独特文学风貌及其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可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诗经》中战争诗不多,且大都正面描写的是朝廷军队磅礴的气势、显赫的威仪,没有战斗场面的具体描绘。形成这种独特文学风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周礼的影响,周统治者敬德、保民、惠民的思想,周人威仪外显的特点以及诗歌作者文武兼备之因素。
关键词 战争诗 《诗经》 文学 独特 诗歌 描绘 气势 学风 正面描写 战斗
下载PDF
宋辽战争:宋初军旅诗的内核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君煊 肖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3-38,共6页
宋代立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动了性质不同的大规模战争,其中宋辽战争以其持续时间之长与影响之深而广受关注,成为宋初军旅诗表现的重要内容。而此阶段的军旅诗也成为我们了解宋辽战争背景下宋代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关注当时军事形势,... 宋代立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动了性质不同的大规模战争,其中宋辽战争以其持续时间之长与影响之深而广受关注,成为宋初军旅诗表现的重要内容。而此阶段的军旅诗也成为我们了解宋辽战争背景下宋代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关注当时军事形势,以诗论兵、论战也成为继唐代边塞诗后军旅诗创作的时代风尚,并对后世军旅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 战争 军旅诗 影响
下载PDF
读《战国楚竹书·诗论》札记(之二)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文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8,共4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诗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地下出土文献,但学者对这篇文献的释读颇多歧义。本文以札记的形式针对马承源等诸位先生的《诗论》释文提出不同意见,并参照传世本《诗经》,对《诗论》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诗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地下出土文献,但学者对这篇文献的释读颇多歧义。本文以札记的形式针对马承源等诸位先生的《诗论》释文提出不同意见,并参照传世本《诗经》,对《诗论》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词语和篇名做了深入探讨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楚竹书 诗论 札记
下载PDF
《慰劳信集》与卞之琳诗歌风格的转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泽龙 张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159,共10页
卞之琳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慰劳信集》标志着他的诗歌风格的一次重要转变。受时代的影响,诗人创作激情被激发,出于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卞之琳并未放弃前期的艺术理念,而是努力探索个人的诗歌技艺与时代抗战主题创造性融合。与卞之琳前期作... 卞之琳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慰劳信集》标志着他的诗歌风格的一次重要转变。受时代的影响,诗人创作激情被激发,出于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卞之琳并未放弃前期的艺术理念,而是努力探索个人的诗歌技艺与时代抗战主题创造性融合。与卞之琳前期作品相比较,《慰劳信集》在视角、诗境、意趣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与同时代其他抗战诗歌相比较,《慰劳信集》选择了不一样的理性抒情鼓舞人心与赤子之心贴近大众的艺术途径。《慰劳信集》不仅展示了抗战诗歌的一种新风貌,也是忠实于诗歌艺术,面向大众读者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慰劳信集》 抗战诗歌 理性抒情 大众化
下载PDF
战云惨淡心寒苦——论李白的反战诗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英宏 《云梦学刊》 201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诗作中有一类诗是反对战争的。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之路,他的反战诗是主观的想象的,写的是心史。面对战争惨状,人们的心里是愁云惨淡,李白也是愁云惨淡。所以,他的反战诗以别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 李白的诗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一座高峰。他的诗作中有一类诗是反对战争的。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之路,他的反战诗是主观的想象的,写的是心史。面对战争惨状,人们的心里是愁云惨淡,李白也是愁云惨淡。所以,他的反战诗以别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写战争环境下各色人等的心苦;以心苦的展示,来抒发对战争的否定和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反战诗 心苦 否定战争
下载PDF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春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很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把艾米莉·狄金森称为“隐士”,也有学者批评她不关心时事,认为她的诗的主题只是身边的琐事。其实,仔细阅读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没能逃脱她那双敏锐的眼睛,甚至对她的生活还造... 很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把艾米莉·狄金森称为“隐士”,也有学者批评她不关心时事,认为她的诗的主题只是身边的琐事。其实,仔细阅读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没能逃脱她那双敏锐的眼睛,甚至对她的生活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美国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给狄金森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身为社会中人,即使一介平民,也会感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更何况感情细腻、观察力敏锐的诗人!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抛开成见和功利心,我们就会在她的诗集中,发现一系列反映19世纪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发明和社会震荡的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金森 进化论 创作主题 南北战争
下载PDF
诗圣诗史唱大风——杜甫的反战诗论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英宏 《云梦学刊》 2009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杜甫 反战诗 诗史
下载PDF
龚自珍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简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5,共6页
