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中医丛慧芳从“正虚邪恋”论治“寒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淼 吴丹 +3 位作者 丛慧芳 徐虹云 王丹凝 门佳囡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 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经验。丛慧芳教授基于女性胞宫的生理独特性,认为胞宫为至阴之地以及地处北方的地域性,再结合疾病迁延难愈的特性,总结正虚邪恋是此病的关键病机,病位虽在胞宫,病机为冲任受损,但与五脏相因,切不可一味攻伐祛湿清热,认为“虚”和“瘀”是导致本病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关键因素。此时瘀血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因,机体无力自主,缠绵痛苦势所必然。由此在治疗时以扶正祛邪为其根本治疗思路,唯清热除湿恐难取效,亦非独驱邪攻瘕以复其能,故丛慧芳教授在此基础上采取温散祛瘀之法,使正气匡扶,邪气可散,余症自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正虚邪恋 温散祛瘀 胞宫 临证经验 丛慧芳
下载PDF
阮诗玮基于伏邪理论运用透邪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2
作者 杨运劼 阮诗玮(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扶正贯穿始终。重视三焦分治:上焦用药以轻宣为法,祛邪务尽;中焦用药以芳香透达、苦燥健运、淡渗利泄为法;下焦用药以固涩收敛、厚味填精、虫蚁捜剔为主。此外,强调病后调护对透达邪气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透邪法 扶正透邪 三焦分治 病后调护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诊疗思路
3
作者 董泰然 邸莎 陈亚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68-771,共4页
伏气温病是一类特殊的温病,与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具有邪气伏藏,因时而发的特点,与中医学伏气温病发病特点相似。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饮酒、暴饮暴食、胆胰自身病变是其主要病因... 伏气温病是一类特殊的温病,与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具有邪气伏藏,因时而发的特点,与中医学伏气温病发病特点相似。从伏气温病理论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饮酒、暴饮暴食、胆胰自身病变是其主要病因,饮食不节引动伏火,伏火内发,湿热瘀阻,腑气不通,并随发病部位不一、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发为本病。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以定震源、清里热、辨虚实、透伏邪、护津液为主要辨治原则。从伏气温病角度探析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辨证与治疗,以期为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伏气温病 病因病机 辨治规律
下载PDF
范永升教授从伏邪温病论治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学术经验探析
4
作者 吴山 宋子瑜 +2 位作者 李力 李正富 范永升(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分析典型病案,并参阅相关文献,结合范永升教授的著作及临证所述,从病因病机、治疗思路两个层面总结归纳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分析典型病案,并参阅相关文献,结合范永升教授的著作及临证所述,从病因病机、治疗思路两个层面总结归纳范永升教授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与温病卫气营血转变规律相似,致病特点与伏邪温病也有相似之处,多因正气亏虚于内,加之感受外邪,伏藏于里,伺机而发,或外邪引动而发。临床应用火郁发之,透解伏邪;顾护正气,攻伐有度;续贯治疗,增效减毒等治疗思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验案中患者就诊初期表现为邪伏阴分、气营两燔,治以清解和营、祛风通络;药后疹消热退,伏邪出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枢机、清透郁热;待邪气渐去,正气已衰,遂予以疏解透热,佐以和胃健脾。整个治疗过程中辛透伏邪贯穿始终,同时体现了范永升教授用药灵活、顾护正气的治疗思路。[结论]范永升教授以伏邪温病理论为基础,从卫气营血辨治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伏邪温病 火郁发之 医案 名医经验 范永升
下载PDF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疗思路
5
作者 何志晨 徐浩田 +2 位作者 李睿 杨天舒 张永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疗原则,并报道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HNL的病机以正虚邪伏为主,表现为在正虚基础上,外感邪气伏于膜原,阳郁化热,外发少阳三焦,内生痰瘀浊毒为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重在祛邪,针对伏邪、郁热和病理产物内生三个病机环节,制定疏利透达、祛邪清热和清理夹邪、解毒散结的治疗原则;扶正重在顾护气阴和愈后调养,预防余邪复遗。所举医案为应用伏气温病理论治疗HNL一例,证属湿热毒蕴、痰瘀互结,先后方选升降散合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治疗,随证加减,效果显著。[结论]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HNL的诊治思路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可为诊治HNL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菊池病 伏气温病 伏邪 少阳三焦 膜原 祛邪扶正
下载PDF
基于温病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践与再认识
6