龚自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自幼接受外公段玉裁的严格训练。段玉裁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精通经史子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给龚自珍以深刻影响。此外,龚自珍与有识之士魏源、包世臣、何绍基等多有交往。28岁时,龚自珍拜今文经学家刘逢禄为... 龚自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自幼接受外公段玉裁的严格训练。段玉裁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精通经史子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给龚自珍以深刻影响。此外,龚自珍与有识之士魏源、包世臣、何绍基等多有交往。28岁时,龚自珍拜今文经学家刘逢禄为师,以此为转折点,龚自珍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从而奠定了他以经学倡言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面对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龚自珍走在时代的前列,提出了挽救社会危机的方案。这一方案尽管只是从经学中寻求医治中国的药方,没能在充分研究西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变革的方案,然而却率先喊出了要求变革的时代呼声。龚自珍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和启蒙主义文学的第一位诗人。其文学创作有两个基本倾向:一是直抒胸臆,一是曲折己意。他善于捕捉不同的意象或物象来表达高远的政治理想,在这一过程中,经过诗人的反复皴染,一些看似平常的物象往往生发出象征性的意义。如在诗歌创作中,龚自珍特意强调了入世进取精神的"剑气"和不甘寂寞及冷遇的"箫心"这两个意象。龚自珍的诗词文都有追求奇崛的特点,其摄物取象往往给人以新奇之感。他的诗歌给刻意模仿晚唐、推崇宋诗的晚清诗坛吹进了一股清风。当众人以模仿晚唐、推崇宋诗为荣时,龚自珍却能全面地吸收中国古代文学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经学 鸦片战争 己亥杂诗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反战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锐霞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85-86,共2页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战诗 思妇诗 流浪者之歌 反战意识
下载PDF
论鲁迅的反战诗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英宏 《云梦学刊》 2008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鲁迅先生的诗歌就是心血浇铸的艺术之花。他的诗歌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反战诗。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兵燹涂炭之祸给予揭露,对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大灾大难给予控诉。鲁迅的反战诗体现出的高品位、高格调及其独到的深刻思... 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鲁迅先生的诗歌就是心血浇铸的艺术之花。他的诗歌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反战诗。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兵燹涂炭之祸给予揭露,对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大灾大难给予控诉。鲁迅的反战诗体现出的高品位、高格调及其独到的深刻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反战 反战诗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响彻边关的心灵绝唱——唐代边塞诗人创作心理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友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2-125,共4页
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一维,边塞诗以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精神向度大放异彩。本文以边塞诗人的创作为基点,以心理为视角,解读边塞诗作抒发时代精神、展示边关风貌、关注民生疾苦、控诉黑暗朝政、渴求社会和平等丰富思想内容,分析诗人复杂幽... 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一维,边塞诗以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精神向度大放异彩。本文以边塞诗人的创作为基点,以心理为视角,解读边塞诗作抒发时代精神、展示边关风貌、关注民生疾苦、控诉黑暗朝政、渴求社会和平等丰富思想内容,分析诗人复杂幽变的微妙心理,进一步了解广大文人的精神世界,加深对唐代社会现实状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心理 战争 和平
下载PDF
抗战诗歌再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晓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拓展,学术界对于抗战文学乃至整个抗战文化研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抗战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取得新的进展,但学术界对所谓"抗战诗歌"的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抗战时期的诗歌既具有主题...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拓展,学术界对于抗战文学乃至整个抗战文化研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抗战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取得新的进展,但学术界对所谓"抗战诗歌"的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抗战时期的诗歌既具有主题风格的某种一致性,同时在时间上又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不容忽视的区别,在空间上形成了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分割的政治地理格局,需要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区域文学互动带来的变化认识抗战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诗歌 抗战文化 现实主义诗歌 精神内涵 审美特征
下载PDF
风雨百年唱新诗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丹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4-91,共8页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声诗 学堂乐歌 救国战歌 建设颂歌 改革潮音
下载PDF
唐代边塞战争与边塞诗 被引量:3
20
作者 欧阳敏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12,共8页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 ,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 ,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互有攻伐 ,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 ,几次主要的边塞...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 ,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 ,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互有攻伐 ,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 ,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 ,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国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 ,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 ,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正义 军事战略 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政权 大家庭 中华民族 边塞诗 诗歌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