作者 张思超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1021-1028,1061,共9页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体正气亏虚时,伏藏于肺脾,可按伏气温病认识和治疗。湿热疫戾之气可自发于里,也可由外邪引动,并长期停留气分,形成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证。湿热弥漫,可出现心、脑、舌、鼻、耳等上窍被蒙表现。病变过程或后期,根据湿与热的程度,既可伤阴亦可伤阳。涉及脏腑主要是肺、脾、心、肾。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虚、瘀。基本治则是祛邪扶正、透邪外出,并根据湿热轻重及外邪性质确立不同治法和选方用药。例举本病不同阶段常见的发热、咳嗽、疲劳、失眠验案,并分析证治思路及体会以佐前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温病理论 湿热疫 伏气温病 卫气营血辨证 祛邪扶正 透邪外出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当归篇 被引量:8
7
作者 尤旭颖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当归又名文无、山蕲,是药食两用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本经》)中记载为中品,其味甘,温,功效为“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以《本经》功效为纲,将当归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当归主咳逆上气... 当归又名文无、山蕲,是药食两用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本经》)中记载为中品,其味甘,温,功效为“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以《本经》功效为纲,将当归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当归主咳逆上气,多配伍李根白皮、川芎、芍药,以奔豚汤为代表方;主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常配伍桂枝、芍药、细辛,如当归四逆汤;止妇人漏下,多配伍吴茱萸、川芎、芍药,代表方如温经汤;主绝子则配伍川芎、芍药、白术、黄芩,如当归散;治疗诸恶疮疡、金疮,配伍升麻、鳖甲、麻黄,如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当归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当归配伍桂枝、芍药以止腹痛、除斑,当归配伍赤小豆以治湿疹、便血,当归配伍蜀椒、乌梅以治蛔厥、久利等。通过追溯《本经》的药证,印证《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以期更好传承经典、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经方 《伤寒杂病论》 当归 咳逆上气 温疟 寒热洗洗在皮肤中 妇人漏下 绝子 诸恶疮疡 金疮
下载PDF
《通俗伤寒论》治疗温病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凡滕 宋素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3-48,93,共7页
目的:分析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治疗温病的方药,探讨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以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的《通俗伤寒论》为来源,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运用SPSS ... 目的:分析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治疗温病的方药,探讨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以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的《通俗伤寒论》为来源,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211首,药物300味,使用频次≥16次的药物有39味;核心药物归经以肺经、胃经、心经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聚类分析共得到9个药物组合,由竹叶石膏汤、平胃散、犀地清络饮、陷胸承气汤、六一散等经典方剂化裁而来;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组核心药对。结论:《通俗伤寒论》治疗温病以开郁为先,在用药上注重宣畅气机、清热除湿,以三焦为中心,灵活辨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根初 《通俗伤寒论》 温病 开郁 宣畅气机 清热除湿 三焦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浅析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认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大鹏 傅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杨栗山彻底否定了伏寒化温说,认为温疫伏邪病因是杂气,将温病与伤寒从病因上区分开来。其对温疫伏邪的病因、病性、传入途径、邪伏部位、外出途径、治法、方药、后期调理做了详尽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方药,对以物治气、专病专药的思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结论]杨栗山让疠气致病说具备了实际的指导价值,他的温疫伏邪说对温疫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伏邪 杂气 伏寒化温 温疫 伤寒温疫条辨 吴又可
下载PDF
宋代疫病病因病机认识浅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董男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445-1447,共3页
目的:探究宋代对疫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新观点。方法:运用医史学方法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结果:宋代医家普遍认识到疫病发病与地理、气候和人之禀赋有关,而病因则主要有寒邪、异气、温气这三种,风、暑、湿、毒等病因也得到了一定阐... 目的:探究宋代对疫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新观点。方法:运用医史学方法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结果:宋代医家普遍认识到疫病发病与地理、气候和人之禀赋有关,而病因则主要有寒邪、异气、温气这三种,风、暑、湿、毒等病因也得到了一定阐述。医家们对病机认识较前代大为丰富,除传统的寒极生热和继承自晋唐而有所发挥的温毒为病说外,还提出了邪伏少阴、伏阳之说、伏寒遇时邪为变、气运郁发而为天行等新观点。结论:宋代医家对疫病发病的地理特征有了较多关注,对疫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较前代有所丰富,辨析更加清楚,并在疫病理论及临床方面有继承和创新,为后世疫病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总病论 宋代 疫病 寒邪 异气 温气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周次清教授诊治慢性肺心病的经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洪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喘咳、咯痰、水肿、癥积几个主要临床见症,介绍周次清教授的诊治经验。喘咳加重多属实,忌用补肾纳气法。治应以祛邪为主,辨证的关键为喘咳突然加重;咯痰增多因于热,勿投健脾燥湿方。治宜辛凉宣肺、泻火化痰。... 本文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喘咳、咯痰、水肿、癥积几个主要临床见症,介绍周次清教授的诊治经验。喘咳加重多属实,忌用补肾纳气法。治应以祛邪为主,辨证的关键为喘咳突然加重;咯痰增多因于热,勿投健脾燥湿方。治宜辛凉宣肺、泻火化痰。如误投会造成痰稠难咯、胸闷憋气等不良后果;水肿心悸病在肺,慎用温阳利水法,以免影响痰液的咯出;癥积本为虚致实,补虚攻邪方为正。不能单纯使用活血化淤或软坚散结药。应以温阳益气为主,攻补兼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喘咳 祛邪 补虚 温阳益气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温病观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思超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6期535-537,共3页
基于中医温病理论,结合临床反馈信息,系统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及预防。本病宜命名为“温疫”或“伏暑”;病因是杂气,具体为外有风热疫毒侵袭,内有湿热疫毒蕴中,属多因素戾气;病机为初起卫气同病,继则气分湿... 基于中医温病理论,结合临床反馈信息,系统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及预防。本病宜命名为“温疫”或“伏暑”;病因是杂气,具体为外有风热疫毒侵袭,内有湿热疫毒蕴中,属多因素戾气;病机为初起卫气同病,继则气分湿热,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之分。湿邪化燥者,可有营血分传变,后期可伤阴,也可伤阳。病位在肺脾;治以温病理论立法处方,提出宣畅肺气、寒温并施、宜用芳香的治法;归纳“三早”“四护”的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温病 理论探讨 温疫 伏暑 杂气 戾气
下载PDF
《温病条辨》治湿注重清、化、利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健 郑旭锐 《河南中医》 2010年第11期1061-1062,共2页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三焦分为宣气化湿、燥湿泄热、分利湿邪、条达肝木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宣气化湿法 燥湿泄热法 分利湿热法 调达肝木法 吴鞠通
下载PDF
李学铭治疗IgA肾病经验介绍
14
作者 李星凌 叶黎青 马红珍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0期187-191,共5页
介绍李学铭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李学铭教授尤其重视《黄帝内经》的理论在IgA肾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认为IgA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采用衷中参西之法指导IgA肾病的诊治。将IgA肾病分为五个主要证型,分别为风邪犯肺、肺... 介绍李学铭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李学铭教授尤其重视《黄帝内经》的理论在IgA肾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认为IgA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采用衷中参西之法指导IgA肾病的诊治。将IgA肾病分为五个主要证型,分别为风邪犯肺、肺胃伏热、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有五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分别为宣肺清热、清热宁血、平补肺脾、温补脾肾、滋补肝肾。此外,临床若出现除尿常规检查异常以外不具有明显症状时,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宜重视以辨病论治为补充,通过理化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病因病机,病证相合。针对已用激素治疗者,重视辨清其病机本质,以中药增效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风邪犯肺 肺胃伏热 肺脾气虚 脾肾阳虚 肝肾阴虚 病证相合 李学铭
下载PDF
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峰峰 陈逸云 +2 位作者 商斌仪 高月求 卓蕴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8-89,共2页
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伏气温病的主要病机。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的ccc DNA潜伏肝细胞核内和机体免疫应答不全,这与伏气温病相类似。再者邪伏之所-膜原与"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密切相... 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伏气温病的主要病机。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的ccc DNA潜伏肝细胞核内和机体免疫应答不全,这与伏气温病相类似。再者邪伏之所-膜原与"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密切相关,因膜原具有分布的广泛性、系统的复杂性,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具有紧密性及中介性,这使得慢性肝病的治疗变得颇为棘手。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当人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时发病,常因外感、情志、饮食、劳倦而诱发。正气不足、邪气内伏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伏气温病 膜原
下载PDF
从《温疫论》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美君 张恒 张葆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62-765,787,共5页
基于《温疫论》一书对疫病的论述,认为疫气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疫气与“寒”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病位为膜原,强调疏利透达治疗的重要性;早期治疗应重视下法,做到“逐邪勿拘结粪”;根据运气学说和本病特点,用药应避免大量... 基于《温疫论》一书对疫病的论述,认为疫气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疫气与“寒”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病位为膜原,强调疏利透达治疗的重要性;早期治疗应重视下法,做到“逐邪勿拘结粪”;根据运气学说和本病特点,用药应避免大量使用寒凉、破气药物;愈后有劳复、食复、自复三种情况,强调患者病后饮食应循序渐进。《温疫论》作为疫病专著,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疫病的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气 疏利透达 逐邪勿拘结粪 瘟疫
下载PDF
丛慧芳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艳 丛慧芳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158-1160,共3页
丛慧芳认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之本是正虚邪恋。从“正气与伏邪”的角度,从女性脏腑、生理特点和体质等方面探讨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产生的病因病机:一方面,“正虚之处即是容邪之所”,湿瘀伏邪随正气虚弱而伺机停留,缠绵难愈,正... 丛慧芳认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之本是正虚邪恋。从“正气与伏邪”的角度,从女性脏腑、生理特点和体质等方面探讨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产生的病因病机:一方面,“正虚之处即是容邪之所”,湿瘀伏邪随正气虚弱而伺机停留,缠绵难愈,正气愈虚,邪气愈发作无时;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及女性多肝郁之体对三焦水湿代谢的影响与本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上以温、和二法为指导原则,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 正虚邪恋 小柴胡汤 温法 和法
下载PDF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辨治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玉涵 宋素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57-461,共5页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现以疫情防控的重大潜在隐患——无症状感染者为论述对象,根据其所具有的潜伏特征,从伏气温病角度认识无症状感染者,并从中医“治未病”和“因质施治”角度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旨在通过多种中医...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现以疫情防控的重大潜在隐患——无症状感染者为论述对象,根据其所具有的潜伏特征,从伏气温病角度认识无症状感染者,并从中医“治未病”和“因质施治”角度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旨在通过多种中医干预措施调补人体正气,提高无症状感染者的抗病能力,以促使其病毒检测及早转阴并降低其转为确诊患者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伏气温病 治未病 体质 调护
下载PDF
阳气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佳文 罗光伟 马作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71-77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多以湿邪为主,或寒化,或热化,寒湿之邪易伤阳气,湿热之邪易阻阳气,而阳气盛衰对COVID-19发病起主导作用。从阳气角度分析中医药诊疗方案,探讨阳气在COVID-19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多以湿邪为主,或寒化,或热化,寒湿之邪易伤阳气,湿热之邪易阻阳气,而阳气盛衰对COVID-19发病起主导作用。从阳气角度分析中医药诊疗方案,探讨阳气在COVID-19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依据湿邪与阳气之间的联系,提出温通阳气的治则。阳气盛则抗邪强,阳气足则寒湿散,阳气通则湿邪除。温通阳气的思想在治疗COVID-19的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方药多选用温化寒湿药和清热祛湿药,均体现了温通阳气的理念,轻型祛湿通阳,重型温阳固脱,恢复期温补卫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阳气 湿邪 温通阳气 祛湿通阳 温阳固脱 温补卫阳
下载PDF
基于温病邪伏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俐钧 孙建光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到公众的健康。笔者根据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的微观研究,结合中医学的温病邪伏理论,从正气与致病邪气角度探讨乙肝免疫耐受发生的中医机制,从而丰富了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的理论和温...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到公众的健康。笔者根据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的微观研究,结合中医学的温病邪伏理论,从正气与致病邪气角度探讨乙肝免疫耐受发生的中医机制,从而丰富了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的理论和温病学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免疫耐受 温病邪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